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七章 紫禁之巔 文 / 獨孤嘯傲
大清帝國,首都京師,紫禁城外。
時間已是深秋,寒風瑟瑟,落英繽紛;放眼望去,一派收穫與凋零之景。
紫禁城其名稱系借喻紫微垣而來。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中國古代天文學說,根據對太空天體的長期觀察,認為紫微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是天帝的居所。
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宮謂之紫宮,有「紫微正中」之說。而「禁」則更為人理解,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閒雜人等不得來此。
封建皇帝自稱是天帝的兒子,自認為是真龍天子;而他們所居住的皇宮,被比喻為天上的紫宮。他們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宮,可以施政以德,四方歸化,八面來朝,達到江山永固,以維護長期統治的目的。
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他們自己的權威和尊嚴以及考慮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森嚴壁壘。
這座城池,不僅宮殿重重,樓閣櫛比,並圍以10米多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而且哨崗林立,戒備森嚴。平民百姓不用說觀賞一下樓台殿閣,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絕對不允許的。
明清王朝的皇帝及其眷屬居住的皇宮,除了為他們服務的宮女、太監、侍衛之外,只有被召見的官員以及被特許的人員才能進入,這裡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的地方。因此,明代的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故舊稱「紫禁城」。
紫禁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面積達720,000㎡。有房屋890座,共計8707間。四面環有高10m的城牆和寬52m的護城河。
城內宮殿建築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牆黃瓦,畫棟雕樑,金碧輝煌。殿宇樓台,高低錯落,壯觀雄偉。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間仙境。
城之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殿、武英殿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
北半部則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宮及東西六宮和御花園為中心,其外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后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等的場所。
整組宮殿建築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城牆四邊各有一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牆的四角有四座設計精巧的角樓。
紫禁城宮殿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其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可以說世上罕見的。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是中國二千多年**社會皇權思想的集中體現。
與中國歷代皇宮一樣,故宮的總體規劃和建築形制完全服從並體現了古代宗法禮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無上的帝王權威。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宮城內最高大的建築,包括三層須彌座高35.05米,加上正吻總高37.44米,每層都是須彌座形式,四周圍以白玉石欄杆,欄杆上有望柱頭,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頭上都有裝飾。其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達2377平方米。
大殿的屋頂重簷廡殿式,即殷商時的"四阿重屋",為"至尊"形制。屋頂的角獸和斗栱出跳數目也最多;御路和欄杆上的雕刻,殿內彩畫及藻井圖案均使用代表皇權的龍、鳳題材,月台上的日規、嘉量、銅龜、銅鶴等只有在這裡才能陳設。
殿內的金漆雕龍"寶座",更是**皇權的象徵。太和殿是皇帝舉行登基大典,慶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如遇有將帥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在明代,殿試及元旦賜宴亦在太和殿進行。
此時正是光緒十年,太和殿中,滿朝文武臉色各異、各懷鬼胎;在光緒皇帝的威嚴之下,不得已才在這金鑾殿之中吃了午餐,也算是有幸品嚐了一次皇家御膳。
午餐過後,早朝時退出議政的西宮皇太后葉赫那拉氏、在光緒皇帝的懇求之下再次出現在了朝堂之上,位居龍椅之旁、垂簾聽政。
光緒皇帝年方14歲,雖然年少輕狂卻始終當逢幼兒;馬尾海戰,福建水師全軍覆沒的結局,讓他捶胸頓足、後悔不已;但即使一腔熱血滿含報國熱情,義憤填膺足顯力戰之心。他最終還是無奈的發現,在大清王朝內部,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掌權者和龍頭,翻雲覆雨、指點江山,全在西宮皇太后的一句話。而他、只是慈禧攝政的一個工具而已……
光緒憤懣無比,和著馬尾戰爭的慘敗結果就是一頓斥責,讓慈禧顏面盡失,內外臣工也第一次見識到了幼主的帝王之威。然而,他始終只是一個傀儡,在慈禧太后正式歸政之前,他作為一個尚未完全親政的帝王,不過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而已,手中沒有任何的權利。
而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自咸豐帝駕崩與熱河之後,先後與東宮皇太后慈安和恭親王奕?聯合,誣告、誅殺同治帝即位後咸豐帝欽定的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將朝政大全收入自己手中。不久之前又借中法戰爭之機罷免了軍機大臣恭親王奕?的職務,威加海內、權操自我,已成為大清帝國實際的掌權者……
不得已,難以主持大局的光緒皇帝愛新覺羅氏只好又在午飯時間將慈禧太后勸來朝政,此時慈禧位居龍椅之旁,腳下是滿朝的文武百官,身後是太和正殿,上位者的威嚴自是不言而喻。
而她此時也非常清楚,若是不就馬尾戰爭討論出一個所以然的話,恐怕確實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