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正文 第503 就要科威特吧 三 文 / 大羅羅

    就在常瑞青夢想著要渾水摸魚把波斯灣的石油資源掌握起來的時候。在羅馬的威尼斯宮裡,一身戎裝的意大利領袖正和遠道而來的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握手:「大臣閣下,歡迎您來到意大利,更感謝大英帝國對意大利經濟復甦所提供的幫助。」

    (這個張伯倫不是歷史上綏靖希特勒的內維爾.張伯倫,而是他的大哥奧斯汀.張伯倫,內維爾.張伯倫現在也是鮑德溫內閣的成員,官拜衛生大臣。)

    「首相閣下,能在威尼斯宮和您見面是我的榮幸,也感謝您和意大利王國在關鍵時刻對大英帝國的支持。」雖然是上門來搬救兵的,但是張伯倫臉上卻還是一副英國式的矜持表情,朝著墨索里尼淡淡地笑了一下。

    表情豐富的意大利獨裁者卻露出了誇張的笑容,這兩年麵條國在他的英明領導下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各行業都高速增長,特別是鋼鐵、造船、機械、化工、航空等重工業更是進步神速,麵條國的國力也算是蒸蒸日上,很有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強國。不過意大利近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卻被東方古國中國的奇跡復興給遮住了光芒。特別是中日戰爭以後,全世界都在談論中國的崛起,卻沒有人注意到昔日的世界霸主羅馬帝國也開始復興了(墨索里尼一向認為麵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所以墨索里尼一直想找個機會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一下意大利的強大實力。此時張伯倫代表大英帝國上門求助,還真是中了他的下懷。但是張伯倫卻一直東拉西扯吊著意大利獨裁者的胃口。怎麼也不入主題。最後顯然有些不耐煩的墨索里尼衝著自己老朋友,意大利外交部長老齊亞諾伯爵打了個眼色,後者立馬把話題帶到了波斯問題上面。

    「大臣閣下。我們注意到,最近gc主義正在向波斯擴張,這個同羅馬帝國一樣歷史久的國家,似乎已經落入gc主義的魔掌中了,現在整個中東都受到了gc主義的威脅,作為那片土地的保護人,大英帝國不會坐視不理吧?」

    奧斯汀.張伯倫等得就是意大利人先提出這個問題。免得他這個世界霸主大英帝國的外交大臣放不下身段去求人。他馬上拿出一份文件遞給墨索里尼:「領袖先生,這是鮑德溫首相讓我轉交給您的。」

    墨索里尼接過文件,粗粗看了幾眼後露出的滿意笑容。原來這是一份關於波斯共和國的軍事和經濟情況的情報。誰都知道。墨索里尼是一心想要將意大利打造成羅馬帝國第二的。可是意大利復興的卻太晚了,世界上油水多一點的弱後國家都讓先發展起來的列強給瓜分了,只剩下埃塞俄比亞這樣沒有什麼油水的骨頭給意大利去啃,結果骨頭沒啃下來。還崩掉了一嘴牙。結果成了歐洲國家的笑柄。

    現在英國人將關於波斯內情的文件給墨索里尼,擺明了就是準備支持意大利去征服波斯!這可是一塊油水不錯的殖民地啊!

    看到墨索里尼滿意的表情,張伯倫也露出了淡淡的微笑,說道:「根據我國所掌握的一些情報。目前的波斯雖然實現了共和革命,但是其國力比起十九世紀末並沒有多少進步,仍然是一個工業幾乎為零的封建國家,所有的武器裝備都依靠進口,軍隊數量也不多。雖然蘇聯提供了不少武器裝備和教官,但是要訓練裝備出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墨索里尼嚥了下口水。意大利本土狹窄,人口過剩,意大利的農村和中國一樣,都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所以他一直想要對外擴張,以化解本國的人口壓力。不過他也知道站在波斯背後的是蘇聯!俄國人的戰鬥力在整個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他的意大利軍隊恐怕不是對手。

    張伯倫見他不說話,也沒有露出一點急躁的表情,而是不慌不忙地往下說:「在我離開倫敦之前,我國駐中國的大使館就發來了電報,告訴我中**事委員會委員長常瑞青元帥已經在原則上同意向波斯灣派遣軍隊了,而且中國出兵規模將相當龐大!如果貴國也準備出兵,那麼將可以組成英意中三國聯軍,相信足以對付蘇聯可能的威脅。」

    這番話讓墨索里尼一陣狂喜!中**隊在之前的中日戰爭中的表現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如果有他們加入,打下波斯應該是毫無難度的,哪怕蘇聯紅軍真的插手也應該有七八成的贏面!不過狂喜之後,墨索里尼又開始擔心起來了,畢竟中國人也不會白白幫忙,等波斯打下來後,他們又要佔多大的份額呢?

    這番話雖然沒有問出來,可是張伯倫的心中卻完全明瞭,他淡淡笑了笑,對墨索里尼說:「領袖先生,我這一次來訪的目的是確定一個大原則,就是意大利是否準備參加征服波斯的戰爭。至於出兵的規模和戰後利益分配的問題,可以在接下去的談判中,由英、意、中三方討論確定。不過英國將不會追求在波斯獲取任何特殊權益,也會全力支持意大利獲取更多的利益。」

    他的這一番表態,終於促成了意大利領袖下定了進行軍事冒險的決心!

