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烈祖

正文 第六章 女兒身,如假包換 文 / 呂大師

    站長推薦:在現在這個高消費的時代,一分錢能幹嗎?點這裡就知道了!!!

    猶豫什麼?快來加入百度錢包的活動優惠中吧!!!

    楊千尋回到自己的臥房,卻仍是怒氣未消。走得太急,光線又暗,差點沒被門檻絆倒。他狠狠的甩上門,又跺了跺腳,挑起油燈,然後就坐到房內的藥臼旁,拿起一根小短棍,狠狠的杵了起來。

    說這是臥房,其實倒更像是藥房,有條不紊擺放著各種藥材、金針、小秤砣,以及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

    眼下雖然住房緊俏,但為了便於藥材管理、方便行醫,大悲寺倒是給楊千尋單獨騰了一間廂房。其他的僧人、流民見了,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意見,人家畢竟是來行醫行善、懸壺濟世的,不知付出了幾多艱辛。

    「叫你小看女兒身……我杵,我杵死你,杵死你……」獨處一室,楊千尋卻是難得的流露出小女兒神態,嬌氣與怒氣恰到好處的結合在一起,有著別樣的誘人魅力,足夠令任何男人垂涎三尺。

    此情此景,若是李正倫見了,只怕眼珠子都要掉了出來。

    無疑,楊千尋是如假包換的女兒身。這個名字,還是她給自己取的。當初父母聽了,可沒少笑話她,但他們知道女兒任性,輕易不會去改,名字也就定了下來。

    說起來,楊千尋還是很羨慕男孩子的。每次想起父母親看著自己時難掩的失望與遺憾,每次看到弟弟在父親膝下承歡、享受寵愛的得意與忘形,楊千尋心裡就極不是滋味。

    有時候,她很希望自己是個男孩,然而這終究已是無法改變的事情。所以她只能改變自己,她只能咬緊牙關,努力闖出一番名堂來,這樣父親和母親,就會對她引以為豪、對她刮目相看。

    她要以自己的方式,證明給所有的人看,女兒身並不比男兒身差些什麼。她還要勝過蔡尋真、李騰空,成為自古以來最富盛名的女名醫——蔡、李二人,都是唐代的女名醫,行醫濟世,且都出身顯貴。當然,她們要比楊千尋早生了幾百年。百年之後,至今為人樂道。

    在來大悲寺之前,楊千尋也曾想過以女兒身示人。但後來做了權衡,還是作罷,一來可以掩人耳目,她私自離家出走,若以女兒身示人,恐怕不到幾天,就被耳目眾多的父親給抓回去了;再者,眼下畢竟時局動盪,就怕遇上什麼賊子,對她起了歹心……她雖然心切闖出名堂,但防人之心還是有的。

    倒是對這個叫彭奴的小傢伙,楊千尋沒有絲毫的防備。只是這人也太可惡了些,聽他感歎她不是女兒身的時候,她原本還期待彭奴能說出一番「為女兒身正名」的話來,誰曾想竟是一番輕視與**,委實氣得厲害。

    還童養媳呢,難道你不知道自己是個和尚嗎?而且還是個小和尚,上哪兒找媳婦去?

    也真是的,自己又怎會對他有這樣的期待呢?區區一個小屁孩,只不過誤打誤撞救了虎子罷了,他又能懂些什麼?嗯,誤打誤撞,一定是這樣子的。

    這樣想著,搗著藥臼的手漸漸酸了,氣也漸漸消了。

    然後就站了起來,準備寬衣入睡。脫下棉襖拿在手裡,卻又若有所思:自己剛才打人那一下,會不會是重了些……小和尚衣裳單薄,趕明兒就拿件棉襖出來,先讓王嬸她們改改大小,過幾天再給小和尚送去,就當是補償好了。

    這期間,卻是不能先去找他的,最起碼也不能主動去找他,得拿捏下生氣的架子才行。怎麼著也得是他上門道歉,要不然還以為自己在討好他呢。

    「哼,總有一天,本大小姐要你心甘情願的叫一聲姐姐,好姐姐……」楊千尋躺了下來,捂好被子,嘴角揚起了狡黠的笑,「……然後嘛,姐姐我就把你救虎子的那個古怪法子,全給套出來,看你還得瑟個什麼勁。」

    這一晚,楊千尋就保持著這樣的笑意,進了夢鄉。

    接下來的幾天,李正倫徹底閒了下來。楊千尋沒來抓壯丁,寺院也沒叫他去唸經、派粥,難得清閒,他倒是與大悲寺藏經閣的書籍成了冤家。

    上輩子,李正倫本就對佛經、佛學頗多狩獵,甚至可以說,很有一定的佛學造詣。從他的職業角度來看,佛教不啻是將催眠術經過千年的積澱、總結,以及運用得爐火純青的的宗派,自然有很多地方值得他研究、借鑒。

    就比如說誦經、超度,《往生咒》《金剛經》,為什麼和尚們念了,法事做了,就能給人們以安寧、祥和的感覺,不再心有慼慼焉?

    難道僅僅是因為經內容的力量嗎?那也未必見得。想來很多施主,都是連經都聽不懂的,但他們卻又的的確確因做了法事、聽了經,而使心態趨於平和,這又不得不說是催眠的力量。他們被經催眠、被佛催眠,同時也是被自己催眠。甭管是否自欺欺人——他們也未必能意識到這一點——總之做了法事,再往後的日子,能夠心安理得就對了。

    這幾日,除了翻閱佛經,李正倫也對自己的情況,做了一番總結和規劃。

    經過這段時間的調養,自己的這幅小皮囊變得越來越好,瞧來眉清目秀,帥帥氣氣的。就對吸引女性的魅力而言,長大以後,定也不會比楊千尋遜色多少。

    「哎,只可惜了是個和尚……」李正倫下意識的摸了摸自己的光頭腦袋。不過這也不打緊,終有一天,他是要還俗的,哪怕寺院不允,自己偷偷下山就是了。

    找小妹,找小妹,總不能一輩子都窩在和尚廟找不是?總不會跟佛主叨叨磕、許許願,小妹就自己送上門來了不是?

    而且這世道,既無網絡、也無媒體,茫茫人海之中找人,不啻大海撈針、難上加難,光

    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明顯是力有不逮!

    這也是李正倫不排斥楊千尋、乃至刻意交好的其中一個因素。那傢伙出手闊綽,想必是出身富貴,以後要找小妹,指不定還得借他的東風呢。

    眼下這年份,是唐昭宗乾寧四年,正是朱全忠、李存勖、耶律阿保機等藩鎮諸侯大放異彩的時代。可惜李正倫對這一段歷史所知甚少,只知道若干年後,他們都已塵歸塵、土歸土,最後趙匡胤脫穎而出,建立了宋朝,這才結束五代紛亂。

    李正倫本也不在意這些爭鬥,他們到底誰勝誰負、誰得了江山,都與他無關。但再想深一層,既然要下山找小妹,這些勢力倒是應該下功夫瞭解一番,不然稀里糊塗的把某些權貴給得罪了,後果堪虞。

    畢竟亂離人不及太平犬嘛,自己這個穿越人士做客異鄉、舉目無親,一個不留神,被人抹了脖子也是有可能的。

    這樣想著,就是心中一寒:前路漫漫,也不知猴年馬月才能遂了夙願,委實造化弄人!

    這必將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持久戰啊!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小妹是歷史系的才女,在這個時代,她總不至於像自己這樣,兩眼一抹黑,不知好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