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回到明朝之國士無雙

正文 第六十三章 可憐的朱八八 文 / 大明七哥

    十四世紀的全球都處在因為氣象規律而導致的災害頻發的境遇之中,處於元朝統治下的中國尤其如此,天災只是一方面,更多的則是**。

    一方面,蒙古族原本是逐水草而居的蓄牧民族,對農業生產既不瞭解,也不重視,當災害來臨的時候,很少採取積極的防治措施;另一方面,政治**,貪腐腐化嚴重,朝廷的賑災物資由上到下一級一級落實下來,到老百姓手中的時候,早已所剩無幾。

    蒙古人的思維是標準的牧民思維,在他們眼裡,被統治的漢人和南人就是可以任意宰殺的牛羊,色目人則是幫助他們放牧的小頭目,而他們自己就是處在金字塔最頂端的大牧場主。他們不僅把人當做牛羊來對待,而且是真的想把中原大地的肥美農田改造成草場來放牧,至於農業生產是個什麼玩意兒,他們是不甚清楚的。

    每當災害來臨的時候,都要仰仗一些像脫脫一樣的有見識的賢臣來反覆的強調、督促,或許才能夠撥下一點賑災糧款,然後一層一層盤剝剋扣,然後需要老百姓東奔西走、想法設法的申請,到最後往往是得不償失的結局,一次兩次是這樣,次數多了,老百姓也就不指望了。

    公元1344年,元至正四年,也是元順帝在位的第十二年,天災再度降臨,這一次遭殃的是淮河流域,旱災、蝗災、瘟疫一股腦的砸了下來,這一年的朱八八同志剛滿十六週歲。

    鄉,叫太平鄉,只可惜,一點兒都不太平。村,叫孤莊村,災害一來,果然成了孤莊,有錢有勢有能力的地主鄉紳們,都出去避禍了,有把子力氣、腿腳靈便、無牽無掛的年輕人,都出去討生計去了,餘下的,儘是些窮困潦倒的老弱病殘,哪兒也去不了,就靠著吃草根、樹皮、觀音土甚至螞蝗來過活,說白了,就是等死的節奏。

    朱八八的父親朱五四,母親陳二娘,都是老實本分的莊戶人,辛苦了一輩子,輾轉了一輩子,作為佃戶,辛苦是必然的,那何來的輾轉呢?

    地主的心太黑了,朱五四說盡了好話,恨不得賣血送禮,才能從地主手裡租來幾畝地,於是起早貪黑的耕耘,希望能落個好收成,結果,一年到頭,有六成得用來交租子,有兩成得用來孝敬地主,好保住下一年繼續租種,剩下的兩成,根本連最基本的溫飽也保證不了了,只好搬家,期望著能遇到一個心善的地主,可是天下烏鴉一般黑,朱五四就淪落成一個開荒的工具,攢足了勁兒給地主家開了荒地,受足了苦累,傷著心,落著淚選擇了搬家,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是鐵一般的道理。

    好不容易最後在孤莊村落了腳,朱八八的大哥朱重四和二哥朱重六都娶了媳婦,重四有兩個兒子,重六也有一個兒子,大姐嫁給一個叫做王七一的,二姐嫁給一個叫做李貞的,說起來,也算是很完滿的農村家庭了,只要勤勤懇懇的賣力氣種田,總能過得去日子,只可惜天地不仁、時運不濟,連牛馬一樣的生活也無法存繼,唯有一個死字方得解脫。

    朱八八的二嫂和三嫂先後病死了,大侄子和二哥的獨子也夭折了,大姐一家更是滿門死絕了,嫁到李家的二姐也死了,那年月,死人是很平常的是吧,於是,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裡,朱八八家裡,又組團死了三口人,首先,是父親朱五四,三天後,是大哥朱重四,十天後,是母親陳二娘。

    死來死去,原本人丁還算興旺的一家人,就剩下大嫂王大娘和二侄子朱文正、二哥朱重六和朱八八自己,加上逃荒在外的姐夫李貞和外甥保兒,滿打滿算,也就這點人了。

    老七曾聽爸爸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朱八八的父親去世之後,朱八八原本想去地主家裡討一塊墳地,結果墳地沒討到,卻躲在窗跟底下,聽到了地主和一個風水先生的談話。原來,地主家裡也死了人,請風水先生來選塊葬人的寶地,風水先生便指出了一塊寶地,說如果將父母雙雙埋在此處,孩子將來必定有帝王命。

