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十畝薄田闖天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五章 豐產不豐收 文 / 柳暗話明

    【求收藏,求推薦,萬分感謝。如能上榜,日更三到四章作為回報】

    玉米棒曝曬一兩天後,待粒子開始變得乾脆,村民就著手脫玉米粒。

    脫玉米粒的方法,主要靠人手搓:拿兩根玉米棒,一手一根,交叉搓著,那金黃色的玉米粒子一粒粒從玉米棒上飛快地脫下,像金色的雨點簌簌滴落。

    當然也有人用機器來脫玉米粒,那種老式的微型手搖脫粒機,高約三四十公分,重約十幾斤。脫粒機底部有一個卡盤,可以安置在板凳上固定。有一個進料口跟一個出芯口,二者之間有一個脫粒輪,脫粒輪的外緣上設計有脫粒機構。人們將未脫粒的玉米棒放入進料口,用力搖動脫粒機側旁的搖臂,玉米粒就會被成功脫粒,而搖動之下,脫完粒的玉米棒會從出芯口捲出。

    脫粒機相較於手工來說,速度要快,只是缺點也很明顯,一來是脫粒不乾淨,棒子上經常有殘餘粒子,還需要人工過一遍;二則是脫粒機容易被柔韌的玉米棒堵住,這時候就需要使用者反反覆覆的順逆時針轉動搖臂將玉米棒退出,極為麻煩。

    照著方翔的看法,這裡的一切還停留在八十年代,而在打穀場搓了四天的玉米,再加上劉大壯魏老頭還有小鈴鐺等人的幫忙,方翔好歹算是把自家三畝地的玉米全部搓了出來。

    因為賣力的搓玉米,方翔跟鈴鐺的手掌都變得紅腫一片,望著自己跟鈴鐺這一大一小好似熊掌似的胖手,方翔不禁感慨萬千,「好傢伙,這才是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義哪。」

    在烈日下曬好玉米粒,一過秤,三畝地總計打了3600斤玉米,畝產600公斤,在寧遠村屬於中下水平。全村打糧最多的是劉大壯,平均畝產約莫800公斤,家裡四畝地總計打糧6400來斤,樂得劉大壯逢人就露三分笑臉,嘴巴都快咧到耳朵後面。

    又一個晚上,大夥兒幫方翔將晾曬在打穀場的玉米裝袋運回祖屋,方翔為表示自己的感謝,留下所有幫忙的村民,專程做了飯菜款待眾人。

    方翔對烹飪很有幾分研究,一陣煎炒烹炸,原本尋常的農家菜透著不一樣的香味,而當方翔將做好的鯽魚蛋湯端上來的時候,酒桌的氣氛真個是熱鬧到了極點。

    「玉娃,你這手藝不去大酒店露露,屈才哩。」三兩酒入肚,臉膛變得紫紅的劉大壯朝著方翔一挑大拇哥,讚不絕口。

    大夥兒也是頻頻點頭,一來是吃人嘴短,如果不誇讚主人家幾句,大夥兒心裡過意不去,二來,方翔的手藝實在讓大夥兒品嚐到迥異於家常菜的美妙滋味,更是隱約意識到,怪不得劉大壯與魏老頭有事沒事就愛往方翔這裡湊,感情這兩老小子是蹭飯上癮了。

    「叔叔伯伯們過獎了,大家喜歡的話,以後常來,千萬別跟侄子客套。」與這些心眼樸實的村民在一起,方翔也是益發熱情開朗。

    眾人推杯換盞,好不熱鬧。酒是村頭小賣部賣的灌裝白酒,五塊錢一大塑料桶的那種。味道辛辣刺鼻,極易上頭,欠缺綿軟馥郁的滋味,屬於低等劣質酒,卻很受鄉親們歡迎。究其原因,無他,便宜而已。在這個化肥都要賒欠等待收成後還賬的窮山村,便宜就是硬道理。

