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64章 棉花(三) 文 / 砍刀

    求收藏、票票,拜謝——

    一家一百畝地,棉花不像小麥、稻米,管理起來可是要比它們麻煩的多。

    但是複雜的管理必定會帶來高額的回報,在這個缺布少衣的年代,棉布對百姓來說是好事。這個時代,北方人身上取暖的方式是從南方來的木棉襖和本地產的皮襖。

    木棉當然沒有秦軒改造的棉花好了,而且木棉做的襖也很少,價格也不便宜,主要是產量有限。北方人多數還是以皮毛作為過冬的衣物。

    有了棉花,就有棉籽,在留夠足夠的種子後,這個可是很好的搾油材料,而且棉粕又是牛羊的很好的精料,一點也不浪費,棉桿可以作為燃料,可比麥秸耐燒的多。想想看,棉花真是渾身都是寶。

    令人期待的時刻終於到來了,看著棉田里那剛剛露出的小苗,秦軒心裡很是開心,

    棉田的出苗率在百分之九十五,很不錯,就是沒有出苗的地方,估計也是漏種了,秦軒空間改造的棉種,怎麼可能不出苗的?

    秦軒又趕緊安排農戶們把缺苗的地方補種,再有半個月左右,就可以移栽棉苗了。

    那些空著地等著移栽苗的農戶也都過來幫忙,幫著補種,兩天就把缺苗的地方補齊了。

    此時的洛陽,一場空前絕後的拍賣正在緊張的準備著,這次參加的拍賣人的質量有很大的提高,不是巨富或者王公貴族,連舉牌的權利都沒有。

    私下裡小道消息傳出底價不會低於五十萬貫,一些中小戶只能等著聽消息,大戶也許有幸可以進場看看。

    這次拍賣,豪賈們才是正主,為了這次拍賣,還專門請了保鏢,維持秩序,保護這些人,而且這次是對於有興趣競拍的人都收了保證金的,不多,一千貫,這個對他們來說是九牛一毛,對百姓來說就是巨額財富了。

    秦軒也給趙老伯去了信,當然金雕是信使了,信的內容很簡單「一切按計劃進行,等待慶功」幾個字,這些都是提前商量好的。

    秦軒在與不在,都無所謂,趙明希這小子可是很有拍賣師的前途。

    而且這次的拍賣,每人坐前都配備的桌子,有上好的茶和茶點招呼著,不會叫這些有錢的主們渴著餓著。

    這次的拍賣,比起上次來說,趙明稀更有經驗了,估計這次能入選參加競拍的人不多,但是競爭會很激烈。

    畢竟這個一帆風順的酒對於大唐的人來說,絕對不是凡品,那麼精細的東西,怎麼可能是人做出來的呢?所以不少人都是抱著志在必得的心態來的。

    這次拍賣一帆風順酒,秦軒也是想看看大唐這些商賈的實力,說實在的,秦軒更願意是大食或著別國的商人拍走。

    這次拍賣五糧液一帆風順,如果效果很好,還有兩瓶五糧液的御用景泰藍龍騰四海和五糧之花,這兩瓶拿出來就更是炫目了。一紅一籃,絕對吸引人。

    秦軒現在還是準備獻給唐玄宗呢,還是也拿出來拍賣,如果拍賣話,估計會犯禁,龍可是天子的象徵,估計朝廷饒不了秦軒。

    雖然殺不了秦軒,但是秦軒也沒機會待在大唐了,估計要遠走他鄉才行了。等待合適的機會,秦軒把這酒還是獻給唐玄宗比較好點。

    看著地裡的棉花苗一天天的茁壯成長,秦軒那個心理高興,小苗長到十公分左右時,秦軒篩選著間了一些棉苗移栽到準備的地裡。

    過了幾天,秦軒觀察,很好,移栽的棉苗百分之百成活了,這個叫秦軒很是高興。

    有了這次成功的經驗,秦軒就開始組織人手,進行大面積移栽,兩千畝地,五百多人,花了十天時間,全部移栽完畢。

    這下子可是整整的三千畝棉花,如果差不多,能畝產五百斤籽棉話,這三千畝地可是能出七百五十噸籽棉。

    七百五十噸籽棉,明年就隨便可以擴大到萬畝以上棉田了,只要三到五年時間,西北地區就可以大面積種植棉花了。

    到時候的秋天,到處都是白花花的棉,這是何等的壯觀,今年的冬天,就可以邀請南方的紡織大戶來隴右開廠了。

    好事成雙,喜事連連,棉花長勢喜人,金雕信使喜報傳來,兩瓶五糧液一帆風順酒以五百二十萬貫被大食商人拍走,足足超出底價的十倍。

    這個價格也讓大唐的商人乍舌,不是他們沒有那麼多錢,而是一下拿不出這麼多現錢來。

    拍賣走的那個大食商人,就是上次拍賣錢幣的那幾個商人,根據後面傳來的消息,他們拍賣錢幣後看到這瓶五糧液一帆風順酒後,就開始準備黃金白銀。

    在他們的眼裡,這個就是神物,所以就合夥幾個人湊了大概總值一千萬貫的黃金和白銀,準備是傾盡全力把它拍回來,沒想到只用了五百二十萬貫就搞定了。

    這也叫這幾個大食商人暗自開心了一把,畢竟給他們節省了將近一半的錢財。

    這些事也是事後透露出來的,這也叫咱們大唐的富豪們懊悔不已,可是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可賣,不過秦軒倒是很滿意這樣的結果,賺錢就要賺別人家的錢才好。