    朱八八從小都喜歡當皇帝,跟小夥伴們過家家的時候他總是扮皇帝,讓湯和、徐達、周德興他們扮文臣武將,高呼萬歲。如今聽到了這樣的話,朱八八能不動心嗎?爸爸說,應該是朱八八有意的餓死了自己的母親,然後將父親和母親偷偷葬在了風水先生所說的地方。所以才有了後來兄弟二人埋葬雙親時天生異象,風雨交加,雷鳴電閃,給朱五四夫婦來了一個「天葬」的事情。而且縱觀朱八八一生,始終是志向遠大、能屈能伸、胸懷天下,直接就是奔著皇帝去的,所以這事兒應當靠譜。

    古時候的大人物,總會附會上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真真假假,只有時間知道,只有歷史知道,且說朱八八和二哥朱重六費盡周折,總算是將父母給埋了,緊接著,如何生計就成了最主要的問題,大嫂帶著侄子朱文正回娘家去了,二哥朱重六想要遠走他鄉,左右就剩下一個朱八八,雖然力氣大,但是饑饉荒年的也沒人雇得起你打長工啊,沒了工作,飯量大就成了負擔,眼瞅著兄弟二人急的蹦蹦跳,隔壁汪老娘出來支招了。

    原來,朱八八小的時候病特別多,估計也和老七一樣,娘胎裡就沒咋發育好,生下來又營養不良所導致的。朱八八得的啥病呢?生下來三四天不吃奶,給啥都不吃,肚子漲得圓圓鼓鼓。古人嘛,人力不及的時候就想到了拜佛,到寺廟裡許願、禱告,給朱八八捨了身,說來也怪,後來果真好了。

    汪老娘出的主意就是讓朱八八到廟裡當和尚去,一來是還了當年在佛祖面前許下的捨身願,二來,和尚的日子還是蠻好過的,雖然粗茶淡飯全吃素食,總好過餓死,於是乎,朱八八就剃了光頭,穿上一件破爛袈裟,到皇覺寺當起了和尚,每天掃地、上香、撞鐘、煮飯、洗衣服、唸經,干諸多雜活。

    老天要是盯上誰,當真一點活路也不留,朱八八當了和尚不到五十天,和尚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廟裡呆不住了,得出去化緣,做遊方和尚,左右就是個要飯,只不過打著佛祖的旗號。

    朱八八要飯有技巧,專撿年歲好的地方跑,專撿有錢的大戶人家門上敲,往南先到合肥,轉向西,到固始、光州、息州、羅山、信陽,北轉到汝州、陳州,東返由鹿邑、濠州到穎州,雖說受盡了人生的辛苦,卻也收穫了寶貴的財富,首先就是強健體魄,將王閒交給他的真龍罡氣練了個妥妥的,其次是磨練意志還有臉皮,而且主要是臉皮,要飯不可能每次都成功啊,得面對多少人的白眼,多少惡狗的追趕,最後,就是熟悉了淮西一帶的山水地理,風俗人情,增長了見聞。

    按說應該還有一點,就是接觸到了外界的先進思想,因為當時職業革命家彭瑩玉,也是後來西系紅巾軍的開山祖師,就是在淮西那一帶秘密活動,搞宗教,宣傳彌勒佛降生教義。

    一番遊歷之後,朱八八又回到了皇覺寺,有了見識的他就開始主動地、有意識地廣泛結交朋友,並且讀書識字,儼然是一個進步青年了,這時候的農民起義運動已經相當的頻繁了,各地都在造反,這些幾乎每天都會傳入耳中的消息一點一點刺激著朱八八的小心臟,一點一點改變著他的舊思想。

    朱八八也有自己的思量,現在,命運已經走到了分岔口,自己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投官兵,做朝廷的走狗,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第二,投紅巾軍,可眼下的局勢亂成一團,既可以說是群雄並起,也可以說是群魔亂我,鬧哄哄的根本看不出來誰厲害,都是瞎搞,朱八八還想再看看,作壁上觀,謀定而後動;第三條路,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安心在皇覺寺當和尚。

    事情就是這樣,你不走,命運會跑過來推著你走,這一天,就有人從濠州給朱八八捎了一封信,是兒時的小夥伴寫給他的,勸他投紅巾軍,朱八八悄悄的看了,仔細的想了,還是拿不定主意,就把信給燒了,當做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可是呢,一個同房的師兄偷偷告訴他:哥們兒,你慘了,你那封造反的信被別人知道了,要去官府告你領賞。

    朱八八生氣了,我不殺人,人要殺我,那我能做的,只有先下手為強,說不得,反他娘的,在佛祖面前卜了掛,都說是出門大吉,連佛祖都表示支持,那還有啥好說的,第二天,就離開皇覺寺,投紅巾軍去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