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花王與花相 文 / 旋律陽光
張錚道:「我剛才已經說過了,春末夏初,牡丹凋謝不久,百花中紅英將盡,芍葯卻依然燦然盛開,因此才有了「婪尾春」的美名,所以,這『婪尾春』就是芍葯的別名。」
「哦,這詩裡的『花相』又是個什麼東東啊?」夏琳問道。
「『花相』的來歷是這樣。據野史記載,由於牡丹和芍葯鬥艷多年,始終分不出伯仲來,最後只好由當時的女皇武則天來進行裁決了。由於武則天稱帝后,定都洛陽,長期在此生活,處理朝政,她對洛陽牡丹產生了一種特別的偏愛,因此,便將牡丹封為了花王,而將芍葯封為了花相。就這樣,華夏國的兩大國花,便一個為王,一個為相了。」
「哦,這個傳說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太有意思了。我認為這首詞的前兩句,寫的應該是芍葯花婀娜多姿,浪漫嫵媚,羞澀可人,形似清雅少女,活潑可愛的姿態;第三句寫的應該是,芍葯雖然有著色彩鮮艷,雍容華貴的高貴氣質,但謙恭低調,默默的吐著芬芳,不與牡丹爭春的謙謙淑女風采;最後一句說的應該是,芍葯雖然屈居花相,但她那隨風漫天飄著的幽香芬芳,卻是毫不輸於花王牡丹的。張兄弟,姐姐理解的對否?」
「不錯,姐姐解釋的完全正確。古人有云:牡丹謝盡正淒涼,紅藥開時滿庭芳。春末夏初百花殘,尚留芍葯散馨香。當春末之時,群芳凋零,落英繽紛,芍葯卻婷婷婀娜,端莊爾雅競相開放,她延續了春的氣息,迎來了夏的熱情,芍葯對春天的依戀,猶如一對情人,情意綿綿,難捨難分。」
「哇!好有詩意啊,既然芍葯這麼美,姐姐我就做芍葯得了。」
「哦,夏姐的意思是,你做這婀娜多姿的芍葯,讓鄔姐來做那雍容華貴的牡丹了?」
「對呀。」
「夏姐,我建議你還是再聽聽我對這牡丹的介紹後,再作出決定好了。」
「那好吧。」
「牡丹,又名木芍葯、洛陽花、谷雨花、富貴花等。是華夏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牡丹品種繁多,花色各異,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以黃、綠、墨為尊貴。紅的似火,黃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似玉……,一陣微風吹過,陣陣清香便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張兄弟,對於牡丹的特色、特性我還是瞭解一二的,我現在最想聽的是有關牡丹的那些優美的詩詞歌賦,因為這是你的特長,就麻煩你介紹幾首這方面的作品得了。」夏琳提議道。
「好吧。唐代劉禹錫寫過一首名為《賞牡丹》的詩,他在詩中是這樣寫的: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這首詩雖然涉及到了三種國之名花,但從中不難看出,詩人是更加偏愛牡丹的。」
「張兄弟,這牡丹芍葯我是知道的,但這『芙蕖』是一種什麼花呀?」夏琳問道。
「古人曾經說過此花:產於水者曰草芙蓉,產於陸地者則曰旱蓮,夏姐,知道此花是什麼了嗎?」張錚問道。
「那不就是荷花或者蓮花嗎?」
「夏姐說的沒錯,所謂芙蕖,實際是就是荷花的別稱。」
「哈哈,這古人也真是的,不故弄玄虛能死呀?荷花就荷花吧,幹嘛弄個這麼抽像的破名字嗎?得了張兄弟,咱們還是繼續欣賞劉禹錫的《賞牡丹》吧。」夏琳說道。
「好吧。在這首詩裡,劉禹錫並沒有像其他詩人那樣,開門見山地去讚美牡丹的花色、花形以及香氣,而是將牡丹與「庭前芍葯」和「池上芙蕖(荷花)」,這些花中佼佼者的缺點與牡丹的優點相對比。他認為芍葯花雖然嬌艷美麗但過於嫵媚而格調不高;芙蕖(荷花)雖然潔淨淡雅,但過於清高而少了一絲情趣。因此,在牡丹面前,這些國之名花也不免黯然失色,只有牡丹才是轟動京城傾城傾國的真國色。」
聽了張錚的講解後,夏琳說道:「我在上中學的時候,為了去公園欣賞牡丹,父親還專門讓我讀過劉禹錫的這首詩,但由於當時年齡較小,所以,我對這首詩的理解是非常膚淺的。現在聽了張兄弟對這首詩和花的講解後,使我對這首名詩的寫作手法有了新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