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宦海沉浮記

正文 第一章 仙山夢幻著新傳 文 / 東坡老怪

    緣起:

    開篇自雲,作者多年來四處遊走,半世浮沉,歷經諸多不可思議之事,曾獨自一人在湘西州鄉野田間農民搭建的茅屋過夜,深夜忽聞茅屋外噪雜如人聲不斷,似遠忽近,卻不見有人,聽不清說甚,如此惶惶一夜不能入睡。

    次日問鄉里路人此處為何如此,三更半夜為何那般吵鬧,路人笑而不語,後來至莊裡,問鄉親方知,那夜休息處,百年來,凡莊上夭折短命之人皆葬之,頓感毛骨悚然,雖半生漂泊江湖,也曾瓜田李下借宿,如此怪事,尚屬頭一遭,然心思平生無作虧心事,也就一笑了之,不過每每聯想一些事情,還覺奇怪。

    一次至一處訪友,二人推杯換盞幾個時辰,不知喝了多少,辭別後,便搭渡船過江欲回處所,至風鈴渡碼頭下船後,腹內翻江倒海,天旋地轉,嘔吐一番後眼睛似乎難以睜開,也不管四下路人如何待見,便尋得一舒服處,倒頭睡覺,管他三七二十一。

    不知多久,夢魂出竅,飄飄蕩蕩來到了一處仙山深谷,花香鳥語,雲霧盤旋;聳入雲天的懸崖絕壁,一簾瀑布猶如銀龍直落九天;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緩慢飛著,不時便穿進雪色雲間,慢慢的消失在眼前。

    山谷那頭,懸浮在半空的一處石亭裡,兩個白髮老頭正對坐著下棋,一個童子端著茶盤,身邊站立,作者頗愛對弈,鬼使神差般踏上腳下七彩的雲梯走至石亭,默默站在兩個老者身後,其中一老者見作者無半點言語,逐喚童子,將一張鼓凳搬來喚作者坐下,對面老者忽隨口念出:

    孤帆東去載紅塵,寂寞沙洲笑世人,

    老樹江邊悲自泣,秋風庭院鎖空門。

    紗窗渡影紅顏老,蠟炬無光夜已深,

    落葉滿階無去處,杜鵑啼血報三更。

    聽罷,琢磨著很有意境,就詢問老者此七律出處,老者便講出了一段塵世孽緣,教其細心傾聽,直到遠處雞鳴,方醒,見自己枕著一塊石條躺著,背後立著一面石碑,逐掏出火柴,點燃一根香煙,藉著火光,只見石碑上用小篆刻著夢中老者念的這首七律,矗立良久,心中異常驚訝,已然忘卻自己孤身在野外睡了多久,遙望天邊晨星閃爍,曙光浮影,猜想已然是寅末卯初,忙起身趕路回住處,但依稀記著夢中老者所講軼事;自那時起,又幾次至風鈴渡口研究石碑,問詢鄉人,卻始終不得知曉個中因緣,只得依照那夜夢中情景,尋思回想,整理記錄,後回東坡茅舍,歷經三年,增刪多次,將這夢中故事寫將下來。

    一次,遼東宗華先生來訪,問作者如何執著此書,非歷史傳奇,無根無緣,無從查起,僅憑夢中見聞,覺得是無稽之談。

    其笑答,既是子虛烏有之事,何必在乎根源年代,用那三兩虛言,道出人間情愁,教萬千看官,在茶餘飯後,閒暇之時,翻開書本,領略箇中滋味,豈不很好,總比那些徒勞心智為名為利忙碌,整日燈紅酒綠醉生夢死來的自在輕鬆;宗華先生聽罷,即借走通篇草稿,仔細閱讀了一月有餘,送回時,提筆寫下七言一首:

    心思滿紙盡荒唐,看罷無聲淚眼芒。

    可歎紅顏何命苦,世間多情始人傷。

    作者心思,半生浪跡天涯,成敗得失,已是過眼雲煙,十幾年來,倒是身邊諸多紅顏知己歷歷在目,為了紀念姐妹們英嫻,便借芳名一用,故事既是夢中經歷,便以子虛烏有之事替代,供諸位看官在茶餘飯後,閒暇之時,解悶消暑之,也不枉作者一片真心編撰。

    正文:

    話說不知何朝何代,一秀才進京趕考,路遇匪徒,人道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被搶盡盤纏後一把將其扔進江流,秀才掙扎間將江面飄來一棵木頭死命抱住,無奈只得隨波逐流,飄至烏有城江邊蘆葦蕩,幸得無色寺洗衣和尚發現救起,從此寄宿寺廟,助和尚抄經度日,冬去春來,不覺秀才已在寺廟居住一年有餘。

    秀才姓徐,單名言,字孝之,年方二十一歲,身高六尺有餘,生的眉清目秀,唇紅齒白,天庭飽滿,地閣方圓,肩寬近二尺,十指若春筍,乃湖海州子虛縣徐家村人士,自幼父母因遭誣陷,被一眾官吏流放邊疆,幸得同村長輩共同撫養,始留下姓名,經十年寒窗苦讀,如今遇大比之年,便雄心勃勃,赴京趕考,欲博取功名,也好告慰眾鄉親養育之恩,可惜路遇匪徒,錯過三年一次大比,每每思來,哀歎造化弄人,懷才不遇。

