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烈祖

正文 第八章 徐家唸經,一瞬光陰 文 / 呂大師

    站長推薦:在現在這個高消費的時代,一分錢能幹嗎?點這裡就知道了!!!

    猶豫什麼?快來加入百度錢包的活動優惠中吧!!!

    在服侍楊行密睡下之後,吳廷紹匆匆趕到徐府。見到徐溫,劈頭就道:「敦美兄,出大事了。此事非你不得化解。」

    徐溫弄清楚來龍去脈之後,臉色凝重的道:「第一件事情。周隱此人剛正不阿、耿直無私,斷不可讓他來查。你可詐稱周隱老母病重,讓他在接到主公命令前,誆騙他先回鄉下。」

    見徐溫轉眼間有了計較,吳廷紹安心下來,道:「不怪乎主公常說,有徐敦美在,可高枕無憂,實至名歸也。我倒是奇怪,主公為何不乾脆讓你來查這件事情?」

    徐溫心道:「當時有不少黑雲都衛在場,主公自然要擺出兩不偏私的姿態。」但話到嘴邊,卻成了奉承,道:「主公胸懷天下、大公無私,自然是希望周隱能夠秉公處理的!」

    頓了一頓,接著續道:「第二件事情。無論如何,此事都必須『公平』處理,既不能不利於大公子,也不能不利於二郎君,否則主公心裡必然不能接受……」

    「……第三件事情。經此一事,大公子與二郎君心生嫌隙,只怕再難好好相處。以後若想相安無事,必須讓二郎君脫離郡王府,最好不再是楊家『義子』。」

    吳廷紹點頭道:「敦美言之有理。第一件事、第二件事都容易辦到,不過這第三件事,恐怕並不好辦。先不說慧空大師那邊不好交待,就是主公也斷然不會答應。」

    楊行密是愛惜羽毛的人,當然不可能隨意將李正倫逐出「家門」,就算他心裡有這個想法,卻無論如何都不會付諸行動、落人口實,免得叫人戳脊樑骨。

    徐溫一時間也無對策,歎道:「第三件事,倒也不急於一時,可以從長計議。」

    吳廷紹拱手告辭,這時候,徐溫之妻李氏,正好落落大方的從後堂走出來,出言挽留道:「吳神醫,怎麼不多留一會兒,吃些點心再走嘛。」

    吳廷紹登時眼前一亮,道:「徐夫人覺得二郎君此子如何?」既然不能讓主公逐楊浩出「家門」,那麼請他「忍痛割愛」,又如何?

    徐溫霎時間就知道了吳廷紹的想法,苦笑道:「廷紹,你這是害我。」

    吳廷紹大笑,道:「這如何是害你。分明是大功一件。」

    李氏奇道:「你們兩個怪怪的,到底在說什麼呢?」

    吳廷紹就問:「若二郎君成為徐夫人的養子,你會接受嗎?」

    「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李氏大喜,繼而苦惱的道,「只可惜我沒有這個福分啊。二郎君如此乖巧、漂亮的孩子,郡王和史姐姐,斷然不會割愛。」

    「你不曾求過,又如何知道,是求得,還是求之不得?」吳廷紹撫掌大笑,道,「總之有你這一句話,大事定矣。」吳廷紹興奮離去。

    李氏以詢問的目光望向徐溫。徐溫柔聲道:「你若真心喜歡他,那就去求吧。」

    李氏一聲歡呼,在徐溫臉上,狠狠的親了一口。

    *****************

    春花秋月,時光飛逝,一眨眼,不知過了多少年……好吧,其實是六年。

    一眨眼,過了六年的時間,發生了六年的事情。

    但事實上,所謂的「一眨眼」,都是可惡的人們鼓搗出來糊弄讀者的。你可以試著眨一眨眼,看看是不是真的就過去了六年,哪怕只是過去了六天。

    六年的時間,足夠發生很多大事了。

    天復元年朱全忠掃平河洛一帶,兼併淮北、漢水中下游,東迄山東,西接關中,北與燕南、晉南接壤,盡有中原之地,成為天下最為強大的軍閥,唐室因此封其為梁王。他們希冀借助朱全忠的勢力,進入長安、入京勤王。因為那個時候,唐朝皇帝李曄(音:夜)被一個名叫韓全誨的宦官幽禁,宰相崔胤力主召朱全忠救駕。

    天復二年,唐室又封楊行密為中書令、吳王。因為他們在長安,希望通過封王拜相,換取楊行密的支持、以及錢糧的進貢,以緩解關中的生活壓力。

    天復三年,朱全忠終於入主長安,他以圍魏救趙之計,驅逐了「因斬殺韓全誨立功、卻戀戰長安不肯離開」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朱全忠勤王有功,皇帝李曄卻已經封無可封,只好昭告天下,「正式封朱全忠為梁王」。換言之,以前所封的梁王也好、吳王也好,都是非正式的。

    但作為李正倫的理解,所謂的「正式」,也是言不由衷、虛情假意、被逼無奈的,是非正式的,是反話!

