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興大宋

正文 第89章 :臨陣倒戈 文 / 徐奇葩

    張弘范現在加上上次俘獲日本的戰船後實力大增手下掌握的戰船有三百艘,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自己的兵員不足了,連續征戰導致自己手下的兵員折損也很嚴重,原來兩萬多人經過幾次海戰過後只剩下一萬五千多人,現在手裡全部加起來有三百多艘船隻說起來陣勢很強大了,但是因為人手不足使得張弘范沒有辦法讓這些船隻全部都派上用場,沒辦法只得挑選了一些完好的戰船配備足夠的人員經過十來天的磨合才整隊出發鹿兒島灣要一舉解決鹿兒島灣內的日本殘餘水師,如此一來解決鹿兒島上的日本抵抗勢力將會變得易如反掌。

    張弘范目前佔據絕對實力所以也不用擔心日軍在前方海域阻擊,唯一頭疼的就是沒有辦法順利渡過薩摩海灣到鹿兒島灣那片海底佈滿暗礁的海域,這個時候忠心的石泉站了出來他對張弘范表示,自己從小就在這一帶活動所以對這一片海域非常熟悉只要船隊按照他的提供的路線就能繞過暗礁順利抵達鹿兒島灣。

    元軍水師攻佔鹿兒島灣行動的消息很快就傳遞到本多忠勝和尉遲肖這裡,尉遲肖知道如果元軍水師順利抵近鹿兒島灣將會給日本鹿兒島灣的水師帶來非常大的威脅,所以就和本多忠勝商議如何解決元軍水師進入鹿兒島灣的難題,本多忠勝充其量就是一個武藝非常高的武夫對這些動腦筋的問題向來沒有什麼特長只得瞪著眼睛看著尉遲肖,尉遲肖看到本多忠勝大眼瞪小眼的看著自己也就知道本多忠勝是指望不上了,而自己身邊又沒有自己的同學或者族人給自己出主意,原來和他一起抵達佐世保的同學在面對佐世保激烈的戰事後出於自身的安全都陸續返回本州回到教官團報到,只有尉遲肖本人不願意放棄南九州的日本抵抗勢力堅決表示要留下來協助日本人抵抗元軍,再加上南九州抵抗勢力在對元作戰中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他學員經過商議後才同意尉遲肖留下來的,所以目前的尉遲肖身邊根本就沒有能夠和他一起出謀劃策的人。

    尉遲肖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南九州的地圖前悶聲不語,一旁的本多忠勝把周圍無關的人員全部都驅趕出去,自己則守在尉遲肖的身後連呼吸都不敢出聲生怕打擾了尉遲肖的思路,尉遲肖在地圖上定了半天後慢慢的回過神來,對身後的本多忠勝說道:「將軍,我現在有個主意不知道你敢不敢幹?」

    本多忠勝聽到尉遲肖問他便不假思索道:「南九州的日本水師被徹底擊敗後,我們的戰局已經陷入了被動,只要尉遲君能夠想出辦法哪怕要我本人衝鋒陷陣我也心甘情願,何談什麼敢不敢的?」

    尉遲肖點了點頭道:「既然將軍早已置生死於度外那麼我們就來冒險一回,我的計劃是這樣的……」

    本多忠勝被尉遲肖的計劃給震撼了木了半響問道:「這麼做可行嗎?」

    尉遲肖說道:「事在人為,做了我們還有一半贏的機會,就算敗了也能打擊元軍水師的囂張氣焰,如果不做那我們就只有在鹿兒島坐以待斃了,我們的船隻不夠根本就來不及撤走島上所有人,如果我們未戰先怯那麼還談什麼精忠報國?」

    張弘范帶著船隊駛入鹿兒島灣的時候遇到了幾艘日本水師的戰船,不過對方看到張弘范的船隊聲勢浩大只是放了幾支箭就掉頭跑了,張弘范和一幫手下對這樣的小把戲完全就嗤之以鼻,張弘范畢竟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了所以在進入鹿兒島灣的入口後就下令所有戰船嚴密監視鹿兒島灣兩側的動靜尤其重點監測西岸的動靜,船隊小心的駛入鹿兒島後,日本水師的騷擾也越來越頻繁,一開始是幾艘船隻不與元軍水師的船隻接觸只是遠距離射出弓箭和床弩等武器到指宿縣範圍後,日軍船隻的抵抗就越來越激烈甚至出現有些小船拚命抵近元軍船隻後點燃船上的猛火油,張弘范能看到船上的日本人並沒有在小船燃氣大火的時候跳水逃命而是繼續駕駛船隻衝入元軍船隊與撞在一起的元軍船隻同歸於盡。

