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薇妮的異界生活

《》法師的復活 220.血腥瑪麗的真相 文 / 公子竊玉

    拉辛格一世,光明教廷第七十四任主教,教廷歷史上迄今為止繼任年紀最輕的教皇。他是舉世聞名的天才,神術登峰造極,是教廷屈指可數的修行至十級的大祭司。他一生中救治過無數的人,受過他幫助的人裡有貴族,也有平民,他也因此廣泛受到了人們的尊敬,被稱為聖人,去世之後,被教廷封為「聖拉辛格」。當年正在修建中的佛蘭大教堂也改名作聖拉辛格大教堂。

    除此之外,拉辛格一世不但神術出眾,在玩弄權術方面,也頗有建樹。他出生的時代,正好後賢者肖頓的時代。洛非帝國最有名的國王肖頓一世發起「燃燒的三月」革命,頒布了《禁忌之典》,嚴厲禁止邪術和禁術。拉辛格借由剷除了邪惡法師,發起一系列肅清運動,將一大群「邪惡法師」送上了絞刑架。其中想當一部分是他的政敵,或者是對教廷有異議的異教徒。肅清運動持續了很多年,牽涉極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瑪麗.海頓女公爵事件。當時在位的國王查爾斯三世的親姐姐被教皇親自用聖光灼燒成了灰燼。

    瑪麗.海頓女公爵殺人取血之事太過駭人聽聞,拉辛格教皇也就因此贏得了不畏權貴,斬除邪惡的名聲,被稱為「公正無私的拉辛格」。

    瑪麗女公爵的事因為涉及皇室顏面,因此被禁止不提,雖然也有流傳下來的故事,但是大多語焉不詳。故事大多是說女公爵因為得了怪病毀容而在邪惡女巫的幫助下,殺掉少女,取她們的血沐浴。而在索多瑪之嶺的廢棄瑪麗女公爵的城堡裡,雖然薇妮因為不懂愛情而沒有經歷女公爵的故事,但是根據女公爵的講述,女公爵愛上了比她年輕二十歲的教皇。為了永葆青春,她用少女的血沐浴。

    女公爵說:「願用永生地獄,換取一世的歡愉。」

    雖然過了近五百年,永恆石裡禁錮著的女公爵亡靈仍然不懂,為什麼教皇拉辛格為什麼要殺她。

    薇妮當時注意的是永恆石的功用,而對血腥瑪麗的秘辛沒有多大的興趣。聽了血腥瑪麗訴說的片段,她想著,不過又是一段禁忌而隱秘的愛戀。這段故事,她幾乎忘了,直到她來到佛蘭城。再一次瞻仰拉辛格大教堂,想起這段故事。她突然意識到:如果瑪麗是因為採用黑暗巫術而被教廷除掉,那她為什麼過了五百年。還是執著地問「為什麼,」為什麼拉辛格要殺死她。清剿黑暗法師是教廷的職責,所以女公爵從開始使用禁術駐顏開始,就應該會料到這樣的結局才對。

    「無知的少女,你可知道。就連教皇也曾匍匐跪地在我的面前。」

    「可是他還是不願意承認愛我,為了所謂的信仰,他居然親自用聖光將我灼燒成灰。」

    雖然關於瑪麗.海頓女公爵的疑問只存在了一瞬間,但是到了教廷最隱秘的歷史藏書室,薇妮還是禁不住想看看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

    《瑪麗.海頓女公爵》的扉頁上用漂亮的斜體字寫著「一個罪人的懺悔錄」。

    這本書的前面的章節裡記述了一些海頓女公爵幼時的經歷的繼承爵位之後所做的事。為了遵循所謂的「真相的原則」,哪怕是最小的事件。也標記了詳細的時間和地點。根據歷史,瑪麗少時有過一個封地在澤維爾的伯爵未婚夫,但是澤維爾伯爵因打獵意外受傷而早逝。所以從那之後,瑪麗終生未婚。本書指出,實際上,瑪麗和澤維爾伯爵並沒有多少感情,當初是國王理查德三世為了拉攏澤維爾家族貴族支持自己。而犧牲瑪麗採用了聯姻政策,繼位之後。理查德三世為了鞏固中央政權,而想盡辦法削弱大貴族家族的力量。瑪麗的未婚夫死於政治謀殺。雖然瑪麗和未婚夫之間並沒有多麼深厚的,但是親生弟弟對自己的利用,以及未婚夫的死,讓她很傷心。於是,厭倦了宮廷爭鬥的她在荒僻的山嶺修築自己的城堡,在那裡一住就是二十年。

