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劍焚九天

正文 寫在前邊 「封神」、「西遊」疑難辨(轉帖) 文 / 石徑寒山

    《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一脈相承,互參互證,一定是要放在一起讀,以前看《西遊記》的時候沒看《封神演義》,看《封神演義》的時候沒看《西遊記》,所以有很多人物、典故線索就此中斷了,但是放到一起來看,確是一點也不突兀。從故事發生的年代上講,《封神演義》在前,《西遊記》在後;從寫作人物的年代上卻是顛倒過來了——但是,從情節看,是《西遊記》在解釋《封神榜》,以前讀《西遊記》的謎題,都是在《封神演義》中解決的。

    1、《封神演義》在前,《西遊記》在後

    《封神演義》中的西方教,是佛教毋庸置疑,如何證明?

    《封神演義》裡的西方教人不多,但是倆教主准提道人和接引道人的實力是元始天尊的水平。雖然從絕大多數的角度,西方教它只可能是佛教,但要可信的證明還是要從書裡找。

    《封神演義》第七十八回:

    接引道人如准提道人之言,同往東土而來。只見足踏祥雲,霎時而至蘆篷。廣成子來稟老子與元始曰:「西方二位尊師至矣。」老子與元始率領眾門人下篷來迎接。見一道人,身高丈六。但見:

    大仙赤腳棗梨香,足踏祥雲更異常;

    十二蓮台演法寶,八德池邊現白光。

    壽同天地言非謬,福比洪波說豈狂;

    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閒極樂是西方。

    話說老子與元始迎接接引、准提上了蘆蓬,打稽首,坐下。

    《西遊記》第七回對如來的描述:

    只見赤腳大仙又至。向玉帝前俯囟禮畢,又對佛祖謝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無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顆,火棗數枚奉獻。」詩曰:

    大仙赤腳棗梨香,敬獻彌陀壽算長。

    七寶蓮台山樣穩,千金花座錦般妝。

    壽同天地言非謬,福比洪波話豈狂。

    福壽如期真個是,清閒極樂那西方。

    鐵證如山:《封神演義》裡面的接引道人,就是千年之後的如來佛祖。

    2、菩提老祖是誰?

    孫悟空的師傅,菩提老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物。孫悟空無非是一個天地靈氣孕育產生的猴子,這樣的猴子雖然有些異能,但在人間也不為少數,後來陰司神來勾它,就是明證。不過孫悟空在菩提老祖那裡修煉了20年,就能夠大鬧天宮,比千年前《封神演義》中已經得道的天神武功神通還要高,和二郎顯聖真君楊戩不相上下。想來菩提祖師的水平絕不亞於三清道祖、西方如來(其實元始天尊的指導水平也不怎麼樣,手下的徒弟都是修行幾千年的,如果像廣成子、赤精子這樣有點本事倒也罷了,尤其是申公豹,修行幾千年的大仙還不如楊戩,可以去撞牆死了算了。而楊戩不過是玉鼎真人的徒弟,玉鼎真人和申公豹一輩,由此可見,選導師要麼選菩提老祖,要麼選玉鼎真人;像元始天尊這樣自己很牛,卻指導水平有限的還是要謹慎)。尤其恐怖的是,孫悟空不過是一個「悟」字輩的弟子,按照「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元覺」的排序是第十輩,所以菩提老祖的勢力,隱隱和西方佛祖有一拼。

    從菩提老祖的名字、住所和「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元覺」弟子順序來看,我們可以猜想他的功法是佛道雙修,但是主要是佛門一脈的。證明如下:如果他是道門的,他沒有升天就是地仙,必然受地仙之祖鎮元子的制約,但是那鎮元子雖然自我感覺良好,牛氣沖天,但是用盡法力也奈何不了孫悟空;而菩提祖師在悟空出山的時候就已經把話說絕了:「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顯然,菩提老祖的水平遠遠高於鎮元大仙,放眼世界,或許只有如來佛祖能夠一較高下。

    菩提老祖是誰?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封神演義》裡面的西方教,接引道人便是如來佛祖,那麼另外一個就是菩提老祖的真身,孫悟空的師傅——准提道人。此人無論是神通還是手段,和如來佛祖一般無二,更有鐵證如下:

