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張翠山新傳

《》第一卷 初到倚天 文 / 胡壹刀

    張天華,古武傳人,精研太極拳和形意,只是過於自信身手,在一次見義勇為時不幸被冷槍爆頭,一縷幽魂在一股漩渦中裊裊消散。

    不知道過了多久,張天華終於悠悠地醒了過來。

    「我不是已經死了嗎?這裡又是什麼地方,該不會是地獄吧?只是不知道家人怎麼樣了,自己的死一定讓他們很傷心!」

    他這一張口說話,才覺得有點奇怪。原來自己的聲音竟是一個孩童的童聲。再一看自己的身體,更是吃驚,自己竟成了一個只有十來歲大小的孩童。

    看過無數穿越小說的張天華在一瞬間明白了,自己穿越到了另外一個人的身體裡了,而且奪舍成功,靈魂已經佔據了這個身體並取得了對這具身體的控制權。

    唉!即來之則安之!天性豁達的張天華暗暗地對自己進行著心理安慰。

    從這具身體的前主人的記憶裡瞭解到,現在正處於元朝年間,元人殘暴,尤其是對漢人,把漢人看成是最低等的民族,元庭腐朽、元帝荒淫、民不聊生,致使全國各地不斷有人揭竿起義。

    令張天華感到興奮的是這個身體原主人的身份,竟是《倚天屠龍記》世界裡的主角張無忌的父親,武當山開山鼻祖張三豐的第五弟子張翠山,今年剛十二歲,此番下山跟隨二師兄於蓮舟歷練,路遇一隊元兵,遵照張三豐「若遇大隊元兵,當避之;若是小股元兵,則全殲」的師訓,師兄弟二人聯手滅了這一小隊的元兵。

    於蓮舟在武當七俠之中用功最多,是以功夫也是最強;而張翠山雖然年紀幼小,但天資過人,又得張三豐悉心**,已非只懂得以力取勝的普通元兵可及,憑著身形靈活,也斬殺了三四個元兵。()

    只是師兄弟二人剛滅了這小股的元兵,卻碰巧趕上了途中經過的一個千人元兵隊,在力不可敵的情況下,師兄弟二人趕緊迴避,情形危急之下,二人竟是被衝散了。

    張翠山畢竟是個孩子,殺了一陣已然有些脫力,再加上二師兄也不在身邊,頓感失去了依靠。

    心神不定之間,被穿越過來的張天華輕易奪舍,甚至還保留了張翠山的部分記憶,只是可惜了張翠山,『出師未捷身先死』還沒體驗到江湖生活就給掛了。

    此後,張天華將不復存在,剩下的只有張翠山了。

    一時之間怕是找不到二師兄了,此處又位於大都附近,距離武當山遙遙數千里,而且盤纏也都是由二師兄保管,可謂『兩袖清風』,張翠山不由一陣苦笑,唉!走一步算一步吧。

    前世作為一名出色的古武傳人,張翠山對武功的癡迷可謂到了一個狂熱的境地,此時雖還年功,但蒙師尊垂愛,授以武當派的頂級內功——先天無極功。雖然限於年歲和修煉時間太短,但張翠山悟性奇高,又刻苦勤奮,是以進步神速,入門不過短短三年,竟被張三豐認為是將來武當山的奇葩,數十年後武林領袖,故而教導的更加盡心。

    張翠山還發現自己前世修習的只不過是一些外門功夫,雖然招數上精妙異常,但對力量上的追求卻始終無法讓自己滿意。而穿越到這個時空後,知道和大賢金庸先生說的一樣,那種玄而又玄的內功的確是真實存在的,練到了高深之處,摘葉傷人,縮地成寸也不是什麼難事。

    在後世讀《倚天屠龍記》的時候,張翠山就曾被金庸迷們譽為一代武學奇才,只是早亡,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實力,又提前被「罰」下場了。如果做一種假設,假設張翠山不揮劍自盡的話,得張三豐這個曠世高人、武學宗師十年指點的話,那成就怕是連他神功大成的兒子也比不上罷!