    張伯倫的羅馬之行雖然短暫,卻打開了大英帝國在中東和南亞所面臨的僵局。在張伯倫訪問羅馬的次日,他就同意大利外長齊亞諾伯爵簽署了《英意羅馬協定》。根據這份協定,英國將立即向意大利提供5000萬英鎊的無息貸款,並且在未來幾年內向意大利轉讓鋼鐵、造船、機械、電等方面的一系列關鍵技術。意大利政府則保證在三個月內派遣遠征軍參加英國領導的,對波斯共和國的戰爭。並且將意大利遠征軍至於英國中東戰區的統一指揮之下。

    在羅馬之行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後,奧斯汀.張伯倫並沒有返回倫敦,而是搭乘飛機趕往中華民國的首都南京去同中國統治者常瑞青討論出兵波斯的問題。與他同行的還有意大利外長老齊亞諾伯爵。

    ……

    「……張伯倫先生,齊亞諾先生,既然二位能夠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同我討論出兵波斯的問題,那麼想來是願意聽取我的一些意見。那我就直言不諱了,英國和意大利所提出的出兵波斯的方案明顯存在著對敵人的輕視。中意兩國個出兵十萬,英國出兵三萬。總計不過二十三萬……這樣的出兵規模還是有些不足。根據我們所掌握的情報,波斯共和國的陸軍已經擴充至二十個師,擁有近二十五萬官兵。指揮他們的則是近一萬名蘇聯提供的軍事顧問。而且波斯共和國還擁有兩千五百多萬人口,其中可以動員的青壯年男性超過150萬人!這保證了波斯軍隊擁有強大的後備兵員,只要蘇聯能夠持續提供武器裝備和軍事顧問,波斯軍隊在耗盡後備兵力之前。就能一直抵抗下去。所以我還是建議擴大出兵規模。至少需要在戰爭初期投入五十萬聯軍!

    另外,對於波斯領土,我國並沒有任何的野心,也不打算將波斯變成殖民地。目前的波斯已經是一個獨立、自由的共和國,如果我們在波斯推行殖民主義的政策,就將會把整個波斯民族逼到禮薩.汗和人民黨一邊,這是相當危險的政策。當然,我們此

    次向波斯灣出兵也是需要一定回報的。我們想得到的僅僅是科威特酋長國的保護權。」

    在南京湯山官邸寬敞的會議室內,軍服筆挺的常瑞青正在侃侃而談。同張伯倫和齊亞諾伯爵的談判持續了差不多一個星期。在此期間。五萬英印軍隊和一萬名英國陸軍,終於開始向被印度臨時政府控制的加爾各答進軍。但是卻遭到了印度國民軍(起義軍)的拚死抵抗而進展緩慢,與此同時,印度西北的穆斯林又組織起了一次大規模暴動,據傳還有蘇聯派出的國際主義戰士直接參與起義的策劃指揮。因此倫敦接連發電催促張伯倫,讓他盡快同中國達成出兵波斯的協議。

    為此張伯倫拋出了一大堆經濟和軍事合作的蛋糕。願意轉讓包括潛艇、聲吶、軍用短波電台、航空發動機、大型柴油發動機等一系列中國急於獲取的關鍵技術,還答應負擔十萬中國遠征軍的一切開銷。甚至同意將英國的保護國科威特「轉讓」給中國!但是中國要求將聯軍出動規模增加至50萬人,還有不把波斯變成殖民地這兩項要求,卻讓談判陷入了僵局。因為英國不希望中國和意大利在中東保持太強大的軍事存在,也不願意負擔50萬大軍的開銷,而且將波斯變成殖民地也意大利出兵的條件。

    張伯倫一臉為難地道:「委員長閣下,貴國想要保護科威特的要求,帝國可以同意。但是將聯軍增加至50萬人……實在是太過龐大了,帝國和意大利王國在短期內都沒有辦法調集那麼多陸軍,而且50萬大軍的運輸和後勤保障都不容易解決。或許我們可以先將23萬聯軍調集到位,然後再視情況進一步增加兵力?」

    「視情況增兵?」常瑞青的手指在沙發的扶手上輕輕地敲擊著,如果現在統治蘇聯的是斯大林,23萬聯軍在伊拉克擺開來,蘇聯多半就會退縮回去搞一國社會主義。但是托洛茨基會怎麼出牌真是難以預料,這可是一個主張世界革命、繼續革命的革命狂人!而且最近蘇聯傳出了列寧「半隱退」的消息,也就是說托洛茨基已經完全掌握了軍政大權。如果他真的豁出去想在波斯灣和大英帝國幹一場的話,23萬聯軍恐怕不怎麼夠用啊,而且其中還有10萬是墨索里尼派來的「麵條軍」,有3萬是戰鬥力同樣要打問號的英國殖民地軍隊。

    雖然感覺到這場波斯灣戰爭很可能會出點紕漏,但是常瑞青還是不願意放棄這個可以在中東打下一枚釘的機會。而且暫時維持大英帝國也符合中國的利益,如果沒有中國出兵。靠英國人自己的陸軍和意大利的「麵條軍」,搞不好就被紅軍攆到非洲去了。到時候該怎麼收場?難道聯合德國發動世界大戰來挽救局面?現在中國還沒有做好準備,就算能打贏世界大戰。也肯定是筋疲力盡,最後摘果的一定是美國!

