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鐵血大民國

正文 第509 托洛茨基的勝利 五 文 / 大羅羅

    「轟轟轟……」

    光禿禿的山丘被硝煙籠罩,爆炸的火光又將藍黑色的煙霧撕開一個模糊不清的口,火光消失後,更多的硝煙又重新覆蓋了山丘,乾旱的山野間少有的那一點生機,似乎在這一輪輪炮擊中完全喪失了。山丘對面的一處被黃土覆蓋的掩蔽部內,第14集團軍司令員別洛夫正拿著望遠鏡仔細觀察對面的炮擊,旁邊的集團軍參謀長盧裡耶和第55步兵師師長維茨爾科也同樣拿著望遠鏡在觀戰。

    炮聲一停,望遠鏡裡就出現一股看上去有點稀疏的黃綠色人流,喊著「烏拉!烏拉!」的口號發起了衝鋒,那是一個訓練有素的紅軍突擊營,都是由西線戰場的老兵組成,並且模仿德軍突擊兵的配置,裝備了最新式的ppt23衝鋒鎗(pp是俄語衝鋒鎗的縮寫,t則代表著設計該衝鋒鎗的設計師托卡列夫)、60mm迫擊炮、木柄手榴彈、莫辛.納甘步槍和仿造劉易斯輕機槍的m1922式輕機槍等武器。

    山丘上忽然綻放出一團火光,接著就響起了機關鎗的聲音,這個紅軍突擊營的攻勢頓時就為之一滯。但是並沒有被完全遏制,迫擊炮和m1922輕機槍架了起來,反擊的火力很快就壓制住了山丘上的華軍,接著「烏拉!烏拉!」的衝鋒口號聲又一次響了起來。很快一面繡著金色鐮刀錘的紅旗就在這座阻擋了紅軍進攻步伐整整12小時的山丘上升起了。可是包括別洛夫司令員在內,掩蔽部裡所有的紅軍高級軍官的臉上都沒有露出喜悅的表情。因為他們知道中**隊是主動後撤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從10月15日夜開始,中**隊就採取了且戰且退的戰術。兩天來,他們已經向西撤退了超過70公里。如果再這樣後撤三天,中國人就要退回伊拉克境內了!可是紅軍第14集團軍能一路追過去嗎?

    「維茨爾科同志,準備組織部隊向前推進吧。」別洛夫放下望遠鏡,輕輕歎了口氣,緊緊擰起了眉毛,又對集團軍參謀長盧裡耶道:「去給志願軍總司令部發電,向他們報告這裡的最新進展。請求進一步的指示。」

    對於蘇聯現在所面臨的困難,像別洛夫這個級別的紅軍高級將領都是非常清楚的。雖然蘇聯在國際上擺出一副張牙舞爪的姿態,好像馬上要發動世界革命解放全人類了。但這都是假象,蘇聯的真實情況並不好,外部被五國同盟包圍,面臨著極大的軍事壓力。第一個五年計劃又因為帝國主義的封鎖而進展緩慢。

    所以蘇聯必須要想辦法打破帝國主義的封鎖。為此聯g黨內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托洛茨基同志的「世界革命、繼續革命論」;一種就是目前受到壓制的,列寧和斯大林提出的「一國社會主義論」。其實這兩種理論說白了就是用拳頭打出一個建設社會主義蘇聯的環境,還是用同帝國主義妥協的辦法來換取和平發展的機會。

    而現在的蘇聯是托洛茨基派當權,所採取的戰略自然是打出一個和平環境來的「世界革命、繼續革命論」。因此才有了波蘭解放戰爭、才有了日本革命、才有了印度革命和現在這場波斯戰爭。

    波斯戰爭則是托洛茨基一系列革命組合拳中的最關鍵一擊,只有在波斯把大英帝國打疼,打得大英帝國的江山搖搖欲墜,英國佬才會主動向蘇聯乞和。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繼續革命」才算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可是現在的蘇聯卻沒有實力在波斯同英意中三國打一場持久戰,不僅是蘇聯的重工業難以支撐幾十萬蘇波軍隊在波斯長期同英意中三國聯軍消耗。就是蘇聯西部和東部所面臨的中德兩國的巨大壓力,也不允許蘇聯在波斯沒完沒了的打下去如果讓德國和中國透過波斯戰爭窺破了蘇聯的虛實,他們恐怕就要發動一場全面入侵來消滅布爾什維克政權了!

