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袁基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魯肅來投 文 / 槍神

    翌日,袁基神情氣爽的來到了議事殿,坐在上首,看了眼下面的眾人,道:「還有幾日就要出征了,大家準備的如何了?」

    荀彧首先站起道:「主公,糧草已經齊備,只等運送到江夏和廬陵即可。」

    「好,荀彧你幹的不錯,這個要給你記一功。還有呢,難道就荀彧一人準備好了?」

    張飛隨即站起,有些不好意思道:「主公,我還沒準備好,但再過幾日應該可以,保證在十日之期到來之時整頓好隊伍。」

    「嗯,幾日後整頓好就行,但不可*之過急,以免出亂子,這次是有些急切了,但不得不如此啊,時間緊迫啊。」

    典韋見張飛說了,也站起道:「主公,我也必定在幾日之後整頓好大軍。」

    「好,你們抓緊就好。」

    就在袁基準備散去時,郭嘉卻站起道:「主公,我有一事稟報。」

    「哦?奉孝有何事?但說無妨。」

    「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向主公引薦一人,此人原本在袁術手下當東城長得不到重用,聽主公素有仁德之名,所以來投之,我觀之,此人以後必定不凡,乃是大才也。」

    「哦?你說的是何人?姓甚名誰?」

    「他魯名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

    「什麼?你說誰?魯肅?」袁基不由失聲叫道。

    郭嘉也被袁基這幅樣子給嚇了一跳,難道主公認識這魯肅?還是這魯肅有什麼不對?

    「是的,主公,他就叫魯肅。」

    「快快帶上來,我要立刻見他,其他人都下去準備吧。」

    眾人站起躬身告退,同時心裡也在嘀咕著這魯肅是誰,怎麼主公會如此失態。

    而此刻袁基則在回憶著魯肅的一切信息,據三國誌所書,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臨淮東城人。東漢建寧五年(172年)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他體貌魁偉,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東漢末年,他眼見朝廷昏庸,官吏**,社會動盪,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他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當時,舒人周瑜為居巢(今巢湖)長,因缺糧向魯肅求助,魯肅將一倉3000斛糧食慷慨贈給周瑜。

    從此,二人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建安二年(197年),魯肅率領部屬百餘人隨周瑜到江南投奔孫權。孫權甚喜,請教天下大計。

    魯肅說:「漢室不可復興,曹*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立江東,以觀天下。」

    建安十三年,曹*率20萬大軍南下。孫權部下多懼曹軍勢力,是降是和,大家意見紛紛,莫衷一是;而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魯肅私下勸孫權說:「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仍可謀得一官半職,你若投降可就沒有安身之地了。」孫權醒悟,決心抗曹。接著魯肅與周瑜又建議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大戰後,魯肅被任命為贊軍校尉。

    周瑜逝世後,孫權採納周瑜生前建議,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4000人,因魯肅治軍有方,軍隊很快發展到萬餘人。孫權根據當時政治軍事形勢需要,又任命魯肅為漢昌太守,授偏將軍;魯肅隨從孫權破皖城後,又被授為橫江將軍。

    魯肅是繼周瑜之後吳國最重要的名臣名將,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年僅46歲。

    袁基正想著這些前世的記載,郭嘉就帶著魯肅來到議事殿裡,魯肅見到坐在上首的袁基,立刻拜倒道:「在下魯肅,拜見大人。」

    袁基趕忙離座走了下來,來到魯肅身邊,扶起他道:「不用多禮,在這裡不用這樣。」

    被袁基扶起的魯肅也是有些受寵若驚,原本他以為袁基只是想先見見他,然後隨意給他個職位就罷了,想不到這荊州牧如此禮賢下士,看來自己的選擇是沒錯的。

    這一幕讓郭嘉更疑惑了,自己明明考驗過了這魯肅,才智是可擔當大才,但也沒到這一步吧。

    他可不知那是魯肅怕剛到荊州引起袁基首席謀士的妒忌而沒有全部表露出來,只是適當的顯示了自己的才華罷了。希望得到引薦而已。

    拉著魯肅的手就往一旁的座位走去坐下。二人坐定,袁基自己看了看這歷史上的魯肅威名赫赫的,魯肅在三國時可說是叱吒風雲的「人傑」了,論深謀遠慮,恐比周瑜、孔明還略勝一籌。如果沒有魯肅就沒有孫劉聯盟,甚至可以說,沒有魯肅,就沒有「三國」。

    越看袁基心裡就越開懷,這魯肅自己來投,顯然還沒和周瑜結下友誼,否則便不會來此了,真是天祐我也。算了算時間,現在的魯肅也就十九歲罷了。

    「子敬啊,你的才華我是早有耳聞啊,恐怕這次奉孝你是看走眼了啊,哈哈。」說著笑看著郭嘉。

    郭嘉也不生氣,看了眼這魯肅,眼睛一轉就知道了其中的原因,隨即道:「子敬,難道你故意藏拙?這是為何啊。難道是怕我生出妒賢之心?呵呵,恐怕你要失望了,我也是自你這般年紀就跟隨主公了,不管何人只有對主公有所幫助我都會舉薦給主公的。」

