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安奎利塔斯歷史

《》章 節目錄 第四卷 第二章 文 / 帕拉提利希斯

    在同一年,安維赫人和加爾馬納人發生了大規模的衝突,起因是伊尼波魯派遣到安維赫的傳教士被殘酷虐待。()雙方的海軍首先在安維赫人的海岸邊展開了戰鬥,安維赫人抵擋不住,被加爾馬納的神聖軍團登陸上岸,在隨後的日子裡,這支軍隊一直侵略到安維赫人的內陸,但是在沿著原路返回時,他們被安維赫將軍拜香盡數殲滅於一個名為列木諾的城市,據說這次戰鬥,總計有五萬的加爾馬納人死亡。拜香立下此功後,又以極快的速度驅兵前往安維赫的沿海地區,圍攻加爾馬納人在那裡佔領或者新建的城塞。在將加爾馬納人全部驅逐時,距離拜香受命領兵只有七個月的時間。安維赫人因此將拜香奉為天人,而加爾馬納人則對他倍感恐懼,所以他們早早就在自己的港口城市和沿海地區布下嚴密的防衛,唯恐拜香會趁勢追擊,渡海前來。

    提昂的兒子帝拜占當時是安維赫的皇帝,他也寫信給拜香,要拜香盡快帶領士氣正旺的軍隊準備出海進攻加爾馬納,而軍費、糧草和士兵數目則盡拜香索要。但是拜香回信給帝拜占——這件事是記載在《維維安遊記》中的事情,當時維維安與他的朋友確實正在安維赫遊歷,但遊記作者並未提到為何他們會知道拜香寫給帝拜占信件的內容——說,他以為自己自被委以軍權後,行事太過順利,因而他恐怕得寸進尺的行為會招致自己甚至於整個安維赫帝國的不幸,為此拜香還舉出歷史中許多類似的事例來加強說服力。帝拜占雖然對拜香的言論非常不滿,但他還是勉強同意了拜香的話。不過君臣之間的芥蒂似乎就此結下了,兩年後拜香便被帝拜占以種種名目殺死。安維赫的歷史中記載說,拜香是以欺君叛國的罪名被處死的,但我個人而言更相信切爾克西亞人的記錄,他們說帝拜占當時患有重病,因為他害怕一個強大的將軍會在自己死後篡奪尚處年幼孩子的帝位,才出此下策——那一年被處死的安維赫高級將領除拜香外,還有與拜香權勢相仿的另外三名。當然,拜香死後,他的全家人也未能逃脫死刑的處罰,這是安維赫人最慣常做的事情。對此,首先我必須承認世界各地都有著自己獨特而又殘忍的刑罰,但像安維赫人這樣不近情理,而又愈久彌新的株連之罪名,應該算是世界文明中一個相當獨特的東西。

    這一次遠征失敗讓伊尼波魯元氣大傷,隨後,他就把教宗的位子交給為他中意的一個名為卡爾卡松的人,自己則退居幕後。卡爾卡松曾長期混跡在尼安德特的宮廷中,他與那時的尼安德特國王內夫塔利還有這個國家的許多貴人有著良好的私人關係,所以他藉機鼓動尼安德特人進攻特朗西特斯。伊尼波魯聽說這事後非常反對,因為在他的計劃裡,特朗西特斯完全可以靠著和平手段取得,而不必枉費士兵和錢財去遙遠的土地進行戰爭。雖然伊尼波魯用心良好,可卡爾卡松卻因此囚禁了伊尼波魯。兩個月後,伊尼波魯在自己黨人的幫助下,溜出了監獄,他在外四處拉攏他的同黨,重新推翻了卡爾卡松的統治。被打敗的卡爾卡松跑到內夫塔利那裡,並慫恿內夫塔利暫緩對特朗西特斯的軍事行動,而首先進攻加爾馬納,就這樣,伊尼波魯與卡爾卡松各自帶領著一支強大的軍隊,開始了激烈地戰爭。

