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凡人的篡清之路

正文 第72章 得失人才 文 / 惡魔奧斯卡

    貴福哥這一停泊,就不得不整整停泊了三天,因為這時候太平軍水軍還很孱弱,需要他這位威名遠震,水戰以一當千的太平軍幼主親自駐守航道,才能免除清軍水師的窺探覬覦~~湘軍另一位水師悍將彭玉麟就駐紮在九江。

    湖口火攻的第二天下午,九江方面的清軍水師就派來三艘快蟹划艇過來窺探虛實,於是貴福哥親自指揮蒸汽輪船出擊,以二十四磅加農重炮在三百米距離上一舉擊沉兩艘敵船,另一艘快蟹划艇掉頭逃跑,結果拚力劃出三里,划槳水手力竭速緩,被蒸汽輪船輕易追上,在三百五十米處數炮擊沉,太平軍的舟師舢板隨即打掃戰場,擒斬一百一十七人,清軍無一漏網。

    之後九江的清軍水師,就再沒有派船到湖口附近搞過偵查。

    太平軍水師則利用這三天時間,抓緊時間拾荒掃蕩湖口的清軍水師營地,潛水打撈沉船殘骸,搬運一切可以搬走的東西。

    所以確切的說,這是戰後檢點收穫的三天,為了方便統一調度,太平軍水軍主將陸順德把自己的指揮部搬上了蒸汽輪船,以便隨時聆聽貴福哥的指示。

    這位拔毛少主搜刮起敵人更是凶狠,用捆綁懸浮法快速打撈水底火炮的辦法,就是他提出並教會太平軍戰士們使用的,為此他不惜拆除神弩的齒輪轱轆及一些組件,充作簡易絞盤,又因地制宜用一些長桅桿製作簡易槓桿吊車,安置在棧橋上,用來往船上搬運貨物,這些措施讓太平軍的搬運效率增快了數倍。

    此戰,太平軍收穫很大,首先是打垮了湘軍水師主力,燒燬清軍戰船三百多艘,大型笨重的戰船幾乎沒有逃掉的,而且還繳獲舢板一百多條、快蟹划艇十五條,長龍大船四艘,大小洋炮三百多門,報廢火炮五百多門。

    這些報廢火炮都是應貴福哥特別要求,派水手從水裡打撈上來的,這些廢炮貴福哥會運回滁州回爐煉化,這就等於獲得了數萬斤精鐵,而後再鑄造成新的武器裝備,貴福哥現在很是缺乏鐵料,所以任何能獲得資源的機會都不放過。

    另外,因為這次太平軍攻佔了清軍水師設立在岸上的好幾處軍火倉庫,所以火藥、炮彈、鉛彈等繳獲極多,計有火藥七八十萬斤,鉛彈炮子等二十餘萬發,不過太平軍急需的糧食卻沒剩下多少,只有二十來萬斤,因為貴福哥放火放得太猛了,營地裡很多囤糧都被燒成灰燼,而地窖式軍火庫因為放火措施嚴密,反而都完整的保留下來了。

    分配戰利品時,繳獲的船隻、舢板、數百門完好的大小洋炮等物資自然都歸了太平軍水師,陸順德有了這批洋炮、船隻,水軍就可以重新列裝一批炮船,在對上清軍水軍的紅單炮船也算有了一拼的力量,不至於像以前只能挨炮而無力還擊了。

    『拔毛少主』貴福哥自然不能白打工,他不光要走了幾百門廢炮,還討要了四十萬斤火藥和一半的鉛子炮彈,這些彈藥到了貴福哥的手裡,就意味著他的炮兵部隊有了充足的彈藥,足可以應付幾場大型戰役的消耗了。

    可是湘軍水師並沒有被全殲,很多水兵水勇都逃到了岸上湘軍的陸營營壘裡,燒死的並沒有多少,而湘軍在潘陽湖的九江重鎮不光駐紮有上百艘戰船,二千多水軍,並且湘軍在長江上游的重鎮武昌,漢口都設有造船廠,故而只要湘軍體制還在,只要一年半載,其水師艇船就能補充恢復起來。