    所以托洛茨基給圖哈切夫斯基的指示就是速戰速決速勝,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大的勝利,讓全世界都見識到蘇聯的厲害,迫使英國求和,同時也震懾住對蘇聯和波蘭領土有野心的中國和德國。

    正是基於這樣的戰略,圖哈切夫斯基才會在英意中聯軍剛一露出破綻的時候就全力出擊,制定了佯攻中國遠征軍,以吸引意大利遠征軍北上決戰的策略。而整個策略的重點就是中蘇兩軍在代赫洛蘭一線的打成膠著,讓南線的意大利遠征軍覺得有機可乘,北上來安迪梅什克鑽圈套。可是圖哈切夫斯基怎麼也沒想到,中國遠征軍居然那麼「不經打」,第14集團軍才猛攻了半天,他們竟然不顧廉恥地後退了!更可氣的是這些中國人也不是痛痛快快的潰退,而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且戰且退。第14集團軍在場面上好看,但實際消滅的敵人也不多,可是在南線的意大利遠征軍看來,卻是蘇聯志願軍節節勝利,中國遠征軍難以招架步步敗退,以意大利人的膽,他們還怎麼敢北上來送死?如果真的等到中國遠征軍退回伊拉克境內,他們就有可能被轉用於阿瓦士一線同意大利遠征軍會師……

    「不行,不能再等下去了!」

    看著地圖上中**隊距離伊拉克邊境越來越近,意大利軍隊則在阿瓦士周圍頓兵不前,圖哈切夫斯基的耐心終於耗盡了。他猛地一拍地圖桌,大聲吼道:「給亞基爾同志下令,放棄安迪梅什克作戰,以第16集團軍、第17集團軍、第1騎兵集團軍、第一坦克軍、波斯第一集團軍組成南進集群,立即南下擊破阿瓦士一帶的意大利遠征軍主力。迫近阿拉伯河!」

    一聲令下,在場的鮑羅廷和巴甫洛夫都是一愣,這幾天意大利遠征軍已經齊集阿瓦士。並且開始構築工事,擺出一副準備挨打的姿態,這個時候再調動主力去攻打,就算能勝利,也要落個傷亡慘重吧?鮑羅廷微微皺眉:「圖哈切夫斯基同志,現在發起阿瓦士戰役是不是太冒險了?」

    「是的,司令員同志。現在第14集團軍還在同華軍交戰,我們在安迪梅什克一線的兵力只有15萬,而意大利遠征軍有10萬人。英軍還有3萬,一旦打成膠著英國人還有可能從埃及和印度調兵。」巴甫洛夫顯然也不贊成,他委婉的建議道:「不如先將華軍逐出波斯,然後再用一個波斯集團軍替代第14集團軍在波伊邊境同華軍對峙。等第14集團軍回到安迪梅什克再發起阿瓦士會戰。」

    圖哈切夫斯基卻堅決搖頭:「一個波斯集團軍牽制不了十萬中國遠征軍。別忘了,他們剛剛在遠東將日軍打得一敗塗地,幾萬波斯軍隊頂多牽制住一個師的華軍,剩下的八萬多人都會被轉用於阿瓦士一線。所以,我們應該立即展開阿瓦士戰役。」

    圖哈切夫斯基的態度非常堅決,鮑羅廷和巴甫洛夫沒有再提出異議,鮑羅廷立刻以蘇聯人民志願軍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名義起草命令,巴甫洛夫則指揮參謀們開始擬定阿瓦士戰役的方案。把圖哈切夫斯基的決定,變為一個個具體的作戰命令。