    通俗的講,此時的唐室,就是一個賣身不賣藝的妓。女,長安城,則是一個窯。子。只要是勢力強大的男人,高興來就來,不高興來就拍拍屁股走人。而朱全忠、以及與朱全忠的「爭風吃醋」的前任李茂貞,則是逛窯。子的恩客。當恩客進入妓。女。體內時,通常會聽到妓。女開心的叫聲,以取悅恩客——這就是「正式」的涵義。

    當然,這些天下間的大事,於李正倫而言,是不痛不癢、無關緊要的。

    李正倫的大事是,第一,這麼些年,他的頭髮長出來了,不再是禿子了,楊二妹見了他,也不再叫他光頭哥哥了。第二,身子長高了、人也變帥了,鳥兒也大了,走在大街上,會有無數的少女給他拋媚眼了。第三,李正倫對自己的「聖胎」修為,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強化,再也不需要擔心周本那一類蹩腳刺客的偷襲

    襲了,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安全了!

    好吧,大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怎麼都說不完,也做不完……

    這一天,李正倫一大早床,到馬廄牽出一匹駿馬來,準備出城。

    一名端莊、賢惠的美婦人見了,就大老遠的喊道:「二郎,吃了早飯再出去啊!」

    李正倫回頭應了一聲,道:「母親,沒時間了,今天的事情比較多。」

    那婦人就揮了揮手,道:「那就早去早回!」

    看著「二郎」策馬奔騰、遠去的影子,婦人滿臉笑容,回想起六年間發生的事情,感覺如夢一般,原來幸福真的是能夠靠自己爭取的,原來她真的能擁有「彭奴」這個乖巧、孝順的孩子。

    ***************

    天長縣。魚龍山莊。

    揚州共領七縣。分別為江都縣、江陽縣、**縣、海陵縣、高郵縣、揚子縣、天長縣。其中江都縣為揚州治所。

    而天長縣,則是在唐玄宗年間,割江都、**、高郵三縣之地所置,原名千秋縣,是專為紀念唐玄宗李隆基生日而設,又在千秋縣建「千秋苑」,闢地方圓百十里,內中穿池堆山、花卉環繞、煙水明媚、院舍矗立,亭台樓閣更是多不勝數,儼然一座皇宮別苑。

    魚龍山莊的前身,就是千秋苑。亦難怪當年魚上塵非此莊園不取,其繁華氣派,比之江都縣內的「吳王府」,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約半個時辰過後,李正倫策馬奔至魚龍山莊。

    當年那些避難於大悲寺下的孩子,如今個個長大成人,他們見到李正倫,都畢恭畢敬、一臉崇拜的喊一聲「老師好」,至於王嬸等一些婦人、老人,則稱之為「二郎君」,但不管如何稱呼,他們臉上全都掛著真誠的笑容。由此也可看出,李正倫在此處的受歡迎程度,不做第二人想。

    在魚龍山莊裡面,有一處極大的院舍,稱之為「院」。院內,分別類設了六個「班子」,李正倫一人兼領了「道論」「術論」「物論」三個班子,而楊千尋及另外兩名揚州城內頗負名望的「老師」,則被李正倫請過來,分別教授「醫理」「理」「商理」。是為「三論三理」。

    其中,道論,是李正倫以佛、道經典為幌子,傳授其現代心理學、催眠術的班子;而術論,則是講一些簡單的算術公式、原理。物論,則是格物,專門引導孩子們做一些小發明。至於醫理、理、商理班子,則分別涉及醫術、詩、理財等諸多方面的內容。

    既有「院」,當然也會有「武院」。李正倫自稱「院院長」,而魚上塵則是「武院院長」,領銜武院,教授弓馬騎射、刀法劍術等等等等。

    院與武院,兩相對峙。隔在兩院之間的,則是一個小水湖,名曰「清風湖」。

    這一日,李正倫給學生們上了將近一個時辰的課程之後,走到清風湖中一座被他名為「清心亭」的亭子,以作休息。

    清心亭孤單單的立在清風湖的正中間,四周並沒有走廊,只能靠划著小舟才能進去。因此李正倫就常在這裡與魚上塵討論事情,而不用擔心隔牆有耳。

    在清心亭中,欣賞了一陣在湖裡面自由游弋的小鯉魚,不多時,魚上塵也划著小艇悠然而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