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尋找足彩王

正文 第六章 夢斷柏林之袁崇煥之死 文 / 更童

    又是中秋,青柏與玄音在涼亭中飲茶賞月,青柏抬頭望月半晌,自言自語曰:「秋風又掃北方雁,明月何時找我還?明日啟程返天台也。」

    玄音背靠柱子,眼神憂鬱,手中的茶半天未動。

    青柏見狀問曰:「汝此時有何感受,出家滋味如何?」

    玄音低吟:「古剎魂,追旅思,歸心似箭含離愁。雁南飛,人空瘦,只剩一把硬骨頭。茶味寂,禪音遠,浩浩煙雨茗杯邊。蒼柏含寺翠,明月懺心雲。木魚震,唱誦飄,聲聲苦樂皆隨風。心頂蓮疇拜諸聖,剃度原是獲重生。」

    青柏聽了只搖頭,「還是意識心做怪,真想敲你一棍子。」

    終日的披星而起,誦經打坐,不言不語卻不能消逝玄音心中縈繞的悲愴,一個人的時候,他會靠著柱子默默的流淚。

    一日,海潮方丈來到他跟前,「為汝講一笑言博爾一笑,二僧對弈,車來卒往,一人走至跟前問曰『吾頭次養馬,有曰馬食麥稈,或曰馬食豆料,又有曰馬食水草,請問法師馬還有可食之物否?』老和尚眼皮不抬,棋子一落,『馬食當頭炮』。」

    玄音聽了呵呵大笑。

    笑過以後,海潮曰:「吾還有一則笑料。」接著又把剛才的笑話重複了一遍,一字不差,神態亦然。玄音輕輕莞爾。

    海潮又曰:「吾還有一則,待吾為汝講來。」然後又將此笑語講了一遍,還是剛才的神情聲色,玄音這下不笑了,他不知方丈要賣什麼藥。

    海潮看著他,一字一頓的說:「同樣之樂趣,歡笑不過兩三次,奈何相同的悲苦卻一直哀愁不逝?」

    玄音深有領悟的點點頭。

    自此玄音的臉上再看不到苦楚,平靜的如無風的湖面,只有一次,他又落淚了,那是他聽說袁崇煥的死以後。據說,滿人來犯京城,袁崇煥急撤護駕,拚命打跑了皇太極,卻被投入監牢,最後被凌遲處死,罪名是通敵叛國。行刑時,劊子手每割一塊肉,總有老百姓競價購買,炒煎烹燉,而催得玄音落淚的是袁崇煥臨刑前寫下的斷頭詩:一聲事業總成空,半生功名在夢中。死後何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乾隆時,袁崇煥被平了反,說袁崇煥是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才被冤殺的,但這麼說實則是侮辱了崇禎的智商,崇禎十七歲就誅殺魏忠賢,日理萬機,從未荒懈,自詡英明。而皇太極的反間計僅停留在《三國演義》小說的水平,連一個知縣都未必能騙,能騙的過高智商的朱由檢嗎?袁崇煥誓死固守遼東,寧遠一戰轟死努爾哈赤,又怎麼會通敵賣國呢?從袁崇煥入獄到被殺有八個月時間,在此期間還有什麼不能澄清呢?

    這個人告訴玄音真正的答案。朝廷啟用某位官員之前,必派國師去其家鄉勘察家宅墳塋,看其祖墳是否能出官貴,崇禎繼位之時啟用袁崇煥,被派了人去其家鄉廣西籐縣白馬,歸報曰:此地山川奇勝,風光迥異,貴不可言。這引起了崇禎的憂慮,但邊關事危,不得不用,而袁崇煥功高震主,擁兵自重,使得崇禎對其一直放心不下,而袁崇煥也有自己的問題,對毛文龍先斬後奏,這令崇禎十分驚愕十分窩火,認定袁崇煥藐視皇權,迫於形勢承認了袁崇煥冤殺毛文龍的做法,心裡卻一直記著。於是君臣之間便形成一種默契:如果事實證明袁崇煥殺對了,那此事作罷,若事實證明袁崇煥錯殺毛文龍,那袁崇煥要承擔此責。袁崇煥也清楚,他上奏的折子寫道:若證明此舉系誤作,請為毛文龍誅臣。而事實證明,袁崇煥確實是錯了。

