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安奎利塔斯歷史

《》章 節目錄 第九卷 第二十八章 文 / 帕拉提利希斯

    我想我值得在伊諾克諸多的戰利品中間,單獨介紹一下霍爾默為伊諾克所呈上的《偉人頌》。顯然,對已經斷斷續續寫作了十多年的《偉人頌》而言,它最初的讚譽對像絕不是伊諾克,甚至也不太可能是瓦倫丁尼安。它也完全不同於阿諛奉承者的潦草之作,而足以被稱作是文學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我想,如果不是伊諾克當時聽信了讒言,想要處置霍爾默的話,霍爾默可能也不會為了保命而把自己最得以的詩作獻給這樣一個根本稱不上偉大的暴君。

    即使是對文藝作品表現出相當低俗嗜好的伊諾克而言,他也意識到《偉人頌》是在他收集的眾多作品中唯一一個不同尋常的東西。雖然他命令霍爾默在詩行中添加上自己的姓名,但霍爾默勉強推辭說,如果再次修改詩歌的韻律,可能又會花上數年的時間。於是伊諾克也不再強求,他或許知道《偉人頌》不是為他而做,但對伊諾克而言,只要詩歌是獻給他的,他就已然心滿意足。而且即使如此,伊諾克仍然不斷對外宣稱,霍爾默把他本人的個性描寫的非常透徹與逼真,他甚至專門聘請了一支朗誦隊,每天專門定時在公民廣場上做公開的朗誦,以「讓世人都知曉我的功勳」——他的厚顏無恥當真令人瞠目結舌。

    擁有仍然野蠻民族血統的霍爾默顯然在自己的詩作中表現出與其他詩人更多的不同價值觀,而這又與伊諾克的本性不謀而合。霍爾默熱情讚揚了一個虛構的,通過征服與屠殺而確立豐功偉績的「偉人」。但在另一些人看來,這種偉人只不過是人類病態個性和認知的一種反映。如果人類認真回想,會發現我們把太多難稱偉大的傢伙當做了偉人。對於這種偉人的同時代者而言,他們不難把權力與此人的偉大之處區分開來,然而他們卻出於某種需要不得不對他加以奉承。至於以後年代的人類,他們通過留下的作品認識從前的時代時,又為這些溢美之詞所迷惑,以至於草率地把這個時代定義為幸福的年代,把這個時代的統治者定義為偉大。

    伊諾克的**統治無疑招致了巨大的憤怒,但是相比而言,瓦倫丁尼安所作出的迫害活動更加殘酷與頻繁,然而他卻沒有為此引發巨大的民怨。究其原因,除了民眾精神的普遍轉變以外,更重要的是伊諾克從來不去注意人民的看法。他幾乎從不發表演講,也從不以友善的態度接觸民眾。他手底下的士兵們與他一樣頑固,無論執行什麼樣的命令,他們根本不懂得造勢宣傳,因為他們清楚自己的權力來自於將軍,而不是百姓。即使上面下達的命令十分正確,人民卻全然意識不到其中的意義所在,以至於民怨沸騰。結果,統治階層的人責罵民眾無知,民眾卻辱罵統治者的獨裁與**。

    正如之前所說,伊諾克既不仿照弗拉歐爾特斯那樣,友善熱情地對待平民;也沒有以瓦倫丁尼安的恐怖統治壓迫人民——即使他可能希望這樣做。結果他走上了一條為眾人唾罵的道路。在這方面,安奎利塔斯的人民的永遠表現出蠢笨與忘恩負義之處,他們從不責罵對自己真正有害的暴徒,卻對那些軟弱的暴徒們惡語相向,同時,真正對他們的友善的領導者——如果他不能嚴肅誹謗的相關法律——也總是遭到肆意的攻擊,比如說佩利阿斯、莫特魯斯。結果,人民「一步步把他們熱切企望的暴君迎接到了王座之上」。

