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安奎利塔斯歷史

《》章 節目錄 第五卷 第一章 文 / 帕拉提利希斯

    有時候一個龐大的帝國並不一定能夠比一個領土面積小得多的國家更為強大,因為決定一個國家實力的不是靜止和消極的力量,而是積極的力量。我所敘述年代的安維赫帝國就是這樣一個國家,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資源,卻一直遭到敵人輕視,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軍隊和戰船,卻從未在對外戰爭中取得輝煌的勝利。我不否認這個國家擁有悠久和光輝的歷史,他們到現在依然擁有著其他民族不具備的優點,而也正是這些優越性,讓他們保持了一種任何民族都不具有的強大的內部穩定性。雖然我好像一直在批評安維赫人,但這就好像我在批評安奎利塔斯人一樣,我只是根據我心中道德的一種普遍準則做出判斷而已。如果我把我的歷史推前一千年,大家一定還會為我過分讚美安維赫人而有所不滿。至於在未來的日子裡,到底是安維赫人,還是那些與他們不同性格的民族率先獲得一種完美的民族精神,沒人能夠預測得到。

    就在拜香擊敗加爾馬納的軍隊後,安維赫人似乎忘記了被神聖軍團殺死的二十萬安維赫將士,反而為自己國家的軍事實力振奮起來。他們誇耀自己國家在軍事謀略、戰鬥精神還有冶煉鋼鐵上面的優越,貶低加爾馬納和特朗西特斯人的陸軍實力,許多人甚至瘋狂地以為加爾馬納人和特朗西特斯人至今都沒有鐵器,而是拿著石頭和削尖的木棍作戰。這種驕傲的精神居然同樣出現在帝國統治集團的腦海中,官僚廷臣們因為一種可笑的民族榮譽感和溜鬚拍馬的需要,對當時的皇帝塔雄反覆重複著荒唐的話語,以至於讓這個年輕而無主見的皇帝腦海中充滿了不切實際的想法。塔雄是帝拜占的弟弟,他是在帝拜占死後被一群官僚推上王位的,就像世界各國的許多軟弱的皇帝一樣,塔雄實際上成為了下屬廷臣們意見的傀儡,他在屬下的慫恿下殺死了自己尚在襁褓中的侄子,強行迎娶了自己哥哥的妻妾,並因為他的哥哥殺死了許多高級軍事將領而將其稱為野蠻的暴君。

    在902年,塔雄對伊維薩半島上的諸國宣戰,雖然這些國家當時在加爾馬納教宗的庇護下,但格諾維法那時正在同奧瑪德和法洛姆進行激烈的爭鬥,所以無力出兵支援。因此伊維薩半島上的許多國家選擇了投降,希望這種行為能夠保全自己。安維赫的軍隊就在伊維薩半島上建立登陸點,在半年的時間裡,一共有三十萬軍隊被送往了伊維薩半島,由於安維赫士兵們的軍紀渙散和品性墮落,這三十萬士兵在完全登陸後幾乎把整個伊維薩半島毀滅。他們一面進攻那些不與自己合作的民族,一面破壞蹂躪那些早已投降國家的土地,殺死那裡的成年男性,欺侮那裡的女人和孩童,他們把這些捉來的女人統一安置起來,然後當做軍妓供他們發洩野蠻的情緒。能夠逃跑的伊維薩人都逃跑了,那些沒有逃跑的選擇了自殺,即使如此,他們的屍體還要遭到士兵們殘酷的對待。許多海盜因為恥於看見安維赫人的暴行——其中就包括之前所說的赫拉班——所以他們把自己船停泊在伊維薩半島的各個港口,收留那些希望逃跑的人,而那些逃走的人則燒燬了所有他們不能帶走的東西,尤其是莊稼與糧食。毗鄰伊維薩半島的國家和民族因為畏懼安維赫軍隊的威勢和殘忍,所以都聯合起來,並向加爾馬納、特朗西特斯、尼安德特等等任何他們能夠知道的國家派遣使節請求救援。

