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八章 封帥 文 / 大明七哥
姚盛率兵返回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漸暗了下來,朱元璋、王閒等人也信步走下城樓,吳京正在城下恭敬等候。
「屬下參見將軍,見過先生及諸位大人。」吳京行禮道,因為王閒的關係,使吳京對湯和、李善長、馮國用等人也是生出了敬畏之意,誰知道是不是什麼深藏不露的高人,還是尊敬一點的好。
「呵呵,吳將軍快請起吧,都是自家兄弟,就不要說這麼多客套話了。」朱元璋雙手虛扶,笑著說道。
「多謝將軍,不知諸位先生尊姓大名?」從幾人的親密程度和他們在朱元璋面前的神色,吳京就可以斷定,王閒以及另外這三人,都是朱元璋帳下的重要人物,通常這類人,都是萬萬得罪不得的。
「這樣吧,我來為吳將軍介紹,這位是湯和,與朱某乃是同鄉發小,更是結拜兄弟,這位是李善長,這位是馮國用,都是我的左膀右臂,智士謀臣,至於一干武將,吳將軍日後自會得見。方才在城樓之上,乃是形勢所需,多有得罪之處,還望吳將軍不要見怪啊。」朱元璋客氣道,既然已經收入帳中,就該籠絡人心了,有時候,單純的震懾並不能起到完全的效果,適當的尊重反而更好。
「將軍折煞屬下了,是屬下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將軍教訓的是,屬下區區一介武夫,日後所能做的便是聽從將軍的指揮,奮勇殺敵,以報效將軍的知遇之恩。」吳京誠聲說道,武將就是這樣,性子直,沒有那麼多歪心思,認準了一條道就不會回頭。
「好,我得吳將軍,猶如猛虎添翼也,走,府上說話,我設宴為吳將軍接風。」朱元璋滿意的說道。
「多謝將軍!」吳京客氣道。
一頓飯直吃到半夜,而此次一舉收服吳京、除掉郭子興的最大功臣那人卻是不在宴席之上,王家軍的兄弟是不參與這些場合的,朱元璋的賞賜也一律都是真金白銀,毫無花哨。
第二日一早,湯和帶人對吳京以及麾下的士兵登記造冊,朱元璋則和王閒一起趕往滁州,兩人一進城,連連感慨不已,真是敗家啊,自己在的時候,滁州城該是怎麼樣就是怎麼樣,可這才交給郭子興多長時間,就被折騰的面目全非,到處大興土木,身為一軍統帥,卻只顧得耽於享受,這樣的人永遠也成不了什麼大事。
姚盛因為懷揣著拜將的美夢,對於安頓士兵的事情倒是分外的上心,直接是一夜未眠,四處巡視,生怕這些降卒趁機滋事。
三人在軍營之外相遇,姚盛免不了一番表功,王閒心中暗笑,朱元璋倒是很滿意,並不是人人都是天生的神威大將,能像姚盛這麼會來事兒,就已經很好了,起碼聽從管教,而且執行力很強。
「姚盛,你做的很好,我很滿意,你想要什麼賞賜啊?」朱元璋直接問道。
「回將軍,小的所作所為都是分內之事,將軍親自安排之事,小的不敢怠慢,至於賞賜什麼的,小的不敢奢求,相信將軍自有決斷。」姚盛強壓著心中的激動說道。
「嗯,居功不傲,姚將軍不愧是能從眾將士之中脫穎而出啊,日後繼續努力,我很看好你。」朱元璋拍了拍姚盛的肩膀說道。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小的日後一定再接再厲,肝腦塗地,刀山火海,在所不辭!」姚盛當然有注意到朱元璋稱呼他為姚將軍,自己的夢想真的實現了,朱元璋真的拜將了,自己是朱元璋麾下的一元大將了,姚盛越想越是興奮,噗通一聲跪地謝恩。
「姚將軍,如今的滁州城內還有多少兵力?」朱元璋對姚盛可就沒那麼客氣了,更不會去扶他起來,只是自顧自的問道,這就是有實力和沒實力的區別。
「回將軍,由於時間緊急,還沒有來得及核對戰損,不過據屬下估計,除去重傷員,應該還有四萬人左右。」姚盛也不計較朱元璋對他的態度,還沉浸在拜將的喜悅之中,想了一下,說道。
「姚將軍,如果將這四萬士兵交給你來帶,你以為如何啊?」朱元璋問道。
「這個……屬下恐怕難以勝任,不是屬下沒有自信,而是的確不敢貿然誇口,屬下雖然做過偏將軍,可是距離將軍的要求還很遠,實在是不敢擔此重任。」這話倒真不是姚盛謙虛矯情,而是真的有心無力。
韓信曾說,他帶兵多多益善,聽上去好像沒什麼,打仗嘛,當然是人越多越好,其實不然,人越多事情也就越多,對將領的能力要求也就越高,排兵佈陣、糧草物資、行軍駐地,哪一樣不需要操心?