    想到這裡,常瑞青微微歎息一聲,開口道:「張伯倫先生,既然貴國和意大利都認為無法在短期內調集50萬聯軍,那麼我方同意視情況逐次增加兵力,我方的第一階段出兵規模將是一個擁有四個師的步兵軍和一個騎兵軍。在第一批軍隊派出的三個月後再增派一個騎兵軍,使出兵的總兵力達到10萬人。」

    ……

    克里姆林宮內托洛茨基的容色也凝重起來了,英國gcd從倫敦發來的加急電報就放在辦公桌上。斯克良斯基、瓦采季斯、越飛和契切林站在旁邊,額頭上都微微有些冒汗。英國聯合中國、意大利拼湊起二十多萬人的聯軍企圖干涉波斯革命的消息讓感覺良好的莫斯科吃了一驚。

    「你們有什麼看法?」托洛茨基將電報遞給了瓦采季斯。瓦采季斯是勞動國防人民委員,托洛茨基的這個舉動清晰無誤地表明,他已經下了同英意中一戰的決心。但是蘇聯目前的情況。能夠承受一場全面戰爭嗎?

    瓦采季斯雖然是蘇聯的「紅司令」。但眼下的情況卻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還牽涉到了複雜的外交事務,所以他下意識地看了契切林一眼。後者雖然不是托洛茨基派的核心人物,但卻是第一流的外交家,對國際事務瞭如指掌。所以契切林也沒有推脫,所以首先開口回答:「托洛茨基同志,現在蘇聯沒有做好發動世界革命的準備,但是英法德意中等五個帝國主義國家。同樣沒有做好打一場世界大戰的準備!英國被一連串的內憂外患困擾,只是勉強維持著世界霸權。根本無力繼續擴張。而法國同樣沒有從上一次世界大戰中恢復過來,他們在上一次大戰中流了太多的血,以至於失去了承受巨大傷亡的勇氣。

    至於中國和德國,雖然都願意打仗,但他們都有各自的困難。中國的問題是人多地廣,工業基礎薄弱。人多地廣表明了中國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必然會遭到其他列強,特別是美國的猜忌,一旦他們表露出過大的野心和實力,就有可能成為列強聯合遏制的目標。工業基礎薄弱則表明中國沒有辦法將她的潛力很快轉化為戰力。根據情報部門的報告,截至去年年底,中國擁有的鋼鐵產能不過一百餘萬噸,煤炭產量不過四千多萬噸,原油開採量不到五十萬噸,精煉銅產量僅僅兩萬噸,發電量僅僅幾十億度,全國擁有的機床只有幾萬台,而且全部進口自國外,汽車產量不過幾千台,造船總噸位不到四十萬噸……綜合來看,中國的主要重工業產品的產量還不到蘇聯的五分之一,比起國民經濟已經開始恢復的日本也稍有不如。因此中國目前根本無法將龐大的人口和豐富的資源轉化為真正的軍事實力,所以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維持長期作戰。退一萬步講,即使中國聯合德國、英國、意大利等國打敗了我們和日本,他們也沒有實力獲取足夠勝利果實。因此中國現在的首要任務是建設國家,而非打一場注定不會有什麼收穫的世界大戰。

    德國的問題和中國正好相反,他們倒是有強大的重工業產能,除了石油之外的主要重工業產品的產能都是我們的兩到三倍。但是沒有維持長期戰爭的資源,除了煤炭之外,德國幾乎所有的重要資源品都要從英法殖民地、美國還有中國進口,可是德國又沒有強大的海軍來保衛自己海外貿易航線。因此現在的德國就是英法所豢養的一條惡犬,資源品和海外貿易航線就是拴在德國脖上的鐵鏈!而以德意志民族的高傲,他們肯定不願意永遠淪為英法的看門狗!而英法也永遠不會對德國這條惡犬放心,英法德的合作不過是形勢所迫,他們之間並沒有信任可言。如果我們願意做出一定的讓步,或許……」

    「不,不,現在還不考慮這個問題。」托洛茨基打量了契切林幾眼,輕輕點了下頭,接著契切林的話往下說:「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考慮在波斯同中英意一戰,萬一不勝,我們也有退路可走!」

    邊上的斯克良斯基似乎不太贊成這樣的分析,搖了搖頭,低聲說:「可是英國是不能承受失去印度和中東的,他們恐怕會和我們打到底……」

    托洛茨基嗤的一笑,擺擺手道:「斯克良斯基同志,你放心好了,我們蘇維埃國家絕不會打一場不知道如何結束的戰爭!」(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