    女公爵長期遠居於自己的領地,對於賦稅也不太上心,每逢節日,還會組織救濟窮人。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屬地的人民都很感激和喜愛這位他們很少見到的領主。情。

    然而本書的重點不是女公爵的生平,而是「血腥瑪麗事件」。

    女公爵四十歲那年,新任教皇拉辛格繼位。和其他地位顯赫的貴族一樣,女公爵也受到邀請,參觀繼位典禮。

    在繼位典禮的前一晚,拉辛格單獨求見了女公爵。

    女公爵那天穿著一身黑衣。從未婚夫去世之後,女公爵就用黑紗將自己從頭到腳地包裹了起來。她本來無意和這位年輕的教皇見面,見面的時候漠然疏離,然而這位年輕的教皇卻出人意料地,用直言不諱的態度對女公爵說:「尊敬的海頓公爵閣下,您這樣用黑紗把自己遮起來的行為,就如同您選擇居住在遙遠的山嶺一樣,是想遠離人群,把自己保護起來。但是其實您心中並不是像被人忘記,您在用這身顯眼的黑紗無聲地傾吐自己的不滿,這種行為上的出格表達您對國王陛下的反抗。」

    女公爵因為拉辛格這一番膽大妄為且無禮至極的話感到震驚。還沒來得及等她回過神來否認或者斥責,拉辛格半跪在地上,親吻了她的手,說:「其實你心裡還是希望被人在乎的,對不對?您希望他們能看到你的不滿,在乎你的不開心。」

    女公爵驚愣在了原地,忘記了抽回自己的手。

    這是拉辛格計劃已久的一次冒險。教皇的選舉向來是從各地的紅衣主教中產生。他原本是前任教皇的侍從,雖然因為璀璨耀眼的神術天賦而被教皇額外賞識,在教廷中地位超然,遠遠超出了他的侍從身份。然而,按照慣例,他根本沒有資格競選教皇的位置。只是教皇去世之後,各大紅衣主教不合。分歧不斷,根本無法決議出新任主教的人選。

    就在教廷因為政見分歧而分裂混亂的時候,受到了蛩伏多時的黑暗法師地下組織「黑焰黨」的襲擊,數位紅衣主教遭到暗殺,正在教廷陷入混亂之時,拉辛格臨危請命,從容不迫地指揮騎士團和神官們擊退了「黑焰黨」。為了穩固人心,拉辛格在眾望所歸中被破例推舉作了新任教皇。

    然而,他雖然得到了底層信徒的崇拜和支持,但是教廷高層黨派複雜。他勢力單薄,站在教皇的位置上,就如同在浮冰上旋轉。他除了需要在教廷之中拉攏黨派。還需要世俗貴族的支持。只是憑借他的根基,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大貴族的信任,於是,拉辛格兵行險著,選中了海頓女公爵。

    海頓女公爵是國王的姐姐。封地富庶,而且最重要的是,研究過女公爵的過往和現今生活之後,他認為這位對名利皆無所求的夫人最容易下手。他沒有和人作財權交易的底蘊,但是這位夫人需要的卻只是精神支柱。

    第二天的繼位大典,女公爵仍然穿著自己的黑裙子。但是拉辛格知道,按照他對女公爵的瞭解,既然女公爵還願意來參加大典。那就說明他前一晚冒險的話語已經對她有所打動。否則,她會稱病離開。