    聽到郭嘉如此說,魯肅自知自己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腹了,趕忙站起對著郭嘉就是一拜,道:「子敬失禮了,還望郭參謀長不要介意。」

    郭嘉搖了搖頭,「我介意什麼,只要你以後盡心輔助主

    主公那就是對我最好的報答了。」

    「我定當對主公效犬馬之勞,不負郭參謀的舉薦之恩。」說完還要對著郭嘉參拜。但被袁基給攔住了。

    「我說你累不累啊,謝來謝去的,都說了在我這裡不必拘束,有什麼你都可以當面說出來,不管好的壞的我都會細細考慮的,並不要來這些虛的。」

    「是,主公,我知道了,只是我不知主公如何知道我之名的?我在袁術那裡並沒有什麼突出之處啊。」魯肅有些奇怪道。

    袁基笑了笑,心裡在想著這怎麼可能告訴你呢,想到這裡袁基答道:「我也是聽你的鄉里說過的,說你出生於一士族家庭;幼年喪父,由祖母撫養長大。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常召集鄉里青少年練兵習武。還仗義疏財,深得鄉人敬慕。他曾得到你的扶助所以對你很是感激,那鄉里並不知我是荊州牧,我是再閒暇時體察民情他告訴我的。」

    魯肅聽到袁基前面所說大為吃驚的張大了嘴巴,沒想到袁基對他如此瞭解,但聽到後來也就釋然了,那時候到處動亂,他幫助過的人確實狠多,有幾個對其瞭解的也不是沒有。沒想到被主公知曉了,看來這一切都是天意啊。

    魯肅有些不好意思道:「讓主公見笑了,我確實幫助過不少鄉里之人,恐怕是他們對我感恩,所以誇張了些,我並沒有他們說的好。」

    袁基揮了揮手道:「好了,我都知道,你也不必謙虛了,你既來投我,就先當個高級參謀隨我出征江東吧。」

    魯肅聽袁基如此說立刻離開座位給袁基跪拜道:「先主公恩典,我必定為主公肝腦塗地。」

    「又來了,我剛才說的都忘了嗎,不必多禮,快起來吧。」

    「是,主公。」

    站起後的魯肅看了眼袁基有些欲言又止。

    袁基也看了出來,道:「有什麼想說的就說,我這裡不要那麼婆婆媽媽的人。」

    「剛聽主公要發兵江東,不知主公的安排是什麼,可否告知於我?」

    「呵呵,這有什麼,告訴你本來就是應該之事,我剛才還想問問你的意見呢。」

    「謝主公信任。」

    「我原本的打算是等到我的水軍訓練好後再去奪取江東的,可是江東的孫策出乎了我的意料,現在已經得到了江東的大半底盤,若是再拖延些時日,恐江東盡歸孫策所有了,到時再想拿下江東就要付出更慘重的代價了,在其未穩時我順勢攻之應該可以拿下江東的。」

    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茶,讓低頭沉思的魯肅先消化下剛才所說,見其抬頭袁基又道:「而我現在打算不再等水軍建成了,而是從陸路進攻江東,起兵二十萬,兵分兩路,一路八萬人馬,有張飛統領、張遼為副統領、荀攸為軍師,從廬陵進攻臨川,然後南下,進攻孫策還沒佔領的建寧和延平等諸地。還有一路為十二萬大軍,又我所帶領,但在江夏兵分兩路,一路魏延為主帥,徐庶為軍師帶領一路五萬人馬進攻南昌等地,拿下南昌後就直接前往鄱陽,我親提七萬大軍進攻九江、柴桑。等拿下後就去鄱陽與魏延在鄱陽匯合。再合兵一處進攻孫策的老巢吳郡。」

    魯肅聽完這些又低頭沉思了起來,隨即道:「主公可考慮過讓張飛將軍先暫時放棄進攻建寧等地,轉而去進攻會稽等地,這樣就切斷了孫策的後路,防止其從後援救孫策。而建寧等地等主公拿下了孫策,遲早還是主公的。不用急於一時。」

    袁基聽了魯肅的話也低頭細想了起來,隨即抬頭看了眼郭嘉,郭嘉見袁基望來,也點了點頭,對魯肅所提建議表示贊成。

    見郭嘉也同意魯肅的意見,袁基看著魯肅道:「子敬真乃大才啊,剛來就給我獻出了這樣的良謀。是我有些*之過急了啊。想一口氣拿下整個江東。」

    「主公謬讚了,我只是說出了我的想法而已,主公的想法是好的,只是步驟調換了一下而已。」

    「好了,我們也不用在這相互謙讓了,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我這就下令讓張飛攻下臨川後改為進攻東陽、會稽諸地,切斷孫策的後援。」

    隨後袁基又和魯肅、郭嘉商談了些具體的細節,聽著魯肅真知灼見的暢談,讓袁基對一些原本沒看開的東西豁然開朗。

    魯肅不但說了此次出兵的難度,和一些要注意的東西,就連運輸糧草等細節也和袁基細細道來,這足見魯肅的才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