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197章 探路 文 / 砍刀

    求收藏、票票。

    *************

    王斛斯和封常清最後研究了派出探子和探路的人,最後兩人達成一致,派去突騎施的探子還是以商隊形式。

    突騎施這些部落對商販還是很友好,畢竟商販帶來他們沒有的東西,絲綢、瓷器、鹽、茶葉等一些稀缺的東西。

    而且這些部落的毛皮也要賣給這些商販,所以探子很容易派過去,突騎施領地還有一些常住的大唐探子,基本一些大的舉動都逃不過探子的眼睛。

    目前是突騎施是集結兵力階段,來往搜查的比較嚴密,消息主要就要靠這些商販帶出來。

    去焉耆探路的人自然就是封常清帶人去,因為那條道路只有封常清知道。

    雖然有秦軒給他畫的簡易圖,但是這些不能隨意給人看,畢竟是秘密的事情。

    焉耆這條路如果通的話,對於突騎施就不是只起到襲擾突騎施部落的作用了。

    這條路可以為大唐突襲隊伍拖住一些少量的留守突騎施軍隊,也可以直接突襲蘇祿的小牙弓月城。

    只是秦軒也不知道現在安西的焉耆鎮有沒有路能通到弓月城的路。

    秦軒的前世那裡是國道二一八線是從和靜縣通往巴音布魯克草原到達伊犁的路。

    還有一條二一七線也是從龜茲通到巴音布魯克大草原路,和二一八線在巴音布魯克草原匯合,在走二一八線到伊犁。

    不過現在的唐朝這條路估計是不會有,畢竟秦軒前世的這條二一七線都是翻山越嶺,還有一個隧道,這個時代騎馬不可能通過的,除非步行。

    不像二一八線是在山谷中通過,不需要翻太高的山,所以希望封常清有機會去探查一下,剛好碰到突騎施進攻安西,正好有個合理的借口。

    十月的安西,蕭瑟而蒼茫,光禿的樹幹在瑟瑟的冷風中屹立著,北風吹著地上枯黃的樹葉沙沙作響。

    路邊的戈壁灘上,梭梭草、黑枸杞、麻黃草也在陰冷的北風中倔強的挺著幼小的身軀迎接著寒冷的考驗。

    這些戈壁灌木,有著極其頑強的生命力,乾旱季節就是枯枝,一旦有了雨水,立刻爆發出勃勃的生機。

    龜茲通往焉耆的道路上,封常清騎著馬和幾個隨從奔馳而過,揚起一片沙塵。

    龜茲到焉耆大約六百里左右的路程,跑的快的話三天可以到達焉耆,安西四鎮之一的焉耆鎮位於秦軒前世時焉耆縣西南十二公里處的博格達沁古城。

    封常清這次去帶上了鄭強,雖然是探路,難免有個損傷之類的,帶著個郎中有備無患,不過鄭強算是重點保護對像之一。

    常清等人到了焉耆,焉耆守將會派五十個兵士和封常清一起出發,從焉耆一路向北走,進山,就可以到達秦軒前世時的焉耆縣巴倫台鄉。

    這個秦軒在給常清的簡易地圖上都做了標記,大概的距離是多少,從哪裡開始進山,大概位置都做了簡單的標記,就算是差別,也不會太大。

    到了巴倫台,在轉向西北方向進入巴音布魯克大草原,這就是到了突騎施的地盤了。這次探路,主要是看看有無通往弓月城的人馬可行的路線,為後來的戰鬥提供支持。

    就在封常清一路疾馳去焉耆鎮的路上,秦軒也和雨妍等眾人出了長安,朝洛陽趕去。

    這次長安休閒會所的開業十分的成功,當天登記辦銅卡會員的就有一百多人,還有四十多人辦了銀卡,金卡暫時沒有給予辦理。

    畢竟金卡的消費金額在萬貫以上,畢竟比較高,不是什麼人都能消費的起的。

    還有就是真正辦金卡的賓客都沒有來,都是派的下人來參加的,有好幾個都打聽了金卡會員的一些細節,估計以後也會辦理。

    秦軒準備把休閒會所辦成一個品牌,需要辦成品牌,就需要一個名字,這個秦軒還沒有想好,等到了洛陽後在和楊玉環以及榮王妃一起商議後在做決定。

    這次把伊娃留在了長安,一則是伊娃的姐姐在長安,二則是如月是長安女子休閒會所的管理,需要伊娃在這裡幫忙照看著,兩不耽誤。

    二娘則是一如既往的跟著秦軒,堅決不在長安,連馮伯父、伯母也沒辦法,只好依了二娘,隨著雨妍、紫妤、玉姬跟著秦軒一起去洛陽。

    長安到洛陽的官道在半年多的時間裡竟然修築了四百多里,都已經鋪築好了泥石路面,一邊鋪了將近兩百里,這個速度也算是不錯,夠快的,人多好幹活。

    行駛在寬十二米的水泥路面上,車輛感覺不到一絲的顛簸,聽雨妍說,唐玄宗親自來查看了道路,高度讚揚了這個水泥路,並且決定在大唐的各道陸續開始修建。

