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韻

正文 四十 更遠的地方(上) 文 / 國王令狐

    李烈終於再次回到泗州,時光荏苒,一晃又到了年底,聽說李烈回到宿州,百姓奔走相告,各級官員和當地士紳出城二十里相迎,在一片喜慶氣氛中,李烈回到了經略安撫使府邸。

    如今的宿州已經大變樣,道路四通八達,幾條主幹道更是用附近鐵廠的鐵礦渣鋪就,平坦而寬闊。宿州的城牆也已加寬加厚,氣勢恢宏,成為兩淮首屈一指的中樞性城市,四門進出的人流川流不息,分外繁華。

    由於整個泗州都實行了利農惠商政策,不但流民安定下來,打量的荒地被開墾,糧食產量大增,商人關稅的減少和稅收手續的精簡,減少了中間官吏的貪污剋扣,大受客商歡迎,致使大量商戶湧進泗州,商業為之繁盛起來。

    李烈在新的經略府接待了兩淮文武官員、本地士紳,工商業代表也破例允許參加,宴會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李烈的成功也使一大批文武官員被提升起來,他的影響力已經達到了頂點,民間得到的實惠更多,百姓對李烈更是萬分的擁護。

    一連幾天應付各種接見和拜訪,使李烈不勝其煩,覺得十分疲憊,忙碌一番之後,李烈終於可以安心的坐在書房裡安靜的思索起來。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覓封侯。

    李烈靜靜的站在幽暗的窗前沉思,親衛們都有意站得更遠一些,以免打擾經略大人的思路。涼風吹入半開的窗欞,將書案上墨跡未乾的宣紙翻動。李烈心血來潮寫下了李鴻章的這首詩,心中卻有些失落。覓封侯其實對於他來說已經不再遙不可及,只要乘勝追擊,未嘗不可再建奇功。金國經此一敗已經元氣大傷,南宋朝廷上下信心大漲,進攻金國,全面收復失地的呼聲高漲,地位更加穩固的韓侘胄更是自信心爆棚。所有人都相信,只要集全國之力再次主動攻擊金國,勝利將指日可待。

    然而李烈卻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歷史上的北伐是以南宋失敗而告終的。《嘉定和議》簽訂之後,兩國改為伯侄關係,宋由貢獻歲幣及絹由二十萬增至三十萬,宋賠償三百萬軍費。金放棄佔領的大散關、濠州,獻上韓侂胄首級。現在李烈這只異蝶扇動翅膀,已經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奇襲燕京、濟南之戰、棗莊戰役奇跡般的扭轉了戰局,卻並不表示宋軍有多麼強悍,南宋軍隊的積弊深重,李烈知之甚深,朝廷可用之兵並不多,泗州軍隊又剛歷大戰,亟待休整,面對金國的幾十萬大軍,當真有必勝的把握嗎?

    情報人員已經有消息傳來,李烈高度重視的蒙古人一如歷史記載的那樣完成了蒙古大草原的統一,鐵木真先後大敗正在會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聯軍,大破札木合組織的鬆散聯盟,大敗乃蠻聯軍於闊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之野,乘勝攻滅塔塔兒四部,偷襲大敗汪罕。之後建怯薛軍,不久,乘乃蠻首領太陽汗來攻,巧佈疑陣,擒殺太陽汗,征服其部眾,迫哈答斤、朵魯班等部來降。至今年,蒙古高原百餘個大小部落先後敗亡,塔塔兒、克烈、蔑兒乞、乃蠻和蒙古五大部均統一在鐵木真的旗幟下。就在幾個月前,鐵木真在斡難河之源舉行大聚會,建立也客·蒙古·兀魯思(大蒙古國),被尊為成吉思汗(此號有「海洋」或「強大」的皇帝之義)。將怯薛擴充至萬人,稱大中軍。以兵民合一的千戶制編組民眾,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命「四傑」博爾忽、博爾術、木華黎、赤老溫為四怯薛長。蒙古的統一宣告著一個強大的民族的崛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生於的時代,中國北方正處在女真族的金朝統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還各自獨立,互不統屬。金朝對其實行「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蒙古部首領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懲治叛部法」的名義,殘酷地釘死在木驢之上。蒙古部落聯盟曾經組織了多次反抗鬥爭,他們的幾代先人為此付出了鮮血與生命。在這種社會環境下出生的鐵木真,自然也將對金國的勝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奮鬥目標。他們一定會向金國發起攻擊。北伐的成功讓金國元氣大傷,成吉思汗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時機,如果南宋正當此時向金國發難,金國能夠抵擋來自兩方面的攻擊嗎?宋軍嬴弱,戰鬥力不強,即使付出慘重代價打敗金軍,甚至滅掉金國,那麼他們直接面對的將是更為可怕的蒙古鐵騎,南宋做好了這個準備了嗎?

    李烈心潮澎湃,不行,當前的主要任務應該是休養生息,努力備戰,而不是進攻。一旦失去了金國這個屏障,以目前南宋軍隊的戰力,根本就不是凶悍的蒙古騎兵的對手,還是讓他們鬥個你死我活吧!只要在給我幾年時間,我就會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先進的武器可以彌補騎術和體質的不足,到時候馳騁天下,誰可匹敵?

    李烈深深地吸了口清涼的空氣,緩緩走回書案前,將宣紙揉成一團。紙團劃出一條弧線,輕巧地落在紙簍中。

    這一年來泗州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尤其是宿州地區,大量的土地被開發,道路通暢,遍佈城鄉,無數規模不等的煤礦、鐵礦、手工業作坊被建立起來,幾十萬兩淮和徐州、山東的難民的湧入,為整個泗州提供了相當充足的勞動力,也使他們成為建設泗州的主力軍。李烈接管四周以來,由於農業和商業利好政策的刺激,無數流民進入兩淮地區,江南的工商勢力也將目光瞄準了這裡,工坊礦山提供了無數的勞動崗位,滾滾而來的江南商人帶來了大量貨物和發展資金,開發狂潮已經在兩淮大地上湧動。李烈有理由相信,在不受戰爭干擾的情況下,三五年後,兩淮地區將會成為南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