    隨著鹿兒島灣水師的抵抗逐漸增強,元軍水師的士兵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海灣內的日本戰船上,他們面對如此不畏生死的日本水師士兵也不敢稍作鬆懈,只得全力用心面對。日本水師的船隻看上去根本就沒有想要退縮的意思完全抱著同歸於盡的打法使得元軍水師根本就不敢讓日本水師的船隻靠近,只要日本水師的船隻進入床弩和弓箭覆蓋範圍就開始遠距離射殺,鹿兒島灣的日本水師傷亡逐漸開始增加,最後負責指揮的日本水師將領看到自己實在難以撼動元軍水師便下令且戰且退。

    元軍水師在張弘范的指揮下依舊選擇穩紮穩打的策略,畢竟元軍水師佔據絕對的優勢兵力,日本水師邊退邊打一直打到靠近鹿兒島附近的谷山時日軍水師的向天上發射了三枚煙火,鹿兒島剩餘的所有日本水師全部從鹿兒島西部衝了出來。張弘范以為日本水師還有什麼出乎意料的本事,原來就是想要把元軍水師拖入到狹窄的鹿兒島灣依靠鹿兒島上的日本士兵用床弩或者鑄鐵炮對元軍水師進行攻擊,這麼做的後果無非就是拖延了元軍取勝的時間罷了,難道真的能夠阻止他張弘范和三百多艘戰船前進步伐,看來鹿兒島上的本多忠勝也就是一個徒有虛名的武夫罷了,張弘范想到這裡越想越開心不禁哈哈大笑起來。

    就在這個時候第二波煙火被放了出來,張弘范和元軍水師正在期待日本水師還有什麼變化的時候,西側的岸邊樹林內突然拋出很多火炮射擊的焰火,很多元軍水師之前都把注意力放在鹿兒島一側的日本水師上,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自己身邊潛入了日本人,而且把自己就放置在日本鑄鐵炮的射程範圍內,張弘范一下子就被日軍火炮給打懵了,光看到西側岸邊的樹林內不斷湧出火炮射擊的焰火,自己的船隻不斷被日本火炮擊中,靠近西側岸邊的十幾艘船隻在日本鑄鐵炮的第一波轟擊下左側船舷中彈開始進水,船上的水手只得尋找被子等物件用來堵住漏水的地方,但是日軍第二波火炮射來的就是殺傷力巨大的鐵砂彈,很多元軍水手根本就找不到可以躲避的地方就被日軍火炮的鐵砂給打成篩子,張弘范這個知道顯然自己小看了日本人抵抗的決心,在主力水師被全殲的情況下居然還能實施如此狠毒的伏擊戰,自己看來還是小看了鹿兒島上的本多忠勝啊!

    西側樹林中在火炮射擊的時候同時射出無數支弩箭,弩箭的射程完全超出了一般長臂弓的距離,威力也比一般弓箭要大的多,這就給元軍在船上的士兵一邊提防著前方的日軍射來的弓箭一邊還得防著左側射來的弩箭,元軍水師的傷亡一下子開始擴大,而最可怕的就是日軍的火炮好像實行的輪番射擊戰術,也就是一個地方可能放有兩三門火炮,依次開始炮擊給元軍帶來的感覺就是岸上的日軍炮兵始終在很短的時間內不斷的射擊,這就給水中的元軍戰船帶來巨大的傷害。

    一炷香的時間張弘范的元軍水師西側戰船就有數十艘船隻沉沒或者正在下沉,誰都沒有想到日本從哪裡集中了這麼多火炮進行如此密集的射擊,張弘范一開始還想著只要指揮得當完全可以抵擋住日本人的進攻,可是眼前的事實確實太殘酷了,張弘范在副將們的勸說下開始撤退,張弘范看著自己的屬下傷亡逐漸增大心裡那個悔恨啊!早知道就讓哲別派出士兵沿著兩岸進行偵查一番了,結果沒有想到中了日軍的埋伏。