    湖口的湘軍陸營守備也很嚴密,太平軍原先駐守湖口時,就以上下石鍾山為屏障,依山築城建堡,湘軍花費高昂代價攻下湖口後,進駐並加強了石鍾山的防禦,安置了很多火炮,所以陸順德帶來的七八千雜牌太平軍,想都別想能啃動山上那些堅固堡壘。

    況且,貴福哥還從太平軍友軍那裡得到一個壞消息,就在幾天前,太平軍大佬級主將楊輔清率五萬大軍與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鏖戰於景德鎮,曾國荃率領吉字營一萬人先守後攻,一舉正面摧破楊輔清中軍主力,陣斬一萬二千顆首級,楊輔清全軍崩潰,一直潰退至皖南祁門才勉強攏住殘部。

    曾國荃大勝之後,銳氣正盛,目前應該正率領湘軍精銳趕來湖口求戰,貴福哥的童子軍主力不在身邊,自然不能應戰,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守住航道,讓陸順德的水軍在三天之內盡可能的把物資彈藥全部運走,而後盡快撤離湖口。

    ······

    七月二十八日早上,也就是貴福哥停泊在湖口的第三天早上,太平軍的數百艘大型船隻趕到了湖口,他們剛剛往池州輸送完三十萬斤糧食,就奉陸順德之命過來趕運糧食彈藥了,而且船隊隨船還帶來一個特殊的客人~~~駐守池州的太平軍右軍主將韋志俊。

    韋志俊時年三十二歲,他身材削瘦,白面高顴,鬚眉疏秀,給人感覺是個溫文爾雅的文弱書生。

    在韋氏五兄弟中,韋志俊排行老二,他心思縝密、極富韜略,軍事才能也是五兄弟中最出色的,深受兄長韋昌輝也即北王的倚重,被委以韋氏家族軍的總參謀長及副統帥的地位,那時的韋志俊意氣風發,自恃甚高,常以當世俊傑自詡,憑借赫赫戰功,他確實也當得起···

    然而天京事變後,轉眼間天翻地覆,韋氏家族成了亂臣賊子,留在天京的父母親眷被誅殺一空,其他家族成員也面臨滅族大禍,故而他這個老二繼任族長,接過韋家軍全軍指揮權之後,一直忍氣吞聲,委曲求全,三年來極盡忍辱之極限,方才使得韋家軍在太平軍同僚的傾軋猜忌中苟活至今,不過也快被逼上絕路了。

    三十萬斤糧食運到,算暫時解了燃眉之急,但僅僅是能活池州全城軍民的十日之糧,韋志俊是親自來向幼主殿下謝恩的,並表示忠心投靠抱大腿的。

    呃~~雖然貴福哥的天王老子殺了他的父母大哥和韋家上上下下幾十口人,血仇如海,但是他不得不投效幼主天福貴,甚至還要獻上自己兩個親侄女,因為他沒得選,十天後糧食就會吃完,如果韋氏家族沒有強有力的靠山,最終還是免不了覆亡的下場。

    當韋志俊懷著複雜的心情登上蒸汽輪船時,遠遠正看見那幼主殿下端坐在前甲板一張靠椅上,正審訊一名梳辮子的中年俘虜···不,確切的說是那個中年俘虜在痛罵幼主富貴哥,只見那中年人怒目圓睜,罵聲錚錚;

    「亂臣賊子,居然癡心妄想讓吾徐壽為爾等效力,真是瞎了爾之狗眼!爾父洪秀全罪惡滔天,罄竹難書!起兵以來荼毒生靈數千萬,蹂躪州縣數千餘里,爾等父子賊寇自己享榮華富貴,而將我兩湖三江百姓全看做不如犬馬的東西!

    人民無論貧富都要被搶劫一空,簡直是刮地三尺,寸草不留!百姓不上交給太平軍錢的,自留銀子超過五兩就被斬首,婦女不肯放足的就要被砍腳,凡民眾想離開賊寇轄區的,則被殺後屍體還要倒懸示眾!

