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0章 哥德堡變奏曲 文 / 錦瑟華年
和周秀英不同,方希平已經從中文系教授的職位上退休,一直以來,也是他在背後照顧周秀英,她每天忙忙碌碌沒個停歇下來的時候,也的確需要人來照顧。{}
周秀英教秦放歌學習歌劇的時候,方希平就去買了菜回來做飯,他們上午的課程結束後,就留秦放歌在家裡吃飯。
秦放歌本來是不好意思在這蹭飯的,可這兩個老人都相當熱情,不肯讓他走,秦放歌只得厚著臉皮留下來吃午飯。
這一上午,秦放歌學得很刻苦,周秀英同樣不輕鬆,因為他的學習能力太強,她得打起全部精神來應對才行。方希平為犒勞她們倆,做了很多好吃的,他的廚藝早就鍛煉出來了,吃得秦放歌也是讚不絕口。
這一來,方希平更開心了,還叫他多吃點。儘管他們家已經招待過周秀英數不清的學生,他的廚藝也收穫了無數的讚譽,可好話,當真是人人都愛聽的。
吃過午飯後,秦放歌還幫著收拾碗筷,方希平不讓他幹這樣的事情,叫他去彈鋼琴,說這就是對他最好的回報,還說他是真的喜歡秦放歌的鋼琴演奏。
周秀英也覺得秦放歌的鋼琴演奏,相當有他個人的風格,基本一聽就能知道,那是別人所無法模仿的。
秦放歌也就坐回鋼琴前,先彈了幾首康德的歡快活潑,旋律優美的曲子。
等方希平收拾好,過來聽他彈琴的時候,他就先停了下來,問周秀英和方希平是不是該午休一陣,周秀英好像是有中午歇息片刻的習慣,這夏日炎炎的,中午也確實容易犯困。
周秀英說剛吃了飯不著急,先聽他彈會鋼琴再說。至於方希平,失眠的他就沒睡午覺的習慣,這對他來說,其實是相當難熬的,他也看過很多醫生,試過不少方法,可惜都沒見到成效。
秦放歌自己當初也有睡不著的時候,那時候就聽巴赫的音樂,《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賦格的藝術》,《音樂的奉獻》,《哥德堡變奏曲》,感覺都是相當有催眠效果的。
可他先前彈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的第一首前奏曲和賦格的時候,方希平卻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秦放歌還有點不信邪,那時候早上,除非是回去睡回籠覺,否則想產生睡覺的**還是挺難的。忙碌了一個上午,都有些累了,說不定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秦放歌就又彈起《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曲子來,想再看看效果再做打算。
他彈的是升c小調前奏曲和賦格,這首曲子,也被萊曼評價為音樂文化所呈示的,最神聖,最崇高的樂曲。各個聲部進行模仿,變形,就像是述說著偉大靈魂的憧憬。在賦格中,更是發展到了五個聲部,三重賦格構造,就像是巨大的神聖的教堂結構。
周秀英在仔細聆聽聽他彈了之後,也是相當感歎,他在鋼琴上的才華橫溢。她心底相當清楚,想要創作出這樣的音樂來,真的只有天之英才。聽得出來,寫這樣的曲子,是需要相當理性的,也難怪秦放歌做人行事也是如是成熟。
「這可真是一首偉大的作品,現在還創作前奏曲和賦格的人,我估計全世界就只有你一個人了!」方希平也不無感慨地說,他也算是理解了,秦放歌說他是真的熱愛音樂,並不是隨口說說,而是付諸在了實際上面。
