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新宋 大結局

正文卷 第五十七章 文 / 阿越

    同一天。東光城。

    夾御河,也就是永濟渠而建的東光城,是宋朝在河北腹地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早先之時,東光城只有東城,但在紹聖年間,又在永濟渠的西邊築起了西城。故此東光其實是由隔河而立的東西兩座小城組成,東城建得早,是座土城,而西城是新築,卻是磚石築成,尤為堅固。

    太平之時,因為永濟渠交通之利,東光城商旅雲集,十分繁華。而宋廷也在此建起了數以百計的倉庫,河北、京東兩路許多州縣繳納的賦稅、貢品,不少都是先送至東光,然後在此上船,運往東京。而至紹聖七年宋遼開戰以來,東光又被宋軍當成重要的後勤補給基地,數不清的糧食、軍械,全都經由永濟渠,源源不斷的送至東光。在石越等人看來,東光城高而堅,又有仁多保忠的神射軍拱衛,兼之遼軍短於水戰,將補給屯集於此,那是萬無一失的。

    但人數不如天算,先是皇帝趙煦一紙內批,迫使仁多保忠分兵困於武強,使得神射軍兵力分散,而這個漏洞又被耶律信抓住,郭元度兵敗身死,遼軍攻入永靜軍,這原本萬無一失的東光城,轉眼之間,便成為狂風暴雨中的一葉扁舟,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傾覆。

    事實上,對於此刻站在東光西城外指揮攻城的耶律信看來,東光城破,已經只是早晚間事。

    耳邊轟響著遠處陣地上那整齊排列的二十門"神威攻城無敵大將軍炮"此起彼伏的炮聲,看著一顆顆斗大的石彈飛向東光西城的城頭,砸在敵樓女牆之上一身黑甲的耶律信,冷酷的嘴角邊,忍不住露出一絲冷笑。他等待這一刻,已經很久了!

    南征已經三個月,儘管大遼鐵騎已經攻下無數的城池,可笑南朝上下,依然還在固執的認為遼軍不擅攻城!一個觀念一旦灌輸進人的腦子裡,真的便能如生了根一般,哪怕它是那麼的可笑與荒誕,人們卻仍然會堅信不疑,至死不悟。**十年前,遼軍的確不擅攻城,當年大軍南下,一直打到澶州,結果連一座城池都不曾攻下,若非南朝君臣怯懦,大遼軍隊,幾乎不可能全身而退。可是時間已經過去了**十年,如今,山前山後的漢族百姓,都早已經自認為是遼國的臣民,大遼境內,漢人在契丹化,契丹人也在漢化,奚、漢、渤海三族,多少年前便已經完全的融入到了大遼這個國家這些宋人從未認真想過,為何當年契丹會不擅攻城?究根到底,攻城守城,考驗的其實只是一個國家中工匠的手藝而已!大遼境內的漢人、渤海人工匠,難道會比南朝的工匠差多少麼?只不過,自澶州議和之後,歷史便再也沒有給大遼鐵騎一個機會,證明他們照樣攻得下那些城池。

    更何況,對於南朝來說,這一二十年,固然是他們的中興時代;可對於大遼來說,卻更加如此!衛王曾經說過,他讀《易》百遍,最後所悟之道,便是天下萬物萬事,皆守平衡。故此孔子亦最崇中庸,以為中庸之道,是人類無論如何也無法企及的目標。以此理觀之於歷史,便可知歷史便如流水,雖然一時東高西低,一時西高東低,卻終究入海,歸於平衡。而觀之於今日,則如遼、宋、夏三國,共存於這天地之間,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三國之間,沒有一個國家是永遠靜止不變的,而任何一國的變動,都會伴隨著其他兩國的變化。絕不可能其他兩國會眼睜睜看著某一個國家改變、強大,而無動於衷。

    當南朝在變化之時,它所引起的波漣,其實已經波及到大遼與夏國。只是西夏人運氣不太好,他們變得太慢,不徹底,終究沒能及時改變,以對抗南朝的變化,因而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可大遼卻不同,大遼改變得比南朝更加徹底!

    大遼在用嶄新的眼光看南朝,積極的應對南朝的改變帶來的威脅與挑戰;但南朝,雖然自己改變了,他們眼裡看到的,卻依然是過去的大遼!

