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7章 :公學會 文 / 徐奇葩
肖乃台等人在會議結束後回到濟南後就對外公佈經過帝國皇帝的批准將會以山東的首府濟南和膠州成立公學會專門吸納國內助學善款分配工作,兩地辦學以對外公開募捐的方式鼓勵各地有錢的富人把錢投入到山東這兩個州府,並且承諾將會專門成立一個非官方的公益組織公學會專門來監管各地募捐來的資金,定期對外公佈募捐金額和對外開銷名目,力求把每一分善款都用的明明白白隨時接受帝國人民監督。
曲阜的孔治在得知肖乃台頒布公開成立公學會專門管理免費入學令後從中得到啟發,便也開始召集傳統保守人士也進行募捐,在曲阜和濟州開班授學但是私塾並沒有像公學那樣對外公開賬目的條款,而且招募的學生大多都是條件比較苛刻,首先要經過私塾老師面試只有通過了測試才可以入學,而就讀私塾還要支付頗高的學費,因為孔治的理念是要想接受高等教育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否則不能體現私塾的價值。
肖乃台把公學會的工作全部交給了賈忠明來處理,而賈忠明接過肖乃台給他的職權後對公學會開始大幅度改革,首先四處為免費公學籌備募捐招收新學思想的文人參與教學,在肖乃台的指點下凡是參與志願執教的老師都會有一份薪水,都會在兩州政府的人事檔案進行備案,今後官員選拔將會優先從這些志願教師裡選拔。
賈忠明和肖乃台的這一系列措施很快就在濟南和膠州兩地各開辦了第一所免費公學,由於前期輿論已經弄得盡人皆知,畢竟很多百姓的孩子可以不需要花錢就能夠接觸書本了,在這個時代書本那可是神聖不可侵犯一般人是不允許觸碰的,現在衙門居然倡議所有本地孩子可以上學了就算家裡在困難也要抓住這次機會。
所以在開學招生的那一天周圍前來報名的學生遠遠超出了公學招收規模,賈忠明沒辦法只得請當地衙門派人前來維持秩序,面對如此多的家長和孩子只得盡量全部登記下來並且當場告知第一期已經招滿了但是他親自允諾此次沒有機會入學的孩子家長,將會按照地域招生,因為這是第一期將會繼續在適齡學生多的地方盡早開辦第二期、第三期盡最大努力滿足當地所有學子的上學要求。
而孔治這邊則相對簡單的多,他們按照既有的模式進行對外招生,相比較賈忠明那邊的大規模招生,他這邊就走的是精英路線,首先就是嚴格測試每一位想要入學的學子成績必須達到要求才可以,其次就是家庭條件要滿足因為他要把學習學問當做一件神聖的事情來做。
身在滄州的趙是在得到兩方的行為報告後覺得肖乃台這邊事實做的比較適合大面積推廣,而孔治這邊給人的感覺就是跟著輿論抬高自己所謂正統的身份好拉贊助,雖然也折騰的風生水起給他的感覺就好像在吃老本,這一點就使得趙是很不滿意,都是大宋帝國的子民為什麼一定要區分高低貴賤呢?
於是趙是想到決定讓洪門以和賈忠明的公學會合作在讓學子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建立精武課讓所有在公學內學習的學子能夠接觸系統的武學教育,就算不能成為武學奇才也要達到強身健體,但是練武比學文要耗費錢糧厲害的多,所以就此為借口洪門直接調撥一百萬兩白銀給公學會用來建設操場和訓練設施,並且讓派出洪門底層人員去這兩個地方參與校址建設以及宣傳和動員平民老百姓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免費公學去學習知識和強身健體。
由於山東鬧出免費公學這一出使得原本把全國的輿論從還沒有結束的復國戰爭直接轉移到這裡來了,首先隨著各家報社把公學會和孔家的教學理論散佈到各地一些有識之士也開始盡自己的能力來為山東教育做出點貢獻,隨著募捐規模的擴大濟南和膠州、曲阜和濟州基本上所有適齡兒童都進入了課堂,隨著公學會籌備資金越來越多和申請做教師的人員增加,賈忠明就開始在濟南和膠州附近州縣開始輻射開辦學校。
因為公學會每隔七天就公佈各地學校上個禮拜的資金使用情況,順帶連當地的物價都一併統計,這就使得參與捐贈的百姓對公學會非常放心就把募捐繼續下去,幾個月的時間公學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相比較孔家的精英私塾規模就小得多了,支持他們的主要是些世家豪族。
趙是知道賈忠明的這個免費公學這件事沒有個數十年的持續堅持隨著時間的推移讓大家對這件事習以為常的時候才能夠成功,不過眼前是不可能看得出結果,所以這些事情仍由他們自己去搞,一個偌大的國家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去處理,他也不可能因為一個省幾個人的事情就把自己所有注意力都放到這裡,就在他想把心思轉移到哪裡去的時候,還真的到底有人還是搞出事來了。
