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22章 鴻臚少卿 文 / 蜀中布衣
「房大人此言雖妙,但國與國之間重在利益糾葛,吐蕃豈會為了一個女子心甘情願為我所用?」門下侍中魏征輕輕一歎,已是說了心中的疑惑。
房玄齡篤定地微笑道:「吐蕃可沒有後宮不能議政的傳統,若和親公主能影響松贊干佈施政決策,安知不行?」
李世民捻著短鬚輕輕頷首,正欲開口之際目光突然一瞥,卻見文臣後面有人賊兮兮地探頭探腦引頸張望,不由心中一動,繃著臉道:「駙馬都尉余長寧何在?」
那賊兮兮張望之人正是余長寧,他初入宮廷不知禮節,所以朝參的時候也是不太安分地東張西望,不料此刻竟被李世民抓個正著。
聽到李世民叫他的名字,余長寧大覺鬱悶,只能不清不願地出列拱手道:「駙馬都尉余長寧參見陛下。」
余長寧這段時間辦的差事都讓李世民很滿意,所以李世民有心栽培他,便問道:「余愛卿,你對吐蕃求取和親有何看法?」
眼見天子群臣都向自己望來,站在殿中的余長寧頗為不適應,腦海中也沒有定見,吭哧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李世民見他站在那裡不吭聲,不由出言提醒道:「如今楊愛卿、房愛卿、侯愛卿贊同和親,而執失思力將軍覺得不應和親,你覺得該當如何?」
余長寧思忖了半天,吶吶低聲道:「陛下,這吐蕃前來求親我們便送公主給他,感覺好像很沒面子似地,吐蕃說不定還認為咱們大唐好欺負。」
話音落點,群臣們頓時嘴角抽動,大是忍俊不禁,若非有紀律朝參紀律的監察御史在側,恐怕不少人都要大笑出聲來。
李世民第一次聽到如此新穎的說法,很沒面子?呵,也只有他能想出來,心念及此,他又撚鬚問道:「那余愛卿是同意拒絕吐蕃的和親了?」
群臣中認為該拒絕和親的本只有執失思力一人,此刻見余長寧附議自己,執失思力心裡不由一喜,看這弱不經風的小白臉也覺得有些順眼了。
誰料余長寧卻是搖搖頭,語調不緊不慢地開口道:「若是拒絕和親致使松贊干布生怨,數十萬大軍進攻咱們大唐,勝敗先不論,但一定會死掉很多人,感覺也不划算。」
待余長寧說完,大臣們面面相覷都有些疑惑不解了,皆不知道他在打什麼注意。」
聽到他兩邊都不贊同,李世民不由為之氣結,有些不悅地拍案道:「又不同意又不拒絕,你究竟打得是何等算盤?難道還有第三條路可走不成?」
「陛下,的確有第三條路。」余長寧朗聲一句,比起剛才眾目睽睽之下的侷促,此刻俊臉上多了一份自信,拱手稟告道:「微臣以為對付吐蕃,既不能討好也不能用強,所以這次和親,既要滿足他,也不能全都滿足他。」
李世民本是聖明之君,聽到此話心裡不由一動,沉聲道:「繼續說下去。」
「吐蕃目前雖然國勢強大,但我們反過來想,它又何嘗不忌憚我們大唐?但如果他想求取公主朝廷便同意,那麼說不定明天吐谷渾也來求娶公主,後天高句麗也來求娶公主,再過幾天東瀛也想娶公主回去,就算陛下你龍虎精神夜夜不眠地開枝散葉,只怕公主也不夠他們娶的。」
此話說得俏皮,落點之際大臣們再也忍不住終於是哄堂大笑,監察御史繃著老臉狠狠地盯了余長寧一眼,卻罕見沒有指責。
唐朝君臣關係尚沒有後世那般森嚴,而且李世民也是開明之君,聞言不由大笑道:「余卿說得有理,哈哈,那你說朕該如何處理此事?」
「陛下,微臣覺得對付吐蕃應該恩威並重,雖同意和親,但不一定非得要用陛下你的愛女去,而是從宗室女子中選擇,這樣一來給了松贊干布面子,二來也不至於丟掉朝廷顏面。」
話音落點,李世民的眼睛陡然亮了,沉著臉顯然正在思考之中。
「陛下,老臣以為余駙馬此法大妙。」房玄齡出列拱手正色道,「若是讓陛下的愛女前去,的確會讓吐蕃覺得我們大唐好欺負,然若封宗室之女為公主和親吐蕃,的確是一個兩全齊美的折中之法。」
房玄齡話音方罷,魏征也緊跟著拱手道:「臣魏征也附議余駙馬的提議。」
「候愛卿,你覺得余駙馬此法如何?」
「陛下,臣侯君集附議。」
「執失思力將軍?」
「臣附議。」
……
