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75章 驅逐出境 文 / 蜀中布衣
剛剛步下宮殿台階,余長寧這才發覺自己還是第一次與這位大唐名臣獨處,心裡不由生出了幾分敬佩之心。
長孫無忌乃是李世民的妻舅,也是李世民堅定的支持者,不僅參與玄武門之變替李世民奪得帝位,更在初政時期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後爵封齊國公,後徙趙國公,李世民去世後,更受遺命輔佐唐高宗,長期大權獨攬,把持朝政。
長孫無忌雖然在後面展現出了一定的權力之心,不過對於高宗,他卻是盡心盡責的輔佐,繼續延續著大唐盛世。
不過可惜的是長孫無忌後來遇到了權謀智術厲害非常的武則天,加之高宗李治也有些不滿他的大權獨攬,在長孫無忌反對武則天為後時遭到罷黜,其後被誣告謀反,被高宗賜死。
正在余長寧悠悠思忖間,長孫無忌突然停下了腳步,望著余長寧笑道:「余少卿前去鴻臚寺雖然沒多久,不過動靜卻是忒大,弄得二十名御史聯名彈劾,也算獨一無二了。」
余長寧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下官出身民間,不懂得太多朝廷的規矩,做事情多率性而為,倒給大人你們帶來不少麻煩。」
長孫無忌大度地搖手道:「余少卿不必客氣,本官乃麗質的親舅舅,你便是本官的侄女婿,咱們不用說這些客套話。()有什麼事本官自然會替你擔待。」
余長寧笑著點點頭,心裡卻不會將這些話當真,昔日李世民為爭奪皇權,連弒兄殺弟的事情都幹得出來,可以說血緣血脈在權力面前是不堪一擊的,為政者執掌公器,若念及私情畏首畏尾,必敗也!
長孫無忌又是接著道:「今後幹什麼事一定要謀後而動,千萬不要自作主張,這次陛下雖然沒有責怪你,但若被那些無孔不入的御史們盯上,以後一定會惹上不小的麻煩,光那些雪片般送到陛下面前的彈劾奏折,便會讓你官運晦暗失去帝寵,余駙馬一定要切記。」
聽他叫自己余駙馬,而不是再稱為余少卿,余長寧知道這是長孫無忌以長輩的身份提醒自己,不由拱手道:「長寧一定謹記舅舅的教誨,以後還請舅舅對我多加指點。」
長孫無忌笑著點了點頭,這才向著中書省而去。
回到鴻臚寺,余長寧第一件事便是親自前去國驛館,將太宗的決定告知東瀛及吐蕃使臣知曉。
聞言,中大兄立即是心悅誠服地接收了,而祿東贊依舊是憤憤不平,高聲嚷嚷道:「唐皇如此處置,我們吐蕃國實乃從命,這樣的處罰當真是太輕了。」
余長寧緊繃著臉道:「雖是東瀛蘇我入鹿打人在先,不過後來祿東贊大人你也尋釁報復了東瀛一次,若你再是不服氣,本官覺得要不這樣,請你回去以後盡起精兵,前去討伐東瀛找回公道如何?」
此言一處,場內不少人都露出了忍俊不禁之色,祿東贊更是漲得臉膛通紅,氣得說不出話來。
先不論吐蕃與東瀛之間隔著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唐,光是如何跨過東海便會讓那些不善水戰的吐蕃兵大費腦筋,何談前去征討?
稍加揶揄,余長寧又是擺出了天朝上國的架子:「祿東贊閣下,你們與東瀛使臣大起爭鬥,陛下已是非常不悅,曾想過取消與吐蕃國和親的事情,但幾位丞相念及吐蕃已前來求親三次,實在犯不了為了這件小事取消和親,孰輕孰重,請大人你擅自斟酌,本官就不多說了。」
余長寧這番話無不含有威脅之意,祿東贊聽得嘴角抽搐了幾下,陰沉著臉不開口了。
搞定祿東贊後,余長寧又望向中大兄正色道:「皇子殿下,也請你們盡快交出蘇我入鹿,本官會派遣轉人驅除他離開大唐國土。」
能夠趕走監視自己的蘇我入鹿,中大兄比誰都高興,急忙欠身道:「少卿大人放心,本王現在就令人將副使交出來,聽候大唐發落。」
回到司儀署,司儀署官員已經聽到了御史彈劾余少卿租賃喪具的事情,心裡都有些忐忑不安,當看到余長寧悠哉悠哉地回來時,不少官員頓時露出了驚訝之色,都不知少卿為何還能如此悠閒。
楊賢文走上前來小聲道:「少卿大人,御史們昨日上表彈劾我們司儀署,不知大人你可有……」
他本想說可有受到責罰,不過最後還是硬生生地將這句話吞進了肚子裡。
余長寧微笑搖手道:「幾個御史而已,掀不起滔天巨浪的,對於我們司儀署租賃喪事器具的行為,陛下只說稍後再議,目前也未反對。」
話音落點,司儀署的眾官員們先是一呆,接著又爆發出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興奮之情顯然是溢於言表。
經過這段時間租賃喪具,司儀署的條件已經有了明顯改善,雖然說不得日進千金,但與同衙門的典客署比較起來,已經是只高不低,不少官員都從其中分得了銀子,對少卿大人的擁護也是空前的高漲,而且余少卿說過還有一條更好的賺錢妙計,如何不令官員們大是興奮。
回到公事房,柳元和楊賢文都將兩署的公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要余長寧決策定計的事情不多,不消片刻便將兩三份公文批閱完畢。
眼見沒什麼事情可做,余長寧索性換下了公服,穿上便裝向著務本坊走去。
務本坊緊挨皇宮南面,中間隔著寬闊的朱雀大道,乃是國子監與進奏院所在之地。
國子監是從隋朝開始官府開辦的最高官學,內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門學科,共有學生三百人,其中只有算學才招錄優秀的平民子弟,其他五學都需要貴胄子弟才能入讀。
而余長遠就在算學就讀,如今已是第三個年頭。
余長遠雖與余長寧乃同父同母所生,且一併長大,不過個性卻是極為的木訥寡言,有時候家人們坐在一起閒談,他半天也憋不出一句話來,所以下人們才偷偷叫三公子為「書獃子」。
對於這位三弟,余長寧始終感覺沒有對待大哥余長致那般親密,原因便是兩兄弟閒談時間極少,加之有沒有共同愛好,雖然彼此有深厚的兄弟感情,但余長寧對他卻是瞭解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