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興大宋

正文 第134章 :開辦學校 文 / 徐奇葩

    肖乃台被皇帝調到山東任命的消息很快就散佈到山西全境,很多山西百姓自發的在肖乃台離開太原的時候為其送行,丁謙和宋國官員對於山西的普通老百姓對一個蒙古人能夠有如此大的影響力著實敬佩不已,丁謙對肖乃台一再承諾只要大宋國派來的官員肯定會一如肖乃台以往的政策,山西以目前的財力會適當的為山東進行一些補償。

    肖乃台辭別了為他送行的山西百姓帶著家眷和親兵八百多人乘船抵達山東首府濟南,肖乃台抵達濟南後就召集山東各地州縣的官員來瞭解山東境內的情況,但是他為官多年並不相信這些官場上的話,而是派出自己是隨從到山東各地進行實地勘察。

    在總結了各地官員的報告和隨從們帶回來的信息比對後得知,山東的南部以孔夫子老家曲阜的孔家勢力最大,高密、膠州和平度三地匪患嚴重,還有就是東營、濰坊和膠州一帶因為是鹽鹼地不能種植莊稼,所以流民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都是老大難了,這些問題困擾了歷朝歷代的各級官員,所以山東一直就是發展不起來的原因。

    趙是為肖乃台從帝國大學調來十位動力機械和農業學方面的學生,讓他們配合肖乃台一起治理山東,剛開始肖乃台真沒看得上這些學生的作用,以為是小皇帝派他們來監視自己的,有些事情根本就不願意和這些學生交流。

    這幾個學生中有一個叫賈忠明的農業學院的高材生,為人比較孤傲在看到肖乃台如此對待他以後便親自跑到肖乃台的衙門內,向肖乃台要了山東全境土地環境分佈圖,帶著兩個學生和幾個衙役便跑到東營、濰坊和膠州地區進行實地考察,然後在提取地質樣品後賈忠明向當地衙門提議種植甜高粱,甜高粱是一種高抗逆性農作物。耐旱,耐澇,耐鹽鹼,耐貧瘠,用途廣泛:制糖,造酒,做畜牧飼料,甜高粱的投入很少,不澆水,都可以。

    同時提出改善鹽鹼地的方法:鹽鹼地的主要特點是含有較多的水溶性鹽或鹼性物質。改良鹽鹼地的原則是要在排鹽、隔鹽、防鹽的同時。積極培肥土壤,主要措施有:

    1、排水對地勢低窪的鹽鹼地塊。通過挖排水溝,排出地面水可以帶走部分土壤鹽分。

    2、灌水洗鹽根據「鹽隨水來,鹽隨水去」的規律,把水灌到地裡,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層,使土壤中的鹽分充分溶解,再從排水溝把溶解的鹽分排走。從而降低土壤的含鹽量。

    3、種植水稻在水源充足的鹽鹼地種水稻也是一項有效的改良措施,因為種植水稻後。通過長時間淹灌和排水換,土壤中的鹽分就可以被淋洗和排出。

    4、增施有機肥有機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質,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改良鹽鹼地的通氣、透水和養分狀況,有機質分解後產生的有機酸還能中和土壤的鹼性。把高粱釀酒的酒糟等種植綠肥灑在土壤中效果非常好。

    5、深耕深松對鹽鹼深耕深松。加深耕層,能加速淋鹽,防止返鹽,增強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養分狀況,深耕應注意不要把暗鹼翻到地表。

    6、客土壓鹼客土就是換土,客土能改善鹽鹼地的物理性質。有抑鹽、淋鹽、壓鹼和增力。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鹽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長的程度。

    7、合理種植在鹽鹼地上種植作物,要根據作物對鹽鹼、旱、澇的適應能力,因地種植.合理佈局,充分發揮農業增產潛力,向日葵、谷糜類、甜菜、大麥等為耐鹽鹼性較強的作物。

    肖乃台在得知這幾個小傢伙居然還動真格的而且還干的有模有樣,對他們的精神狀態所感動,便親自下到田間看著這些學員指導著農民一塊地一塊地的進行翻耕,看著賈忠明拿著鉛筆認真記錄的模樣彷彿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樣子。

    這麼一來讓肖乃台對賈忠明非常看重,經常以總督的名義帶著賈忠明穿梭在山東地界內,每到一處仔細給學生們安排住處,寧願自己餓著也不允許學生們餓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賈忠明他們的方法逐漸在鹽鹼地重災區的幾個地方開始出現效果。

    機械學院的學生們為當地百姓製作新式雙面犁傳統犁鏵為單面,可以單向耕地

    比起原來的單面犁,雙面犁可以雙向犁地,用調節桿控制左右方向,可以在左右45°角自由旋轉調節犁地深度,犁的材質採用全鋼,比起歷史上所用的生鐵犁更耐用,犁嘴頂頭螺絲更長,代替了原先的短距頂頭螺絲,調節盤比起單鏵犁加寬了4齒厚度加厚1毫米,犁長保持固定距離,使犁整體看起來更加圓潤。

    不過雙面犁必須需要兩頭耕牛才能夠拉得動,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效率大大增加了,不用需要人工用鐵鍬,鎬頭一下一下去挖了。肖乃台雖然是牧民出身但是他知道這些新式農具的出現對以種植為主的農民有多麼重要的意義。

    帝國學院的機械系學員還在水源充沛的濟南周邊地區架設水力翻水車,用來對莊稼灌溉的同時還能夠把農民們的麥子給磨成細面,這麼一來就解決了老百姓磨面時人工的同時還能把河道裡的水運輸到田地內進行對鹽鹼地的灌溉。