    雨妍姐來信說東都和長安的休閒會所以及莊園都全面開工,一切進展順利,叫秦軒放心。

    雨妍姐得知秦軒暫時回不去東都,要在秦州待到棉花收穫,就找楊玉環派人護送伊娃和玉姬及幾個丫鬟回秦州了。

    秦軒一個男人家在秦州,身邊沒有女人照顧可是不行,雨妍自己和紫妤又走不開,就派伊娃和玉姬兩個回去了,還是雨妍姐想的周到。

    有了金雕信使,的確方便了很多,開春了,金雕也開始產卵了,四對金雕,一年兩窩,估計明年就可以最少有二十多隻金雕了,這個讓秦軒很開心。

    從洛陽到秦州,金雕只需要兩天就可以到,很是方便,秦軒也安排雨妍他們,金雕孵化期間,沒有特殊情況,暫時不用金雕給她們去信了,還是使用趙老伯的鴿奴。

    這樣就可以保證金雕的孵化成功率,秦軒把金雕的巢穴都放在了秦州農莊,方便照顧,鷹的孵化成活率很低的,一般一窩能成活一個,但是活到成年的只有三分之一。

    所以秦軒在家裡給金雕築巢,孵化出來的小雕,秦軒可以照顧,保證成活率。

    秦軒現在基本上都住在農莊裡,每天和孩子們一起出早操,現在每天五里的跑步是必做的。

    現在這些孩子們一個個都和小老虎差不多了,哪還有剛來時那樣的面黃肌瘦,滿臉的菜色。

    每天的飲食都是秦軒親自製定的,葷素搭配,肉食多以牛羊肉為主,飯管夠。

    每天早餐牛奶雞蛋是不會少的,這半年多的時間,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有長個子,冬季蔬菜少,秦軒就讓廚娘們在夏季晾曬了大量的乾菜,在營養上絕對是滿足了人體所需。

    孩子們的學習上,秦軒去除了那些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完全按照秦軒前世的小學的文化課程來學習,這半年基本上都是在學習認字。

    王恆岳也算盡職盡責,孩子們基本都可以認到將近一千個字左右了,秦軒現在每晚都和小楊過、王恆岳一起編寫教材,秦軒口述,他們兩個抄寫。

    秦軒還是以語文和算術為主,在編寫的同時,秦軒還要教授兩個人,特別是拼音和阿拉伯數字的使用。

    有些東西叫王恆岳很是吃驚,但是他學的很快,畢竟是成人,理解能力很強,雖然有些地方一知半解,但是這些畢竟是從最初級的開始,編寫好教材,在自己慢慢的琢磨,實在不懂的地方在請教秦軒。

    孩子們上午學習,下午訓練,所有的都是按照軍事化管理,常清沒有走時,訓練都是由常清根據秦軒所編的訓練小手冊進行的,張尉虔也跟著一起學習訓練。

    現在常清走了,訓練就有張尉虔接管,主要還是紀律、體能、武術的訓練為主。

    常清在的時候,還有專門的思想教育,叫孩子們知道是誰讓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是誰讓他們不再受凍挨餓。

    是秦軒給了他們這一切,教育他們為秦軒而生,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為秦軒而死。以現在秦軒的能力,這個死就不必要了,只要忠誠即可。

    現在孩子們見到秦軒,真是滿臉的崇拜,畢竟都是十歲左右的孩子,也懂些事情了,最少知道現在的一切都是秦軒給予他們的,這就夠了。

    以後等孩子們慢慢長大,他們就像秦軒的孩子,秦軒就像他們的家長,這個觀念是不會改變的。

    秦軒就這樣每天匆匆忙忙的過著,其實大家也許覺得秦軒應該可以離開秦州了,棉花都種下去了,等著收穫就可以了,幹嗎耗在這裡?東都有那麼多事情不去做?

    其實大家有所不知,這個棉花不像小麥,特別是棉花的生長期間,需要很多的管理,這個可是關係到棉花的產量問題。

    如果棉花生長期間,該做的不及時去做該,可能本來可以收穫一百斤,最後導致只能收穫五十斤或者更少,最重要的就是去頂和澆水的時間。

    棉花的打頂是為了讓營養更多的輸送到棉桃上,而不是讓棉花枝條無限制的長高。

    秦軒知道這個事情,可是具體在什麼時候開始打頂就不是很清楚了,這個需要秦軒看棉花的情況來決定。

    秦軒不知道的事情,別的人就更別說了,而且棉花澆水也有講究,什麼時候可以澆水,什麼時候不能澆水了,這個也需要把握好,這個第一手資料需要這次把它整理出來,以後就有司農寺去管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