    與此同時。巴士拉的漢密爾頓元帥也因為中國遠征軍的「失利」,忙著調整部署,準備讓聯軍暫時

    轉入防禦。

    「告訴王將軍,要求盡可能的遲滯蘇聯志願軍的攻勢,並且抽調出至少一個師的兵力先行退卻到阿瓦士佈防,阿瓦士必須堅守,決不能放棄!命令意大利遠征軍在蘇桑蓋爾德阿瓦士拉姆霍爾木茲一線展開防禦。」

    華軍被蘇聯志願軍主力擊退似乎早在這位英國元帥的預料之中,所以在接到中國遠征軍的敗報後並沒有大發雷霆,仍然保持著一位優秀統帥的從容不迫,不慌不忙地調整著自己的部署。

    「意大利遠征軍報告,在舒什、舒什塔爾、馬斯吉德蘇萊曼一線查明波斯第一集團軍和蘇聯第一坦克軍、第一騎兵軍的番號。」

    韋維爾說著在地圖上畫出一道橫線,這道橫線正對著南面展開的意大利遠征軍,形成了一條防線,擋在意大利軍隊北上安迪梅什克的必經之路上。看來蘇聯志願軍在這個方向上採取了守勢,而將攻擊重點放在了中國志願軍身上。

    這時一名參謀將一份剛剛收到的電報遞給了韋維爾,韋維爾看了一下報告說:「閣下,巴多格裡奧大將希望將我們的3萬軍隊調過阿拉伯河,同意大利遠征軍一起向當面的蘇波聯軍發起進攻。」

    「什麼?意大利人想進攻了?」聽到這個消息,漢密爾頓就是一愣,自從華軍和蘇聯志願軍在代赫洛蘭一線開打,他就給意大利人下達了進攻的命令,不過那位巴多格裡奧大將卻找了一大堆理由推脫,死活不肯進攻,還把推進到舒什塔爾附近的先頭部隊收縮回阿瓦士,現在怎麼忽然想開了準備進攻了呢?

    「元帥閣下,或許意大利人認為蘇聯志願軍的主力正在同中國人激戰,安迪梅什克空虛,正是奪取的良機。」韋維爾似乎明白漢密爾頓的心思,笑著解釋道。「我看可以讓意大利人試著進攻一下,同時再命令中國遠征軍停止後退,就地展開防禦,糾纏住蘇聯志願軍主力,以免他們回援安迪梅什克。」

    韋維爾說完之後望著漢密爾頓,漢密爾頓卻沒有任何表示,過了好一陣才開口道:「阿奇博爾德,你覺得意大利人能打下安迪梅什克嗎?」

    韋維爾聳了聳肩:「為什麼不讓他們試一下呢?十萬意大利軍加上三萬英軍,就算打不下安迪梅什克也不至於大敗,頂多打成消耗戰的局面。閣下,我們並不怕消耗,而且俾路支計劃已經全面展開了,只要我們和蘇波聯軍主力在胡其斯坦地區拉鋸上一段時間,俾路支國就會出現。從波斯通往印度的通道就被封死了。」

    韋維爾在分析時,漢密爾頓頻頻點頭,吸引蘇波聯軍主力於胡其斯坦地區。為俾路支獨立創造條件,這本來就是英國方面的預選方案之一,如果能達成也是不錯的。

    「好吧,就讓意大利人試一試。」漢密爾頓停頓了一下,扭頭看著韋維爾笑道:「阿奇博爾德,你親自去一趟阿瓦士,作為聯軍總司令部的代表協助巴多格裡奧大將。記住了。大英帝國對波斯並沒有任何野心,我們只是幫助意大利奪取波斯,因此我們的人不應該負擔過重的作戰任務。」

    ……

    此時此刻。安迪梅什克的蘇波聯軍司令部內。

    「同志們,本戰役集群的任務便是,迅速攻克突破意大利軍防線,奪取阿瓦士。將胡其斯坦省的十萬意大利遠征軍全數擊潰!」蘇波聯軍的前敵總指揮亞基爾看著與會將領們大聲說道。