他倒是擔心起來,現在作曲家也是沒太高的地位,在互聯網已經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光靠唱片版稅,想要養活作曲家,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知名的作曲家,都不是以作曲為生,也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曲中去,再有天賦和才華,也只能被浪費掉。
方希平關心起他,問他有沒有出版的打算。
秦放歌回答說不著急,現在他創作的曲子還不多,等以後積累多了再說。再者,即便他想要出版,這會也沒什麼出版社會要他這無名小卒的作品,即便他拿出來的都是經典之作。古典音樂本來就很小眾,這個世界有那麼多偉大的音樂家,他們創作的那些偉大的作品,現代人想要很好滴詮釋演繹出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那些穿梭於國際舞台的鋼琴演奏家們,也越發商業化。
更直白點說,秦放歌想要將他的音樂推廣出去,還是需要不斷的積累,以後合適的契機。
秦放歌自己倒是看得透,也耐得住寂寞,方希平和周秀英,對此也表示相當欣慰。周秀英還說其實不管是彈鋼琴,還是唱歌劇,都需要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的心,現在的社會太浮躁,但搞音樂的人,卻是來不得半點浮躁的。你的心要是浮躁了,創作出來的曲子,唱出來的歌聲,很容易就能看到聽到。而且相比起鋼琴來,歌劇更顯小眾,但學習聲樂歌劇的人,卻是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將自身的本領慢慢積累起來的。
這些暫且不說,對於秦放歌而言,他想用前奏曲和賦格來催眠方希平的企圖,又可恥地宣佈失敗了。
他心一狠,打算放出大殺器《哥德堡變奏曲》來,要再不行的話,他也是沒招了。估計《賦格的藝術》和《音樂的奉獻》拿出來都是同樣的效果。
而巴赫的這首《哥德堡變奏曲》,也是他專程為患有失眠症的俄國伯爵所做的,能不能治好失眠症暫且不說,能讓失眠的人聽了好過些,就是相當不錯的成果了。秦放歌從來不懷疑巴赫的偉大,因為這是毋庸置疑的,而這首《哥德堡變奏曲》的經典程度,更是無以倫比。
方希平和周秀英看他手指又落向琴鍵上,都很好奇,並期待,他還能演奏出什麼樣的音樂的。
秦放歌並沒有提前告訴他們,說這首曲子是什麼格式叫什麼名字之類的,他只彈琴。
這首曲子,巴赫當初是為雙層鍵盤羽鍵琴所做的作品,巴赫自己規定的標題叫《為羽管鍵琴所作的由一段詠歎調及一系列變奏所組成的鍵盤練習曲》。
作為主題的詠歎調出自巴赫給愛妻安娜·瑪格德琳娜的筆記本中的,g大調鍵盤詠歎調,是一個充滿裝飾音的法國式薩拉班德舞曲。由於裝飾音成旋律線的主要部分,使得整部變奏曲的主題的旋律線並沒有那麼明顯。事實上,變奏曲的確並不遵循詠歎調的旋律線,即變奏曲並不以常見的旋律變奏進行創作,而使用了數字低音變奏和和聲變奏的手法。
周秀英和方希平兩人,一個是中國聲樂歌劇界的泰斗,另外一個音樂天賦不低又欣賞了六七十年的古典音樂,別的不說,當個音樂評論人是綽綽有餘的。事實上,方希平還真發表過不少的音樂評論。
這時候,坐在沙發上的兩人,也安靜地聽秦放歌認真地演奏鋼琴。不管是不是演奏他自己的作品,都是值得他們尊重的。
