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暗戰 文 / 一包黃果樹
身為大唐的主宰,身為大唐的皇帝,竟然想要打壓他的兒子,讓李世民顯得心中憤憤,太子是兒子,齊王是兒子,難道秦王就不是兒子嗎?為何要一意的打壓?
上天,不公平呀!李世民覺得很不公平,心中很是憤怒。
可是,不管他覺得怎麼不公平,如何憤怒,他是非常明白,他絕對不能回兵,不然就會破壞了大計,從此可能再無出頭之日,但是不回兵長安,就是抗旨!而且王世充那邊,還沒有任何的消息呀!
房玄齡似乎看出了秦王的擔憂,他走上前,低聲說了幾句話,李世民的眼中就是一亮。不錯,在這個時候,也只有用這個辦法拖延幾日了。究竟能拖到什麼時候,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房玄齡,心中都沒有底,哎,拖得一時算一時吧!
李世民咳嗽一聲,提筆寫信,他並不知道這個消息傳播出去之後,給李淵造成了多麼大的困惑。
次日,長安。此時的長安顯得十分蕭瑟,秋風已經席捲了整個長安城,所有的大樹上,枯葉已經消失不見,只剩下了光禿禿的枝幹,讓人一見就有著淒涼之感。
方德正在街上踱步,如今他寄托在蕭造的府上,做著最為低級的教書先生,顯得十分低調,平素裡,他喜歡喝酒,偶爾還去賭坊賭上兩把,在蕭造的府上,誰都知道他方德是最沒有出息的人,來到蕭造府上,只不過是混日子罷了。
沒有人瞧得起方德,而方德就藉著這樣的身份,隱藏著自己的真實身份。誰也不知道,他是大隋在關中、隴西的錦衣衛指揮使。方德十分清楚,他不能時時刻刻保持著高調,必要的隱藏是必須的。
就在他踱步的時候,前方走來了一人,那是一個女子,雖然在冬日裡穿的厚如大熊,但是依然能看出她美好的身段。那人慢慢走來,眼角眉間帶著笑意,當看見易容的方德之時,微微一愣。
女子正是楊梅,她行事一向謹慎,平素不與錦衣衛的戰士聯繫,很多人並不知道她的存在。楊梅慢慢走了過去,雖然沒有認出方德,卻覺得此人有些熟悉,只是一時之間想不起罷了。
這時方德恰好和他擦肩而過。方德嘴唇蠕動,正要說話,忽然,他愣住了。
如果在這裡遇見太子李建成,又或是遇見唐皇李淵,方德也不會如此驚訝。而眼前的這個人,竟然是被他和蔡建德聯手殺死的尹羽翼,雖然他的相貌出現了一絲改變,腿也行動不便,走起路來,一瘸一拐,但他身上的氣息,依舊沒有改變。這是引以為的直覺,一種對危險的直覺。
方德正要說話,就見尹羽翼快步走了上來,方德捏緊了拳頭,隨時準備擊殺尹羽翼,但是尹羽翼並沒有發現他,而是快步走了上去。楊梅突然停住了腳步,因為她聽到了很熟悉的腳步聲。
楊梅回過頭一看,就見一張有些熟悉的臉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楊梅有些驚異地正要說話,尹羽翼已經快步走了過去,似乎並沒有瞧見自己。楊梅微微詫異,看著尹羽翼走向遠方,腳步頓了一頓,也邁步追了上去。
方德也轉過頭,看著尹羽翼匆匆遠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尹羽翼上次吃虧之後,一直沒有看見他人,本來方德認為那一刀刺進了尹羽翼的心臟,應該是死了啊!如今沒有死,只能證明一點,這大半年以來,他一直在養傷,畢竟那一次的傷害,不小。
從尹羽翼走路的姿勢來看,他可能殘廢了,又或者是傷勢沒有完全痊癒,這個時候,尹羽翼匆匆忙忙地,是有什麼事情要做?難道有什麼陰謀?方德想到此,轉身緊緊跟上。
楊梅感到有人在身邊,回頭一看,就見方德衝著她眨眨眼,低聲道:「我是方德!」
楊梅面無表情點頭,伸手摸了摸秀髮,低聲道:「分開行動,都小心些,黃昏時分,老地方見。」
方德微微一愣,旋即點頭,他知道楊梅說的老地方是哪裡了。
尹羽翼一路狂奔,這一次他大難不死,可謂必有後福,而秦王繼續對他青睞有加,讓他對前途充滿了信心。就在清晨,他接到了秦王派人傳遞回來的急報,心中要他按照計劃行事。
這個任務非常簡單,在尹羽翼看來,是秦王大材小用了。不過,秦王在書信裡寫的很清楚,要他千萬要辦好此事!只有辦好了此事,秦王才能在大唐朝廷裡立足,才能繼續掌握權力,進而登上權力的高峰。
尹羽翼急匆匆朝著城南的宅子走去,小半個時辰後,他到了宅子裡,宅子裡,他的部下已經都在焦急地等待著,尹羽翼也不多話,立刻吩咐著,要他們按照計劃形勢。
眾人接受了命令,紛紛起身離開,尹羽翼看著眾人離去的背影,在院子裡輕輕踱步,他走上了一座石橋,看著水中的倒影,嘴角浮起了一絲冷笑,若不是自己與常人有異,心臟長在右邊,他早就死了。
大難不死,被方德、蔡建德伏擊的大仇,他一定要報!至於楊梅,他一定要好好教訓她!