    成山要塞的哲別這個時候也看到張弘范的元軍水師遭受日本人的伏擊,便想要派出騎兵去為張弘范的水師解圍,順帶把日本設在西岸的火炮陣地給摧毀,就在他調動騎兵剛剛離開的時候成山要塞的大門打開了,成山要塞內的日本士兵呼嘯著衝向哲別部的軍陣,哲別被日軍士兵突然的出擊給嚇了一跳,自己剛剛把騎兵調走日軍士兵就挑著這個空檔殺了出來,原來哲別以為日本人設伏襲擊張弘范要塞內應該沒有多少士兵了,結果看到日本人源源不斷的從要塞內衝出來知道自己可能也中計了,連忙下令自己手下五萬漢兵調到正面,色目人在中間蒙古人在後。

    由於哲別指揮手下士兵比較緊急使得很多士兵並沒有立馬領悟軍官的意思,場面一下子變得混亂起來,日軍士兵則沒有什麼顧慮全部都集中在中間他們卸下盔甲,把戰刀用麻布纏繞在自己的手上腦袋綁上一根布條,直接衝著哲別的中軍殺奔過來。元軍士兵這個時候還在慌亂的尋找自己的位置,一下子就被要塞內衝出來的日軍給打亂了。

    元軍序列中的漢族士兵本來就是屬於上戰場衝在最前面,下了戰場拿到軍餉最低兵種,根本就不被蒙古將領的重視,所以在聽到哲別下令讓他們頂在最前面的時候心裡徹底寒心了根本就沒有給蒙古人繼續賣命的必要了。

    很快原本前面的漢族元兵開始潰敗,因為兩側都有人所以使得他們只能向後逃跑,元軍的陣勢一下子就開始出現奔潰的跡象,哲別這個時候看到自己的軍隊要敗了心裡也開始恐懼了,但是為了做出最後的努力居然下令讓處在後面的蒙族士兵向前方的漢族士兵拋射弓箭,這麼一來就使得很多想要逃跑中的漢族士兵中箭倒地,蒙族士兵的這一手一下子點燃了漢族士兵的怨氣,很多士兵就開始大聲抱怨說身為元軍士兵就因為是漢族士兵就只有做炮灰的命,而蒙族士兵確能坐享其成現在又開始對自己人下毒手,很多人在這樣的局面下出現倒戈現象就開始用自己的武器斬殺身邊的色目人或者蒙族士兵,哲別一看局勢徹底失去控制,便不再大營中等待接下來的結果在親兵衛隊的護送下帶著周圍的蒙族和色目人向南撤退,邊撤退便收攏潰兵。

    由於漢族士兵臨陣倒戈使得尉遲肖原本以為從鹿兒島內抽調所以剩下的士兵約九萬多人就算不能戰勝哲別也可以把哲別麾下的軍隊給全部吸引到成山要塞一帶,讓哲別沒有辦法分兵去協助張弘范的水師,最好的結果就是兩敗俱傷讓元軍和日本人全部都沒有再戰的力氣,結果沒有想到的是元軍陣中的漢族士兵居然臨陣倒戈,一下子戰事呈現一邊倒的結局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但是作為漢族人的自己這些投誠的士兵歸屬問題自然要好好考慮了。

    就在尉遲肖考慮這些投誠的漢族士兵時,投誠過來的漢族士兵向他提供了一個非常要命的消息那就是哲別在作戰之前把手裡的三千多騎兵派出去為張弘范清理西岸的日本炮兵了,尉遲肖一聽這下麻煩大了,原本還想解決掉哲別再支援本多忠勝的結果出現這個叉子,如果本多忠勝率領的一萬多日本炮兵和弓箭手被元軍擊敗那麼張弘范無疑就是被放虎歸山了。

    想到這裡立馬召集日本將領兵分兩路一路為一萬士兵組成的隊伍順著鹿兒島灣的沿岸去追那三千蒙古騎兵,一路由一萬人組成的士兵橫穿鹿兒島直接從鹿兒島西面坐船越過鹿兒島灣去支援本多忠勝的一萬弓箭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