    爾等宣揚邪教,毀壞人倫,每占一地,則強行男女分營,妻離子散,若夫妻相聚則雙雙斬首!你等偽王偽爵則大肆選美,妻妾成群不說,尚且隨意淫辱庶民妻女,實乃喪盡天良,狗彘不如!」

    而那座位上的幼主殿下卻聲音懶懶的,也不辯解也不發怒,只是道;「徐壽先生,孤久聞大名已久,這次湖口一行不期而遇,卻是有緣,孤是不勝欣喜啊~~

    不過,先生所敘述的那些言論,都是不盡不實的污蔑詆毀之詞,孤承認父王舉兵之時,可能有些偏激過激之舉,不過父王仁義愛民,聞過必改,後來就都虛心納諫,一一矯正了嘛,至於孤想請先生到我軍中任教,乃是愛惜先生之才,孤當以信譽保證,麾下軍隊絕對不擄掠、不濫殺,不作害民之舉···」

    原來,貴福哥今早閒來無事,在與倆美國佬威斯李和湯姆斯喝早茶的時候,湯姆斯又提到了那個關在底艙裡的中年文人,貴福哥這才想起來關人家兩天了,還不知道人家叫什麼,於是叫陸戰隊員把他拎出來當面詢問。

    一問之下,才知道這老土的中年文人居然是江蘇無錫人徐壽!

    貴福哥當然知道這個名字,因為徐壽是清末著名的學者和科學家,是中國近代化學的啟蒙者,貴福哥驚喜之下,就想邀請徐壽棄明投暗,到童子軍當一名光榮教師,性情剛烈、對太平軍深惡痛絕的徐壽當然不幹了,於是破口大罵,只求速死。

    可徐壽為什麼出現在湖口呢?那是因為他受湖北巡撫胡林翼推薦,被邀請到楊載福的水軍中改良軍械,研習仿製西洋火器的,出於對蒸汽輪船的好奇和求知實踐,大前天晚上他自告奮勇客串了回使者,沒想到上了賊船,綁成了階下囚。

    此時聽到幼主貴福哥再次相勸,那徐壽啐了一聲,蔑然冷笑道;

    「爾父子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垢侮人倫,顛倒綱常,須知自古以來,人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天理昭昭!

    便是窮凶極惡的亂臣賊子也敬畏神明,昔日闖逆李自成到曲阜,不侵犯孔廟,殺人狂魔張獻忠過梓潼,也在文昌宮祭祀,爾你父子自作亂以來,所過郡縣,先毀廟宇,無論僧尼道釋,一概殘殺,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之民族正義之魂者,也盡行辱沒焚燬!

    爾等辱沒忠義、暴行逆天,狗彘不如的東西,居然讓吾相信你們信守承諾,真真笑落天下有識之士的大牙!」

    「唉~~」幼主貴福哥輕歎了一口氣道;「你一再辱罵孤與父王,看來是想一心求死了,也罷,我就成全了你的忠義,將你先剝皮抽筋,再千刀萬剮,最後斬首示眾吧,左右,將他拖在一旁,就在這甲板上當場行刑!」

    「多謝,吾徐壽死得其所,絕不違心事賊!」那徐壽死到臨頭,昂然不懼。

    韋志俊心裡一歎,暗道這位幼主殿下果然像傳聞的那樣,心冷手黑,手段殘虐,大有乃父風格,說不定當面虐殺這個狂妄文士就是在殺雞駭猴,專門是殺給自己看的,唉~~也是個極難伺候的主子。

    他又暗歎了口氣,正待上前唱名跪拜見禮,突又聽到幼主貴福哥輕喝了一聲;

    「且慢。」

    「無需多費口舌,吾誓不降汝等賊寇!」徐壽依然毫不屈服。

    「倒是一條漢子,」貴福哥微微笑道;「孤雖不想免你一死,卻也願意給你行個方便,左右,賜他紙筆!你可以給家中寫封遺書,給自己的妻兒簡單交代安排一下後事,孤會派士卒投信與湖口城內的清軍,讓他們轉交給你的家人,如何啊?寫與不寫,隨便你。」

    「···好,吾寫!」

    徐壽咬著牙回答,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馬上就要面臨慘死,有此通信機會,他確實想跟妻兒交代交代後事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