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三國之最強皇帝

正文 第二章 改變歷史從日常生活開始 文 / 劍花如夢(書坊)

    第二章改變歷史從日常生活開始

    雖然有著尋常孩童所不具備的毅力,劉照堅持每天清晨五點前後就起身鍛煉身體,但是貪睡是孩童的生理特性——根據現代理論,學前兒童的每日睡眠時間,要保證有11到12個小時。所以,在將近一小時的鍛煉結束後,劉照會睡一個香甜的回籠覺,直到約莫八點的時候,乳母何氏便會來喚醒他——一天的生活開始了。

    身為穿越者,如果不能多多少少的改變些歷史的話,那簡直是辱沒了穿越者這個身份。當然,作為一個五歲的孩童,劉照對歷史的影響,還是有限得近乎沒有。

    然而,僅就劉照自己的日常生活而言,卻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起床後,劉照一般會先上個廁所。

    對於穿越者而言,回到古代,上廁所會成為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不說古代,就算是現代,用慣了抽水馬桶的人,如果到了偏遠地區,有幸體驗一把露天坑的土茅廁的話,他也肯定要大皺眉頭。

    漢代有造型獨特的溺器——虎子,室內上大號有陶制或者木製的便盆,而在室外,就只能用露天坑的廁所了。歷史上,漢景帝的愛妃賈姬在上林苑如廁的時候,居然遭遇到野豬的襲擊,可見漢代的室外廁所是多麼的原生態了。

    所以,劉照便和自己的乳母何氏悄悄溝通,給自己做了一套全新的馬桶。

    自然,現代的抽水馬桶,牽扯到陶瓷件的燒製,管路的鋪設,以及複雜的球閥機關的設計,別說劉照同學是名科僧,就算是理科的高才也不見得能一人搞定。所以,劉照的設計方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複製後世的坐便椅。

    這便簡單得多了,劉照在絹帛上扭扭歪歪的畫出了草圖,跟何氏解釋一番後,交由何氏的丈夫張勳出面,對外聲稱此物是由張勳為皇子弁所設計——畢竟古代把手工技術視作奇技淫巧,劉照可不想貿貿然的擔上「木匠皇子」的名聲——然後經劉照身邊的首領宦官侯振,交付尚方製作。

    皇家工匠的手藝,自然是極為精巧的,當成品展現在面前時,劉照也禁不住為之讚歎——坐便蓋掀起後,可以巧妙嵌入椅背,而抽屜式的馬桶,更是和座椅鑲嵌的嚴絲合縫。

    對劉照而言,這只不過是讓他過上了後世所習慣的生活,而在當下,這把小小的坐便椅卻也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尚方署為劉照制好坐便椅後,敏銳的察覺到,這是件極為有用的器物。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又多做的幾件,呈給皇帝試用。劉宏用過後,也是大加讚賞,追問是何人創製。尚方署不敢隱瞞——畢竟張勳的妻子是皇子弁的乳母,皇后的遠房堂妹,萬一為了爭功互相吃咬起來,尚方署的一干人等也擔待不起——將事情的經過如實上稟,劉宏聽了,十分歡喜,對於自己當前唯一的一個兒子,劉宏還是十分上心的。如今看到皇子弁身邊隨侍之人,心思倒是頗為靈巧,想來將皇子侍奉得頗為周全。於是,心情極佳的劉宏,下詔任命張勳為左尚方令。

    另外,漢代中國尚處於跪坐階段,還沒有後世的椅子。此時類似椅子的傢俱,乃是從胡人那裡傳來的「馬扎」,漢人稱之為「胡床」。劉照雖然畫了圖紙,但卻沒給坐便椅命名,故而尚方署將其命名為「淨床」。

    如果說回到古代,用便盆、露天便坑尚能適應的話,那麼在古代擦屁股的問題,就更讓現代人一臉黑線了。

    直到元代之前,中國使用最普遍的擦屁股工具,是廁籌,一種木製或者竹製的小片兒。身為現代人,任誰也不習慣拿一個木片與自己的菊花做親密的接觸,何況,能不能擦乾淨還真是兩說。

    好在東漢已經有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得紙張的成本大大降低,所以用紙來擦屁股,倒也沒有問題。

    至於古人為何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大規模用紙,按照劉照的推想,最初,紙張不是很普及,遠不如竹片、木片易得,而對於富貴人家來說,紙張又顯得太賤,不足以彰顯身份,要知道,有些土豪可是用絹帛乃至絲綢的;自魏晉開始,紙張代替竹木簡成為了普遍的書寫工具,出於對字的尊重,大家連帶紙張也一起尊重,所以不肯用它「拭穢」;再後來,到了唐宋時期,雖然社會生產水平大大提高,紙的成本進一步降低,生活用紙開始大大普及,但是出於之前的社會風尚的影響,大家還是不提倡用紙張來「拭穢」;直到元朝,以儒生為代表的化階層的地位一落千丈,這才破除了這種社會風尚,到了明朝,廁紙便開始普及了——當然,以農業社會的生產力以及購買能力而言,肯定還是有不少貧民用不起的——這時,讀書人能堅持的,不過是規定已經寫了字的紙,不能被用來「拭穢」罷了。

