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72章 軋花機 文 / 砍刀

    求收藏、票票、親們可以在書評區發表言論,提出對本書的看法及建議,有助於砍刀看到不足之處,拜謝。

    ***********************************************

    火槍對這個時代是個驚世駭俗的事情,暫時不能說,秦軒詢問了工匠們製作銅管的一些問題,記載了心理,秦軒要私下裡先製作出一個短的火槍來試試看。

    青銅是黃銅或者紅銅和錫的混合煉製出來的,紅銅太軟,青銅的硬度要比紅銅大的多,就是製作青銅時銅錫的比例問題要試驗。

    要試驗出適合火槍使用的青銅來,畢竟火藥燃燒爆炸時的一瞬間威力很大,如果青銅不過關,就會爆膛,這可是要死人的買賣,所以一定的慎重。

    這些個事情秦軒要自己來製作,不要外人參與的,這可是這個時代的人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

    火槍的出現是在幾百年後了,現在造出火槍,絕對能把人雷到,秦軒可不想這麼做,最少暫時不想這麼做,目前只要試驗,能做出可用的並且相對安全的火槍即可。

    火槍沒有開始研究,不過地裡的棉花開了,秦軒看著手裡雪白的棉花,秦軒心裡一陣的自豪,終於到了收穫的季節了,這半年左右的時間沒有白忙活。

    棉田里的棉花已經開始陸續的開放,在過個半月左右就可以開始採摘棉花。

    棉花這個作物,在中國這個大地上生根發芽,大面積推廣是要到二三百年之後的時間吧。

    最早是在秦軒前世的新疆先開始種植的,秦軒把這個時期提前了,這也是穿越者的好處,早一天種植,就可以叫百姓早一天得到溫暖,想起小時後穿的那厚厚的棉衣褲,秦軒心裡也感覺到一絲溫暖。

    棉花就要收穫了,製作一些棉花所需要的工具這個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個就是軋花機,也就是脫籽機。

    軋花機製作不是一般的難,很麻煩,這個時代沒有機械脫籽,要靠手工,那不把人累死,這個是主要的。

    第二個就是打包機,這個簡單,用槓桿的原理就可以做出來,至於紡紗機和織布機,那就是絲綢作坊的事情,都是大同小異,他們做的一定更好。

    軋花機做起來很麻煩,秦軒首先想到的就是小時候見到那個私人加工網套的作坊,一張巨大的弓,一個弓錘,弓錘打擊弓弦發出的那個嗡嗡的聲音現在還記憶猶新。

    秦軒小時候見過的私人網套(做被子的棉胎)加工裡面最簡陋的脫籽機就是釘排,也可以叫梳棉,就是把棉花梳理一遍,把籽脫出來。

    這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是很難的,首先這個時代的工藝受到限制,所有的都是手工製造,秦軒想想就頭痛,這是自己給自己找難受。

    秦軒從棉田里回來,就鑽進了書房搞設計去了,軋花機關鍵的就是要製作釘排,就是製作一個轆轤,轆轤上排滿釘排,用於鉤取棉花。

    和轆轤相對也就是相吻合的是一個木板上面也有幾排橫向的釘排,和轆轤上的釘排梳齒交錯,轆轤以旋轉,交錯的梳齒就把棉籽擠掉,大概的原理就是這樣的。

    具體的製作還需要工匠們去做,秦軒花了兩天時間設計出軋花機和打包機的草圖,然後去了城裡找到州府裡的工匠們,給他們講解了原理,而且順便帶去了一些早期摘取的棉花以供試驗用。

    釘排所用的銅釘製作簡單,用木頭做個形狀類似於犬齒釘子的模型,在泥胚上扎眼就可以,然後用銅汁澆鑄,然後一打磨,就ok了。

    犬齒型的釘子不需要尖利,以免傷到人,只要和另一個釘排吻合較好就可以,只要棉籽不能通過即可。

    手工軋花機還有個部分就是喂棉的口、出籽口和出棉口,一個半桶形的木桶,最後釘排出木桶的結合的部分只需要留下微小的間隙就可以了,是棉花充分的被釘排鉤取。

    半桶底部是出籽口,棉籽脫除後,直接漏下去,出棉口,需要人工那個大梳子取出釘排上的棉花即可。

    解決了這個事情,秦軒就去了刺史大人張兌那裡,到了城裡,怎麼也的去他那裡混頓飯才好,其實也不是主要為混飯,是有些事情要和刺史大人談談。

    「歡迎靜遠到來,今天怎麼有空來看老夫了?」張兌笑著說道,將秦軒引進了屋裡。

    「今年天過來找工匠製作個脫去棉籽的機器,到了你這裡,不來叨擾你老一下,你老知道了還不罵我?」秦軒開玩笑的說道。

    「噢,靜遠坐下說話,我就先謝謝你了,這些本來都是府裡要做的事情,沒想靜遠已經做了,我代表州府感謝你」張兌真誠的說道。

    「沒什麼可感謝的,都是為百姓,為大唐的好事,何況我也是舉手之勞,具體能不能製作出來,製作出來效果如何還不知道,等軋花機做出來了,你老請我喝酒就可以了」秦軒笑著說道。

