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大漢軍神

《》第一卷 第一百零七章 召回嚴冬 文 / 重複的點

    五皇子劉立雖然平日裡和大皇子劉秀沒什麼過結,但是作為有能力競爭皇位的皇子,他絕不能坐視自己的大哥奪得這個位置。

    現在他們幾個有實權的皇子中,除了太子,就是自己的大哥權柄最重,很多將領都投靠了他,一旦這次再讓他去了揚州,打了勝仗,那大皇子在將士們中的威望就太高了。

    這樣一來,就算太子被罷黜,也輪不到自己等人。甚至就算輪到自己等人,可要是這個大哥不服,以他在軍中的威望,說不得,又是一番叛亂。

    「五哥所言甚是,父皇,我大漢兵強馬壯,將領更是各個文韜武略,樣樣精通,揚州之事,既然六哥已經去了,再讓大哥去,那豈不是太抬舉那些賊子了,殺雞焉用宰牛刀。」七皇子劉勝也是開口阻攔,他心中所想和劉立差不多,讓大皇子前去揚州,那不是讓他再立戰功嗎,這樣的事情,他們是絕不會贊同的。

    「是啊!父皇,大哥雖然有心為國分憂,為父皇分憂,卻也不能漲他人威風。」就連二皇子劉承也是勸道。

    在這件事情上,諸位皇子難得的放下成見,一致對外。

    看著自己幾個弟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拒絕著自己的提議,劉秀臉色煞是難看。

    對於幾個兒子的爭鬥,洪武帝看在眼裡。說來,他也不想讓自己的大兒子去揚州,畢竟現在幾個兒子的勢力都比較均衡,一旦讓劉秀去了揚州,戰功加身,打破這樣的局面,反倒是不好。

    說來,洪武帝心中的人選,是太子劉鋒。

    劉鋒身為太子,為自己分憂,為國分憂,即便立下再多的戰功,也無妨,反正大漢早晚要交到太子的手中,可是洪武帝心急的是,自己的三兒子劉鋒自從當上太子後,反而沒有年少時的聰穎,每日裡貪生怕死不說,脾氣也越來越大。聽說太子前兩天又打死了一個下人,只因為那個下人在劉鋒路過的時候說話聲音大了一點。

    太子的表現,讓洪武帝越來越不滿。不思進取,只想著平平安安的從自己的手中接掌大漢,這令洪武帝很是失望。

    想著,洪武帝向太子看去,見他低著頭,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心中又是一歎。

    「一群孽障,現在不為國出力,竟然自己先爭辯起來,要你等何用。」洪武帝看著還要爭辯的幾個兒子,大喝起來。

    「父皇息怒!」

    頓時,幾位皇子都跪了下來,低頭不敢看洪武帝。

    太子也跪了下來,不過他心中卻是在暗罵自己幾個兄弟,本來沒什麼事情,非要牽扯到眾皇子的身上,連自己也拉了下來。

    「陛下息怒!」

    大臣們也都是跪了下來,這也算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幾個皇子惹怒了洪武帝,自己這些在場的大臣,也脫不了干係。

    「哼!」洪武帝冷哼,而後掃視了大殿內的眾人一眼,目光最後又停在了太子劉鋒的身上,問道:「太子,你乃一國之儲君,你說此事該如何辦?」

    渾身一顫,太子喉結一動,低聲道:「不知父皇說的是哪件事?」

    「混賬!」洪武帝頓時咆哮,敢情自己等人討論了半天,太子竟然什麼都沒有聽進去。

    「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啊!兒臣是真的不知道父皇問的是揚州之事還是大哥請命一事,但是兒臣心中皆有解決之策。」劉鋒連忙跪呼解釋著。

    聽到太子的解釋,洪武帝的臉色平復了下來,說道:「既然你心中已有解決之策,那就說說!」

    「是!」劉鋒恭敬的答道,接著說道:「兒臣認為,大哥請命之事,全無必要,正如二哥五弟等幾位皇子所言,揚州戰事,已成定居,只要郭堯不犯錯誤,定能收復揚州。」

    說著,劉鋒抬頭看向洪武帝,見他正盯著自己,又忙低頭道:「至於揚州之事,諸位大臣將領們爭辯的,無非就是糧草一事,依兒臣之間,不若開放揚州的行商公文,但是這公文並非平白無故所得,而是要商人們捐獻。只有認捐最高的幾人,才能得到揚州的行商公文。」

    洪武帝眉頭一緊,太子所言之事,但是新穎,不過洪武帝還是一眼就看出,此舉和捐爵是異曲同工之法。洪武帝不禁思索起利弊。

    大殿內,眾多大臣和幾位皇子雖然都還跪在地上,但是他們的臉上,也都是神色各異,想著太子劉鋒的話。

    認捐行商公文?