    幾個學員在教會當地農民們一些簡單的農業機械後開始在濟南把改良後的織布機、棉紡機製作出來,教會婦女們閒暇時刻用來織布和紡布,趙是得知這些後專門從古晉調撥了一批縫紉機和配件運送到濟南給肖乃台讓他組織人手在技術員的帶領下製作成衣。

    當肖乃台看著一塊布料在進入紡織車間不一會就變成一件成衣後非常感概,蒙古帝國之所以那麼快就敗給宋國不是偶然的,就算宋國延後個幾十年再攻打蒙古相信到時候蒙古帝國滅亡的還要快,單單看著這些機械就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替代得了的。

    就在他感慨的時候大學學生帶著民壯用他們燒製出來的紅磚和水泥在為百姓蓋房子,先用水泥石子調製的混凝土配合鋼筋樹立起房屋的框架,然後再由專門的泥瓦匠用紅磚和水泥把房屋修建起來,一切看上去都那麼熟練。

    學生告訴肖乃台再給他一些人手就可以修建水泥路面,把山東各個州縣用水泥路連接起來,將來普通老百姓趕路時間將會被大大的縮短,這些看上去匪夷所思的想法讓肖乃台一時根本就無法接受,心裡還在盤算修建水泥路需要多少花費的同時,這些學生又開始去想別的新鮮事物了。

    這下好了肖乃台在趙是的暗中支援下很快就把山東上百萬落難百姓的衣食住行全部料理清楚,隨著一片片水泥房屋的落成、一塊塊鹽鹼地被改造成為良田、一家家開始熟練的織布紡線然後出售給專門的商人由他們製成衣服轉賣到各地、一條條寬闊的水泥路面開始由濟南開始向著周邊縣城發展著。

    每當肖乃台看著眼前這些一幕幕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的時候心裡甭提多美了,這是他活了大半輩子都沒有見過的美好景象,他知道這些學生今後都是當官的好材料一定要把這些人才留住,就算讓他付出所有也在所不惜。

    於是街頭的百姓經常看到一個皮膚黝黑的老者天天和一幫年輕人混在一起到處視察工地、工廠和農田,沒到一些歡樂的時候老者洪亮的笑聲讓周圍人的心情也跟著好了起來,這個老者經常詢問這些年輕人如果留在山東最渴望的是什麼?這些學生無意間的回答讓這位老者的心思活了起來。

    這個老者自然就是肖乃台在他的旁敲側擊中瞭解到這些學生非常懷戀在帝國大學裡的生活,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被學校安排到山東來就是來實習的,等到實習期滿了以後還是要回到學校去的,只要他們畢業了根本就不用愁是為國家辦事成為公務員還是為有錢人做收入頗高的高等技術人員還是回到自家商店做生意,不過當肖乃台問他們如果留在山東想做什麼的時候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道辦學校。

    傳統的肖乃台根本就不知道學校是什麼意思,在仔細詢問後才得知原來學校就是學習技術和學問的地方,這個好辦既然是為了山東地界的百姓傳播技術和學問那就是他這個山東總督的能力範圍之內的事,於是就找來山東各地官員告訴他們肖乃台想要開辦學校教授山東百姓學習文化知識。

    不過出乎他預料的是各地官員對他開辦學校的提議不是很買賬,他們說在山東開辦學府要經過一家人的同意,那就是在濟南不遠處就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學府那就是曲阜的孔家,孔家是上千年的世家幾千年下來不知道培養了多少文人墨客皇帝宰相的,孔家就是孔聖人的宅邸那就是全天下讀書人的精神歸宿,現在總督要繞開孔家去單獨開班授課這些原本的地方官員可不敢冒天下讀書人之大不違所以他們的積極性明顯不高。

    肖乃台詢問了別的從南華調撥過來的官員意見後他們也覺得開辦學校是件大事,他們也不能隨便表態。這些可把肖乃台給愁壞了,他終究是一個外族人從來沒有接觸過中原讀書人但是他深知讀書對山東子弟的多麼重要,可是現在卻被這些迂腐的規矩給阻礙了想要繞過看來是不可能了,後來在手下人的提醒下決定親自前往曲阜拜見孔家族長讓孔家支持開辦學校如此一來就名正言順了。

    肖乃台覺得是這個道理便籌備了禮物第二天便親自趕往曲阜拜見孔家,孔家當代衍聖公名叫孔治是孔宗願第三個兒子孔若愚的六世孫。他們中間是:孔若愚——孔端立——孔琥——孔拂——孔元用——孔之全——孔治。孔子後裔的襲爵,由孔湞被剝奪衍聖公爵號後,中斷43年之久,直到孔治才又襲封衍聖公爵。

    由於宋末元初這段時間各族之間連年戰亂孔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周旋在各種勢力之間誰都不敢得罪也不能表現的過於卑躬屈膝免得讓天下讀書人看不起,而這次肖乃台以一府總督的名義前來拜訪如果不好好利用這次機會豈不可惜?

    於是就在曲阜道孔家的道路上掛滿絲綢現實孔家的奢華,這讓曲阜周邊百姓破爛的衣著形成鮮明的對比。

    肖乃台看到孔家如此奢華的迎接他心裡很是不安,就讓人給孔家送話請求孔治把這些掛在樹枝上的絲綢送給周邊的百姓,給他製成可穿戴的衣飾。

    孔治在聽到肖乃台如此可笑的言論後對這位外族總督十分的不屑,告訴來人說孔家既然有錢裝飾這些就不會在乎那些窮苦人的生活,他們在孔家看來天生就是賤民給他們錦衣穿還不如裝飾他孔家的牛馬豬狗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