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三國之最強皇帝

正文 第二十八章 提筆封神 文 / 劍花如夢(書坊)

    第二十八章提筆封神

    日間與二盧、二王的對話,想來他們回去後,都會轉達給各自的父親。劉照只希望盧植、王允等人,能夠理解他的意圖,不要與閹黨起無謂的爭鬥。因為,只要有自己的父親劉宏這位與諸常侍感情深厚,又優柔寡斷的皇帝在位,不論是什麼罪責,都很難扳倒一干權閹的。

    歷史上,黃巾之亂爆發後,中常侍封諝、徐奉被查出與太平道勾結,劉宏因此大怒,責問張讓等人:「你們經常說黨人意欲圖謀不軌,所以讓朕把他們全部禁錮。可如今黨人都在為國出力,你們卻和張角私下勾結,這罪名夠不夠殺頭的?」

    張讓等人只好叩頭謝罪,辯解說:「那些事情都是故中常侍王甫、侯覽干的。」

    信口拿兩個死了好幾年乃至十餘年的人來頂缸,而劉宏居然就相信了這些托詞,不再追究了。對此,劉照根本不相信,以劉宏的智商,會真的相信那些托詞,只不過是劉宏惦念舊情,平日裡又離不開張讓等人,所以才就坡下驢罷了。

    後來,王允出任豫州刺史,在與黃巾軍作戰時,繳獲了張讓門客和太平道往來的書信。王允立刻持書信將張讓告發,可是,劉宏依舊是在發了一通脾氣後,原諒了苦苦哀求、謝罪的張讓,並沒將其治罪。

    但是,如此一來,王允卻是徹底的得罪了張讓。人道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復從早到晚」,從此之後,張讓在劉宏面前不斷的誣陷、中傷王允,並且最終將王允成功的構陷入獄。第一次入獄後不久,王允得到了赦免,並且官復原職,可是,才過了十來天,又被張讓以其他罪名誣陷入罪,再次被捕。朝野上下,都以為王允難逃一死,甚至有同僚拿來毒藥,勸王允自殺,免得多受侮辱和折磨——幸好王允性格剛直,寧可明明白白的被公開處死,也不願私下服毒自盡,反倒讓別人懷疑你別有隱情。

    後來,雖經朝廷三公的一再求情,王允終於被釋放。但是,他從此只能隱姓埋名,在他鄉躲避災禍,直到劉宏駕崩,這才應何進之請,重新出來做官。

    通敵之罪尚且奈何不得張讓等人,何況是其他罪責?

    劉照只希望這位當年年僅十九歲,擔任區區郡吏之職,就敢處死為禍鄉里的小黃門趙津的王允王子師,如今能夠表現的理智一些,早點展示出他日後「晦心傾節」、「屈身事卓陰以圖之」的手腕和智謀來,成為那個「巧使連環計」的「王司徒」,而不是「罵賊而死」的烈士。

    暫時拋開這些煩心事,劉照又考慮起應對流言的辦法起來。

    流言這種事兒,自古以來,就沒什麼防治的好辦法,所以先賢也只好說:「流言止於智者」,全靠個人素質。若是學周厲王,採用嚴格的監控措施,且不說如今的劉照做不到,就算做到了,讓整個洛陽的人都「道路以目」,又對劉照有什麼好處?打擊面也未免太擴大化了。

    不過,既然叫「打擊面擴大化」,這就說明,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在惡意傳播流言,很多人,不過是天生的八卦心理作祟,喜歡聽一點名人的花邊新聞罷了。

    想到這裡,劉照微微一笑,如果從這方面來看的話,如今的局面,其實不就是後世網絡上,名人之間的鬥嘴、互噴麼?雙方看似罵得口水紛飛,勢不兩立,但是實際上,卻是雙方都成功的吸引了眼球,增加了人氣和關注,而圍觀的群眾,也從中饗足了對八卦、奇聞的需求。到最後,大家各得所需,盡歡而散。至於節操什麼的,這東西能吃嗎?一如恆溫所言,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當遺臭萬年,只要能博出名,誰還在乎在這些炒作中,自己的形象是正面還是反面呢?

    從這方面借鑒經驗,劉照決定,也在東漢炒作自己一把。當然,劉照自然要炒作出自己的正面形象來。但是無論如何,只要正、反兩面的流言,同時流傳,互相爭議,那麼,最終的結果,只會是抬高了劉照的名氣,至於這些流言背後的真相,又有誰會去真正的關心呢?

