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70章 築路 文 / 砍刀

    求收藏、收藏、收藏——

    唐玄宗在御書房裡看著秦軒的來信,這封信是寫給李琬的,信中告知了秦州種植棉花的一些事情,另外秦軒在信中提到了驛站增加郵寄私人信件的業務。

    秦軒把這個方法的利弊都寫了進去,總之是利大於弊,而且方便大唐境內的百姓,而且可以增加一部分稅收來養活這麼多的驛站。

    郵寄私人信件,可以帶動相關印刷、造紙等產業,又可以解決許多就業崗位,可謂是一舉多的的局面。

    這個時代百姓不識字居多,出現了可以為百姓傳遞信件的郵驛,那些識字的又沒有考上功名的士子,也可以帶給人寫信收取一些酬勞專區薪資。

    增加驛站傳遞私人信件的業務,這些都是在現成的驛站上增加的項目,不需要多少增加多少投資,只要培訓一些專門的人員就可以了。

    看完了信件,唐玄宗閉目想了想,這個秦軒提出的這個方案總體看上是不錯。

    目前大唐的路驛個水驛基本是靠朝廷養著,每年的財賦支出也是很大的一塊。泥石路的開通,對於驛站傳遞信件,也是很方便的事情了。

    而且驛站本來就有傳遞信息的功能,不過多是為朝廷使用,百姓是沒有權利使用的。

    現在驛站全面為百姓開放,也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唐玄宗腹誹著這個秦軒,點子真是多,一個接著一個,而且都很重要。

    其實秦軒的許多點子並不適合現在的大唐,但是唐玄宗沒有阻止秦軒談論這些,就算秦軒所說的事情對大唐或者朝廷不敬的話語,唐玄宗也是一笑而過。

    總的來說,唐玄宗還是一個大肚開明的皇帝,有自己的見解,不是那種人云亦云的和事老。

    現在秦州試種的棉花長勢也是很好,有了這個棉花,大唐百姓再不會衣不遮體受凍了,棉花製作棉衣,不管是百姓還是軍隊,有了這個棉衣保暖,冬天再也不是難熬的季節了。

    唐玄宗在心中認可了這個郵驛的事情,剩下的就是在朝會上討論該如何去運作以及收費的問題,估計反對的聲音也不會太多,畢竟是利國利民的事情。

    東都到長安的泥石路面也在熱火朝天的進行著,唐玄宗也去看了施工的現場,而且在已經修好的泥石路面上看了。

    泥石路真是好,光滑平整,有了這個泥石路面,在也不會因為道路的原因往長安調運糧食不方便的事情了。

    長安缺糧的時代在這個泥石路面修通後,缺糧的事將成為歷史,這是多麼大功績!而且築路開山,秦軒提供的火藥簡直就是神仙之物,唐玄宗暗自感歎到。

    那麼大的山石,在火藥的面前,都如泥土一般,唐玄宗被震驚了,所有的人都被震驚了。

    唐玄宗又聽說秦軒又搞出了個什麼玻璃,這個小子還真行,唐玄宗不自覺的笑了笑,此人用好,是我大唐之福,唐玄宗在心裡想到。

    三月,東都洛陽到長安的官道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此次築路,共派遣的二十萬勞力,其中有一半是軍隊,一半是服徭役的百姓和部分罪犯。

    這其中還有專門招募的社會閒散人員組成,十萬人築路,十萬人專門採石。

    好在東都到長安的一路多山,採石倒也方便。因為新修築的泥石路大部分都在原來的官道邊,所以修築起來也是進度很快的。

    這個工程的主管就是榮王李琬,底下管事的就是工部、戶部的一些官吏和軍隊的官員組成,這樣可以相互協調。

    派李琬主管,有兩方面的意思,一則李琬和秦軒接觸的最多,對泥石也是最瞭解的人,而且秦軒對如何築造泥石路的一些方案和李琬說的最多。

    二來是因為泥石廠是李琬家的,這樣就更方便的使用泥石,而且每個人都有私心,李琬也希望能多多使用泥石,自家賺錢不說,這樣的泥石路修築起來後,是絕對的堅固,不會出現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