    此刻的亞基爾意氣風發。看來已經完全走出了當日在滿洲兵敗的陰影,他現在是蘇聯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紅軍第16集團軍司令員,並且坐鎮一線負責指揮二十萬蘇波聯軍,圖哈切夫斯基給他的任務是突破並殲滅阿瓦士守軍,而後繼續南下至阿拉伯河北岸。可讓他不解的是,圖哈切夫斯基的命令中還明確告訴他:此次進攻作戰的極限就在阿拉伯河,無論如何都不能渡過該河,更不能進攻巴士拉。哪怕巴士拉城中沒有任何英國守軍!巴士拉是英國在波斯灣的統治中心,攻佔巴士拉就意味著英國在波斯灣統治的崩潰。這難道不是蘇聯夢寐以求的事情嗎?圖哈切夫斯基又為什麼會下達不許渡河攻佔巴士拉的命令呢?

    亞基爾當然不會認為那是圖哈切夫斯基害怕大英帝國,他斷定其中必有緣故,很可能是托洛茨基同志從世界革命的大局出發作出的英明決定,他這個級別的將領只管遵照革命先知的指示去辦就行了。

    「同志們,第14集團軍的五萬人就打敗了十萬人的中國遠征軍,現在我們有二十萬人,對手是十萬意大利人和三萬英國人,你們有信心嗎?」亞基爾得意地笑了笑,第14集團軍所取得的勝利當然有不少水分,但是蘇聯志願軍上下還是極力宣傳這場勝利,目的就是鼓舞士氣,破除華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蘇聯紅軍官兵以往的印象中,日軍的戰鬥力已經是非常強悍了,可是如此強悍的軍隊居然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被華軍完全擊潰,要說紅軍上下一點不忌憚是不可能的。

    「總指揮請放心,這些意大利人從來就不是打仗的料,我們準能打得他們落花流水,這一戰就包在我們第17集團軍身上了。」

    「請總指揮下命令吧,這一戰讓我們第一坦克軍當先鋒!」

    「還是讓我們第一騎兵集團軍打頭陣吧,用我們的馬蹄把意大利人的陣地踏平!」

    一屋的紅軍將領頓時就議論紛紛起來,全都是搶著打頭陣的。亞基爾看著這些求戰心切同志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同志們都想要打頭陣,這很好,但是我不可能安排大家都去打頭陣,我們現在是打仗,不是打群架,一擁而上可不是好辦法。」

    笑話一出,下面的紅軍將領就哄然大笑了一陣。眼下還是1924年,這些蘇聯紅軍的高級將領大多都是些活躍的年輕人,就連亞基爾本人也不過28歲。

    亞基爾笑著朝大家擺了擺手,下面的笑聲嘎然而止,他拿起教鞭走到地圖桌前,一票年輕的紅軍將領全都自動圍了過來。

    「同志們,現在意大利人在我們面前擺了個長蛇陣,五個步兵師沿著蘇桑蓋爾德阿瓦士拉姆霍爾木茲擺開,還有三個黑衫軍的師放在阿瓦士以南充當預備隊。另外我們得到情報,兩個英國步兵師和一個南非步兵旅正在渡過阿拉伯河,估計是用來加強意大利遠征軍的。」

    亞基爾一邊說話一邊用教鞭在地圖上指指點點,「蘇桑蓋爾德阿瓦士拉姆霍爾木茲一線都是平原,易攻難守,而意大利軍的防線也剛佈置不久,根本談不上堅固。我的想法是用大縱深突擊的戰術集中絕對優勢的炮兵、裝甲兵、騎兵和步兵,從意大利軍防線最西端的蘇桑蓋爾德實施突破,然後以第一坦克軍、第一騎兵集團軍組成快速突擊集群,掃蕩意大利軍後方,配合第十六集團軍、第十七集團軍和波斯軍第一集團軍對意大利侵略軍實施合圍!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該股敵軍徹底消滅,之後再以全軍迫近阿拉伯河,威脅大英帝國在波斯灣的統治中心巴士拉城!」(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