而以閱歷相當豐富的兩人聽來,秦放歌所演奏的這首曲子,他們之前都沒有聽過,應當是他自己創作的曲子。
方希平和周秀英通過他的緩速的演奏,判斷出了他演奏這首曲子的形式,是首詠歎調,帶點法國式舞曲的味道。
周秀英就在想,秦放歌能創作出這樣有味道的曲子來,那他平時所聽過,並熟記理解的音樂肯定不會少。沒有廣闊的閱歷,真的很難創作出這樣的曲子來。
秦放歌演奏的這首詠歎調還是相當優美動人的,這也讓周秀英和方希平兩人挽手,相互交換眼神,那意味也是不言而喻的。
可隨後,讓他們覺得驚訝,甚至是震驚的時候就到來了,因為他們聽出來,秦放歌在對這首詠歎調進行各種變奏。
而且,這其中,似乎還有著相當的規律可循。
他們沒有拿到曲譜,也只能通過耳朵來做判斷。
好在兩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聽古典音樂都聽六七十年的,精神頭還很足,記憶力也還可以,勉勉強強能跟上秦放歌的節奏。
加上秦放歌演奏的速度又不快,他並沒有選擇像古爾德剛出道的時候,三十多分鐘就匆匆忙忙地搞定了,激起了相當大爭議,卻也讓古爾德從此成名。等古爾德經歷過幾十年時間,再來錄製這首《哥德堡變奏曲》時,全部時間已經變成了五十幾分鐘。這就是年輕氣盛和閱歷豐富的區別,秦放歌沒像趕考一樣,匆匆忙忙把這首曲子彈完就了事。
秦放歌是根據他自己的經歷,加上他自己獨特的理解,再配合上這具天才的身軀,來盡他自己最大的努力,演繹這首曲子的。
在觸鍵,技巧以及力度的控制上,秦放歌一直都有他自己特點的。之前的前奏曲和賦格,以及多聲部作品中,他都能為每個聲部,每種感情,彈出各自繽紛的音色出來。而在各聲部上,不僅音樂線條清晰,還能做到相互聯繫,相互輝映,讓鄧紅梅這樣世界級的鋼琴鑒賞大師,都為之傾倒。
此刻在演奏這首《哥德堡變奏曲》的時候,秦放歌更是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來,認真對待,爭取帶給周秀英和方希平兩人,最完美的享受。
但周秀英和方希平兩人,卻是越聽越覺得不可思議。
這首曲子,就像是一座無比巨大的寶藏,裡面東西是如此的豐富,讓人魂牽夢縈。
漸漸地,他們也發現了一些規律。
比如,秦放歌在對最初的詠歎調做變奏的時候,好像是以每三個為一組的。3整數倍的變奏為卡農曲,即第3,第6,第9這樣的,並且,這樣的卡農變奏曲,是以層進的方式進行排列的。
也就是說,他的第3變奏是同度卡農;第6個變奏的時候,是二度卡農;第9個變奏的時候,則是三度卡農。
說起這卡農形勢,周秀英和方希平都不陌生,秦放歌更是如此,他先前第一首彈的就是他自己創作《卡農變奏曲》,在卡農形式的變奏上,秦放歌的水平已經是爐火純青了。
周秀英和方希平都不懷疑,他能不能創作出這樣的卡農變奏來。
可除了卡農之外,緊接在卡農之後的變奏,形式卻變得越發多樣起來,這簡直要讓見多識廣的周秀英老兩口也要歎為觀止。
就他們自己聽來,這其中的變奏形勢,有巴洛克時期的舞曲、法國式序曲、以及裝飾性質的詠歎調、賦格曲(這也是秦放歌玩得相當轉的形形式,先前他就彈了好幾首前奏曲和賦格的,而且都相當精彩。
這些林林總總、變化萬千、繽紛多彩的變奏形式,也讓周秀英和方希平兩人的思維速度根本不上秦放歌的演奏節奏了,儘管他的演奏速度一直都不快。
可也正是這樣,更讓周秀英和方希平兩人吃不消。要他們是不懂音樂的人還好,反正都聽不懂來著,秦放歌彈快彈慢都無所謂的。可兩人在古典音樂上的造詣都相當深厚,情不自禁就要在欣賞的同時的,進行分析揣摩。
