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魏野仙蹤

《》第一卷 青門引 第229章 ·本官綬帶黑不黑(三) 文 / 盜泉子

    魏野此刻多問這一句,自然是要讓馬長慶一班人再多坐實一條罪名,哪裡會聽馬長慶這般無力的辯白?

    他衝著身邊一直撐著下巴,一副看好戲模樣的司馬鈴笑道:「我早就知道涼州地界,文教不興,只好武事,多帶胡俗,以至朝中每隔幾年都要賜涼州學人孝經詩書作為鼓勵。(最新章節閱讀請訪問)卻不知道涼州地方,卻早成了這樣的模樣。卻連這樣道理都不知道,鈴鐺,你來替這些人開開蒙。」

    司馬鈴立刻乖覺地答道:「鐵姓乃是出自殷商王姓子姓,周朝封商民於衛宋兩國,其中一支居於衛國鐵丘,於是以鐵為姓。這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小常識,叔叔還問我幹什麼?」

    聽著司馬鈴口口聲聲說是常識,從嚴卒史到身邊書辦小吏,臉上都是不好看,尤其是被小啞巴制住的那個尉史,更是面色黑如鍋底。

    此時名動天下的大儒鄭玄,家中侍女皆通詩文。卻不知道這個鬼曉得從哪裡冒出來的兵曹從事,身邊侍女也飽學如斯,簡直就是為了啪啪啪地在幾位自以為還是讀書人的臉上練習排山倒海掌。

    倒是從一開始就平靜得好像不是當事人的鐵師傅,卻是意外地看了看司馬鈴,只是依舊還是那樣沉默。()

    魏野卻不管這些涼州地頭蛇的臉色,心情很好地又補充道:「依照律令,誣告反坐,至少也是黥為城旦舂。這人數罪並罰,理應重懲,不知道應該走什麼章程?」

    嚴卒史沒有見識過數百年後文教大興的年代,科舉不成的士子們紛紛變身訟棍、狀王、破靴黨的風範,只覺得再和這位得罪不起的兵曹從事廢話下去,自己只有一口老血噴出來的下場。且這血還得朝著地下噴,要是沾著這位難相處的兵曹從事,說不定又要夾纏不清出什麼干係來,當下也只能躬身答道:「自然是解送縣廷,交與有司處置。」

    說罷,他也顧不得管旁的事由,一聲令下,就將滿地活的、死的、半死半活的一群人拖了便走。

    趁著這股亂勁,那個被強按在几案邊的尉史見著面前這位兵曹從事沒有留下自己的意思,也是跟著人群,一溜煙地走了。

    這伙祆教教民來時氣勢洶洶,然而走的時候,卻是如此淒惶。

    司馬鈴盯著那群人的背影,又看了看魏野,忍不住嘀咕道:「叔叔,這些人只是些普通人,你下手這麼重,打臉這麼狠,搞得我們像是專門從洛陽跑到涼州來欺負人的那種反派大員一樣。」

    魏野漫不經心地挑著所剩無幾的羊肚絲,搖了搖頭,反問道:「反派大員?若我真的那種戲文裡的科道巡按,職位清貴,偶爾還帶著尚方寶劍、王命旗牌什麼的大殺器,你覺得這幾個不入官秩的佐貳小吏,還會有膽子留著我們在這城外小店裡喝羊雜湯?」

    這話也是實情,司隸校尉府雖然也算是監察部門,卻和後世有風聞奏事之權的科道御史不同,主管的還是京畿那一畝三分地。就漢制而言,前有監察州郡的繡衣使者,後有彈劾百官的侍御史,那才是真正的監察系統核心所在,御史中丞的地位也要比司隸校尉高出一個頭來。

    放下手中筷子,魏野歎息一聲,感慨道:「要是今日本官抖出來的不是司隸校尉府的兵曹從事印,而是同樣六百石的侍御史之印,此刻,怕是張掖郡早就吹鑼打鼓地把咱們一行人迎入館驛歇息了。說不定,張掖太守這位千石高官,還得給你阿叔我送上一份豐厚土儀。」

    官場自然有官場的規矩,有官身還需要有職司。同樣是六百石,議郎、中散大夫、諫議大夫之流只管發議論的散官,比不上兵曹從事這樣的實職官員,而兵曹從事這樣的實職官,又比不上御史這樣的監察官。當然了,不管是什麼官職,終也比不上同樣是六百石的一州刺史。

    魏野這六百石的兵曹從事,震懾尋常小吏是絕沒有問題的。然而官場上最講究的還是一個一職一權、不亂伸手,沒有特殊授權的話,兵曹從事也無法對地方官吏干涉多少。

    對於大漢官場規則感歎幾聲,魏野又向著小啞巴滿意地一點頭:「今天的實戰表現不錯。就是追魂箸這門功夫,出其不意拿來暗算人雖然不錯,可是殺手此刻這種職業,又不能正面去和軍隊肛,看起來,你的發展路線,為師還要仔細想一想。」

    對魏野的話,陸衍只是微微低下頭,有些高興而又靦腆地說道:「老師要教我什麼,弟子都會認真去學的。」

    仙術士點點頭,卻是把頭微微一扭,轉向了很久沒有說話的鐵師傅:「店家,你說這幫祆教的混混進了縣廷,會是什麼下場?」

    聽著面前這位看起來全是名士放誕派頭的官人發問,鐵師傅想也不想地答道:「人已經被閣下弟子廢了,中間又死了一個祆教的經師,還問那麼多做什麼?官人若吃好了,便早些進城,再過些時候,官道上人多驢馬更多,沒得髒了官人衣裳。」

    說完這句話,鐵師傅略頓了頓又說道:「不過本地有兩句老話,一等豪門二等官,三等教民四等漢。想來這城裡的祆教大長老伊馬爾已經得了消息,就要去縣廷裡去求獄官放人了。他是教民的領袖,縣廷這個面子還是肯賣的。」

    說涼州是一等豪門二等官,這個可以理解。涼州豪門皆以軍功起家,家中部曲儼然私軍,父子兄弟任職邊軍更是慣例。所以從西漢末年起,涼州就盛產割據軍閥,當年的隗囂,如今的董卓,都是涼州或者說隴右這片土地的特殊產物。相較之下,地方官員反倒處處受制於這些個軍功起家的大族。

    然而三等教民四等漢,這個就有些誇張了。雖說董卓的涼州兵團,確實以粗鄙無文著稱,可為什麼如今的涼州刺史董卓,會放任祆教橫行,擅作威福?

    這一點也不合道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