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大時代風雲

《》第一卷 第246章 好消息 文 / 老周小王

    一到冠軍實業,沈敬山便一頭投入了工作中,他接手了對應招的供應商和應聘的管理人員的最終面試工作。

    半個月之後,沈敬山的面試工作終於完成了,他在全省選出了二十多家供應商,將這些供應商的資料交給了張明遠和江海。這些供應商的規模從三五十人到兩三百人都有,都是技術力量比較強的廠子,這些供應商可以很好的彌補冠軍實業生產力量不足的軟肋,為冠軍實業提供合格的零配件,反正沙陽離江城近,又在長江邊上,水陸交通都很方便,他們送貨過來也很快。

    江海一面翻看著這些資料,一面對沈敬山道:「老沈,這些廠子你都面試過了是吧?」沈敬山加入冠軍實業之後,再叫他沈先生肯定是不合適的,太生分了,所以江海叫起了老沈。

    沈敬山點頭道:「是的,每一個我都面試了,我覺得他們的技術實力都還可以,也都是比較講信譽的企業,他們作為我們公司的供應商,是比較合適的。」

    江海點頭道:「你覺得可以就行了,那就把他們定下來吧。」

    沈敬山又將一摞管理人員的資料遞給了江海,在江海翻看這些人的資料時,沈敬山道:「我有一個建議,冠軍重工和冠軍電器兩個公司有必要進行進一步拆分。」

    江海停了下來,問道:「怎麼拆分呢?」

    沈敬山回答道:「現在冠軍重工和冠軍電器的業務種類都太多了,混在一起不好管理,不利於生產效率的提高,所以最好拆分成幾個新公司,每個公司負責一種業務,這樣一來,生產效率可以得到大幅度提高。冠軍重工的磨床業務可以拆分成冠軍精密機床公司,以後還有其它各類的精密機床也都可以放到這個公司;激光加工設備可以拆分成冠軍激光設備公司;而大型化工設備的業務可以繼續留在冠軍重工當中。而冠軍電器也可以拆分成冠軍壓縮機公司和冠軍家用電器公司。這一次應聘的管理人員不少,而且素質也都相當高,正好可以支持這個拆分計劃。」

    江海沉吟了一下,確實,沈敬山的提議是非常有道理的,凡是國際著名的大公司都是這樣做的,這也是冠軍實業走向集團化的必經之路。

    在1987年底,國家體改委和國家經委聯合發佈了對企業集團給出定義的規範性文件,對企業集團進行了定義,不過這個時候,這份文件還在強調企業集團的公有制屬性,直到1991年發佈的另外一份規範性文件當中,才取消了企業集團的公有制屬性,到那個時候,冠軍實業總公司才可以組成一家集團公司,不過現在對公司的各類業務進行拆分,也是有必要的。

    在這一次來冠軍實業應聘的管理人員當中,不乏國內名牌大學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的畢業生,他們正好可以充實這幾個子公司的管理力量。

    江海點頭道:「老沈,你說得很有道理,就按你的提議來吧,另外,我覺得還要成立一家研究所,將公司所有的技術人員都納入研究所的範圍,根據研究方向不同,設立不同的研究室,統一管理公司的所有技術工作。」

    沈敬山驚喜的說道:「你的這個想法非常好,國外著名的大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究所,正好,這一次來應聘的技術人員也不少,都可以加入這個研究所。」

    這一次應聘的技術人員的面試是由段正程和洪彬一起進行的,當然,段正程只是義務幫忙,在1987年,大學生們對一個國家編製的工作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熱衷了,他們更看重的是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才能的舞台,顯然,冠軍實業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就可以滿足他們的要求,所以前來應聘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

    不少人本來還是帶著一身傲氣來的,可是當他們看到面試他們的人竟然是段正程這樣一位全國知名的專家時,他們身上的傲氣馬上就打消了,同時,他們對於冠軍實業的實力也更加信服了。

    最終,成功加入冠軍實業的各學科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達到了一百多人。

    江海道:「我們不光要成立研究院,還要加強和大學的合作,張叔,我們跟江城工學院的合作要全面加強,不光是跟機械系和機電系進行合作,跟他們所有的工科專業都要進行合作,以後我們公司的業務種類會越來越多,所以對各類人才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我們要提前投資。」