    「請你喝酒那是小意思,你給大唐、州里做的貢獻豈是喝酒就能過去的事,那不是委屈了我們的大才子了,老夫一定上奏朝廷,好好的獎勵你」張兌說道。

    酒菜上來,兩人坐下邊吃邊談,秦軒告訴了張兌棉花即將產出,具體棉花的後續事情要開始做了,紡織廠現在就可以開始建了,紡織工人這些一些瑣碎的事情也要開始準備了。

    棉田里棉花一摘取完畢,就可以全面開始培訓紡織工人,初產的棉花暫時只用一小部分用來訓練紡織工人,大部分還是用來製作棉衣褲和棉被出售。

    目前畢竟不是大面積的種植,等到明年種植過萬畝,產出的棉花就可以開始用於織布了。

    這次生產出來的棉花全部由朝廷收購,百姓們只管種植,畢竟對於大唐來說這是個新興的作物。

    等到明後年,大面積種植後,秦軒會私下裡聯繫南方的絲綢商來秦州建廠,私人參與經營,形成競爭機制。

    一旦私人進入棉花市場,然後朝廷就慢慢的退出,開放棉的市場,就只等著收取賦稅就可以了。

    這個也是秦軒和李琬談過的事情,朝廷如果有需要棉花或者棉布,可以從私人那裡收購。

    一旦棉花種植多了起來,價格就會出現波動,朝廷要做的就是穩定市場的秩序和價格,與周邊的國家進行貿易,而且可以和高麗、倭國進行貿易,可以換回大量的銀子。

    另外,朝廷也可以統購統銷,這樣也可以控制棉花的價格,百姓可以避免棉花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

    畢竟種植棉花不是糧食,棉花不能吃,一旦價格過低,就會出現百姓餓肚子的問題。

    秦軒還和張兌談了糧食和棉花種植的比例問題,一旦棉花大面積推廣種植,糧食和棉花的種植比例是6:4,這樣才能保證百姓不餓肚子。

    秦軒從州府出來就回到了家裡,家裡的醫館目前就是王洪在管著,秦軒也沒多操心。

    秦軒只是每週回來一兩次給學徒們答疑解惑,順便在傳授些秦軒前世的知識理論。

    讓秦軒覺得高興的是醫館裡的女學徒們現在可以進行接生了,而且都做的不錯。

    到目前還沒有碰到接生的嬰兒夭折的事情,而且現在州里的居民都知道秦氏醫館有專門的助產女醫。

    那家有要生孩子的就提前來預約,而且價格也不高,水平要比那些以前的產婆好很多,基本沒有出現產後感染的事情。

    但是現在沒碰到不代表以後碰不到,以後萬一要是出現難產的,就靠她們的技術,是絕對解決不了的。

    秦軒自己也沒有辦法保證難產的問題,畢竟剖腹產的手術要複雜的多,而且沒有輸血的可能,秦軒也不敢冒這樣的風險。

    產婦出現難產,這個問題秦軒也考慮過,手術風險太大,而且秦軒也沒這方面的經驗,秦軒畢竟不是婦產科醫生。目前唯一減少難產的辦法,就是產前檢查、訓練和教育。

    產婦的產前教育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秦軒寫了專門的手冊,教會了那些女學徒。

    秦軒囑咐門診接診的古醫師和萬醫師,碰到有孕婦,就要鼓勵他們來做產前的檢查,而且要多宣傳產前檢查的好處。

    因為是女助產士,普遍的百姓都可以接受,孕婦接受了產前檢查可訓練,胎位不正的可以通過訓練慢慢糾正胎位,這樣就減少了難產的幾率。

    在這個時代,秦軒能做的只有這麼多,再碰到難產的,也只好保住孕婦的命為主,別的也只有聽天由命了,條件限制,只能如此了。

    胎位不正的孕婦,一般都可以通過睡姿訓練和灸療慢慢糾正過來,關鍵就是要提前做產檢,及早發現。

    女學徒們也碰到過幾例這樣的產婦,都是通過訓練配合艾灸慢慢糾正過來的。

    以後要真正的碰到糾正不過來而出現難產的情況下,就要和孕婦的家人說清楚,如果出現意外,醫館不承擔任何後果,而且要簽訂手術通知單。

    這樣做也是沒有辦法,沒有哪個醫生願意當草菅人命的屠夫,作為一個醫生,沒有哪個不願意看到一個生命在自己手裡挽回。

    醫生治療好一個患者那個喜悅的心情不會比患者本人少一點,更沒有哪個醫生願意看到一個生命在自己手裡死去,只有庸醫,沒有屠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