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富家翁

正文 第231章 車舟 文 / 砍刀

    天色微明,四周炊煙裊裊,如曼舞的輕紗輕輕的飄蕩在空中,邗溝兩旁雞犬相聞,寬闊的道路在邗溝兩旁伴行,早起的旅人或駕車或步行在垂柳的掩映中匆匆而行。

    映入秦軒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雄城,一個寬約二十多米的護城河如一個玉帶般的圍繞著揚州城,護城河兩岸道路筆直,商舖林立,好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

    楚州到揚州的距離有三百多里,秦軒的船隻經過一夜的航行,天亮時準時到達了揚州。

    揚州城高達巍峨,城牆上全部是護城磚,看不到黃土的遺跡,整個城牆顯的乾淨而漂亮。

    「揚州城僅次於洛陽和長安城,南北長十一里,東西寬六里,寬約將近兩百尺的汶水穿城而過,我們可以開船進城」楊玉環笑著說道。

    「煙花三月下揚州,雖然現在是冬季,完全沒有北方的蕭瑟和蒼涼,滿眼的翠綠,始終充滿的生機勃勃,我們進城」秦軒說道。

    「三月應該是最美的季節,草長鶯飛,踏青賞春,揚州的確是個不錯的地方」楊玉環笑著說道。

    「可惜了,現在的揚州城沒有瘦西湖,要不然揚州城會更美」秦軒笑著說道。

    「瘦西湖?什麼地方?哥哥以前的時候有的嗎?」楊玉環問道。

    「是的,就是現在的護城河後來變成了瘦西湖,富賈巨商紛紛在瘦西湖建造庭院,成為揚州一個絕佳的景觀」秦軒笑著說道。

    「此時的護城河邊也是繁華一片,偶爾可以看見一些大的庭院,應該是私宅,不許外人進入」楊玉環說道。

    「嗯呢,叫雨妍姐她們出來吧,準備下船了」秦軒說道。

    秦軒的船隻從揚州城水道進入了城裡,在城裡一處碼頭前停靠,碼頭處一派熱鬧的景象,停船卸貨、裝貨啟航的船隻擠滿了碼頭,熱鬧非凡。

    碼頭四周商舖林立,青磚碧瓦、雕欄樓宇,綠樹掩映無不顯示出揚州城的繁華和秀美。

    「咱們到了揚州城了?」雨妍姐問道。

    「是的,好像咱們的船停的不對,這裡是個貨運碼頭,咱們從前面那個水道拐進去看看」秦軒說道。

    秦軒的確停的不是客運碼頭,這裡是貨運碼頭,貨運碼頭的卸貨後就必須離開,或者出城,或者去裝貨的碼頭裝貨離開。

    這個時候的客輪是專門的碼頭,而且這個時候的水路客運是絕對的火爆,因為沒有陸路公共客運工具。

    秦軒把船拐進前面的水道,結果這裡的公共客運船隻不允許私人船隻停靠,秦軒那個鬱悶。

    「老伯,還有哪裡可以停靠船隻?」秦軒問道。

    秦軒不熟悉揚州,而且眾女也不熟悉揚州,秦軒只好求助鼻子下的嘴巴,不知道就問。

    「繼續朝前行就可以看到,私人船隻一般有自己的專門停靠碼頭,也有收費停靠的碼頭,你去看看有沒有位置了」另一船上的老伯回答道。

    「謝謝老伯」秦軒笑著答謝。

    靠,這個時候就有停車收費?不過這個樣很好,有秩序的管理,要不水上交通會很混亂的。

    秦軒的船很多船隻上的人很感興趣,因為秦軒的船沒有人划槳,就靠四個輪漿在轉動,紛紛有人想秦軒打聽這船是哪裡定制的。

    秦軒自然是有問必答了,告訴了船隻定做的作坊,要知道這樣的船會省出很多的勞力,對船家來說就節省了很多人工費用,這個可是很大一筆費用。

    就在秦軒找碼頭的時候,一個輪漿的船隻模型擺在了唐玄宗的面前。

    這個輪漿船模製作的很精美,完全就是秦軒船隻的微縮品,船模長有一米左右,打開甲板,就可以看到船艙裡的情形。

    送來船模的是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轉運使裴耀卿,裴耀卿,字煥之,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縣)人。幼年中童子舉,開元初任長安令。歷任濟州刺史、京兆尹、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擔任過江淮、河南的轉運使。史書對裴耀卿的評價是「遠財劾奸」,有功於國家,明政的地方官,也是開元年間比較出名的一個人物。

    兩年前,因為關中大雨連綿,糧食減產,關中缺糧,糧價大漲,唐玄宗遷往東都洛陽,減輕關中百姓的負擔。

    關中缺糧,唐玄宗走前特招時任京兆尹的裴耀卿詢問解決賑災的辦法。關中地少人多,裴耀卿分析了全國的經濟,認為解決關中缺糧的問題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需要從長計議。

    裴耀卿認為,從陸路運輸糧食,花費巨大,無法解決關中的糧食問題,唯有水運才能解決。洛陽到潼關這一段的黃河特別是三門峽段,水流湍急無法行船,而且很多地方枯水期就沒法行船。