    在耶律信的心中,推演這場戰爭的種種變化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年了,早在幾年前,他就意識到在戰爭開始後,東光可能成為宋軍的一個重要的屯糧之所,他暗中找人數度出入東光城,對東光的城池結構,可以說早就瞭如指掌。

    他知道要攻打東光這樣的堅固城池,就一定需要重型攻城器械,而自古以來,如重型拋石機這樣的器械,在絕大多數的戰爭中,都是需要就地取材製造的。大概也只有石越這種人,才幹得出將拋石機運到靈州城下組裝的奇事-但那也是迫不得已,靈州城下無材可取,而宋軍在圍攻靈州之時,又已經在戰略上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為他步步為營運輸重型器械創造了條件。不過,對於耶律信來說,東光城外雖然找得可以製造重型拋石機的木材,但他卻沒有足夠的時間。他必須要盡快攻下此城,才能得到東光城的積蓄,從容與宋軍主力周旋。

    幸好,老天爺是站在大遼這邊的。

    六月初的時候,韓守規又一次向他交付了數十門新鑄的火炮,其中便包括在此前戰鬥中取得奇效的"神威攻城無敵大將軍炮"二十門!到七月十日,花了一個月的時間,這些火炮終於被秘密運到了河間府。

    宋遼兩國,人人都知道耶律沖哥善用火炮,卻少有人知道耶律信對火炮亦極為重視。自年初國內大變,耶律信入主北樞密院,他便開始傾盡全力,支持韓守規造火炮,並且點名要的,就是能夠攻城的神威炮。

    大遼乃是地方萬里的大國,雖然以財力物力來說,難與南朝相匹,然倘若真的痛下決心,造個數百上千門火炮,這種他人以為駭人聽聞之事,在耶律信看來,卻是行有餘力的。只不過衛王主政之時,奉行和宋之策,自然不可能不顧一切的大造火炮,無謂加重國庫負擔。而耶律信卻無此顧忌,只恨火炮作坊與工匠都太少,即便立即擴張規模,鑄造一門火炮,培訓炮手,也需要時間,在四月南征之時,亦不可能有甚成效。其時宋遼兩國之火炮,皆採用青銅澆鑄之法,所用炮模,皆是泥范,似神威炮這種當時的重型火炮,單單是讓炮模乾透,便要四個月!韓守規是個極精細謹慎之人,他所鑄的每一門火炮,都要經過仔細檢驗,方會交付使用,到六月份他能交付二十門神威炮,實已是耗盡全力,足以令耶律信喜出望外。

    有了這計算之外的二十門神威炮的加入,對東光的攻城戰,耶律信自然是胸有成竹。

    他太需要東光城的糧草了!

    遼軍的糧草已經不多了。自南征以來,任何軍事上意外與挫折,他都不放在心上,惟獨對糧草轉運之艱難,讓事先已有了最壞心理打算的他,依然感到一種挫折感。哪怕大遼有足夠的騾車馬車,而河北一地,已經是道路平整,十分便於運輸的地區,但是每次運送的糧草,總有相當一部分,會在路上被運糧的人吃掉。還有無緣無故的丟失,缺斤少兩,運糧民夫的逃亡,因各種天災**糧車卡在路上動彈不得

    更加讓人頭疼的,是趙隆與河間府的宋軍,不斷的襲擾。河北路號稱一馬平川,但那是對騎兵而言的,卻非對糧車而言,自北而來,一路之上,也多有河流阻擋,趙隆最喜歡的,便是破壞橋樑,在官道上面挖陷阱,甚而悄沒聲息的埋炸炮-此物耶律信早有瞭解,在以平原為主的河北,炸炮對於大軍構不成任何威脅,即便南朝只是想造出足以拖延他們行軍速度規模的炸炮,便足以令其國庫徹底破產,而縱然南朝果然愚不可及的做了,遼軍卻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破解,故此他原也沒太放在心上。13然而對於運糧車,即便是趙隆等輩用各種火器臨時改制的炸炮,也是極大的麻煩。遠遠看到糧車要來,便在路上埋上幾個炸炮,然後匆匆逃跑,糧車經過時炸炮突然爆炸,雖然大部分時候傷不了人,卻可以將車轅輪轂炸壞,一兩輛車壞在官道上,後面的車隊就動彈不得-騎兵可以輕鬆繞道而行,但笨重的糧車,總不能從官道旁邊的水田中過吧?令人無可奈何的是,受運輸成本制約,押運糧車的護軍永遠不可能太多,排成一條長龍的糧車隊伍,總是有防不勝防的薄弱之處,當護軍提防前面的炸路、陷阱之時,趙隆又可能突然襲擊車隊的中央,直接用猛火油與震天雷破壞中間的糧車,這樣效果也是一樣的-遼軍前面的糧車,終究也是要等著後面的車隊一齊前進的。

    但是,明知道趙隆是個極大的禍患,耶律信也曾遣軍雖然屢敗趙隆,卻終究沒辦法斬草除根。說要攻打高陽關也只是一時氣憤之語,休說高陽關沒那麼好打,便是打下來,亦無多大作用。趙隆還可以逃到別的地方去,難道他堂堂大遼北樞密使,竟然要這麼一路追著趙隆的屁股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