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尋找足彩王

正文 第六章 夢斷柏林之孫承宗與多爾袞 文 / 更童

    玄音後來問海潮方丈:「是什麼原因導致民族間的戰爭與殺戮,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到了剝皮吸髓亦不解恨?」

    海潮曰:「眾生冤冤相報何時了,深仇大恨從何而生?且看碗中羹,人食羊,羊死復為人,汝食他半斤,需還他八兩,神識不滅,輪迴之中,因果半分不差,更有互相殺伐類,全繫於宿生因緣,不脫離此濁世,終難免業報影隨。」

    玄音聞後回屋嘔吐不止,遂專念《地藏經》為歷生殘食之生靈回向,亦為亡姐和亡妻祈福。

    歲月之輪在單調的生活中加速滾動,玄音亦不斷精進參研教理,他的學說已幾乎冠絕音字輩眾僧了。有一天他受邀如城做法事,在涼亭喝茶時聽聞反賊高迎祥燒了鳳陽皇陵,後來被三江總督洪承疇捉至京城凌遲處死了,玄音端著茶杯的手竟然半晌未動,眼睛只是呆呆望著遠處西天的雲彩。

    玄音欲徒步去九華山拜地藏菩薩,為高迎祥求超度,因為他知道死相不好的生靈身後下場亦不會太好,倘若他當初留下來,現在被活剮的沒準還多一個,他真應該去拜菩薩的。

    玄音在年底走到九華山,並在山腰處的普寧寺供了半年多,僧人的生活其實在哪個寺廟都差不多,只是景色不同。夏天的時候他也偶爾爬爬山,流連一下「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花香,處處是鳥聲」的回憶。

    在九華山只有一處地方或者說有一樣東西讓玄音感到驚奇,那是在臨別時,他在一莽蕩的山谷中發現一洞,出於好奇入內一窺,結果使他瞠目,裡面有幾個大罈子和幾具和尚的肉身,有的乾癟而有的竟然栩栩如生,如活人一樣,罈子裡亦是肉身和尚坐化,他在洞內胡亂拜了幾拜,慌忙出來,發現天空的雲彩形狀怎麼看怎麼像端坐的菩薩。這一切,又成為玄音心中不可磨滅的影像。

    回到柏林禪寺,同住的法音師兄交給他一封信和一本手抄本,告知:「汝走後不久,有個叫羅崇道的尋你而來,一住六個月,才走不久,臨行前將此托付於吾。」

    信的主要內容是敘舊以訴衷懷,末尾云:現時值亂世,英雄輩出,汝命中多遇王侯將相,任隨一位使其唾手可得天下,張良、劉基之功有望重現也,居國師之位足以教化天下也,現將《周易行兵注》重抄一本與汝,望珍惜此機緣大顯身手,天機錢在吾手中保留,吾在隴西故土閉門不出,以侯來訪。

    玄音看後將此信燒燬棄之在糞地,翻開《周易行兵注》瀏覽一遍,歎曰:「此書純以兵卒將士之血聚成,臨戰用之則神,唯希翼太平之世方得重見天日。」遂將其藏於經閣頂的一個架子上,對外不言。

    次年冬,滿清多爾袞率軍經蒙古草原南下,京城拉響保衛戰的警報,多爾袞一舉攻陷河北大部地區,真定一帶亦遭淪陷。王敬忠騎馬到柏林寺找玄音,說大學士孫承宗留守高陽城,自己與朋友茅元儀勸說孫老南下避難,卻被孫老拒絕,問玄音此番戰事結果如何。

    玄音沉默片刻,吐出一句話,「我去見多爾袞,勸他退兵。」

    當玄音趕到高陽時,此地已被清軍攻陷了,孫承宗被俘,其兒子、侄子、孫子等十八人戰死,夫人、兒媳、侄媳、孫媳等十九人不屈自盡。

    玄音在清軍營帳中見到了多爾袞,並與他進行一番談話,談話的內容有幾點:一、漢人最重節義,孫將軍已對滿清無妨害,留其身命更佳;二、王爺日後有攝政天下之貴相,唯愛惜生民,切勿濫殺無辜,以免遭天譴;三、現在非進入中原之時機,強入則難返故地,宜速撤兵;四、萬不可毀佛寺塔廟,殺任何一出家僧尼。

    而年輕氣盛的多爾袞居然對玄音提出的要求唯唯諾諾,敬若神明,眾清兵大將甚是疑惑,為何如此?原來,一見面,玄音就把多爾袞震住了,多爾袞驍勇善戰且自恃甚高,他不僅以為滿人種族優越且從審美觀上亦覺得滿人的髮型最帥,由此他不喜歡漢人正頭頂上留頭髮,一見玄音和尚,看其頭頂上比自己還要乾淨,就多了幾分好感,繼而問玄音:「汝有何能敢稱法師?」

    這玄音也不客氣,「貧僧若給親王講佛法,三年難絕,僅一項足以較驗高低,貧僧嘗習易術,上算天時,下測地理,中間推人事,無不佔驗,親王若信,貧僧為王指點迷津。」

    多爾袞一聽樂了,「那我們試著玩一把,本王今天心情舒暢,准不准都無妨,你猜猜我懷中裝的是什麼?」說著用右手一捂胸間。

    玄音法師當時也不知根據什麼信息起得一卦,火雷噬磕變澤雷隨,噬磕、食也,隨、天故也,這是吃的東西沒錯,外卦離變兌,內卦為震,外是硬殼裡面是木質,堅果類,離主三兌主二,玄音據此猜本來有三個核桃,吃掉一個,還餘下兩個。

    多爾袞大驚,當眾掏出兩個核桃,「不錯,翻譯使事先不知,果如所言。」眾皆歎服。

    玄音為何不猜是板栗、松果或是花生呢?因為花生當時他還沒用見過,板栗和松果他沒想起來,隨口一答竟准了。然後玄音挨個兒為營中眾人相面,斷父母、配偶、兄弟、子嗣,竟毫釐不差,多爾袞認其為仙人下界,故洗耳恭聽其言。

    臨別,多爾袞再三請勸,「法師可願從本王會遼東嗎?本王願勸皇兄拜為太師,吾可常侍左右。」

    玄音淡淡謝絕,「我佛視一切眾生平等無二,同一慈護,貧僧卻生根中原,受漢人米粟施養,不願寄身異鄉,吾當歸也。」

    玄音走後,多爾袞派孔有德勸降孫承宗,被孫承宗痛罵一頓。多爾袞聞說派人為孫承宗送去一段白綾,孫承宗將白綾結掛樑上,踩個凳子將頭掛上,然後大喝一聲:「皇上,老臣盡忠了。」一腳將凳子踢翻,門外看守的清兵應聲闖入趕緊斬斷白綾將其解救下來,說我們睿親王又不是真的要殺您,這是何苦呢?一連幾次,孫承宗自殺未遂,後來清兵換了看守,孫承宗將白綾繞頸,命他們進來,強喝他們一人拉一頭使勁拽,一代名將就此了結,享年七十有五。

    清代詩人喬萊曾寫兩首七律《過高陽拜孫文正公墓》以示嗚呼哀哉。

    一

    關門八里說屯兵,誰識寧前拱帝京。

    山跨空瓏孤嶂遠,地環溟渤晚潮生。

    夜聞鼓角連三島,日射旌旗控五城。

    麾下材官齊攘臂,春深且向隴頭耕。

    二

    淒涼一老臥孤岑,細考生平痛不禁。

    肯去黃扉辭紫塞,空留朱紱臥青林。

    功成未竟經綸志,身死誰消菳嫉心。

    與難兒孫凡十八,長余松柏晝陰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