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95章 暢談 文 / 砍刀

    拜求收藏、紅票。

    *************

    王斛斯知道,目前的季節不是大規模作戰的時候,就算是突騎施在邊境集結兵力,冬天都不是出兵的好時節,任何一個做將領的人都知道,就算要開打,也要到明年開春了,趁著這個時候,要派一些人去探查一下這條路,王斛斯心裡想到。

    「好了,本官起草一份文書,常清帶上幾個人去趟焉耆鎮,在那裡帶上一隊人去探查那條路,主意安全和隱秘,都下去吧,常清留下」王斛斯揮了揮手說到。

    「是,大人」封常清說到。

    剛才王斛斯稱呼「常清」,沒有再用封參軍這個稱呼,這個說明封常清在王斛斯的心裡有了點份量。

    最少王思斛不再認為封常清是一開始那個靠關係來安西鍍金的人,而且這半年屯田工作搞的不錯,掛了個錄事的名,封常清的發言,也叫王斛斯看到了常清在軍事方面也不是一竅不通。

    「常清來這裡坐,上茶,準備酒菜」王斛斯說到。

    親兵端上了茶,放在茶几上,封常清看著王斛斯,不知道王斛斯把他留下還有什麼交代。

    「謝謝大人,大人還有什麼交代的事」封常清問道。

    「常清,也沒什麼,就是留下你聊聊,想聽聽秦軒這個人的事,我對他很好奇」王斛斯笑著說道。

    「是,大人,大人想聽哪方面的」封常清問道。

    「隨便說說,他到大唐時間不長,但是所做的事情很叫人吃驚,我很想知道他是怎麼樣的人」王斛斯笑著說到。

    「好的大人」封常清說到。

    其實秦軒這個人對於封常清來說也是個謎一樣的人物,沒有人能看清秦軒到底想幹什麼。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秦軒不但精通醫術,而且所涉獵的東西很多,奇技『淫』巧,包括一些工匠們幹的事情,還有就是軍事、政治也都懂一些。

    讓人最稱道的是秦軒所發明的東西都是現在大唐所沒有的,就是有,也沒法和秦軒的比,這點封常清很清楚。

    酒菜上來,王斛斯和封常清邊吃邊談,說了秦軒很多事情,王斛斯也是聽的興趣極高。

    「常清說說秦軒秦靜遠對安西的看法」王斛斯說到。

    「好的大人,秦大人對安西很是熟悉,以我對秦大人的瞭解,他就是來大唐路過安西,但是對安西的瞭解絕對不比安西當地人少,秦大人提到安西,首先說到安西人口太少,軍隊太少,自保可以,還有個關鍵就是安西地大,可利用的資源很多,但是土地開墾的很少,不能養活那麼多人,光靠朝廷運糧草,這麼遠的路途不夠損耗的,要想在安西大有作為,為朝廷開拓疆土,就必須做到自給自足,這一點很重要,所以在下來龜茲,就是大力墾荒,發展農業和牧業以及在絲綢之路的便利發展商業,有了糧草有了錢,就能養活軍隊,兵士們吃飽了才好打仗出力,還有一個就是安西四邊的敵人,突騎施只是小患,大食、吐蕃才是大患,其中又以大食和吐蕃為重,大食和吐蕃又以大食為重」封常清說到。

    「這個觀點又是如何說起,大食離的很遠,大食雖然這些年發展起來了,但是畢竟距離安西也很遠,吐蕃離的近,對我們威脅最大,為何以大食為重,吐蕃次之?」王斛斯疑惑的問道。

    「秦大人說了,吐蕃地處高原寒冷,不適應安西等地的氣候,同樣,咱們大唐人也不適應吐蕃那裡的氣候,為何這麼多年,就是在貞觀年間,大唐兵力強盛時也沒有攻佔吐蕃,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氣候」封常清說到。

    「細細的說說」王斛斯兩眼放光的說到。

    「秦大人分析了一些問題,吐蕃人世代生活在高原上,已經適應了那裡的氣候,咱們大唐的軍隊都生活在平原上,當生活在平原上的人進入高原,就會有高原反應」封常清說到。

    「高原反應?這是什麼?」王斛斯疑惑的問道。

    「具體的高原反應就是指的從低處的平原地帶快速的到達高原地帶,人就會出現反應,反應較小的頭暈、頭痛、氣悶、心慌、無力、拉肚等一系列症狀,反應較大的就會出現憋氣昏迷甚至死亡,秦大人是這麼說的,還說了些什麼是一種氣體,是氧氣太少造成的這個現象」封常清說到。

    「是這樣的,高宗年間的薛仁貴將軍大非川戰役,咱們大唐被吐蕃大敗,軍隊人數不及吐蕃是其一,糧草不足是其二,但是還有一個就是軍隊出現你說的那些情況,大部分兵士都生病。那個氧氣是何物?」王斛斯問道。