    從那之後,拉辛格隔三岔五地會差人送一些小物件給女公爵。有時候是一串打磨精緻的玫瑰誦珠,有時候是一本他親自摘抄的《聖典》頌歌,有時候是他親自雕刻的十字架。每一次,他都會附上一頁小箋。告訴她,他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想到她或許會需要或者會喜歡。

    教皇無微不至的關心漸漸融化了女公爵隱藏在層層黑紗裡的心。

    女公爵愛上了教皇,但是教皇卻假裝不知。教皇的「朋友」和支持者女公爵向教廷捐贈了大量的資財,教皇仍舊每隔一段日子,就派人給女公爵送去一件或幾件別緻的小禮物。不過僅僅有女公爵的支持還不夠,拉辛格需要得到更廣泛的支持和認可。他將注意力放在了他最擅長的神術上。

    如果他成為了帝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官,那麼,他就可以宣稱自己是「被神選中的人」,並且那些希望得到他醫治的人會主動成為他的資助者。

    拉辛格十九歲就成了八級大神官,然而到了二十二歲,還是無法突破瓶頸,成為九級祭司。神術的修行除了研習典籍和勤奮練習還不夠。那幾年,除了維持教皇的地位,拉辛格潛心研究神術,然而,他自願醫治遍了天下所有的疑難雜症之後,他還是覺得不夠。八級大神官的力量足以醫治幾乎所有的傷口和病痛,想要晉級祭司,他意識到,自己需要「對人本身的進一步瞭解」。

    於是他開始研究那些違逆自然規律的禁術。他開始悄悄在死囚身上進行試驗,但是慢慢地,他對禁術越來越著迷,但是僅僅有克制的小實驗,已遠遠不能滿足他。

    在對地位的不安全感和求知慾的驅使下,拉辛格找到了海頓女公爵。女公爵雖然內心戀慕比自己年輕二十歲的教皇,卻因為對自己年紀的自卑而不敢有所表達。拉辛格對自己忠誠的愛慕者說出了一個膽大的計劃:用少女的鮮血沐浴以重獲得青春。

    女公爵起初一口拒絕了這個駭人聽聞的計劃,然而拉辛格贈予了她永恆石──這世上最珍貴的寶石──並且告訴她,他這麼做,是為了讓她永不老去,和他永遠生活在一起。這段違背世俗的愛情折磨得她失去了理智。

    女公爵答應用一名因為殺人被判處了死刑的少女作試驗,拉辛格親自為女公爵的浴室畫上了他最新研究出的禁術法陣,女公爵在第一次沐浴之後,臉上的皺紋奇跡般地消散了不少。至此,女公爵再也停不下對變美的貪求。

    「他們兩人都知道這麼做錯誤至極,但是一個沉浸在對禁忌神術研究的沉迷中,另一個沉迷在對青春美貌的渴望中,無法停止。就連對最終審判的敬畏和對永墮地獄的恐懼,也無法制止他們放縱在眼前的快樂之中。」

    除此之外,拉辛格還在女公爵的庇佑下,用被放了血少女,做各種研究。

    後來,少女的失蹤引起了教廷和世俗的注意。見事情再也隱瞞不下去,女公爵自願承擔一切罪孽。

    教皇一邊假意保護女公爵,另一邊卻暗中向國王和貴族們請命,要求親自除去墮落黑暗深淵的女公爵。女公爵以為教皇這麼做,是為了悄悄放走自己。沒想到,狠心的教皇為了永久保留自己的秘密,親自用聖光燒死了女公爵。

    只不過教皇沒有想到的是,女公爵庇佑下的亡靈法師凱特琳娜.克萊沃絲悄悄將女公爵的靈魂封印在了永恆石裡。凱特琳娜曾經得到過女公爵的幫助,就連教皇也曾向她請教過亡靈法術,但是「血腥瑪麗事件」之後,教皇將這位曾經的朋友劃入了異教徒之中,下令追緝這位邪惡的亡靈法師,只不過直到教皇去世,也沒能將這位故友送上絞刑架。

    瑪麗.海頓女公爵的故事,到此結束。

    這本傳記的最後作者落款是:拉辛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