    《封神演義》第六十一回:

    殊廣法天尊聽得腦後有人叫曰:「道兄劍下留人!」廣法天尊回顧,認不得此人是誰;頭挽雙髻,身穿道袍,面黃微鬚,道人曰:「稽首了!」廣法天尊答禮,曰稱:「道友何處來,有甚事見諭?」道人曰:「原來道兄認不得我,吾有一律說出,便知端的: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師。」

    道人曰:「貧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

    《西遊記》第一回:

    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台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師。

    又是同一首詩,分別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裡面描述准提道人和菩提老祖,這難道還有什麼疑問?

    3、誰是陸壓?

    陸壓在《封神演義》裡是一個不得了的人物,見勢不妙就可以化彩虹,不怕趙公明的金皎剪,不怕孔雀明王的五色神光,一個寶貝葫蘆更是見神殺神,見鬼殺鬼。他是誰呢?依然從書中找線索。

    一矮道人,戴魚尾冠,大紅袍,異相長鬚,作歌而來:

    「煙霞深處訪玄真,坐向沙頭洗幻塵;

    七情六慾消磨盡,且把功名付水流。

    任逍遙自在閒身,尋野叟同垂釣;

    覓詩人共賦吟,樂陶陶別是乾坤。」

    趙公明認不得,問曰:「來的道者何人?」陸壓曰:「趙公明!你竟也不認得我,我也非仙也非聖,你聽我道來:

    性似浮雲意似風,飄流四海不定蹤;

    或在東洋觀皓月,或臨南海又乘龍。

    三山虎豹俱騎盡,五嶽青鸞足下從;

    不富貴不簪纓,玉虛宮內亦無名。

    玄都觀裡桃千樹,自酌三任我行:

    喜將棋局邀玄術,悶坐山聽鹿鳴。

    閒吟詩句驚天地,靜理瑤琴樂性情;

    不識高名空費力,吾今到此絕公明。

    貧道乃西崑崙散人陸壓是也。」

    他不知陸壓乃火內之珍,離地之精,三昧之靈。三火攢繞,共在一家,焉能壞得此人。陸壓被三燒有兩個時辰,在火內作歌,歌曰:

    燧人曾煉火中陰,三昧攢來用意深。

    烈焰空燒吾秘授,何勞白禮費其心?

    火內之珍,離地之精,三昧之靈,當得起這個名號的,恐怕只有天地之內的三盞燈和太陽,首先說三盞燈:八景宮燈、靈鷲宮燈和玉虛宮燈,但是靈鷲宮的燈下凡變成馬善,打不死倒是打不死,但是武功法術皆很爛,和陸壓那種飄逸灑脫不是一個檔次的。

    太陽是什麼?當年后羿射日,射了九個金烏鴉,只留下來了一個,陸壓,壓者,鴉也。陸壓更有可能是金烏的靈氣凝結。

    無獨有偶,《西遊記》裡有一個神秘的烏巢禪師,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但是法力高強,連孫悟空也不能怎麼著他。

    三眾進西路途,有個月平穩。行過了烏斯藏界,猛抬頭見一座高山。三藏停鞭勒馬道:「悟空、悟能,前面山高,須索仔細,仔細。」八戒道:「沒事。這山喚做浮屠山,山中有一個烏巢禪師,在此修行,老豬也曾會他。」三藏道:「他有些甚麼勾當?」

    八戒道:「他倒也有些道行。他曾勸我跟他修行,我不曾去罷了。」師徒們說著話,不多時,到了山上。好山!但見那:山南有青松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鬧聒聒,山禽對語;舞翩翩,仙鶴齊飛。香馥馥,諸花千樣色;青冉冉,雜草萬般奇。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雲。真個是景致非常幽處,寂然不見往來人。那師父在馬上遙觀,見香檜樹前,有一柴草窩。左邊有麋鹿銜花,右邊有山猴獻果。樹梢頭,有青鸞綵鳳齊鳴,玄鶴錦雞咸集。八戒指道:「那不是烏巢禪師!」三藏縱馬加鞭,直至樹下。

    那禪師化作金光,逕上烏巢而去。長老往上拜謝,行者心中大怒,舉鐵棒望上亂搗,只見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行者縱有攪海翻江力,莫想挽著烏巢一縷籐。

    仔細對比一下陸壓的詩詞和這段景色描述,是否似曾相識?