    「這個秦大人說了,氧氣是維持人生命的重要氣體,我們的呼吸之間,吸進去的就是氧氣,呼出來的叫二氧什麼碳的,我也是不懂,秦大人給我解釋了,聽的我也是雲裡霧裡的,和聽天書差不多(天書是什麼?誰見過?),秦大人說吐蕃地處高原,氧氣含量比平原地方要少很多,我們處於平原上的人進入到高原上之後,那裡的氧氣少,不夠我們所呼吸只用,就會出現哪些症狀或者出現生命危險,吐蕃人則是世代生活在那裡,已經適應了高原上少氧的氣候,但是吐蕃要是突然從高原下到比較低的平原上,也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這個也是吐蕃人為何適應不了咱們這裡夏天炎熱的原因,熱只是一方面,主要是高原的人進入到平原地帶就會出現身體不適、乏力、睏倦,甚至出現暴食、腿腳腫.漲等症狀,所以吐蕃人也是一段時間內適應不了平原氣候,他們大多是劫掠一番就會到高原上去,雖然吐蕃人佔領過安西四鎮,但是也會有不少人適應不了這樣的氣候,他們的戰鬥力不會太高,特別是也不能劇烈的運動,所以吐蕃的威脅不如大食」封常清說到。

    「這個秦大人真是了不得,這樣的情況是有,來自吐蕃的商人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來龜茲交易完,都是很快離開,不會在這裡停留很久,都說這裡太熱,人很困乏,不如他們的家鄉舒服,原來是這個原因,秦大人真是神人啊」王斛斯感歎的說道。

    「是的,秦大人懂醫,說的很多東西我都不懂,但是又覺得很有道理,而且秦大人說了,在他的家鄉,這樣的道理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封常清說到。

    「哦?秦大人也為我解惑了,龜茲西北面都是大山,哪座大山上有雪的山,當地人都不去那裡,說是有瘴氣,會死人的,想想秦大人的話,就是因為山高,缺哪個什麼氧氣,應該也就是高原反應吧,和什麼毒氣沒有關係」王斛斯說到。

    「秦大人還說了,要克服這樣的高原反應,就不能進攻急切,要一步一步的來,攻佔一個地方,就要修整幾個月,叫兵士適應的氣候,再繼續打,如果不是這麼做,急切的進攻,咱們大唐永遠攻佔不了吐蕃,秦大人說了進攻吐蕃要翻越很高的地方,比安西要高四里左右,平原上去的人有八成的人會失去戰鬥力,只有緩慢進攻,慢慢適應了那裡的氣候才能一步一步把吐蕃蠶食掉」封常清說到。

    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下大非川戰役,當年唐高宗年間,吐蕃和吐谷渾不合,也是吐蕃想佔領吐谷渾這個戰略要地,找了個借口出兵攻打吐谷渾。

    吐谷渾也就是現代的甘肅一部分和青海地帶,處於唐朝和吐蕃之間,屬於河西走廊。

    誰控制了這片土地,誰就可以掌握西北的戰略有力的地理位置,佔領這塊土地,可保吐蕃大門不失,也可以很輕易的出兵進攻關中等地。

    同樣,吐谷渾這片土地也是大唐進攻吐蕃的橋頭堡,也是防守關中不被吐蕃劫掠的大門,而且也打通了西域的道路,對唐朝也是戰略要地,吐蕃另一處可攻打大唐的是在劍南道,但是那裡山路崎嶇,易守難攻。

    吐蕃地處高原,資源糧食急劇缺乏,時刻都想佔領吐谷渾,攻打吐谷渾這是在正常不過了。

    大唐為了保護關中大門不失,明的說是幫助屬國吐谷渾(吐谷渾和大唐關係很好,吐谷渾的河源郡王諾曷缽的夫人是弘化公主,太宗年間嫁過去的),暗的是保證關中的大門和打通西域的通道,逼吐蕃撤回西域的兵力(吐蕃不但襲擊了吐谷渾,也襲擊的安西四鎮),圍魏救趙的策略。

    吐谷渾被吐蕃攻佔,弘化公主夫妻躲避到涼州,向朝廷求救,朝廷詔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邏娑(今拉薩)道行軍大總管,右衛員外大將軍阿史那道真、左衛將軍郭待封為副,統兵十萬(也有說五萬的),討伐吐蕃。

    薛仁貴率兵經鄯州(今青海樂都)至青海湖之南的大非川(今青海共和縣西南的切吉平原,唐朝時這裡屬於濕地,現代已經因鼠害沙漠化了),這裡道路的不好。

    薛仁貴以糧草輜重不便運行,命郭待封分兵兩萬駐營大非川,保護糧草輜重,自己率主力輕裝進軍烏海(今青海喀拉湖),突襲吐蕃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