    張明遠點頭道:「好的,等公司裡的事務理順了,我就去江城工學院。」

    接下來,沈敬山對冠軍重工和冠軍電器的幾項業務進行了拆分,重新組建了冠軍精密機床、冠軍激光設備、冠軍重工公司、冠軍壓縮機公司和冠軍家用電器公司等五家子公司,冠軍重工公司的總經理是戴嘉年,冠軍家用電器公司的總經理是汪金平,其它幾家公司的總經理都由張明遠暫時兼任,而幾名這一批應聘上的管理人員則擔任了這幾家公司的副總經理。

    冠軍精密機床公司的副總經理由一名這一次應聘而來的原來s省一家機床廠的副廠長安家聰擔任,冠軍激光設備公司的副總經理由原來d省一家機械廠的生產廠長霍濤擔任,冠軍壓縮機公司的副總經理由原來c省一家機電公司的副經理鄒亮擔任。

    這幾位副總經理都是正宗的經濟管理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又都有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在全面熟悉了這幾個公司的運作之後,張明遠就將正式將總經理的職務讓給他們。

    冠軍實業總公司的研究所也正式成立了,研究所的名譽所長是段正程,而洪彬擔任了研究所所長一職,公司裡的所有技術人員,包括這一次應聘而來的所有技術人員都加入了研究所,按照不同的專業、學科設立了幾個研究室。

    冠軍重工的生產基地也正在緊密有序的建設當中,現在的冠軍實業總公司就像是一部正在加油的跑車,一旦等它加滿了油,再次上路,它能夠飆出的速度將一定會讓世界都為之側目。

    與此同時,冠軍實業在深圳的分公司的運作也非常順利,在江海的巨額資金投入之下,冠軍大酒店的主體工程已經接近完工,在進行內部裝修之後,預計今年年內就可以開業了。

    而冠軍半導體廠已經開工了,預計今年之內的產值就能夠達到五千萬元左右,當然,等全部產能都發揮出來之後,它的產值還將有一個跳躍性的增長。

    何小兵的電器大賣場也正在修建當中,預計到明年之內就可以開業了,他現在另外租了一處地方,作為他的公司的辦公場地,繼續代理冠軍電器。

    這一年,洪蔚也從大學畢業了,她像前世一樣,進了《h省日報》社當了一名記者,專門跑時事新聞,洪峰夫婦倆對於洪蔚的這個選擇也算很滿意了,這個時代的記者可是無冕之王,算是相當好的一個工作了,對於女孩子來說也是很合適的一個職業。

    江河這一年上了高三,而江海也上了高二,在選擇分文理科的時候,他選擇了文科,而張小軍、關一鳴、房立、劉建設和史高飛也都跟著江海一起選擇了文科,其實在江海的前世,他們並不是都選擇了文科,而是文理都有,可是這一世,他們不希望跟江海分開。

    特別是史高飛,他學習成績本來就差,學文科理科都無所謂,他現在唯一的人生目標就是跟緊江海,他知道,自己下半生的富貴榮華就著落在江海的身上了。

    這一年的九月份,新華社報道:國務院法制局負責人近日向記者談話,說明國家正在著手制定若干經濟法規,使改革決策做到法律化、制度化。政府準備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起草制定幾個有關承包、租賃、股份方面的條例。

    這條報道讓江海和江一帆非常高興,這標誌著國家在國有和集體企業的產權歸屬的問題上出現了一些鬆動,至少從這條報道中來看,現在私有資本入股國有企業已經有了可能。

    按照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來看,只要是在某個方面出現了鬆動,那麼開的口子就只會越來越大,而不會關閉,估計在不遠的將來,將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賣給私人,也不再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了。

    江海將這個消息告訴了李寶根,李寶根聽了之後大喜過望,本來他現在對於前景還有一些憂心忡忡,可是這個消息等於是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李寶根問江海道:「那我什麼時候可以向沙陽市政府提出收購農機廠的申請呢?」

    江海沉吟道:「我看最早也要到明年了,最好能再晚幾年,國家政策還只是剛剛鬆動,等過一段時間,國家政策開的口子稍微大一些了,這件事情就沒有那麼顯眼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