原來自從山西東部和中部各地和平交接後丁謙率領的各路人馬自從進入山西內地,之後宋軍嚴格約束軍紀以及在收攏難民和輿論宣傳方面做得非常好,所以只要宋軍進攻鋒線所到之處在當地百姓非常擁護宋軍,所以宋軍在當地百姓的協助下攻城略地所向無敵,這一切都是拜蒙古人統治期間根本就不顧及民生所致使得生活在最底層的各族老百姓活的異常艱難。
而宋軍就可以把戰事納入自己的節奏,作為進攻方所到之處可以從容的先清繳守軍外圍,把底層百姓全部聚集到遠離戰爭的地方派出人手給這些難民分發食物和治療疾病然後對不願意投降的敵人城鎮進行攻擊。
在這個時代普通老百姓什麼時候見過哪個政府和軍隊能夠如此照顧老百姓的?所以不管是華族還是別的民族百姓都心甘情願的願意為宋軍辦事,如此一來城內城外的兩方軍隊士氣詫異就十分明顯了,作為守軍的抵抗勢力頑抗信心逐漸受到外面的影響士氣也就萎靡不振士兵們都不願意死命抵抗。
而身為統治者的蒙古權貴們自然不願意放棄奢華的生活坐以待斃一方面告誡自己的士兵不要和城外的敵人串通一氣投奔宋國一方面加緊防禦約束手下士兵在地盤內搜捕通宋國奸細,這些士兵知道自己的好日子到頭了索性就破罐子破摔到處為禍百姓一時間弄得民怨沸騰。
宋軍情報部門正好在這個時候配合洪門地下組織在這個時候發佈懸賞令,不管是誰哪怕你以前是土匪、強盜現在只要把蒙古人的首級送到洪門接頭地點不但可以洗刷以前的罪惡還會得到五兩白銀或者二百斤糧食作為獎賞,這道命令一出就被人戲稱宋版殺胡令。
隨著宋版殺胡令被人有意識的宣傳很多地方土匪和遊俠組織形成早期的傭兵模式,開始有目的的四處尋找蒙古人和色目人對他們展開偷襲和強攻,一時間嚇得蒙古人和色目人草木皆兵輕易根本就不敢出門都縮在城內不敢出門,如此一來他們就被限制在城內就成了宋軍案板上的肥肉了。
宋軍在看到蒙古人都不敢出城後就擺開陣勢對蒙古人堅守的城池展開猛攻,但是蒙古人保命心切輕易不敢投降只得死守,這麼一來就給宋軍奪取城池付出不小的代價,由於丁謙和宋軍指揮官們擔心強攻城池會給自身有限的兵力損失過大。
經過商議後索性就開始以宋國的名義詔安附近的土匪強盜告訴他們只要參與攻城就能免除以前的罪惡不說還能得到獎勵,考慮到攻城難度不是一般獵殺蒙古人可比的,就開出攻城戰的時候擒獲一個蒙古人首級十兩白銀,當官的二十兩,敵酋殺死五十兩活捉一百五十兩,以上金額可以靈活支取,領取白銀或者等價值糧食物資都可以,但是前提是不允許戰爭期間自己人為了爭奪首級自相殘殺和屠殺百姓冒充,否則一旦查實將會軍法從事。
隨著宋軍詔安令一經發佈以及宋軍長期留下來的好名聲很快就從深山裡招安了數萬被蒙古人迫害逼入深山的土匪,他們知道擺在面前是唯一能夠名正言順的擺脫做賊的身份了,只有抓住這次機會才會重新做回正常人,所以很多人都主動投靠到宋軍陣中。
宋軍把這些詔安的土匪安排每次作戰都是先鋒,在宋軍炮兵的火炮轟擊結束後開始衝鋒在宋軍火槍兵的掩護下衝進城內,宋軍用火槍壓制蒙古人弓箭手,他們得以輕鬆的從被火炮和**炸開的城牆缺口攻進城內開始屬於自己的冒險之旅。
他們這些土匪原本就沒有什麼軍紀殺人越貨純粹依靠感覺原本就是和蒙古人水火不容,所以他們殺入城內後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他們知道只有屠殺蒙古人和色目人才會即得到獎勵還能得到宋軍的信任所以他們動起手來都是有目的的追殺蒙古敗逃士兵,****蒙古和色目的女人,摔死兩族幼童然後絞首。
這些零時僱傭兵根本就不講究什麼戰場規則,什麼能殺就殺什麼,什麼能搶就搶什麼,手段之令人髮指就連一旁的宋軍將士都看不下去了,宋軍指揮官看不慣就對他們進行約束可是這些人根本就不是誰能夠隨便改變的。
看到事態將要失控便在奪取城池後想要解散這支土匪僱傭軍,可是這些人都是見慣了大場面的真所謂請神容易送神難,他們知道在宋軍軍營能夠吃得飽不說還能夠接觸到新鮮的戰法和武器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逐漸適應了宋軍的作戰模式能夠和宋軍一起生存了,他們知道他們這群烏合之眾只有宋軍先進火器為他們提供戰場支援他們才會對敵作戰時壓力驟減,再加上如此豐厚的獎勵就更加賴在宋軍序列更加不願意離開了。
宋軍指揮官又不可能對這些已經投靠他們的人下毒手再說了這些人在宋軍序列裡還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他們的存在宋軍的士兵就不用直接面對蒙古人的近戰了,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只能規勸這些拿起武器的百姓,希望他們放下武器用蒙古人腦袋換來的錢去置辦些上好的田地回家娶個老婆生幾個娃好好過日子,可是宋軍軍官的好意這些大老粗根本就聽不進去反而問道:自從被蒙古人給逼上當土匪的這條路就知道這輩子他們只會打家劫舍至於種地的本事早就忘得乾乾淨淨了,現在好不容易平安的已經接受政府詔安了那政府就要為他們的出路好好著想,他們自己都不敢保證如果讓他們回家種地會不會惹出什麼禍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