    劉照知道,自己出生的那天,天空之上,日月雙懸,所以一些人認為,那是日神羲和與月神望舒,駕車送他下凡。

    受了十幾年無神論教育的劉照,當然不敢認為自己真就是什麼神仙下凡,雖然穿越這件神奇的事情,也在一直困擾著他,但是總體而言,這一世的劉照還是不相信世界上有什麼鬼神的。

    但這並不妨礙劉照當下可以利用此事來炒作自己。

    把日、月的運行視作馬車從天空駛過,這在世界各地很多的神話體系中都有相似的設定。比如,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就駕駛著黃金戰車在天空中馳騁,晨出晚沒;北歐神話中,蘇爾是太陽車的駕駛者,而拉車的馬,一匹叫阿瓦可(早醒者),一匹叫奧斯溫(快步者)。

    同樣,在中國楚地的神話體系中,駕駛日車的,叫作羲和,駕駛月車的,叫作望舒。

    而漢高祖劉邦,就是出身於楚地之人——雖然說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豐縣被算作「楚」地,的確有些奇怪,但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楚國擴張的太厲害,沒辦法;況且後來項羽分割天下,他自己的封地「楚」,就建立在徐州地區;而漢代的諸侯國楚國,也位於這一區域。

    所以,在漢代,楚地化,是十分興盛、流行的。魯迅所著的《漢學史綱要》中,有一章的題目就叫作《漢宮之楚聲》,中指出,漢代「民間多樂楚聲」,因此宮廷之中,楚地的舞蹈、歌曲也十分流行。漢高祖所做的「大風歌」,楚歌也,晚年怕自己死後呂後加害戚夫人母子,哀而作歌,楚聲也,戚夫人聽了,也流著眼淚,起身跳楚地的舞蹈以和之。漢武帝傷痛李夫人,做「秋風辭」,楚歌也;就連歷史上的劉辨,臨死時,與唐姬的訣別詩,也是楚歌。

    歌舞如此,神話信仰也是一般。漢代祭祀的最高天神,名叫「太一」,就是從楚地神話體系中的東皇太一而來。而東皇太一、羲和、望舒,都是楚地神話中的神靈,可以在屈原的作品《九歌》、《離騷》中找到。

    因此,漢代的人們,看到日月當空,認為是羲和、望舒送劉照下凡投胎,也就不足為怪了。

    問題是,劉照要把自己定位成哪位神仙下凡呢?

    對於楚地的神話,劉照瞭解的並不全面,但是一般而言,在一個神話體系中,日神、月神,已經是級別相當高的神靈了,能讓這二者駕車相送的,級別能低得了麼?以劉照有限的知識,夠級別的,恐怕也就只有最高神太一了。

    但是,太一下凡,是不是級別過高了?做為父親的皇帝,尚且才是「天之子」,你一個做兒子的卻是「最高天神」下凡,這能不讓人覺得彆扭嗎?又讓你的父皇怎麼看待?

    劉照在內心裡將所有的信息,捋了又捋,終於弄出了一點頭緒。

    首先,太一在漢代,還不是至高神靈,《漢書?郊祀志》中的說法是:「天神,貴者太一。」因此,是最尊貴的神靈,但還算不上是「天」的化身。

    其次,太一在漢代,所代表的星辰,是北極星。不同於其他許多國家、民族的太陽崇拜,中國歷史上一直比較崇拜北極星,將其稱之為「紫微星」,看作是「帝星」。

    在劉照對道教神靈的設想中,恰好有將星辰崇拜、山嶽河流崇拜所產生的神靈,全部視作「氣」的化身的打算。因此,索性將太一設定為北極星神,天上的星辰諸神皆受其統領,這樣就能避開「天之子」與「太一神」之間矛盾了。

    說到星辰,就不得不提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古人為了分辨日月星辰的位置,把天空劃分成了二十八個星區,後人配以五行、動物的名稱,從中抽像出了二十八位神靈。

    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下凡搶了寶象國公主的,就是二十八宿裡的奎木狼;幫女兒國降服了蠍子精的,是昴日雞;小雷音寺從金鈸中救出孫猴子的,是亢金龍;金平府觀燈,降服了四隻犀牛怪的,是奎木狼、角木蛟、斗木獬、井木犴。

    由此可以看出,二十八宿神雖然不是孫猴子這樣戰鬥力逆天的存在,但也是各俱神通。當然,對於劉照而言,最為有用的地方是,後世的民間傳說中,認為輔佐漢光武帝劉秀打天下的「雲台二十八將」,就是天上的二十八宿下凡。

    想到這裡,劉照臉上露出了一絲狡黠的微笑,他拿過一塊木櫝,提筆寫下了一行字:

    「太一救世經」

    仔細端詳了這個標題一會,劉照提筆繼續寫到:

    「大漢之世,世欲末時,人民無淳,苗胤生起。但聞有哭屍之音,不聞有仙歌之響。人民垢濁,三洞壅塞,百六之災,刀兵疫疾,妖孽縱毒,殺害良善,門門凶衰,哀聲相尋,眾生相殘,自作苦惱,相牽而死,懷愚受苦,了不知出。」

    而接下來的內容,就連劉照自己,也忍不住邊寫邊笑了出來:

    「大劫之時,上天將遣太一神與二十八宿神臨凡,救濟世人,子等候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