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尋找足彩王

正文 第八章 鳳凰涅槃之來生再見 文 / 更童

    古奎子攜著王小姐在山間躲避半年之久才回家,讀書種田生子日子過得倒也自在,後來清軍基本統一,朝廷下達漢人剃髮令,派官府督導此事,古奎子一怒之下自己剃個光頭要去臨濟寺出家,結果排隊輪不上。那時候出家當和尚是漢族知識分子的時尚,就連洪承疇之妻也憤而削髮為尼。古奎子後來又到柏林寺要求出家為僧。

    方丈悲音問:「汝尚有親人在世?」

    古奎子曰:「唯有妻兒與岳父在。」

    悲音曰:「汝忍心拋子使其不教?苟且而生尤勇於萬般悲壯,當取功名以濟天下。」

    古奎子由此發憤讀書並教育鄉里之子,順治十五年考中進士,時年三十六,初為內閣侍讀,後至太僕寺少卿,順治後期篤信佛教,曾迎江南湖州報恩寺龍池派玉林琇法師入宮說法,後玉林歸,又召其太子茆溪行森留在身邊,今有木陳忞和尚常隨左右。

    古奎子因跟隨王敬忠多年,於佛學造詣極深,與茆溪、行森等時常切磋交流,順治帝召見古奎子時曾不許其行君臣之禮,而以同門平輩尊之。

    後董鄂妃死,順治悲情厭世,心生出家之念,自己剃個光頭,尋死覓活,孝莊太后使人傳召玉林來,玉林架薪欲燒茆溪,方逼順治收回出家之念。

    順治曾寫詩贊出家,與古奎子商議秘密赴五台山出家一事,古奎子諫言:「若皇上以轉輪聖王之位倡佛,則佛法大興也,萬民受福,比臨西方。而隻身出家,僅使一人得自在,不知後世皇族如何看待佛教,畢竟愛王位江山者眾,願三思之。」

    順治曾向古奎子詢問佛教中可有治世經典,古奎子推薦《仁王守護國界經》與《四十二章經》,順治下令使旗主必閱之。

    順治十八年,帝染天花,密召古奎子,入養心殿,古奎子見之躺在床上,已無力起身,潸然淚下。

    順治言:「吾已實在不支,欲立接班人,太后與湯若望法瑪皆勸立三太子玄燁,因其已出過痘,卿覺如何?」

    古奎子曰:「玄燁皇子氣勢懾人,當來必成一代聖君。」話畢語氣帶噎。

    順治見狀,問:「何事傷感至此,你我共知生死如夢也。」

    古奎子忙釋之,「吾幼時,母親與大姑俱為明軍所害,父親憤而出家,法名玄音,與皇子玄燁音似,忽憶起父親,不知他現在何處,故悲切。」

    順治深歎一口氣,「吾與汝雖屬二族,名分君臣,卻情同手足,汝之才華出類拔萃,可否為當來皇儲起一年號?」

    古奎子曰:「現恐尚早,願陛下之體即日安康,如晨曦之化日,熙和無垠。」

    順治慘笑地搖頭,「吾恐無救也,康熙,此名聽來不錯,大氣。」

    古奎子稱喏,「當來必光炳千古,歷時長春也。」

    順治在駕崩前任古奎子為江蘇提學使,順治病死,古奎子在顧命大臣蘇克薩哈的帶領下一瞻順治最後的遺容。

    康熙十四年,皇帝聞說吳梅村言順治可能在五台山出家一事,召人問之,有太監曰古奎子有可能知道,遂將已是江蘇巡撫的古奎子召入京城詢問,古奎子俱以實相告,帝聞之,涕若滂沱。

    古奎子晚年辭官回鄉,專以教書為樂,享年八十有六,一生喜收徒,門生不計其數,多有中舉人進士者,其中還出過一位都御史和一位吏部郎中。

    其子古天洛於康熙十九年中進士,初為菏澤通判,後升至鄭州府尹,晚年亦回鄉,享年七十有八。

    古天洛長子古鉞銘於康熙四十九年中進士,任至大理寺少卿,卒於任,無子,三女送終。次子古鉞鑒與康熙五十五年中進士,任至邯鄲府令,晚年回鄉,其後不詳。

    其實後面詳與不詳也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我們的故事的帷幕也就此徹底拉開,請觀眾們抓緊時間放鬆一下,廣告之後,馬上回來!

    …………………………………………………

    (此處略去約二十個字,是留給廣告贊助商的,篇幅有限,有意者從速,待此書出版時,哪個公司出的贊助費最多,那麼他的產品招牌就將與此書共同不朽,廣為流傳。其實筆者一直希望能為中國足球代言一把,無論榮辱或現眼n多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