    總之,廁紙的問題,對劉照反倒是最容易解決的問題。

    上完廁所,何氏便招呼宮女捧來盥洗之物伺候,由她親自擰了條溫熱的面巾,替劉照擦臉。

    劉照依偎在何氏懷中,頭靠在何氏的肩頭,小腦袋隨著何氏擦臉的動作晃來晃去,當擦到脖子癢處時,他忍不住呵呵直笑。

    何氏見狀,不由得心中歎了口氣,想,也就是這會兒,自己的阿弁才有幾分五歲孩童的樣子,不復平常那種莊重嚴肅,心思沉沉的表情。

    擦完臉,劉照接過一盞裝著鹽水的耳杯,裡面放著一把小刷子,開始刷牙。

    牙刷,是劉照同學穿越後的又一件「發明」。

    中國最早的牙刷,據說是明孝宗時期製作的。至於之前,中國的古人們用得最廣的「牙刷」,是將一頭咬爛的柳枝,而更早的時候,人們是用自己的手指揩拭牙齒的。

    雖然牙刷出現的格外的晚,但是刷子這個東西,隨著人類明的出現,它很早就被發明創造了出來。在漢代,豬鬃刷又不是什麼稀罕物,當然,要把它做的小一點精緻一點,可能還是要一定的技藝水平的。

    然而這是一個「竭天下之物力以奉一人」的時代,天下的能工巧匠都彙集在皇家工坊裡,區區一把牙刷,還能難倒尚方署的工匠嗎?

    於是,牙刷就這麼被「研製」出來了,名義上的發明人還是張勳,依舊由尚方署進呈皇帝試用,很快就風靡了整個宮廷和洛陽,並且逐漸向外地擴散……

    至於牙膏,身為科僧的劉照同學,就無能為力了。雖然,世界上最早的牙膏,早被距東漢兩三千年前的古埃及人發明了,但是奈何該技術跟隨著古埃及王朝一起埋進黃沙裡去了;羅馬人用滑石粉充當摩擦劑來清潔牙齒,但劉照卻不知道滑石粉在漢代叫什麼……;至於中國的中草藥牙膏,據說唐朝就有,可是劉照依然不記得具體是怎麼做的……

    所以,劉照只好用鹽水漱口,然後拿刷子一通干刷了。

    洗漱完畢,何氏幫劉照理好小衣,將中衣、外裳層層穿戴整齊,戴好配飾。其餘的宮女們掃榻疊被,把床鋪收好,然後喚進來兩個有氣力的內侍,將床榻掛起,別設下坐席、案幾,將幾樣精緻的「朝食」擺了上來。

    漢代的時候,人們大多習慣一日兩餐,一餐叫朝食,在辰時(早七點就九點)之間吃,故而辰時在漢代又被稱做「食時」;另一餐叫「哺食」,在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吃,故而申時也被稱做「哺時」。但是作為穿越者,劉照還是習慣一日三餐,故而他盡量將「朝食」提早點,「哺食」推晚點,然後在中間加上一餐「午食」,這是後話。

    几案上擺著一碗魚羹,一碗米粥,兩樣醃製的小菜——葵和韭,一個鹵蛋,這就是劉照的「朝食」的全部內容了。

    漢代自漢武帝通西域以來,各種作物、蔬菜、香料,除了後世明朝時引進的如辣椒、土豆、玉米等幾樣外,其他基本已經與後世無異,種類大體齊備。而烹飪手法,也大致上除了「炒」一類的做法,其他諸如「蒸」、「煮」、「煎」、「炙」(烤)、「炮」(外裹著東西烤)、「膾」(生魚片之類)、「醃」、「醬」等手法也已經基本完善。

    當然,具體的做法吃法上還是有些差別的,比如,漢代喜歡白煮肉,然後切片蘸醬吃,但是劉照同學對此種吃法不屑一顧,作為後世中華吃貨大家族的一員,他腦子裡有至少十幾種豬牛羊肉的烹製方法,到時慢慢的一一透露給庖廚製作便是。

    不過無論如何,劉照身為皇子,日常用度的供奉遠勝平常之家,隨侍的庖廚,也自然是手藝一流,只需稍加點播,改變下烹飪手法,做出來的菜餚,一點不必現代的大廚差。劉照自斷奶以來,就沒為飯菜的口味發過愁。他只需按照前世對飲食營養的些許瞭解,盡力為自己安排一些有利於成長髮育、補充營養的菜單即可。

    比如魚羹,吃魚有利於兒童發育,特別是大腦發育;雞蛋也是同理。至於牛奶,劉照不是沒考慮過,只是喝過幾次後,發現自己有腹脹胃酸的感覺,大概是這具身體對乳糖不耐受吧,於是只好放棄了「每天一杯奶,強壯穿越人」的打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