這也是相當能獲得成就感的時候。
比如,周秀英就發現了秦放歌每隔兩段變奏就進行卡農變奏的規律,這讓她在聽到下一個卡農變奏的時候,收穫了滿滿的成就。
與此同時,周秀英也想聽聽,能從秦放歌的變奏中,得到一些驚喜,她甚至在心底猜測,秦放歌的下一個變奏,會是什麼樣子的形式,猜中了的話,就是驚喜,猜不中的話,其實也能算是驚喜,因為不管秦放歌採用什麼形式的變奏,都能帶給她無比的心靈震撼。
想要聽一遍,就完全理解這首曲子,他們肯定做不到,但還是想著盡量去做嘗試。
尤其秦放歌彈得這麼慢,感覺故意想要勾引他們去猜測,去思考一樣。
周秀英甚至想看看,秦放歌這個天才,能將這首詠歎調,變奏多少次。
方希平也是如此,可他們這樣的思考和猜測,卻是相當耗費精神的。
他們兩人相視一笑,然後就乾脆閉上眼睛,屏蔽掉除聽覺外的其他感官,用心靈來感受和體悟這音樂的魅力。
可秦放歌這傢伙翻著花樣,不停地將這首詠歎調變奏著,絕不重樣好像就是他的宗旨,他也確實做到了。
有了詠歎調的基礎,他彷彿就在建立一座壯麗輝煌的大廈,那些不斷湧現的新奇事物,分外妖嬈動人。即便是有規律的卡農變奏,那是最富歌唱性的變奏,優美、浪漫、雋永、讓人沉迷其中不願醒來。很容易就讓聽這首變奏曲的人,忘記去思考他精巧、規律,卻又是變幻萬千的結構。
最終,這樣無窮無盡的變化,給聽眾帶來的歡樂和刺激也是難以言喻的。
周秀英在堅持到第十二個變奏,聽完浪漫溫馨的四度卡農之後,就心滿意足地睡著了。
方希平雖然也是閉著眼睛來感受這首優秀的變奏曲的,但他比周秀英堅持得更久。
可這首變奏曲中那些精彩的、美好的、讓人無限懷想的音樂,讓他沉醉其中。
他感覺得出來,在經過十二個變奏,倒置的卡農之後。在十三個變奏的時候,那種抒情風格的,纖弱而節制的旋律,就像是協奏曲的慢樂章,秦放歌演奏得太慢了,彷彿一下將整首作品的情感都發生了變化,用的是左手幾個半音階。
難為方希平還能數得清楚,他現在聽的是,是第幾個變奏。十七的變奏是飽滿積極的托卡塔,讓人聽起來的時候,就覺得心情舒暢愉悅。而十八變奏的六度卡農,延續著這種美好而又幸福的感覺,卡農變奏曲本來就有著如歌的旋律,低聲部更是歡樂的在卡農聲部下條跳躍。
期待的卡農變奏讓他如獲至寶,方希平疲倦的精神也耗費到了極限,帶著這種美好而純粹的感覺,方希平也和周秀英一樣,枕在沙發上,甜蜜地進入了夢鄉。
在鋼琴上盡情演奏的秦放歌卻是沒注意到這些,他自己這會,也掉進了巴赫通過這首《哥德堡變奏曲》,所編織出來的,宏偉而又壯觀,輝煌並且不朽的音樂殿堂。
真的,從一首詠歎調出發,能做出這麼多毫不相同,而且不可思議的變奏,很難想像,這是人類所能創作出來的曲子。
秦放歌自己,也在演奏這首變奏曲的時候,不斷地體會和感悟,也更深刻地認識到,音樂世界的博大精深。都說巴赫有神性,在他看來,確實如此,這種在音樂中體現出來的,理性的,好像是洞察一切的東西,不是神性是什麼。
秦放歌演奏的時候,就忘記了時間,甚至是身邊的一切,心中只有音樂。
等他將這首《哥德堡變奏曲》完完全全演奏出來之後,才來得及去關心兩位老人的反應。
回頭看他們兩人都在沙發上睡著了,秦放歌自己也是哭笑不得。
這真是一首偉大音樂作品,連催眠效果都這麼好,方希平這樣的失眠症患者,都能被催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