黃昏,太子李建成匆匆走著。如今雖然是冬至,但在關中,還有很多地方適合栽種小麥,所以李建成在百忙之中,趕往農田里巡視。府庫中雖然有了差不多四十萬石的糧食,但這一次李元吉出兵,花銷預計在十萬石以下,這樣一來,大唐儲糧也才三十萬石,這點糧食看起來很多,但有一兩場較大規模戰爭,就會消耗的乾乾淨淨。
在白日裡,李建成有不少收穫,他從百姓的口中聽到了讚揚之聲,看到了百姓滿足的笑容,這證明大唐的政策是符合人心的,以德服人,以仁治國,是李建成的宗旨,而目前看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如果今冬的這批小麥順利播種,再配合開春種植水稻,充分利用季節,關中必定又是一場大的豐收,極大地滿足大唐
征戰四方所需的糧食。
可是,在辦王事情回城的時候,李建成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這個消息就像突然發生的瘟疫一樣,迅速在整個長安城中蔓延開來。百姓最怕的是什麼?是打仗,尤其是在亂世中,聽到打仗就像聽到麻風病人跑來一樣,唯恐躲避不及。在長安城中廣泛流傳的消息,將百姓嚇得惶恐不安。
李建成回到皇城之後,第一時間沒有回到東宮,而是去找父親,就是想要稟告這個消息。
李淵聽到太子的回報,頓時也吃了一驚。這個消息,是怎麼傳出來的?可是李建成也不是很清楚,他只能表示會盡快調查此事,送走了太子之後,李淵開始沉思。
王世充居然想要進兵潼關?雖然在官方並沒有得到證實,但整個長安城已經傳的沸沸揚揚了,消息的傳播,自然有他的渠道,可是這個渠道來源,是怎樣的?
太子已經去調查,李淵也想不明白為何會有這樣的消息。不過,李淵對於王世充,倒是非常瞭解,此人有著胡人血統,表面上看起來大大咧咧,但心思細膩,絕非浪得虛名之人。
畢竟,能在楊廣眼皮底下陞官的,他王世充算得上最為順利的一人了,此人帶兵平定過河北群盜,也曾擊敗過盧明月、杜伏威等人,絕對是一個可怕的人物。
然而,敵人有能耐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反覆無常,像三姓家奴一樣,今日投靠這個,明日投靠那個,後日為了錢帛又投入另一個人的懷抱。這樣的人毫無忠心度可言,不值得信賴。
王世充正是這樣的人,此人能背叛逆隋,暗中與大唐聯繫,就證明了他是一個背信棄義的小人。這樣的一個小人,今日能夠拋棄與大隋的聯盟,那麼明日,他非常有可能撕毀與大唐的約定。
潼關雖然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但如果王世充兵臨城下,還是會有不少的麻煩。想到這一點,李淵又覺得有些不對了。如果王世充真的拋棄了約定,那麼齊王豈不是危險了?
李淵想了半響,走到案幾邊上,提筆寫了一份書信,他要秦王繼續留守潼關,如果有可能,就從潼關出兵,沿著秦嶺前行,抵達朱陽關,從這裡抵達淅陽郡。如果齊王那邊戰事不利,秦王就要出兵接應,務必要保證齊王的安全。
至於關中兵力空虛的問題,李淵想了半響,決定只有抽調涼州的兵馬來彌補了。
就在李淵做出決定的時候,洛陽城,王世充顯得十分開心,就在兩個時辰前,他接見了一名韓家子弟,此人奉了韓世諤的命令前來,想要請求大鄭皇帝出兵,援助襄陽城。
在大殿上,王世充哈哈大笑,表示大鄭和大隋是同盟之國,他王世充一定會做到一個盟友應有的責任,他告訴使者,兩日之內,他就會出兵襄陽,幫助大隋擊退偽唐!
使者滿意地離去了,留下了一臉得意的王世充,王世充迅速下達了軍令,他讓單雄信、段達、楊公卿、程知節、羅士信等人速速準備,兩日後出兵南下,支援大隋!
國君出征,按照慣例是太子建國,為了幫助太子穩固洛陽,王世充留下了唐王王仁則、荊王王行等皇族輔佐,同時讓大鄭朝廷的重臣楊注、郭慶(又叫楊慶)、郭士衡、郭什柱、董浚等人協助。安排好了這一切,王世充就開始忙碌起來,他先讓代王王琬押送糧食趕往南方,自己則準備在兩日後出兵。洛陽朝廷的動向並沒有躲過錦衣衛的耳目,而當代王王琬的糧隊南下的時候,錦衣衛的戰士此時已經明白,王世充,這是要準備南下了!想到此,錦衣衛的戰士迅速將消息傳遞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