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宋韻

正文 一六三 大戰在即(下) 文 / 國王令狐

    為了不讓南宋朝廷在即將到來的大戰中從背後打擊兩淮,李烈一方面派人通知父親李浩臣辭官,並且秘密將其全家接到宿州,一方面命令阮氏弟兄協助呂賢正式建立長江水師,抽調大部分黃河水師精幹人員補充到早已初具雛形的長江水師,密州水師基地經過三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成軍的條件,密州造船廠為其輸送了大量的先進戰船,一旦戰爭打響,就能迅速控制長江,李烈相信,南宋的水師絕對不是裝備了火炮這一利器的長江水師的對手,只有控制了長江,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免於陷入腹背受敵的危局。

    這兩方面都在同時進行,李烈派出了都察院四司的大量殺手和韓猛的特戰營一部秘密前往臨安,務必在朝廷察覺之前就將全家接回來,為此,阮忠親自出馬,派遣偽裝成商船的洪荒號戰船前往錢塘江碼頭接應呂驚雁和韓猛。

    對於大伯李會臣,岳父崔慶生和雲逸一家,李烈也做了相應安排,務求這幾家能夠隨同父親一起回到宿州。早在兩年前,李會臣、崔慶生的生意已經在李烈的安排下緩緩向宿州轉移,現在臨安已經是一副空架子了,除了宅院商舖等不動產以外,基本上都隱秘的遷往宿州。柳雲逸負責的仙靈山莊和商隊等生意,除了賭場沒有轉移以外,更是全部轉向兩淮。李烈對呂驚雁和韓猛的唯一囑托,就是一定將家人都接出來,一定不能成為朝廷制肘自己的籌碼,其他的便是損失一些財物產業也是沒什麼可惜的。雖然父親對李烈的叛逆行為表示了不滿,卻也不是十分愚忠之輩,尤其是見到寧宗的昏庸,和史彌遠的獨攬大權排除異己,對南宋朝廷也十分失望,所以經過李烈情真意切的去了幾封家書勸慰,便也就答應來宿州幫李烈掌管軍械局,倒也能做回他的老本行。

    泉州方面,李烈也已經派人前去通知了郭慶生和魏炯,做好一切應變準備,一旦事有不諧,立即自泉州出海,到流求落腳。早在兩年前,李烈便未雨綢繆,並沒有忘掉這個後世稱為台灣的流求大島,他指示魏炯利用開闢航道之便,派遣兩千商船護衛登陸澎湖,剿滅盤踞在澎湖的海匪二百餘人,進而進駐流求。兩年來大量的物資進入流求,成為海上商隊的中轉站,泉州造船廠也在史達祖的努力下搬遷至島上,到目前為止,泉州造船廠已經只剩下一具空殼,只能生產小型的商船和漁船了。郭慶生又利用職務之便,上奏朝廷,希望開發流求,對於這個蠻荒之地,宋庭中還是沒有人重視的,見郭慶生屢次上書,便也順水推舟的答應下來。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一萬官兵到達「夷洲」,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稱台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據史籍記載,當時已經有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朝,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

    嘉定三年,寧宗終於下旨,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

    郭慶生接旨後大喜,立即派親信領兵前往澎湖和流求。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並兼辦鹽課。並且有組織的向流求大量移民,這些移民大多是歷年各地受災百姓和閩南無地赤貧的農民,短短兩年時間,整個澎湖和流求地區人口已經達到了近十萬人,為大力開發和建設流求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新築基隆、淡水兩座城池,搬遷過來的泉州造船廠便落戶基隆港。同時李烈又從密州派遣了一支兩千人的艦隊秘密進駐流求,設立官府,阻隔與大陸的交通與通信,完全將這裡掌握起來。

    在這幾件事安排下去之後,李烈便立即動身,親自押運大批戰備物資來到山東。

    此時山東已經大部落入宋漢生之手,這幾年李烈制定的蠶食之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斷小範圍低烈度的騷擾戰弄得金人顧此失彼,從而得到大片土地,現在二十餘萬金軍已經重兵盤踞在濟州一帶,抵禦著梁山軍團的威壓。

    黃河控制權的丟失,是金國失去了一道有利的屏障,而李烈的軍隊則進可攻退可守,處於有利的地位。梁山軍團此時有正規軍隊九萬人,民兵和預備役部隊十五萬人,這些新兵接受了長達三年的嚴格訓練,隨時可以補充到梁山軍團中去,也就是說,李烈在山東就有近二十五萬軍隊對著金國虎視眈眈。梁山軍團由於處於最前線,所以是三大軍團中人數最多,戰鬥經驗最豐富的部隊,這支軍隊不同於宿州軍團的裝備先進,但是由於地域的原因,山東民風彪悍,士卒作戰勇猛,可以說就算裝備最好的宿州軍團與之交戰,也絕對討不到好去。而且,梁山軍團也是三大軍團中騎兵數量最多的部隊,總計六萬人的旋風狼騎令人歎為觀止,絕對是武裝到牙齒的恐怖軍隊。六萬騎兵不但有一萬重甲騎兵,這些重甲騎兵不但騎士全身鋼甲,就連戰馬都是披掛鐵甲,絕對刀槍不入,而且還有五萬輕騎兵,這些輕騎兵的裝備更是奢侈,精鋼盔甲雖只有三十斤重,卻比傳統的六十斤板甲更具防護力,他們配備的馬刀和投槍、臂盾全部都是精鋼打造,而且每人都保證攜帶五顆手雷,戰鬥力之驚人,機動力之強悍,可以說還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能夠達到這種恐怖到··的實力。這也是三年平穩發展給李烈帶來的好處。從這一點來看,陳彥東和杜清絕對功不可沒。

    宋漢生遠遠就迎了上來,這員李烈一手帶出來的將領現在已經是獨當一面的統帥了,修長健碩的身子威風凜凜,能夠以年僅三十歲年紀就達到這種高度,可以說在整個兩淮軍中都是非常少見的。宋漢生望一眼李烈身後一眼看不到邊,滿載物資的大車,眼中滿是興奮與激動的神情,蹬蹬蹬快步走到李烈馬前,跪倒行禮,「將軍,末將可想死你了,漢生給將軍磕頭!」

    李烈躍身下馬,伸手將他拉了起來,哈哈大笑道:「能夠聽到你叫我將軍,而不是什麼狗屁國公,我很高興,咱們兄弟行這虛禮作甚?快快起來,咱們府中敘話!也讓我漸漸一直沒有見過面的嫂夫人!時間過得真快啊,這一別,有是一年多,這裡多虧你了!」

    宋漢生臉上一紅,竟是眼圈也紅了,低聲道:「將軍請上馬,屬下給您牽馬!」

    李烈知道他一直感激自己的知遇之恩,所以做事始終兢兢業業,在山東軍政一把抓,搞得極為紅火,這也是李烈始終對他很放心的原因,雖然都察院一司在每位官員身邊都打下了釘子,李烈卻始終沒有過問過梁山軍的任何具體事宜,和那些密報,對他絕對是信任有加,這一點,宋漢生是體會到的。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緊緊五六年時光就成了統治一方的統帥,李烈的信任和愛護是絕對起到巨大作用的,這也是他始終最堅定的站在李烈身後的原因。

    李烈見他執意如此,便也不再推辭,拍拍他的肩膀,翻身坐在馬上,任由宋漢生牽著韁繩,緩緩向城中走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