    此舉以往也不是沒有,只不過大漢立朝以來,卻是沒有。

    「父皇,兒臣覺得不妥。」這一次,起先出聲的是二皇子劉承,而之所以這般,那是因為劉承身後聚攏著一大批文人雅士,這些人,可都是以商人為恥的。而如今大漢為了籌集糧草,竟然『認捐』行商公文,說是『認捐』。說白了,不就是『販賣』嗎。這太有悖禮法了。

    大皇子愁眉的看了太子一眼,心中有些差異,這老三怎麼可能想到這麼一個法子呢?

    不過差異歸差異,劉秀覺得這個法子還是不錯的,最起碼,大軍的糧草是不用再擔心了。

    「父皇,兒臣覺得太子所言,未嘗不可一試。」大皇子贊同道。

    「不可,父皇,此舉一開,豈不是向世人言明我大漢國庫空虛,而且征戰之事,乃是國之大事,豈可與商人此等逐利之輩為謀,此舉萬不可開啊!」七皇子劉勝也是急忙悲憤說道。

    「哼,七弟,商人又如何?難道他們就不是我大漢子民了嗎?當次之際,為國捐糧,也是應該的。」五皇子劉立不悅的說道。

    「五哥此言倒是輕巧,商人歷來逐利,得寸進尺,豈可讓他們沾惹戰事,再者說,行商公文又豈能販賣,此乃我大漢控制各地的重要憑證之一。一旦交予商人,短時間內看似能夠繁榮一地,但是人心不足,安則思變,繁榮之後,所帶來的就是變動。」劉勝激憤的爭辯。

    劉立聽到劉勝的話,心中大怒,他知道自己這個弟弟信奉老莊之學,歷來不喜歡那些花言巧語的商人,可是在此之際,劉勝不顧大局而反對,甚是讓劉立不悅。

    洪原和關雲兩人也都在認真的聽著幾位皇子的爭辯,在關雲看來,這些事情雖然不關乎自己太尉府之事,但是畢竟是為了給大軍籌措糧草而引發的,他自然要關心一下。

    而洪原則是認真的聽著幾人的一言一語,行商公文,此事可是關乎到丞相府之責。他心中不斷的思索著關於行商公文的事情。

    大漢以文立國,乃是劉氏宗親建立,不過經歷過最初的戰爭等,大漢也不排斥武人,可是對於商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厭惡。

    不僅僅大漢,就連大周和大乾也是如此。

    大漢立國以來,雖然不禁止百姓的流動,但是對行商卻是嚴加管控,商人,往往能夠在一州,一郡內奔走,但是想要去其他的州府做買賣,就必須要行商公文才行。而且,這行商公文還明確往來的兩地,只可沿途行商。不得不說的是,行商公文可以在所頒發的州郡內自由行商。

    有了行商公文的商人,做買賣的稅賦,也是多了幾成。

    不過,對於那些有了行商公文的商人來說,這多幾成的稅賦,倒也算不得什麼。畢竟他們每走一路商,所賺取的,何止十倍百倍。

    所以對很多商人來說,行商公文至關重要,而揚州作為大漢最富裕的州郡之一,此地的行商公文,更是難得,即便揚州的行商公文在大漢州府中已經是最多的了,但還是供不應求。

    想想,如果取得了揚州的行商公文,那麼很多商人就不用再東奔西走,可以直接進駐揚州,而後只需要在揚州各城池中買入各地而來的貨物,再賣出去,基本上就是坐收漁翁之利。

    在洪原看來,開放揚州的行商公文,這是絕不可行的,但是多發佈幾道公文,還是可行的。

    心中有了決斷,洪原開口道:「陛下,太子所言可行,不過還需稍許改動。」

    洪武帝心中也有這個心思,他之所以沒有開口,那是因為他要看看此事反對的聲音大不大,現在看到洪原也支持,心中放心下來。

    「說來聽聽!」洪武帝出聲道。

    「陛下,依臣之見……」

    「父皇,不可啊!」還沒等洪原說什麼,二皇子劉承便一聲悲憤的大喝。

    「有何不可?難不成,你有什麼籌集糧草的辦法?」洪武帝怒眉而視。

    「兒臣兒臣沒有」劉承臉色通紅的低聲答道。

    「哼!既然沒有,就休要再提此事。」不悅的說道,洪武帝一陣沉默,開口道:「朕打算將此役的功臣嚴冬召回長安,你等有何意見?」

    聽到洪武帝突然開口提起嚴冬,殿內眾人都是一愣,這時候揚州戰事正緊,怎麼召回嚴冬呢?而且以洪武帝對嚴冬的厚愛,這個時候,不是應該讓嚴冬多立戰功嗎。

    一時間,大殿內異常寂靜,諸位大臣和皇子,誰也不敢開口,實在是他們不清楚洪武帝的想法,聖心難測,一旦猜錯,那可就是非同小可了。

    見大臣和皇子們不開口,洪武帝暗自點頭道:「好了,就這麼辦吧,關雲,你回太尉府,即刻擬一道公文。」

    「臣遵旨!」關雲應道,但是他心中卻是百思不得其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