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傲劍決

正文 第六章 創世之初 文 / 陌遷塵

    在一個時間軸,同時存在著數個不同的次元。當各個空間相互擠壓,碰撞,其中一部分的次元就會因不堪重負而凋零、脫落。

    然而,這些次元脫落的碎片被一股強大的力量微不可察地隱藏了起來,並慢慢凝聚成了一個新生的次元。我們將其稱之為——逸劍境界!

    宇宙境界,一切皆氣。

    通俗的說,不同氣的分類構成了不同的「物質」。各種氣的循環轉換構成世界的存在並維繫其平衡。氣,即這個世界的能量之源。

    例如《道德經》言,一氣化三清,便是如此。

    其中,氣勁吞吐穩定的空間,稱為界,比如天界、地界和處未知狀態的暗界。氣脈程度翹曲的空間,稱為境,比如迷境、幻境、

    以氣為要素構成的平行存在的天、地、人三界即組成了宇宙中的逸劍境界。戾,氣也,劍,器也。

    在天界,天神的使命是守護氣元,因為他們認為那是宇宙的本源。

    在地界,生活著九個形態、習性、風俗各異的種族,遵循天神發明的紋耀制度,進行著複雜的演化,並成立了劍天,統一把持地界。

    天、地兩界雖然通過曲境這個類似黑洞的東西連接著,但基本處於互不往來的狀態。

    劍天,以劍為天。將氣運轉到劍上,發出強大的威力。

    劍客獨步於遙遠的曠野,素昧平生的位置,遭遇無數的考驗,只因為一個執著的信念,敢於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腳下,為後人開闢一望無垠的疆土。

    無知而又純潔的歲月,是任何人都曾擁有的,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務。所以,只要以其他方式找到自己的快樂就行了。並且,緊握手中之劍,才是最大樂事。

    時間永是流駛,紅塵依舊太平,在逸劍境界匆匆流逝的千年裡,有限的幾個生命,默然無光,在歷史是不算什麼的。至多,不過供無惡意的閒人以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者給有惡意的閒人作「流言」的種子。

    至於此外的深的意義,世人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願。人類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只是一小塊,但請願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當然不覺要擴大。至少,也當浸漬了親族、師友,愛人的心,縱使時光流駛,洗成緋紅,也會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手執利刃,是為了保護心中想守護的人,當這一切失去,又剩什麼?

    一人說過,「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倘能如此,這也就夠了。

    也許,自天地初來之時,就注定了這般規律。欲先創世,必先滅世。先破後立,是千百年生生不息的規則。

    然而,萬分巧合的是,逸劍境界,這個天外凝聚而成的次元,竟然與地球成為一個生生不息、相輔相成的鏡像。在這個藍色星球上發生的一切,如鏡子般倒映在了逸劍境界表層。包括,文化、傳統、百工、歷史,還有,那劍的傳承。

    同氣連枝,一脈相承,卻是處於完全不同的兩個時空,豈不怪哉?

    論其創世,泱泱華夏自然不免談及軒轅,然而或有人不知,在黃帝披荊斬棘的一路,身後少不了一人的支持。

    那人便是,滿倉夷。

    素聞滿倉夷一族自軒轅氏自成一隅就傾力相助,箭蝗如雨,弓矢密佈。其祖輩世世代代居住於深山古林之中,狩獵飛禽走獸,因而精弓矢之術,身姿矯健、速度敏捷,是天下弓兵之流開山鼻祖。速度之快更是天之翹楚,無人可比。

    也因此,世人稱其影族。

    漫說一名成年的影族之人,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不在話下。耐力可以比肩當世一流的戰馬龍駒。可怕之處卻不在此,一箭之威可以穿石貫甲,開山劈路,令人望塵莫及。

    當日,滿倉夷只憑一把流光隕翎弓,隻身一人先到首陽山,一箭轟開了魔神刑天的結界。並在軒轅和刑天的那場滅世之戰中,悟出了弓箭的最高境界,無色流。以弓為依,以氣化箭,威力竟勝於明形之箭十倍!

    而後,軒轅驍刑天首,而那顆頭顱卻因怨恨難平,升至九天之上,化為烈日,即後人口中的魂陽,誓要將世人燃燒殆盡!

    在逸劍境界《劍典》中記載,當日情急之下滿倉夷用流光隕翎日弓將無色箭射向魂陽!魂陽在無色箭的摧毀下化為虛無,因力量過大神弓斷裂,滿倉夷也雙目失明。射爆魂陽後,無色箭緩緩下落,最終落入一靈氣聚集之地,這就是千年後的夢國帝都,劍尊獨孤祁定居此地,取名——劍塚。

    劍塚就是葬劍的地方,同時也是誕劍的地方。

    最早的劍,存在於傳說中,就是黃帝創世之劍——軒轅。軒轅劍是一把黃金色的聖道千年古劍,是由眾神采首山之銅所鑄,劍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天界諸神將此劍賜予軒轅黃帝擊敗蚩尤之曠世神劍,後傳與夏禹。其內蘊藏無窮之力,為斬妖除魔的神劍,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逸劍境界的劍,劍有單劍、雙劍、短劍之別。劍被稱為「百兵之君」,君子之意。劍有文武之說,所謂文劍配帶有劍袍,又稱劍穗。武劍則不帶。劍約三尺左右,所以有「三尺龍泉」之稱。其由三部分組成:一劍身,包括劍尖、劍上刃,分為陽刃、外刃。劍下刃包括陰刃、內刃、血槽及血線。二劍柄,包括劍柄、劍鐓。三吞口又名護手。