    4、天宮的變遷

    天宮的水深不可測,從取經路上來看,能搞定孫悟空的數不勝數,連太乙真人的坐騎都可以一回合生擒他,那麼孫猴子鬧的時候,這些牛人都幹嗎了?全本《西遊記》中沒有出現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做什麼事情,就在安天大會的時候客串了一把。老君的地位相當於顧問,從後來青牛精的表現來看,老君搞定孫悟空不用什麼力氣,但是在大鬧天宮的時候他也選擇不作為,這又是為何?玉帝作為道教的大天尊,遇到事情先想到的是如來,而不是三清。這些都是為什麼呢?

    我認為,這件事情要追根溯源,從封神時代說起。為什麼會有封神?《封神演義》書上有答案:昊天上帝令仙首十二稱臣——封神之前,天宮的機制很不完善,昊天上帝從混沌中生——或者是鴻鈞老祖指派,總之,產生了昊天上帝,要天下的神仙臣服於他,並且這個是不可違背的天數。於是,闡教截教和人教三方共議封神榜,最終以靈寶天尊——也就是通天教主做出巨大犧牲而告終。截教有人歸了西方教,大部分人被打死封神,剩下的小部分流落世間自生自滅,其中一部分,成為西天路上的妖魔,後被孫悟空一行最終剿滅。靈寶天尊自封神一戰被打得面皮全失,截教被滅,一直待在碧游宮裡不問世事——在這裡我表明一下我的態度,我堅決地支持靈寶天尊,通天教主的教學理念,就是有教無類,不管對方是人還是動物還是非生物的比如石頭,他都願意授課並給予教材指導,並且手下的弟子也都很成器。像元始天尊這樣只收人類、歧視動植物的行為,侵犯了動植物的受教育權,並且直接造成了妖魔和仙佛的兩極分化。本來動植物也是可以修成正途的,但是自從截教被滅後,這條路就斷絕了,要想得到神仙界的承認必須苦苦修煉,然後碰巧輪迴投胎成人,然後再繼續修煉才行,這無疑變相地把草木精怪推向了妖魔的道路。

    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能夠逼迫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靈寶天尊讓步,雖說是天數,但是其實力也不容小看,《封神榜》中的南極仙翁去借聚仙旗的時候,專門換了朝服,跪著不敢仰視,可見封神前和封神初期的天宮,是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這個昊天大帝的全稱,是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在道經中為四御之首。

    但是請注意,《西遊記》裡的玉皇是「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高上帝」,這是問題的關鍵,他們不是同一個玉皇大帝!後來孫悟空在介紹自己大鬧天宮的時候,提道:「綁見玉皇張大帝,曹官拷較罪該當。」看來現任的這個玉皇是姓張的。張玉皇統治下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妖魔橫行,隨便一個妖猴就能逼封齊天大聖,大鬧天宮的時候沒有人幫忙,必須去請佛祖……當年昊天上帝建立的天庭,只剩下名義上的控制權,星宿們想下凡就下凡,完全無視天上的規定。那麼,這個玉皇張大帝是從哪裡來的呢?

    經考證,張玉皇的名字叫做張百忍,本是一個山寨的寨主,後來太白金星下凡選皇帝,看到他山寨治理得不錯,就拉到天上來當了玉皇。試想,太白金星有什麼權力去選皇帝呢?至此,我們可以勾勒出當時的情形:昊天上帝在商周之戰後,覺得萬事已經齊備了,神也封了,仙也服了,自己幹下去也沒有挑戰了,不如去三十三天外逍遙享福,於是才命令太白金星下凡選皇帝,於是就選到這個張百忍了。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玉皇大帝有這麼多的親戚和這麼多的女兒——我認為成仙需要犧牲的有兩點:1.生育的權力;2.變老的權力。因為如果成仙之後還可以生育,那麼現在全世界都是仙人的後代了,反正仙人是不死的,生了之後的小仙肯定也是不死的,長此以往,天宮必然擁擠不堪,但是現在我們沒有看到滿世界都是仙人,所以仙人是不能生育的。同樣,根據我們觀察,成仙後的樣子就是由人到仙那一瞬間的快照,就此靜止不動了。如果你成仙的時候是個老頭,那麼基本上你從此以後到天地滅絕都是老頭了,如果你運氣好,像哪吒那樣還是個小孩就成蓮花化身了,那從此以後也就那麼大了。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仙人不能生育,因為生出來的小仙也是不能長大的,那麼天宮必然成為嬰兒仙的海洋。