    洛陽到長安的路修完,就開始修築長安到涼州的路,最終修到安西四鎮的龜茲,還有一條是洛陽到幽州的路,這兩條路優先開工。

    估計這也是唐玄宗在戰略的角度考慮的,不能說不是一個好的計劃,畢竟大唐的邊關不穩,糧草的運輸是很關鍵的事情,要糧草運輸通暢,就要有好的道路。

    還有一個就是,通往各個州的道路需要當地官員組織徭役以及駐軍一起修築路基,為以後陸續修築泥石路面做好準備,朝廷已經派人開始探查路線和適合建造泥石作坊的地點了。

    這個修築泥石路面的計劃,主幹道要鋪築完畢最少要十年到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到時候就是一個四通八達的泥石路交通網,在現在這個年代,將是多麼宏偉多麼壯觀的事情

    「小壞蛋在想什麼呢?也不說話」雨妍趴在車窗上問道。

    「啊,沒想什麼,在想是不是該多做幾輛四輪馬車來給你們乘坐,這麼好的道路,坐四輪馬車,多舒服」秦軒笑著說道。

    「好啊,咱洛陽家裡那輛四輪車坐著真是舒服,等著這條路全部修好,咱們的四輪馬車就可以在路上跑了」雨妍姐興奮的說道。

    這次雨妍一行人到長安,本來是要趕那輛四輪馬車來的,可是想到路上的路況,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畢竟路況不好,四輪馬車可沒有兩輪的方便。

    有了泥石路面,行程就快了許多,秦軒他們一路歡笑的,就在函谷關住了一晚,秦軒還去看了楊氏三兄弟,送去了幾罈美酒。

    要不是函谷關這段路沒有修好,兩天時間可以輕輕鬆鬆的到達洛陽,秦軒一眾人從函谷關出來,一路飛馳,到達洛陽都快關城門了。

    看樣子朝廷也是採用了兩邊同時開工,這樣也算節省人力物力,比一邊修要省很多事。

    秦軒回到了洛陽,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就是接到了榮王的請柬,沒想到秦軒從長安一出來這邊榮王就知道秦軒回洛陽了,這不人還沒到,請柬就上門了。

    其實不用榮王來請,秦軒自然也要第一個去找他這個王爺大哥,棉花的事情還需要匯報的嘛。

    雖然秦軒完成了第一批種植任務,但是還有些後續的問題需要交代,如種子的分配,適合種植的區域,後續的紡織搾油等等。

    這些事情需要朝廷有個妥善的計劃,逐步的安排好,這個可是解決大唐百姓的穿的問題,民生大計,不可馬虎。

    紡織的事情秦軒是外行,但是棉花的種植區域問題,這個沒有人比秦軒瞭解的更多,畢竟前世時新疆是產棉大區之一。

    還有一個就是山陝甘地區和山東河南等地都可以種植,但是這個時代中原地區也是產糧地區,不可能大面積的種植棉花。

    雖然秦軒的棉花有可能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了,但是目前還需要明年才知道這個結果,不能貿然的就大面積佔用良田種植棉花,出現不必要的浪費土地。

    為了棉花的質量好,棉花的種植還是需要以比較乾旱的中西北地區比較適宜,畢竟乾旱適合棉花的生長很產出的質量。

    榮王的接風宴席安排在了酒樓裡,這個接風宴席自然少不了壽王李瑁了,這次還有延王李玢。

    請李玢來,是秦軒派人去和榮王李琬說的,一來是先認識下,二來為了封常清的事情也要感謝延王李玢的幫忙,對李玢來說是小事一件,可是這個情秦軒不能什麼話都不說。

    延王李玢是唐玄宗的二十一子,聰明好學,李玢的母親是唐太宗時期侍御史柳范的孫女。

    柳范也是唐玄宗的尚書右丞,正直敢言,也深得玄宗喜愛,李玢是安西的大都護,雖然是遙領,但是說話也是管用的,具體管事的目前是王斛斯。

    這個親王遙領大都護都是這樣,掛個名,底下的節度使管事,這個也是唐玄宗害怕這些都護府搞小動作或者是造反,才這麼安排的。李瑁是遙領益州大都督,李琬則是遙領隴右的節度大使。

    李玢是唐玄宗的第二十一個兒子,在三人裡面最小,也就是十五六歲的樣子。

    十五六歲的小屁孩懂什麼?就遙領安西大都護,秦軒初見李玢第一面就是這個感覺,不過這些都是含著金勺出生於帝王之家的孩子,自然是沒人能比的了。

    眾人落座,菜餚很快上齊,酒自然是秦軒的玉液酒,別的酒現在王爺們看都不看,別說喝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