    裴耀卿就奏請唐玄宗,在河陰(河南滎陽北)汴水口修築河陰倉,將江淮之糧運與此倉儲存,又在陝州(三門峽)黃河兩岸修築了集津藏和三門倉。

    等到黃河水豐沛時,從河陰倉將糧食由黃河轉運至集津倉,在陸路運輸十幾里,避過河流湍急無法行船地段,將糧食運送至河對岸的三門倉儲存。

    每當黃河水豐沛時,就開始由三門倉水路運輸糧食進京,枯水期則停止運輸,這樣分段分時期的水路運輸,這樣就可以解決陸路運輸的巨額費用,而且每年可以多出陸路運輸的糧食很多,解決關中問題。

    唐玄宗聽後大喜,於次年八月,置三門東集津倉,三門西鹽倉,開三門山十八里,以避開水流湍急不易行船之處。

    同時唐玄宗並拜耀卿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淮都轉運使,以鄭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蕭炅為副使,開始實施這個計劃。

    這個船模是河南府少尹蕭炅視察漕運時,在一家私人造船坊發現一艘船隻很是奇特,當時看到這個船隻時蕭炅很是驚奇,特意進船坊詢問。

    蕭炅詢問了造船坊的老闆,得知是一個客人定做的船隻,就試駕了這個船,大感驚歎,這樣的船實在是太方便了,漕運糧食又可以減少很多的費用。

    蕭炅隨即要求購買此船的船模,大家可能不知道,造船不光需要圖紙,還需要製作一個微縮版一模一樣的船模在水中試行,合格後才開始建造大船。

    蕭炅是河南府少尹,要出錢購買船模,造船坊老闆沒有辦法,原船模不可能賣給蕭少尹,只好又製作了一個一模一樣的船模給了蕭炅。

    蕭炅將船模轉呈給鄭州刺史崔希逸,崔希逸也看出此船的好處,又轉呈給自己上司江淮轉運使裴耀卿,就這樣,船模到了唐玄宗手裡。

    「陛下,此舟乃秦軒所設計,由一私人船坊建造,下官打聽了,秦軒正是乘坐此舟去了江南」裴耀卿說道。

    「又是秦軒所造?此子大才!!!煥之如何得到此舟模?」唐玄宗好奇的問道。

    「回陛下,此舟模是江淮轉運副使蕭炅蕭少尹巡查漕運船隻時發現購買回來的」裴耀卿如實的回到道。

    「不錯,蕭副使有心了,這舟沒有漿,如何行使?」唐玄宗問道。

    「迴避下,陛下打開舟甲板,裡面有四個圓盤機構,由畜力轉動,帶動外面的輪漿,則可行駛,也可使用人力踩踏,又可使用風力漲帆行駛」裴耀卿說道。

    唐玄宗打開了船模甲板,看到了四個大齒輪,然後用手指撥動底下的畜力拉桿,輪漿轉動起來。

    「精妙,此舟一旦使用,這樣就可以大量的減少漿手的使用,這對於漕運可是一大貢獻」唐玄宗大悅道。

    「是的,陛下,此舟如果用於漕運,則漕運費用最少可以減少至現在的一半,所以下官請奏陛下建造此舟,關中百姓則可吃上更便宜的糧食」裴耀卿說道。

    「煥之說的不錯,此舟所需人力極少,兼畜力、風力一體,使用及其方便,用來水運上在合適不過,還有,黃河三門之處,秦軒發明了可以開山裂石的火藥,現在黃河馬上進入枯水期,裴侍郎召集人手,用火藥炸開黃河三門之礁石,拓寬河道,一勞永逸,糧食即可一路水運至京城,關中百姓之幸」唐玄宗說道。

    「陛下,下官也聽說了火藥的事情,可是這個需要榮王配合,畢竟下官不懂得火藥的使用,如果火藥真能摧毀三門礁石,那從此黃河水運一路暢行無阻矣,此乃百姓之福」裴耀卿激動的說道。

    「是啊,秦軒此子發明泥石、活字印刷、培育良種、火藥,這又造出如此便易之船,對於大唐貢獻可為不小,此舟可有名字」唐玄宗問道。

    「回陛下,此舟無名,請陛下賜名」裴耀卿說道。

    「嗯,此舟四個輪代替舟槳,如同路行之車,就就叫車舟吧」唐玄宗說道。

    「謝謝陛下賜舟如此之美名,四輪如同馬車之輪,行於水上,又用騾馬拉動輪漿,車舟之名很是形象」裴耀卿說道。

    「嗯,煥之可見此船的那個畜力轉動的圓盤機構甚是精妙,此機構用處甚大,而且此車舟如果用於改造後,人力腳踏,還可以用於陸上,可以用來解決城市裡的運輸,也可用於載客之車」唐玄宗笑著說道。

    「下官佩服陛下舉一反三之智,那個圓盤機構叫做齒輪,做的甚是精妙,陛下,可是車船用舵轉向,如果在陸路上如何轉向呢?」裴耀卿問道。

    「齒輪,有齒的輪子,很形象!煥之,轉向的問題已經有人解決,還是那個秦靜遠,他在洛陽造了一輛四輪馬車,使用起來甚是方便,四輪馬車用來載人載物要比兩輪實用很多,有了這個車舟的啟發,則可以使用人與路上之車,也採用人力,這樣就解決了畜力不足之苦」唐玄宗笑著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