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魏野仙蹤

《》第一卷 青門引 第354章 ·寒風走馬出咸陽(二) 文 / 盜泉子

    靈帝一朝,政事敗壞乃是劉宏的昏君本色,然而涼州直面西域、并州針對匈奴,數百年來戰事不斷,倒是漸漸培養出了各自的武人集團。只是涼州、并州,兩州雖然大部分接壤,兩州的武人集團彼此間卻未必看得上眼。

    別的不論,身為并州刺史的董卓,卻好死不死地不守著并州治所晉陽城那等大城,天天地朝河東郡跑什麼?

    還不是因為河東郡囤有他在涼州十幾年含辛茹苦拉起來的這支人馬?

    說起來,算著時日,原本的時空裡,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時候,董卓依仗著對十常侍行賄,才將并州刺史改任了河東太守。只因為他身為并州刺史卻時時地前往河東郡,名不正言不順,更不好抓住手中這點兵力。

    要放在後世王權登峰造極的時代,這點擁兵自重的心思手段,就足夠中樞之中、九重之上的人物給董卓送來一杯鴆酒、三尺白綾的了。然而兩漢雖然號稱師法秦制、實行郡縣,實則到了東漢之末,郡縣之間,恍若封國,尤其涼、並邊地的太守,事權之重,也不下於西歐所謂領主大人了。

    比起那些總以為舌頭要比刀劍有力的洛陽公卿,這才是最合適的合作對象。

    而孔璋此刻如此篤定,儼然自覺掌握了最有利的談判條件!

    ……

    ………

    河東太守府中,只有一個高壯健碩如人熊的人物,靜靜閉目端坐。一身鬆鬆垮垮的袍服,穿在他身上,稍稍有了點緊身衣的意思,身側所佩的銀印青綬,卻是明白無誤地展示著他真正的地位。

    看年紀,這位在涼州一度叱吒風雲的狠角色也不算年輕了,鬢間依稀都有了根根白髮。但是呼吸平穩悠長,一息不亂,全都仰賴多年來在軍中打下的好底子。

    堂中下首,坐著個頭戴進賢冠、一身公服的中年人,望著堂上閉目似在假寐的董卓,靜默不語。

    半晌後,卻聽得董卓微微一歎:「文優,天使氣勢洶洶而來,只怕是來意不善,你在都下交遊廣闊,對這位孔僕射,有什麼交情沒有?」

    對漢末三國這段歷史稍微熟悉些的人,聽著這聲「文優」便清楚了這個中年人的來歷。在董卓麾下,武臣不少,文臣卻稀有如大熊貓,這一位卻是董卓最為倚重的謀主,表字文優的李儒。不過就從史書上那寥寥數筆看來,李儒這位謀士,幹出的唯一一件大事,也不過是逼著少帝劉辯喝了毒藥而已。

    李儒聽著董卓發問,忙一欠身,向著自己這位主公笑道:「主公何必憂慮?從來持節宣旨,都是差遣六百石上下的大夫、郎官們。這位孔僕射,身為謁者台主官,卻親自討了這麼個差事,以尊位就卑職,正所謂禮下於人,必有所求,主公還怕他怎的?」

    聽著李儒這樣分析,董卓倒是輕輕哼了一聲:「洛陽城裡,向來是風波雲詭,焉知這位孔僕射的將來,會比十常侍好些?不要我們費心討好,最後卻全做了一場空!」

    說罷,他一抬手,止住了李儒後面的話:「差不多,那位持節宣旨的孔僕射也該到了。文優,且隨我去迎他一迎,宣旨大臣面前,咱們這些禮數總要盡得周全!」

    官場上這些排場功夫,董卓是一向都操辦得極好,迎來送往的本事,那是打小就和羌部間虛與委蛇鍛煉出來的。這一次迎接孔璋這個持節大臣,自然也不肯出了什麼差錯。

    兩位大員,雖然一個兩千石,一個比千石,可孔璋又是持節而來,雙方算是敵體,就這麼言笑晏晏地牽著手,直入了太守府正堂。依著朝廷體制,先由孔璋立在堂上,董卓下拜聽旨,將最新的調兵詔令就這麼傳達了一通。

    詔令裡就兩樁事,第一,發并州兵入涼平亂,第二,遷并州刺史董卓為中郎將。

    說起來,這旨意也沒什麼新鮮的,按照董卓的軍功和資序,并州刺史這種銜頭,本來就略微有薄待重將的嫌疑。一般軍功起家的武臣,做到了一州刺史的位置上,接下來就無非是兩個路子安置。要麼遠遠地打發到邊地,按上護羌校尉、度遼將軍之類銜頭,給大漢天子繼續苦哈哈地賣命賣子孫,要麼就召回京師,在光祿勳中待以高位榮養起來,等到四方有警的時候,再拋出來當定海神針。

    這封詔書一下,董刺史固然要升到了中郎將的地位,可是接下來呢?遷為中郎將,也就意味著,此番羌亂平定之後,董卓董旻倆兄弟就要在京城裡面喜相逢了。

    而董卓一手打造出來的這支西涼董家軍,也要隨之分化、瓦解,拆散到涼、並各郡的郡兵中去。

    要是董卓的前輩段熲、皇甫規他們,那自然是甘甘心心地自解兵權,孑然一身地繼續為大漢朝廷發光發熱。

    可惜面前這個肥健陰鷙的老軍頭,又哪有那種情操來著?

    宣旨已罷,孔璋嘴角噙著笑,親親熱熱地就彎腰將董卓攙起來了,也虧得他這個瘦弱文人還有這麼把子力氣。

    董卓也不裝模作樣,就著孔璋的手就立了起來,目光卻是炯炯地望著這位洛陽新貴:「孔僕射遠來幸苦,只是卓有一事不明,還請孔僕射教我——未知朝廷於此番調兵,賞罰如何?」

    聽著董卓發問,孔璋也正了正神色,朝四下望了望。

    李儒這等為貴官謀主的人物,哪裡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含著笑就率著一班子屬吏退得老遠,只把這私密空間留給這兩個老男人。

    沒了旁人在邊上,孔璋叫得也更親熱了些:「仲穎兄軍功赫赫,實為國之干城。此番涼州平亂,亦不過談笑間破敵耳。若說朝廷恩賞,實出於上,璋不敢斷言。但若能盡掃不臣,朝廷又豈不願與仲穎兄如安亭侯一般的功業?」

    聽著最後一句,董卓神色淡然,眼中卻是銳利起來。

    孔璋渾如不覺,正色道:「若此番能掃除涼州幾路叛軍,封侯何足道哉,當表仲穎兄為征西將軍,永鎮涼州一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