    而特朗西特斯人那段時間的活動是這樣的,尼安德特人在進行戰爭準備的時候,聯絡過巴巴羅人首領烏拉吉納,希望烏拉吉納能夠幫助他們,而他們則把普萊比斯的土地許給以烏拉吉納。烏拉吉納模稜兩可地打發走尼安德特人的使者後,就把這事告訴了艾爾貝拉。艾爾貝拉立馬召集了一次特朗西特斯人的集體會議,就如同前些年為抵抗巴巴羅人而經常召開的那樣。所有國家都派出了各自的代表前往,而斯弗裡斯則是親自前往,因為他覺得這會是再度團結特朗西特斯人的最好時機。安奎利塔斯這邊的使者是波維安,就是過去曾經為霍索恩領主克蘇恩所取笑的那個。在會議中,艾爾貝拉把烏拉吉納派過來的使者帶了上來,要他介紹尼安德特人的行動。聽聞此事的各國代表態度不一,有些人主張趁著尼安德特人計劃尚未周全時襲擊把戰爭延伸到尼安德特人的領土上面,既然尼安德特人短時間內通過武力擴張才有著今天的成就,那麼他手下必然有著許多對其不滿的民族能夠為自己所用;而這樣又可以避免特朗西特斯再度遭受到如前些年那般慘重的破壞。但另一些人則說主動尋求戰爭不是一個明智的辦法,因為有關敵人的一切信息還不夠全面,他們是否真正希望入侵特朗西特斯還尚未可知。主戰派以帕特裡奧克斯、普萊比斯、富提爾三國和伊克斯皮拉雅、瑪弗羅的領主們為主,剩下的國家則都主張和平,其中依然是以歐內斯圖姆和阿皮齊亞的代表意見最為激烈。

    斯弗裡斯聽到反戰派的說法後,當場向所有人發起火來,他說到現在居然還有人只是在考慮本國的利益,從而對虛妄的和平報以幻想,就像當初對巴巴羅人抱有期待一樣。斯弗裡斯在重申了前述的理由後,立刻就要所有代表舉手表決是戰是和。即使是這樣,與會代表的意見仍是五五開。於是斯弗裡斯開始威脅所有反戰派,他說如果他們不願意作戰,帕特裡奧克斯和其他主戰派會為了特朗西特斯的未來公開支持他們國內的反對派,直到這些國家支持這場戰爭。由於受到威脅,阿皮齊亞代表卡羅貝激動地喊道這是**裸的挑釁,特朗西特斯人和他們阿皮齊亞人是不會允許破壞和平的任何行為的。會議最終不歡而散,但帕特裡奧克斯的軍隊對此早有準備,他們接到斯弗裡斯的命令後突然出現在阿皮齊亞人的邊境,突襲了阿皮齊亞人的土地。權衡利弊後的阿皮齊亞人派遣使者到卡羅貝那裡去,要他盡快向斯弗裡斯求和,並同意斯弗裡斯的請求。這樣,卡羅貝馬上找到了斯弗裡斯,向斯弗裡斯道歉並傳達了阿皮齊亞的立場。與此同時,各個國家內部要求戰爭的輿論也越來越強,有些人是真正考慮到未來的災禍,有些人則是純粹抱著一種湊熱鬧的心態來支持戰爭。其中,那些曾經在與巴巴羅人作戰中退役下來的士兵,因為他們中有不少人回歸到和平生活後反倒無所事事,生活潦倒,所以這些人更加急欲再次為軍隊所徵募。

    在其他的國家相繼同意戰爭之後,與會各個代表再次達成了協議,並又花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討論各個國家應該承擔的責任。接著,每個國家又花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才把各自的軍隊招募好,並帶到了伊克斯皮拉雅,軍隊的總數大概有六萬人,其中安奎利塔斯的梅爾克作為安奎利塔斯的將軍,帶領七千名士兵參加到聯軍之中。在那裡,聯軍代表推舉出前些年在與巴巴羅人的戰爭中表現活躍,來自帕特裡奧克斯的歐涅西洛斯和來自伊克斯皮拉雅的卡尼茲領主布尤克為最高統帥,並要他們各自統領三萬人,前者帶著軍隊進入尼安德特人的北方領土——安奎利塔斯軍隊跟隨其後,後者則帶著軍隊往尼安德特王國的南方領地進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