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新宋 大結局

正文卷 第五十八章 文 / 阿越

    當年耶律信曾經讀到通事局抄來的宋人奏章,其中有不少奏章中,宋人無可奈何的談到他們在陝西轉運的悲苦,據說熙寧年間宋人經營熙河之時,僅僅在轉運糧草之上,一年就要花掉四百多萬貫!平均每付出運糧士兵、民夫死亡及逃跑九百餘人,消耗糧食七萬餘石,錢萬餘貫的代價,才能運糧二十一萬石。而宋人宣稱,用驢子等畜力來運輸,甚至更加耗錢!當日他還不免嘲笑宋人無能,直到自己親身體會,才知道他比宋人好不到哪兒去。以河北路的地理狀況,因為可以使用騾馬拉載的大車,遼軍需要付出的代價當然還是要遠小於宋人在陝西的代價,但是,一旦糧草也需要從後方轉運,耶律信才發覺,南征的那幾十萬匹戰馬,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他已經殫精竭智,然軍中餘糧,不過勉強能支持月餘而已。國內還在源源不絕的運糧來補充,但每一顆糧食,都變得價格百倍。而留守國內的太子已經叫苦連天,南京道的倉稟漸要耗盡,倘若要從更遠的糧倉中運糧耶律信只要想想,都會後背發涼。

    這時候,他才真正理解,為何漢高祖要定蕭何為首功!無論是張良、陳平,還是韓信、彭越,耶律信還真不是太放在眼裡,但是蕭何的本事,他卻是真的自歎弗如。

    什麼深州之捷,霸州受挫,甚而蕭阿魯帶兵敗冀州,在耶律信看來,那都無關緊要。這一切不管多少熱鬧,都只是前奏,與宋軍主力的決戰還沒有開始。而耶律信深知,真正決戰來臨的時候,戰勝與失敗的方式,都將是沉悶而無趣的。

    倘若他攻佔了東光,補給的壓力便全壓在宋軍一邊,不論南朝有多少富庶,失去了屯集在東光的幾十萬石糧食軍資,決戰尚未開始,他們便已經輸了一大半。而倘若他得不到東光的糧草,大遼就會變得十分被動。

    也正因為如此,他也不擔心東光守將會燒掉東光的積蓄。這些糧草太重要了,以人心來說,不到最後一刻,守城的一方,總是會心懷僥倖-這不是一點半點糧食,倘若最後城未破而糧食卻被燒掉了,這東光守將便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砍的。而真到了最後一刻,這糧食不是他想燒便燒得光的。幾十萬石糧食,就算燒上猛火油,不燒一兩天,哪能燒得乾淨?而真要放起這等大火來,其實也就相當於全城軍民點火**了。何況人情都是如此,事先總以為自己能從容若定,真到城破兵敗之時,才會知道自己亦不過尋常之人,人人都以逃命第一,還能有多少人記得要去燒掉糧食?故此自古以來,只見著得勝的一方燒乾淨敵人的糧草,守糧草的一方無論有多大的劣勢,能忍心自己燒掉糧草的,那都是值得大書特書之事。這也是為何不管是多麼殘酷的守城戰,城破之後,攻城的一方,總是有平民可屠,有財物可搶!人心微妙,亦在於此。

    退一萬步講,即便東光守軍真的玉石俱焚,這對於宋軍的打擊,亦遠比對遼軍的打擊要來得沉重。大遼固然轉運倍加艱難,南朝也好不到哪兒去!到時候,他依然可以想戰便戰,想走便走,沒有充裕的糧草支持,宋軍若冒然追擊,曹彬就是他們的榜樣14。

    因此,攻打東光城,在耶律信看來,不是決戰,卻與決戰無異。他處心積慮,策謀已久,雖也托賴一些運氣,才有如此大好局面,但也因如此,他亦更加勢在必得。

    "大王,東城外弘義宮部轄15耶律孤穩將軍有書信送至。"

    "呈上來罷。"耶律信冷冷的說道,耶律孤穩最先以追隨耶律沖哥征戰而揚名,號稱智勇兼備,然而此番南征卻頗有出工不出力之嫌,他在蕭忽古麾下,不僅未建寸功。耶律信還聽到蕭忽古軍中有人指責他在圍攻霸州之時,擁兵觀望,保存實力。這只怕不是冤枉他,弘義宮六千鐵騎南下,打到現在,除了幾個人水土不服,連重傷兵都不曾有一個。耶律信認定是蕭忽古駕馭不了他,這才乾脆將他調至中路,親自指揮。此次奉密令自永濟渠東急攻東光城,耶律孤穩倒是辦得十分漂亮,然而耶律信心中,不免始終暗存芥蒂。然而想要攻打東光城,他卻也不能不倚重耶律孤穩這樣的將領。東光東城之外,便只有弘義宮六千人馬,加上隨軍家丁,不過一萬八千餘人,攻城這種事情,若非耶律孤穩,這點兵力,旁人只能望城興歎。

    耶律信就在馬上接過親兵呈過的書札,一隻手打開,躍入眼簾的,是耶律孤穩一筆迥勁的漢字:

    "孤穩頓首上蘭陵郡王殿下:聞大王下令三軍,限旬日之內,必克東光。大王當世名將,聲威播於北南,數十年間,戰必克,攻必取,朝廷倚為干城,深謀遠慮,雖良、平、韓、彭不能及。孤穩,松山之鄙人也,本不當言,然誤被聖恩,軫及棄物,蒙陛下知遇,起於草莽之間,故不敢自愛,無狀妄言,幸逢大王之賢,當不以為過。

    孤穩嘗聞兵法雲'將有五危',而忿速者可侮也;又雲'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今大王挾百勝之威,臨此孤城,自不無克之理。然以深州彈丸之地,破敗小城,而南人以孤軍守之,數月方下,此前鑒未遠,大王亦不可不察也。大王舉十萬之眾,圍此孤城,所圖者,東光之倉稟積蓄也。然則南人雖愚,亦知東光之不可失也,其必興師來救可知。兵法雲'其有必救之軍,則有必守之城',守東光者,雖村夫愚婦,其知救兵必至,亦必效死力。竊謂大王切不可輕易之,以東光城大而兵少,人心不安,趁勝攻之,可一鼓而下。恐萬一城未破而敵援軍至,大王將如之何?

    以孤穩陋見,今吾軍已入永靜,黃河之敗,無干大局,與其急於求成,不若為持重之策。南人若欲救東光,必經水路。孤穩在東,大王在西,擇東光南北永濟渠畔之高、險之地築壘,以精兵火炮扼之,並造鐵鏈,橫鎖江中,南軍援軍雖至,無能為也。而大王方從容攻城,東光守者知救兵難至,其城雖堅,亦不免守陴而泣下,破之必也"

    "持重之策!"耶律信從鼻子裡冷笑一聲,"與我回報都轄,宋人援軍尚遠,諸軍先奮力攻城,若三日之內,東光不下,再為都轄之策不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