    泥石路的路基都是下挖一米,經過打夯築實,碎石築底,覆蓋大片石,在以大塊石為基,泥石砂漿灌縫隙。

    大石上面鋪築碎石、土、石灰的混合物,用牛拉的巨大石滾壓實,高出地面二十公分,上面在鋪築泥石路面。

    路面設置路沿,路沿用泥石澆鑄的三十乘二十的路沿泥石磚豎起掩埋在路邊,防止泥石路的邊沿被壓壞,路沿石下是排水溝,可以有效的排掉路面的積水。

    泥石路經常發水的地方每隔一里修築一個或數個涵洞,以便雨季雨水通過,不至於沖毀路基。

    不常發水的地方每隔八里修築一個涵洞。路基靠山或者高的一面,都修有梯形的防水壩,梯形和梯形的交界處就是涵洞,這樣就可以安全的保護路基不會被沖毀。

    這個時代沒有大型的機械用來修路,全市靠人工和牛馬來完成。

    秦軒根據前世小時候見到的雙輪拉車和手推車,改造了現在的那個手推車,更方便運輸土方砂石。

    特別是雙輪拉車,三個人一個車,一次可以運送二到三方土石,車輪是加寬的那種,野外施工,土質較虛,寬輪更省力,而且更結實。

    對於需要開山的地方,秦軒給李琬留下了一些炸藥,足夠開山炸石之用,這個修路是必須用到的東西,秦軒也沒有辦法迴避。

    不過秦軒對於使用炸藥開山,秦軒特意製作了雷管,是紙質的雷管,說穿了也就是一個比較大一點的炮仗,雷管的火藥和雷管都經過暗黑空間的改造,這樣才能充分的引爆炸藥。

    如果光靠火燒水淬的方法去碎石,這條路不知要修到那一年去了,至於使用方法,秦軒都做了詳細的說明,至於火藥的配方,那是絕對不會叫秦軒之外的人知道的。

    對於火藥,秦軒只是第一次買的那些材料配置了一些,剩下的全都是在暗黑空間裡複製的,秦軒是堅決不會再去買材料配置,就算有心讓你想得查的蛛絲馬跡也是不可能的。

    而且暗黑空間複製的火藥,性能和外觀都有所改進的普通火藥了,根據秦軒的火藥來做研究,現在的手段是沒法做到的。

    火藥不比其他的東西,秦軒可以說出配方,火藥是戰爭利器,秦軒不想這麼早的叫這個時代的人掌握,整個大唐,只有秦軒自己知道就夠了。

    在有另外的人知道這個配方,對於大唐來說,是個禍患,不是什麼好事,朝廷使用火藥,由秦軒來提供就可以了,而且絕對是有限制的提供。

    如果不是因為山區築路難度太大和秦軒希望早點修通泥石路面,秦軒是不會提供火藥的,這也是秦軒心急,為了盡快的修好唐朝的道路。

    李琬得到秦軒送的火藥,第一次使用時,所造成的震撼絕對不比地球人見到外星人的震撼小多少。

    李琬一下子就想到了這個火藥的用途,如果用在戰爭上,目前大唐可以征服任何一個地方,這點叫李琬欣喜若狂。

    李琬想好了,等秦軒回來,一定要把火藥的配方搞到手,這個問題李琬也和他老子唐玄宗談過,而且達成共識,只要秦軒提條件,在合理的範圍內,都可以答應,用這個來換取火藥的配方。

    李琬做事是個比較敬業的人,做事十分的仔細,這次叫他當築路總管,基本上大部分時間都在四處觀看修路的質量和進度。

    李琬看著已經澆鑄出來的泥石路面,馬拉著木製的水箱車在路面上灑水,(這個時代還沒有人發明馬掌也就是馬蹄鐵,秦軒也暫時不想發明這個,要不是這馬帶著鐵掌可是對泥石路面破壞很大的)。

    因為天氣較熱,水灑在泥石路面上很快就吸收和蒸發了乾淨,這麼堅硬光滑的路面叫李琬感慨萬千。

    為了防止你是路面打滑,秦軒還專門設計了一個人力滾動的小石碾子,就是類似於後世油漆工使用的那種滾筒刷子,只不過是要大不少,石碾子上鑿刻了紋路,在抹平的泥石路上橫向滾動一次,路面上就會出現細紋,這樣就可以防止打滑。

    李琬根據現在這個進度,這條六百多里的泥石路要修築兩年基本就可以完工。因為初次建造泥石路,所以沒有什麼可借鑒的經驗,在施工開始時,才碰到許多的問題。

    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石頭的開採跟不上進度,這個雖然提前做準備,但是還是跟不上修路的進度。

    有了秦軒的火藥,目前情況有所緩解,但是還是慢了許多,這個也是經驗不足造成的。

    李琬心裡想到,今年冬天,因為天冷沒法修築泥石路,就所有的人力都投入到石料的準備上去。

    等到明年開春時,就可以用更多的人力來築路,而不用操心石料跟不上,以後築路都可以這樣。

    夏天築路,冬天準備材料,而且百姓冬天多是農閒,軍隊大多也沒有什麼事情,這樣以後築路的進度會快上一倍。

    李琬是雄心勃勃,燒製泥石的材料到處都是,而且只是需要人力就可以,成本只是人力和燃料的費用,很是低廉。

    這個泥石路面從這第一條路修築成功開始,以後這樣的路面要貫穿整個大唐的每一個地方,那將是多麼宏偉的一個景觀,李琬想想都覺得很振奮。

    以後各地的交通往來就會便利的不是一倍而是十倍百倍,這個泥石路將改變整個大唐的經濟。

    有了泥石路面,更方便了貨物的運輸和流通,將使大唐更加的富裕強大,而且更方便了軍隊的調遣,大大縮短了路上的時間。

    即使沒有那麼多的馬匹,也可以使用馬車,一車上坐上十個兵士,這將要比靠兩條腿走路要快上很多很多。

    每當李琬想到這些,心中就湧起一股豪情,自己將要在這個歷史上抹下濃重的一筆,將會青史留名。

    這一切都要感謝自己的好兄弟秦軒,是他帶來了這一切,好久沒有見到自己這個兄弟了,李琬在心裡想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