    有酒有菜,眾人吃得是有滋有味。酒酣耳熱之際,大夥兒扯開嗓門家長裡短的聊開了,就有人不無羨慕的道:「大壯,你今年好收成啊,一畝地比大夥兒多打一兩百斤,真行啊。」

    劉大壯心花怒放,笑得見牙不見眼,嘴上忙謙虛著:「都好都好,大家都不差,今年多虧了老天爺照顧,沒病沒災的。」

    「是啊,今年真是個難得的好年頭。一畝莊稼比去年多打兩百多斤苞米。照去年九毛一的價格,這就是小一百塊啊。」村民劉有三喜不自勝的嚷嚷著。

    眾人被挑起話頭,紛紛談論著今年的玉米價格,統統都是一副希冀加期盼的架勢,好似那一張張的小紅牛已經到了口袋似的。

    熱火朝天之際,卻有人開始潑涼水:「先別高興的太早,去年豬流感橫行,今年養豬的勢必少,少了養豬大戶收購,苞米的價格能貴的起來嗎?有點心理準備的好。」

    不急不緩的語氣,有著勝似閒庭信步的悠閒勁兒,卻正是始終默然無語的魏老頭。

    要是換了旁人在大家的興頭上潑涼水,大家一定不會給他好臉,只是開口的是魏老頭,這就另當別論。老爺子走過南闖過北扛過槍打過仗,抗美援朝那陣官拜團長,在寧遠村也是一受人景仰的主兒,所以即便他說的話眾人不愛聽,可也不敢強嘴。何況老爺子吃過的鹽比大家吃過的米都多,誰又敢說他的話沒有道理?

    所以魏老頭這一開口,劉大壯大為緊張,眼睛瞄著方翔,嘴角抽搐了一下:「玉娃,你說呢?」

    劉大壯一吱聲,眾人齊刷刷的將目光投到方翔的身上,目光都變得有些焦灼起來。在眾人眼中,魏老頭是德高望重的長者,而方翔才是識文斷字跟外面社會接軌的秀才,不是說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嘛,有事問方翔這個秀才,準沒錯。

    方翔知道魏老頭說的有道理,只是又不好打消劉大壯等人的興致,這便含糊其辭的道:「魏爺爺說的在理兒,不過玉米的需求,跟貿易的進出口量也大有關係,所以咱們還是等到收購玉米的來了再說吧。」

    ……

    一天後,開始有收購玉米的商販來到了偏遠的寧遠村。一切就如魏老頭所說的那般,今年玉米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去年均價為九毛一,最低為八毛五,今年收購玉米的販子開出的價格為七毛三。

    「老闆,不能再高點嗎?大傢伙種點地不容易啊。」寧遠村的村民開始跳腳罵娘,然後個個圍在收購商身旁,套著近乎,希冀能提高一點收購價。

    「沒辦法哪,就這價位,最高出七毛七,不過你們這裡太遠,總得給我點路費錢吧。你們可以打個電話問鎮上,我不怕打聽。」收購商叫鄭四,每逢收成季節,總是會來寧遠村光顧,此人手短腳短胖如彌勒,看來一團和氣,只是那綠豆小眼卻處處透著精明。

    鄭四的面上也不見了往年那套近乎拉交情收購糧食的勁頭,懶懶散散的說著話,就像是沒吃飽飯,「大家要是不想賣,可以再等等,我無所謂。不過你們可以想想,往年這時候收購商一來都來好幾個,今年為什麼只來了我一個?沒別的,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去年跟年初豬流感橫行,雖說現在消停了,可養豬的還是少了,玉米沒銷路,今年玉米又是全省大豐收,這價壓得慘嘍。哎呀,我現在很可能是收多少賠多少,你們不賣正好,我也懶得擔這個心…」

    鄭四喋喋不休的說著降價的原因,訴說著自己的難處,他說的雖大部分是實情,只是那肥嘟嘟的嘴角趾高氣揚的冷冷笑容,就好像是在施捨嗟來之食的土財主,而瞅著他那愛答不理的架勢,真是讓人恨不得拿起秤砣狠狠的塞進那張開闔不停的胖嘴裡。

    鄭四上午來到寧遠村,一上午沒人賣玉米,劉大壯開始打電話給別的鄉鎮,詢問玉米的價格,消息反饋回來,今年玉米價格急降,只是比起公道價,鄭四給的價錢又低了三分,想來這奸詐的胖子是吃準了寧遠村缺少運輸工具,無法將這麼多的糧食運到鎮上去賣,所以坐地壓價。

    『這死胖子,發這種黑心錢,生兒子沒屁眼!』村民們暗自咒罵。

    惱也好,罵也罷,該賣的還是要賣。玉米這玩意特容易走份量(水分),再擱上個五六天,一千斤玉米能少個小幾十斤,這流失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鋼?哪。而且賒欠鎮上的化肥要還,秋耕所需的小麥種、農藥等等的也要提前準備錢…

    一涉及到錢,大夥兒就沒轍了,開始有人賣出玉米,有一家帶頭,陸續就有人跟進,一袋袋的玉米進了胖子的拖拉機,換來薄薄的一疊鈔票。村民個個哭喪著臉如喪考妣,前幾天因豐收帶來的喜悅,全然消失無蹤。

    夜晚時分,各家各戶開始生火做飯。炊煙裊娜升起,薄紗似的煙嵐籠罩在村子上方,平日裡那溫馨一片的炊煙,此刻卻像是一塊陰霾的烏雲,籠罩在眾人的心口,壓得大家心口難受的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