    在1002年的夏天,阿奎丹總督雅科波病逝,他留下了一個混亂的政權,他那三個尚未成年的兒子分別被不同派別的將軍推舉上總督之位,當上了傀儡。為了自保與奪權,這三個派系的將領分別投靠了與他們毗鄰的三個國家,即安奎利塔斯、歐內斯圖姆、帕特裡奧克斯。尋求安奎利塔斯人庇護的多梅尼科同時向十人政府與伊諾克請求支援,結果伊諾克在十人政府派遣的使者勸說下,輕易放棄了幫助多梅尼科的機會。於是佩利阿斯與伯諾瓦兩人帶領三個軍團的士兵入侵了奧卡西,他們會見了多梅尼科,並且同他正式簽署了一份已經草擬好的協議,按照這份協議的規定,雅科波從瓦倫丁尼安手中攫取的土地將重新歸屬安奎利塔斯;如果可能的話,多梅尼科應擺脫帕特裡奧克斯人和歐內斯圖姆人的管制,並單獨於安奎利塔斯的政權下享受自治。

    雖然佩利阿斯名義上與伯諾瓦同時領兵,但是他放心地把全部軍事事務交予伯諾瓦。這是由於他信任伯諾瓦的才能,同時他也不希望自己因為搶奪戰功徒遭指責——人民對佩利阿斯仍然是不寬容的,幾乎所有十人政府治下做出的錯事,總是被自然而然推到他的頭上。最終伯諾瓦不負眾望,他在奧卡西與阿奎丹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他還打退了妄圖支持自己一派總督的歐內斯圖姆軍隊,並且在戰後以令人欽佩的態度釋放了全部戰俘。

    當伯諾瓦持續勝利的消息傳遍安奎利塔斯以後,安奎利塔斯城內的市民們也紛紛奔走相告,額手稱慶。他們派出了幾個自己的代表,以極為謙恭的態度向伊諾克請求一場慶典活動。可是卻被伊諾克毫不留情地拒絕了。伊諾克似乎突然意識到伯諾瓦的軍事活動所帶來的重要影響,於是他思前想後,試圖把勝利的天平重新壓向自己這邊。為此,他精心策劃了一場偷襲,並且與當時正在阿奎丹邊境駐紮的帕特裡奧克斯士兵們勾結在一起。然而伊諾克猶疑不決,拿不定主義該不該下手。

    由於伊諾克派出的奇襲部隊長官比提努斯遲遲等不到上級的消息,他最終決定獨自執行偷襲的計劃。當時,伯諾瓦在擊敗歐內斯圖姆的士兵,使多梅尼科重掌政權後,正帶著自己的士兵離開阿奎丹。他們離去的山路崎嶇不平,所有部隊割裂分散,而且士兵們也完全沒有備戰的意思,他們非常隨意和散漫地行進。結果,當伯諾瓦出現在隱藏於陰影下的比提努斯及其士兵面前時,只要比提努斯做出決定,他們幾乎不會失敗。但是比提努斯不知道因為什麼緣由沒有出擊,他和他的士兵眼睜睜看著伯諾瓦遠去,好像自己是一個被追擊的戰敗者一樣——或許正如之前所說,大多數的戰爭並不是一個能夠充分展現人類才智的地方。比提努斯一無所歸,在那以後,他放棄了主動暗殺伯諾瓦的計劃,最終他被遲遲沒有下定注意的伊諾克召回。

    比提努斯被召回以後,伊諾克得知了他未經自己命令,私自試圖進行暗殺的事情,於是他氣的大喊大叫,並以嚴重的罪行指控比提努斯。然而因為伊諾克經常居住在他親自修建的龐大別墅群(一個連接了好幾座著名的別墅與花園,卻粗製濫造的建築)中,不理政務,與比提努斯交好的一群人便尋找機會,偷偷放走了他。直到遷居到異國他鄉的比提努斯給伊諾克寫了一封信以後,伊諾克才得知比提努斯被無罪開釋。比提努斯封信裡面使用了大量辱罵和不敬的詞彙,他指責伊諾克不但不給他獎賞,反而迫害一個忠心耿耿的將官;除此之外,比提努斯預言說,伊諾克的統治很快即將瓦解,伊諾克擁有的一切都將歸於塵土。為此,伊諾克更加憤怒,他無法找到比提努斯,便試圖處置那些與放走比提努斯有所關聯的人士。然而,在這群人當中有許多高級將官,他們和他們的士兵對伊諾克的處罰公開表示出反對的態度,於是感到害怕的伊諾克放棄了懲罰,再次沉醉在各式各樣的歡愉之中,不理政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