    寺廟主持了空和尚,本是一代文豪,官居從二品文淵閣學士,因不滿官場黑暗,便辭走瀛台,避開俗世,躲入深山空門修行,每每見秀才顧影自憐,常以佛法點化,勸其來日方長,不可自怨自艾,該加於修習文章,也好他日再去考得功名,衣錦還鄉,造福一方百姓。

    烏有城一大戶人家,員外姓呂,年五十方得一女,取名三娘,視為掌上明珠,嬌生慣養,無奈愛女體弱多病,常年吃藥,老夫人更是日日拜佛唸經,祈求上蒼保佑女兒健康平安。歲月如梭,秋去春來,一晃三娘年已七歲,員外愛女心切,欲請來先生教書識字,無奈所尋夫子皆庸碌之輩,員外心中苦悶。

    一日正值元宵佳節,呂員外攜妻女帶上香油錢帛至寺廟還願,車至山前,沙彌報入大殿,了空和尚與眾僧人出山門迎接員外到來,一眾下車後,了空和尚引至大雄寶殿還願,祈福畢,了空攜員外家人到廂房用茶,座中談起三娘學文一事,了空和尚力薦秀才徐言任教,便教沙彌請徐言相見,徐言正在房中抄經,聞了空有請,便放下手中活計,整理衣襟隨沙彌廂房見客。

    徐言至,了空介紹,便與員外互相見禮,聞秀才趕考途中遇匪,流宿空門,深為感慨,員外知了空和尚乃得道高僧,且如此尊重徐言,為顯尊師重道,員外建議擇日行拜師大禮,便告辭回家,備禮迎聘徐言。

    正月二十,值黃道吉日,呂員外攜愛女三娘駕車至寺廟山門,了空徐言出山門相迎,寒暄畢,眾人步入路邊石亭坐下,見石亭四柱各有一聯,東邊石柱書寫:塵世間清茶一盞鉛華洗。西邊石柱書寫:古今事偷得浮生半日閒。南邊石柱寫道:山河變遷星辰依舊誰為客。北邊石柱書寫:古往今來嬉笑怒罵道在先。此二聯上下對仗工整,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了空和尚洞明石柱偈語,以天為證,以地為席,員外讓三娘行跪拜之禮,徐言扶起,誓言不負眾人所望,禮畢,諸人亭間喝茶。

    此時,遠處傳來歌吟:「三春一拜太君愁,道不道,敗家兒女中秋後,熒惑守心始結緣,大夢初醒,從此江湖敲木頭。」了空和尚奇怪,仔細琢磨,一時無法明白,眾人觀望,見遠處一邋遢老道醉態惺忪邊唱邊行而來。走近時,了空和尚見邋遢道士仙風道骨,思想請進亭中請教一番,可是老道徑直而過,目視員外笑道:「兒不兒,女不女,三秋過後夢初醒,他日明心欲消愁,東城門外觀雨樓。」說完頭也不回向東遠去。

    此話了空記在心上,員外記在心上,唯徐言認為荒唐,一笑了之。

    員外與徐言別過了空和尚,回到呂宅,從此徐言安心在呂家邊讀邊教,寄希望來年大比一顯身手,方不負鴻鵠之志。

    三月初三,烏有城紙鳶飛舞,呂家院落,徐言正教授三娘詩經,忽天空掉落一紙鳶於院內,不偏不倚正落在徐言身旁,徐言撿起紙鳶,見是一隻青鳥,翅膀書有四行小楷:青鳥慇勤守亭台,看破紗窗現青苔,凡花易謝春光短,粉色梨花天上來。

    徐言把玩良久,默念詩句,連連叫好。時許,有人敲門,僕人開門見一女子,年方二八,容貌姣好,乃東家員外世交江東書香門第秦老夫子女兒,名曰素容,便請至院中,秦素容見徐言手持紙鳶,忙來見禮,徐言見女子柳月彎眉,行止端莊,心生好感,便問其來由,女子見徐言儒雅有禮,眉宇間英姿颯爽,料定非久居人下之輩,便道明來意,原來乃掉落院中紙鳶主人。

    離去時,女子將紙鳶送給徐言,徐言回贈紙扇一把,扇面親提七言一首:「江門錦鯉過千山,險象激流龍虎盤,十載寒窗鯤鵬志,春華秋實笑上天」。女子欣然接受離開,徐言將紙鳶放回臥房,從此每日觀賞,盼有朝一日功成名就,與女子約定三生,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春去秋來,斗轉星移,徐言教授呂三娘已三年有餘,相思三載,常感世間無常,雖與秦素榮時有書信來往,但從再未謀面,甚是煎熬,幾次欲對呂員外訴說此事,然感自身情景,寄人籬下,未曾謀取功名,羞於啟齒。每日只得寄情詩詞,祈願上蒼可憐,秦家小姐能心有靈犀,不負此番真情。

    本書首發於看書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