    本來歷來帝王無不擔憂權利過大或實掌兵權的權臣,唐安史之亂,五代王朝更替便是前車之鑒。故崇禎對袁崇煥的擔憂實不亞於滿清,蔣介石對此種心態詮釋為「日寇佔領了中國,我們還可以去做亡國奴,而讓共匪起來了則吾等連苟延殘喘都不可得。」南明政權對滿清與左良玉之鑒權衡也作出了與之類似的判斷,由此「攘外必先安內」便成了歷代帝王固有的邏輯,無論把誰放在那個位子上,都彼此彼此,因為皇上也是人,照樣有趨利避害的本能。這也就不難理解宋高宗寧可向金屈膝稱臣也要殺岳飛,而功臣于謙也免不了被殺的命運,洪承疇後來被派到遼東發現權利處處被制,就算以死盡忠又能怎麼樣呢?

    袁崇煥入獄後,崇禎曾有過讓袁崇煥戴罪立功的念頭,後來派最得力的地師前去勘察其祖墳家宅,歸來報曰:其家宅坐落白馬蓮塘,正是「飛鳳飲水」之妙格,而祖父袁西堂葬於鳳凰嶺「飛鳳含珠」之穴,《葬經》云:凡雞地者必出王,篤信風水的崇禎怕極了江山被奪,袁崇煥便難逃一死了。大學士首輔溫體仁、吏部尚書王永興、兵部尚書梁廷棟等乘機極力詆毀之,拿出袁崇煥當年寫的《邊中送別》詩,內有一句「策杖只因圖雪恥,橫戈原不為封侯」說不為封侯即想稱王,加之袁崇煥的名字也被認定不吉利,「崇煥」就是想要把「崇禎」換掉,年輕的崇禎皇帝豈能理智,且袁崇煥入獄期間,祖大壽率領的關寧軍幾次嘩變欲逼宮北京,崇禎連下幾道聖旨都不退還,還是在獄中的袁崇煥給祖大壽寫信才令其退守,這種威信怎能不讓崇禎坐臥不安,多種積怨使他怒不可遏的在袁崇煥的罪狀上加上專恃欺隱一條。於是袁崇煥被千刀萬剮在菜市口。待遇如同造反的高迎祥,溫體仁等仇黨還花錢印刷袁崇煥通敵叛國的宣傳冊廣為散佈,於是他的肉被京城百姓吃得一乾二淨,造就了中國歷史上讓人痛心惋惜的一幕。溫體仁等何故如此做法呢?除了為被殺的毛文龍報仇外,還有舞弄權術的因素,領導一旦忌恨誰,下屬就得千方百計把他搞臭搞倒,此招為仇恨賄賂,立刻會博得領導信任,效果尤勝金錢賄賂數倍。一句話,迷信與猜忌有時真能害死人,只可惜,飛鳥未盡,良弓已藏。

    玄音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呢?就是那個人告訴玄音的,那個人就是崇禎派去的地師之助手,李迎晟的徒弟,玄音在京城時最好的朋友之一,名字叫什麼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讓極個別人知道了一段辛酸歷史背後的故事。不過憑法律和對中央集權造成的惡劣影響而論,袁崇煥死的其實並不冤枉,只是有些慘,他中了反間計誤殺毛文龍,使清軍後方失去牽制傾巢而出無所顧忌,毛文龍被殺後不久,皇太極便親征至京城門下,崇禎以此問責,袁崇煥竟無語以對,也許在那一刻,他就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他倒在自己的性格弱點上,功與罪在一念間切換,令人扼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