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烈祖

正文 第九章 今非昔比,二郎真君 文 / 呂大師

    站長推薦:在現在這個高消費的時代,一分錢能幹嗎?點這裡就知道了!!!

    猶豫什麼?快來加入百度錢包的活動優惠中吧!!!

    魚上塵還是「方夫人」的樣子,李正倫極久沒有見到她的真容,這也算是這些年來,頗為遺憾的一件事情。見魚上塵單獨一人到來,李正倫不由皺眉問道:「二妹呢,你不是說她今天出關嗎?」楊二妹作為魚上塵的關門弟子,經過近幾年打下紮實的基礎後,魚上塵開始教她一些仙門秘。法,遂需要閉關修煉數月。而今天,則是楊二妹出關的日子。魚上塵促狹一笑,道:「對不起,我記錯日子哩。二妹需要再過半月才能出關。」李正倫大失所望,卻是不知從何處拿出來兩串冰糖葫蘆,道:「本來還想給二妹一個驚喜呢,現在便宜你了,吃吧。」「誰稀罕啊。」魚上塵輕哼了一聲,嘴上卻沒有閒著,拿過冰糖葫蘆就咬了起來,吃香還頗為不,可比二妹難看多了。「你嘀咕什麼呢?」魚上塵很快留意到李正倫古怪的目光。李正倫乾咳一聲,笑道:「沒什麼,看你吃太快了,怕你嚥著。」「你管不著。」魚上塵自然不會領情,瞪了李正倫一眼,道,「再說了,這是我第一次吃這玩意兒,愛怎麼吃就怎麼吃。」李正倫倒也沒再笑她。兩人沉默了片刻之後,魚上塵忽然深了伸懶腰,歎道:「終於又有好戲看嘍!」李正倫忙問其故,看著魚上塵伸懶腰時,叫人癡迷的媚態、媚姿,以及凹凸有致的玲瓏嬌軀,李正倫差點把冰糖葫蘆吃到鼻子裡。魚上塵幸災樂禍的道:「寧國節度使田頵(音:君)終於扯旗造……反哩!剛剛收到的消息,田頵於數日前,斬殺忠於楊行密的大將康儒,與潤州刺史安仁義相約叛亂。」李正倫心中好笑,事實上,他對這些事情一點都不關心。只因魚上塵野心勃勃,好談天下事,李正倫才投其所好,也假裝很有興趣的樣子。只盼有朝一日,可以同化催眠魚上塵,將她收為己用、且是在床上用!當然,他與魚上塵在這幾年間、煞費苦心建立起來的名為「飛音」的信息系統,則正好用來尋找小妹的下落。遺憾的是,六年過去了,小妹仍舊音信全無。李正倫至今仍舊在追查小妹的下落,與其說這是一種執著,倒不如說已經成了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個習慣。李正倫順著魚上塵的口吻,道:「這麼說來,田頵極有可能已投靠了朱全忠。不然楊行密猶在,他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魄力及膽量。」李正倫在這六年來,當然不是白混的。在魚上塵「熏陶」下,他對淮南乃至於天下大勢,亦可說是瞭如指掌。就比如說田頵此人。他原是楊行密的同鄉兄弟,兩人出身草莽、情同手足。在楊行密一路壯大的過程中,田頵絕對是勞苦功高。當初楊行密起事,號稱「三十六英雄」,除楊行密之外,便首推田頵,人稱「田二哥」。不過後來田頵因為不滿楊行密,且野心膨脹,是以大肆招兵買馬、不聽揚州調令,其時,已初露謀反之心。再者這幾年,江湖上一直傳言,楊行密自從被葛從周重傷之後,傷病在身,至今沒能痊癒,這也更加堅定了田頵叛亂的決心和勇氣。魚上塵見李正倫一語中的,欣然點頭道:「你猜得一點沒錯。田頵早前曾派遣杜牧之子杜荀鶴,送歸順書至汴州朱全忠。朱全忠自然不可能放過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遂即刻點齊數萬兵馬,屯於宿州,與田頵遙相呼應。」接著用手指了指李正倫,道:「只可惜了現在你這個『二郎君』,已再不是六年前的『二郎君』,不然如此良機,便是你嶄露頭角之時。我到現在都想不明白,你當年為何如此不智,竟然負氣去當徐溫的養子!」李正倫心道:你當然不可能明白我的想法!因為當年老子並非「負氣」,實是順勢而為、心之所願。心裡這麼想著,思緒倒是不知不覺的回到了六年前。那時候,由徐溫負責審查「周本刺殺楊浩」一案。徐溫確實是深知楊行密心意、且心思縝密、能兼顧得面面俱到之人,他首先讓吳廷紹檢驗楊渥的身體,以證明楊渥確實中了劇毒,如此則可增加楊渥說辭的信服力,說明楊渥指使周本,並非胡作非為,而是真的事出有因。但楊渥的矛頭直指「楊浩」,這也是一個需要解開的結。徐溫於是就又替「楊浩」找了個替死鬼,調查出「有人」居心叵測、假借「楊浩」的名義,來對楊渥下毒。楊渥中了別人的「離間之計」,這才吩咐周本暗下殺手。如此一來,等若鬧了一出相當精彩的烏龍,楊渥及楊浩,都能相安無事,而楊行密也接受了這個說法。然後再過了一段時間,徐溫之妻李氏,因為喜愛「楊浩」,而母性大發、頻頻前往郡王府看他、照顧他,甚至還請求楊行密將楊浩賜給她為養子。楊行密假意不允。到了後來,李氏因為傷心,竟然到了茶飯不思、憂心成疾的地步。如此過得將近一年,楊行密驚聞李氏因思念養子而病危,遂親口詢問李正倫,是否願意當李氏的養子。李正倫當時就表態道:「李氏與我失散多年的母親酷肖,孩兒願奉李氏為母。」這一句話,李正倫倒真的是發自肺腑、毫無虛偽。事實上,李正倫早就不想寄人籬下,尤其是當楊行密的義子。一來,他知道歷史中的「李正倫」正是楊行密的義子,從今往後,若自己與楊行密再無瓜葛,就等若改變了自己歷史宿命,再也不會變成「李正倫」。另一方面,因為李正倫對楊千尋越來越有好感,若自己想要迎娶楊千尋,就必然不能再當楊行密的「兒子」,否則姐弟成親,世所不容!至於李氏的執意「求子」,卻是在李正倫的意料之外。因李氏誠意感人,又時常勾起李正倫對亡母的回憶及思念,這才同意認李氏為「養母」,入了徐家之門。有趣的是,李正倫在楊家時,是排名第二的「二郎君」,而到了徐家之後,雖然徐溫有六個兒子,但李正倫的年紀也排在第二,是以仍舊稱「二郎君」。不過楊家與徐家的權勢、地位截然不同,因此魚上塵才會有「此二郎君非彼二郎君」的說法。但不管怎麼說,自己這一輩子,看來是要「二」到底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