四萬人是什麼概念?朱元璋麾下滿打滿算現在也就十幾萬人,讓他領三分之一的兵?還不如讓他去死。
「那你自認為能統多少兵啊,大膽說,不用顧忌什麼。」朱元璋笑道。
「一……一萬人。」姚盛豎起一根手指,低聲說道,對他來說,這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群雄並起的年代,能夠統帥一萬正規軍,已經足夠他光宗耀祖、衣錦還鄉了。
「那好,就給你一萬人,可不要讓我失望啊,日後如果表現好,還會給你增兵,好好朝著一代名將的方向努力吧。」朱元璋鼓勵道。
朱元璋真的只是隨口一說,可姚盛卻是真的聽進了心裡,春天種下一顆種子,秋天就會收穫成果實,竟然真的給了我一萬人,我姚盛要做統兵大將了,而這一切,都是朱將軍給我的,他連思考都沒有思考,就直接給了我一萬人,這是何等的信任,對我是何等的器重,朱將軍,謝謝你!
有很多人,將謝謝掛在嘴上,說過了也就忘了,可有些人,將謝謝放在心裡,轉化成實際行動去報答,姚盛的名將之路就從這裡起步!
「姚將軍,你速速將滁州城內的士兵登記造冊,核准人數,我會派徐達將軍來和你交涉,徐達將軍會帶領五千和州守軍交付給你,再加上滁州的五千人,姚將軍就統領這一萬人,替我好好的守住滁州城,你能做到嗎?」此時的朱元璋,對姚盛根本談不上器重,但是有一天他可以確信,姚盛是個值得信任的人,有這一點,就已經足夠了。
整合了郭子興和孫德崖的部隊,兵力上已經足夠,渡過長江、攻打集慶已然迫在眉睫,己方的戰略前線已經轉移到了處在長江沿岸的和州,將姚盛留在滁州,壓根就沒打算讓他上戰場,作為直接對比的是吳京,他很快就會在戰場上閃耀出耀眼的光芒,其實姚盛很快也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是他並沒有多說什麼,甚至都沒有多想什麼,只是本本分分的做好自己該做的事,默默奮鬥,默默耕耘,等待著只屬於他的那盛大的榮耀。
「將軍放心,守不住滁州城,屬下提頭來見將軍!」姚盛慨然應諾,也就是這一份承諾,讓姚盛在後來那些風雨飄搖的日子裡,咬著牙關堅持了下來,披肝瀝膽,浴血拚命,為朱元璋保下了這一座城池,保下了朱元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塊根據地。
朱元璋走了,回到和州,即刻下令徐達率五千精兵趕到滁州,經核對,滁州共存余兵力四萬兩千七百九十二人,徐達一到,直接遣散了一萬七千多人,作為朱元璋最為依仗的軍中將領,徐達的眼裡不揉沙子,作為朱元璋的發小兼結拜兄弟,徐達深知朱元璋的脾氣,兵不在多而在精,看不上的趁早清除出去,堅決杜絕濫竽充數、渾水摸魚,這樣不僅是在浪費糧食,更會在關鍵時刻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剩下的三萬五千人,挑選最精壯的五千人和自己帶來的五千人一起交給了姚盛,並且帶來了任命狀和將印,甚至於,都沒有安插親信從旁監督,就乾脆利落的將滁州城完完全全的交到了姚盛手上。
安頓好了滁州,徐達率領三萬五千人返回和州,匯同朱元璋麾下原本的四萬五千人、吳京麾下的四萬人,總數剛剛好是十二萬人。
正在此時,新的消息傳來,天下紅巾軍的總頭領,小明王韓山童在亳州稱帝了,建國號為宋,年號龍鳳。派人將鹿邑大清宮的建築材料全部拆了,建造起自己的奢華宮殿,拜杜遵道為丞相,劉福通為護國大將軍,眼看著元朝政府日漸衰微,滅亡不遠,紅巾軍派系身份地位最高的鐵三角終於按耐不住,正式和元朝政府分庭抗禮了。為了壯大聲勢,護國大將軍劉福通規定,所有紅巾軍派系,都要在自己的軍營中高高豎起一面軍旗,軍旗上要寫有這樣一幅對聯,上聯是: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下聯是: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軍中的任何建築、標識都不能超過這面軍旗的高度,要讓這面軍旗永遠高高飄揚與軍營上空。
一時間,全國上下,紅旗招展,如同大火燎原。可以看出,韓山童雖然號稱是小明王,但這只是借助了宗教傳說,至於國號,出發點還是要反元復宋的。
韓山童稱帝,對於天下所有的紅巾軍來說,都是一件振奮人心的大好事,這是重重的敲響了元朝政府的喪鐘,趁著喜慶,心情大好的護國大將軍劉福通立刻向韓山童請旨,再次重新加封朱元璋為滁州兵馬大元帥,上一次的被朱元璋讓給郭子興了,現在郭子興死了,朱元璋手下的兵越多了,這個大元帥也就愈加名副其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