    既然自己穿到了這個世界裡取代了張翠山,就為他正個名和完成他的真正使命吧!「張翠山」心下計較了一番後忖道。

    現在距離倚天的故事還有至少十年的準備時間,那麼這十年內可得多撈些資本,為日後「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人膝」的理想生活打下厚實的根基才行。

    練好武功自然是第一要務。倚天裡最出采的武功莫過於恩師自創的『太極功』;崑崙山腹中的『九陽神功』;倚天劍裡的『九陰真經』和『降龍十八掌』以及明教的鎮教神功『乾坤大挪移』了。

    原著中「自己」的兒子就是練成了其中的幾大神功而威震當世,被譽為『第一高手』,當然,張三豐除外。說到這裡,不得不重點說一說張三豐的武學修為。

    金庸先生曾講,張三豐是位修為震古鑠今的武學大宗師,在對他對小說宗師級人物的評價中,似乎只有張三豐一個得此殊榮。

    張三豐一身修為高絕,卻也隱含著他一生灑脫自如,萬事不螢於懷,並且開創了一套流傳千古的神功——太極。太極講究是以慢打快,後發制人,乃是一項包羅萬象的絕世神功。在創太極之前,張三豐本身的功力就已經是在當時難逢敵手,但仍孜孜不倦潛心鑽研潛心苦修,每年都閉關數月,終於在百歲之後創出了流傳千古的太極。至此,張三豐徹底擺脫了昔年少林寺謠傳的「少林棄徒」的流言菲語,蓋因太極一功講求渾圓如意,以意馭力,以慢打快,以弱勝強,後發制人,打破傳統武學以快、猛、準、狠的藩籬,開創了一片新的武學天地。由此可見,金庸的評價對於張三豐,絕非是有意渲染,確實是實至名歸。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張翠山對張三豐都是極為佩服甚至是有點崇拜的,前世的自己就曾練過幾年陳氏太極和楊氏太極,隨著穿越過來的記憶,在這個倚天的世界裡張翠山關於太極的瞭解,絕不比這個時期的張三豐少,但出於對這位武學大宗師的崇拜,以及作為弟子對恩師的尊重,張翠山還是想親身經歷一下太極是如何孕育和成長的過程。

    有了前世的超前意識和軍旅生涯中無數次生死搏鬥的經歷,張翠山有信心在未來的幾年裡改變原著中「前任」的命運,並在倚天的世界裡綻放出異彩,也算是對自己奪舍所做的補償,稍減心中的遺憾。

    溫習了一遍尚未達到小成境界的先天無極功,才發現這門內功心法極為博大精深,練到高深境界後,只怕不在那九陽神功之下。

    時間在不經意中悄悄流逝,先天無極功功行一個周天後,張翠山精神更加飽滿,但肚子卻不爭氣地咕咕叫了起來,雖然沒練過暗器之類的功夫,但在荒郊野外,打個免子之類的沒多大技術含量的功夫還是有的,一番辛苦,獵了只野兔,架上篝火烤熟,味道也還算鮮美。有了力氣,張翠山信步朝著武當山的方向行去。

    當時雖然是戰亂不止,但作為元朝都城的大都還是比較繁華的,畢竟是天子腳下,到處皆是重兵把守。然張翠山此時只不過是個孩童,是以並未遭到蒙古軍的盤查,至此順利地出了大都。

    一路上也四下打聽路途,另一方面也不敢耽誤了修煉自身的功夫。作為一個江湖中人,武功的強弱可是保命的根本,試想一個武林人士,如果連自保都做不到,何談其它。張翠山深深瞭解這一點,於是乎白天趕路,晚上行功,一路上的一番練習,功力竟又有所長進。

    這一日,行到了開封一帶。張翠山也逐漸習慣了用古代人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對飽受戰亂之苦的生活在最底層的農民產生了深深的同情之感,只恨自己年幼不能執三尺青鋒戰場殺敵。而反元的各勢力之間又是一盤散沙,各自為政,誰也不服誰的領導,根本無法形成一塊鐵板,所以雖然各地起義不斷,但又很快地被朝廷的勢力殘酷鎮壓。

    他知道,十數年之後的紅巾軍和黑水軍還沒有發展成型,不足以推翻元人的統治。本來對逐鹿天下沒有什麼**的張翠山,此刻竟有了些許的憂國憂民之心。他年紀功小,每日裡只是趕路,顧及師訓,不肯行那樑上君子的勾當,一身行頭已頗為寒酸,有好心人見他可憐,往往捨予以粥米,對此張翠山哭笑不得。自己來到倚天的世界是要拯救萬民於危難之中的,孰不料倒先被人救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