眼見群臣們紛紛點頭表示同意,李世民拍案定策道:「那好,就由宗正寺挑選合適的宗室之女和親吐蕃,禮部做好和親前期準備事務。」
「臣遵旨。」禮部尚書李道宗和白髮蒼蒼的宗正卿立即拱手應命。
議定和親之事,李世民話鋒一轉沉聲道:「諸位愛卿,想必大家都知道代州叛亂之事,前段時間朕派遣余駙馬為欽差秘密趕赴代州,暗中調查叛亂緣由,余駙馬不負朕望與柴秀雲將軍合力平定胡人叛亂,更發現了代州刺史塗貴偷採金礦的陰謀,現就請余卿將代州一行向各位愛卿作一匯報。」
此事早在提議之中,余長寧立即拱手領命道:「臣,遵旨!」
言罷,他輕咳一聲,將代州之行的經過徐徐道來,除了不能宣之於眾的秘密,以及與蘇紫若、秦清的男女糾葛,倒也言無不盡。
及至他說完,李世民指尖敲擊著御案補充道:「現在柴將軍已使人押解處畢、完息兩可汗進京,不日便可抵達,而塗貴那廝仍在潛逃之中,仍舊下落不明,好在這次處理甚為及時,所以代州並未出現大的動盪。」
房玄齡一雙白眉皺得緊緊的,出班啟奏道:「陛下,處畢、完息現已成階下囚,自然不足為慮,不過余駙馬剛才提及此次叛亂乃是岱海突厥部落受人唆使,微臣覺得須盡快查明真兇才是。」
李世民頷首道:「房愛卿此言不錯,對了余卿,你說那唆使突厥部落反叛的幕後之徒名叫什麼?」
「他名為阿史那·真雲,聽說乃西突厥什麼綠葉可汗的兒子。」
李世民略一沉吟,啞然失笑道:「什麼綠葉可汗,莫不是統葉護可汗?」
余長寧頭點得猶如小雞啄米:「對,陛下真是堯舜禹湯英明非凡,的確是說的統葉護可汗。」
李世民對於他拍來的馬屁不置可否,皺眉開口道:「統葉護乃西突厥絕世之雄,在位期間北並鐵勒餘部,南侵吐火羅,麾下號稱有控弦之士數十萬,武功超過歷代可汗多矣,可惜後被其伯父所殺,若他還活在世上,必定會成為我大唐的心腹大患。」
長孫無忌沉吟一番,出言道:「現西突厥業已分裂為兩部,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建牙帳於睢合水北,稱「南庭」,乙毗咄陸可汗建牙帳於鏃曷山西,稱「北庭」,兩部互相攻戰國力已不同昔日,自顧尚且不暇,為何竟還會差人策反岱海突厥部落,老臣實在想不透。」
魏征慨然拱手道:「陛下,微臣倒覺得策反代州突厥並不一定是西突厥之意,說不定乃是那阿史那·真雲的個人舉動。」
房玄齡贊同點頭道:「魏大人此言有理,當務之急首在查清阿史那·真雲所在何處,以及他的背後是否還有別的什麼勢力支撐,否者一切都是空談。」
「此事容當後議。」李世民輕輕頷首,臉上突然又出現了幾分笑意,「余卿這次奉朕命前去代州,可謂勞苦功高,朕心甚慰,余愛卿上前聽封!」
「聽封?為何不是聽賞?」
余長寧疑惑地看了李世民一眼,又急忙低下頭向前走了幾步,對著帝座深深長躬。
李世民的聲調輕快又不失沉穩:「中書省擬旨,制授駙馬都尉余長寧任鴻臚寺少卿之職,協助鴻臚寺卿處理鴻臚寺公務。」
「微臣謹遵帝命。」中書令楊世道已是拱手應命。
聽到李世民讓他當勞什子鴻臚寺少卿,余長寧猶在朦朧之中,這鴻臚寺少卿究竟是幹什麼的?官品幾級?俸祿幾多?外面吃飯可否公款報銷?一時間腦海中的問題太多了。
不過現在眾目睽睽的大殿上,他也不好意思多問,只得拱手謝恩。
隨後朝臣們又議定了幾件要事,大臣們口舌橫飛,唾沫四濺地爭吵討論,余長寧百般無聊,以後若是讓他每隔三天便參加一次朝參,當真是生不如死,只盼這鴻臚寺少監達不到參加朝會的資格才好。
朝會結束已快至午時,余長寧邁著步子剛剛走出大殿,不料一名白髮蒼蒼的官吏已是迎上前來滿臉喜色道:「本官鴻臚卿李百藥,歡迎余駙馬來我鴻臚寺任職。」
見這老頭表情激動得猶如貧農見到解放軍,余長寧大覺奇怪,撓了撓頭皮問道:「這,李大人,本駙馬初來乍到,敢問你這鴻臚寺主要是幹什麼的?」
李百藥聞言一個趔趄,差點跌倒在地,顫著聲音道:「余駙馬,你你你,開玩笑吧?竟連鴻臚寺幹什麼的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