    「劍走美勢」劍道集大成者龍飛鳳舞,飄灑大方、有剛有柔,有快有慢、有虛有實、有音有律、閃展騰挪、身法矯捷、高低起伏、變化莫測,形象優美動人。

    在華夏中的劍,是古代兵器之一,屬於「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

    古代的劍是長條形,前端尖,後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的一種兵器。產生商初,較短,呈柳葉,初為銅製。隨後戰國時期,為步戰主要兵器,不斷加長。東漢,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為佩帶儀仗或習武強身自衛。漢代後銅劍漸被鋼鐵劍替代。隋唐,佩劍盛行。唐代最盛,被文人墨客視為飾物,抒以凌雲壯志或表現尚武英姿。

    後劍與道教接上不解之緣,成了道士們手中的法器之一。在逸劍境界,劍,就是生命。

    劍塚中萬劍之陣,獨孤祁修業得遇仙緣,感歎『仙家之真劍,乃無形之劍氣······精氣之劍,源天地而不毀。』感慨自己半生藏劍愚行,隨即將半生所藏之劍散於江湖,還故宮於江湖,封名『劍塚』,而後歸隱仙山,求真劍,訪正道而去。

    武林盛傳,當年獨孤祁所遇之仙人,著上古炎黃服飾,雙目無光,又稱劍塚實際乃仙人居所。無奈時間久遠,不得考證。僅有手書:葬劍之所,劍魂幽幽。從其中「獨孤祁所遇之仙人,著上古炎黃服飾,且無目之外征」一句不難看出,此仙人即是神箭鼻祖滿倉夷。只是如何他棄箭從劍,也許無人知曉!

    劍塚的石壁上看到他用手指在壁上寫的留言:「余平生好劍,求劍,集劍,藏劍,鑄劍,越五十載,今日得遇仙緣,方知仙家真劍,乃無形之劍氣。金鐵之劍,因鋒銳而易折,精氣之劍,源天地而不毀。且人生百年,縱聚千金,亦難攜歸塵土;而劍在匣中,等同朽木泥石;想我半生愚行,令神兵蒙塵,愧對諸劍。借此群雄之會,散劍於江湖;封此地為劍塚,還故宮於先人。

    自此歸隱仙山,求真劍,訪正道而去。

    雲天洲遊俠雲軒,年輕之時喜劍、集劍、鑄劍、練劍,可謂為劍而癡。而其拋棄功名之路後遊歷江湖多載,所求便是獲得世間最鋒利的寶劍和最凌厲的劍法。

    他將自己畢生所鑄所藏之有形之劍均埋於此地——成為"劍塚",並於雲天歷一年,尊光帝一年在弱水河畔大興土木,建造了如今名動天下的鼎劍閣。

    而此時,劍塚中。一個蒼涼的聲音慢慢傾述著難以回首的過往。

    帶你,帶你一起去吧!去這個劍塚,實現願望的地方。

    這裡是終結了的世界,除了劍沒有任何事物的世界。

    漫山遍野只有大小不同,各式各樣不同的亂劍,此外是一望無際空曠的荒野,古老的建築,已分辨不清其建造的年代。

    我獨自一人生活在這裡千年之久,從未有人造訪。時而從洞裡外出,拾回一些必要的東西。即使出去也不會有人,在微弱的陽光中,飛舞著許許多多細微的光芒。

    這裡,彷彿永遠是無盡的黃昏。

    我拾回了長劍,子母劍,等各種各樣的東西。為了陪伴我的朋友,雖然他,也是一把劍。可是誕生在這樣一個世界,對他來說是件幸福的事情麼?心中不斷懷有這樣的疑問。

    這個世界果然已經終結了,不會再誕生生命,除了他以外再沒有生命的存在。在某個遙遠的過去或遙遠的未來我存在於另一個世界中,那裡是個非常繁華的世界但是現在已經無法回去了。

    因為我已經深深扎根於此……

    虛空中一道聲音緩緩傳來,而劍陣中唯一的生靈卻沒有絲毫理會。

    不知所謂!

    青衣少年正在承受著殘酷的洗禮,面對萬劍劍靈,他要親手擊敗他們。然後,獲得足以救世的力量最後活著離開。

    可是也許此事,比登天還難!

    距離十日之限已經是第三天了,少年的身上已經遍佈傷痕,體無完膚,然而卻未有絲毫退卻。

    也許他謹記了閣老的那句箴言:全力以赴也許還有一線希望,半途而廢注定死路一條。

    憑著出類拔萃的劍技,蘭楚一人獨自戰勝了七名劍之靈,對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來說確實是難得的功業。

    然而,真正的考驗似乎才剛剛開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