    至於加爾馬納人那邊,我想我應該緊接著法洛姆和奧瑪德回到加爾馬納後的事情開始敘述。在901年春天,法洛姆與奧瑪德聯合了許多國王還有勢力,與格諾維法發生了激烈的衝突,格諾維法一度被打敗,逃跑到一個名為熱河的島國上面,而法洛姆則自封為新一任的教宗。但第二年格諾維法捲土重來,幸運之神似乎也站在了他那一面。902年的冬天,奧瑪德在一場國內的宗教動亂中被殺害了;而在903年同法洛姆的決戰前,法洛姆在訓練部隊的時候,居然被一個來自友軍的帶有倒刺的標槍刺穿了左臂上的動脈,雖然法洛姆生命保了下來,但他以為這是一個非常不詳的預兆,再加上奧瑪德的死亡,所以他就向格諾維法乞降。雙方在達成了某些協議後,完成了和解。這樣,格諾維法歷經三年的時間,重新將加爾馬納納於自己的統治之下,並與尼安德特國王內夫塔利再次簽署了同盟協議。當格諾維法知道安維赫人在伊維薩半島上的暴行後,他也試圖與特朗西特斯人締結協議,那時聯軍佔領了伽裡尼人的土地,距離伊維薩半島只有一海之隔,然而聯軍並沒有與格諾維法合作的意思,他們樂意看到自己的兩個敵人因為爭鬥而受到損失。

    格諾維法馬上把要法洛姆和他的士兵以及克雷費爾德的國王路德維希前去對抗敵人。同時,一支龐大的艦隊也從加爾馬納駛出,格諾維法就如同多數人一樣,害怕安維赫陸軍的力量,而輕視他們的海軍。因此格諾維法的原意是通過海軍割斷安維赫人的補給線,讓敵人不戰而退。但法洛姆與路德維希都為敵人的龐大軍勢而感到興奮,他們彼此約定好,兵分兩路,法洛姆帶著一部分輕裝部隊繞進山路,而路德維希則帶著主力部隊從大路前往伊維薩。按照常理來說,安維赫軍隊的數目如此龐大,他們完全可以憑借快速的軍事行動佔領大片的土地,然而他們卻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破壞和蹂躪伊維薩半島的土地和人民上面了。

    法洛姆首先帶著手下一萬的士兵出現在了伊維薩半島的東北方,他突襲了正在圍攻一個城鎮的安維赫軍隊,殺死了他們五千人。當安維赫軍隊開始向法洛姆方向集結時,路德維希帶著五萬士兵進入了伊維薩。有五萬的安維赫軍隊包圍了法洛姆駐紮在城邊的部隊,這些安維赫人還故意多建造營地和篝火,以期望憑借自己軍隊的數量讓敵人感到恐懼。法洛姆的士兵感到害怕,但他們為法洛姆所激勵而堅定起來,於是向營地外的敵人發出大聲的嘲笑,因為敵人不敢來進攻自己把守的城牆,而只是每天發射大量的弓箭和投石。安維赫的將軍派遣使者到法洛姆那裡去,希望用極大的報酬將法洛姆拉攏到自己一邊,然而法洛姆傲慢地拒絕了對方的要求,於是安維赫人轉而賄賂法洛姆手下的士官們,但無一例外都遭到的失敗。

    路德維希在進入伊維薩之後,很快與敵人的一支四萬人的部隊相遇,他追著敵人前進,試圖迫使對方進行戰鬥。這時候安維赫軍隊佈置的伏兵四起,弓箭手們大聲叫嚷著,向路德維希的軍隊發射密集的弓箭,騎兵和輕裝步兵則從樹林和掩體中衝出來,攻擊路德維希部隊的後衛。安維赫的主力部隊這時也緩慢地轉過方向,他們的騎兵首先發起了衝鋒,步兵緊隨其後。即使是路德維希的士兵,也覺得自己陷入到了非常不利的局面中,但是路德維希來回奔跑在士兵的行列中間,大聲喊著:「讓這些安維赫人知道,我們克雷費爾德人即使是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各個方面都在展開戰鬥,到處都能聽到憤怒和害怕的叫喊,還有人們痛苦的呻吟。首先,那些安維赫的伏兵被逐一擊潰,潰逃的伏兵們一面往他們大部隊方向奔去,一面大聲哭喊著。然後,被安排在軍團的左翼的,來自托萊多的士兵們列成一個巨大的方陣,開始擠壓著安維赫人不斷向後退去,這些安維赫士兵起初還是緩慢地,一邊抵抗一邊退卻,但很快就變成了沒有秩序的逃亡。那些率先衝擊路德維希軍隊的騎兵們在給敵人造成巨大的傷害後,被敵人團團包圍住,也被殺死在了陣列裡面。這時候托萊多的士兵轉而從側面屠殺安維赫人。於是接下來,戰爭變成了單方面的屠殺,因為周邊到處都是山崖和亂石,所以安維赫士兵無法快速逃脫,他們也不理會自己將軍的呼喊,只是四處亂竄,然後輕易地被殺死。這場戰鬥裡,有三萬安維赫人死亡了,還有五千人被俘虜,因此一戰,路德維希得到了安維赫人征服者的稱號。當然,我們在稱讚路德維希的功績同時,並不能忘記他麾下那些勇敢的士兵和將官們,有時候,士兵們的勇氣才是一個將軍得以功成名就的最大原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