    所以,玉皇張大帝也怪可憐的,滿天的星宿推舉他為終身玉帝無非是因為他軟弱,又沒有什麼法力,可以便宜行事而已。你看張玉帝下狠手處罰的兩個人:天蓬元帥與捲簾大將,都是後進小輩,至於元始天尊和老子的那些嫡系弟子,比如太乙真人之流,根本就懶得理他。就連二郎神這個封神裡面的三代弟子,也能「心高不認天家眷」,可見這個玉帝當得是多麼的窩囊。這也是為什麼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眾多高手袖手旁觀,都等著看玉皇大帝洋相的原因,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聞仲聞老太師算是個忠厚老實之人,在關鍵時刻率領雷部眾將圍困住了孫悟空,沒有讓玉帝的面皮丟盡。

    5、如來的疑點

    昊天上帝將權力移交給張玉皇的同時,我們的開天闢地之祖太上李老君在做什麼呢?他在化胡。話說李老君下凡投胎到李母的懷裡,懷了整整81年才從李母的胳肢窩開了一個口子,生了出來。看來老君到底是老君,根本不屑於從玄牝之門出入,不像耶穌出生得那麼和正常人一樣。這就是老君自稱「未離母腹頭先白,才到神霄氣已全」的來歷。先是小小點播了孔子一下,然後就離開了中原,騎著青牛西出函谷關到印度去了,化胡者,教化胡人也。

    封神時代,在誅仙陣裡,靈寶天尊的大弟子多寶道人妄圖單挑老子,被老子用風火蒲團擒住送到了八景宮中聽候發落,從此書中再無多寶道人的事跡。他到底去了哪裡呢?線索也在書中。廣成子和多寶道人有過一場大戰,書中描寫是,「一個是廣成不老神仙體,一個是多寶西方拜釋迦」,多寶西方拜釋迦!佛經中本來就有多寶如來的說法。而多寶道人被發落在八景宮李老君的住處,老君又是化胡之人……

    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李老君化的佛,就是多寶道人。老君令多寶投胎到淨飯王家做太子,後點化他悟道成佛。釋迦牟尼者,多寶道人也。大雪山靈鷲宮燃燈道人是後來的燃燈古佛,在封神中地位比闡教十二弟子高,而闡教十二弟子和多寶平輩,這樣,如來佛祖也要尊燃燈一聲老師也是理所當然的了。並且如來佛祖也是在大雪山修成的丈六金身,其中自然得到了燃燈的指點。

    再來關注一下和如來有關的兩樣動物,孔雀和大鵬。孔雀是《封神榜》裡的孔宣,也是《西遊記》裡的佛母大明王菩薩。這是鐵證如山,在《封神榜》裡,已經點明了:「只見准提道人把身子搖動,大呼曰:『道友快來!』半空中又來了孔雀明王。」這便是准提收服的孔雀。並且他還可以和孔雀合體,形成三十四頭、十八手的法身。通天教主兩次都是敗在准提決定性的一擊下,可見威力非凡。就是這只孔雀,後來在多寶成佛的關鍵時刻,差點吃了多寶,幸虧多寶足夠牛,剖開他的脊樑骨又出來了,後看在准提的面子上也沒有傷了孔雀,反而因為有這麼一段緣分,封它做了一個孔雀大明王菩薩。至於大鵬金翅雕,我傾向於認為《封神演義》裡的羽翼仙不是《西遊記》裡獅駝國那個威風八面打上靈山的妖魔,無論從法力上還是從智力上,他們都相差太遠。並且,最明顯的事實衝突在《封神演義》裡,羽翼仙和孔宣有過交手,羽翼仙完敗。如果他們真的是姐弟,為什麼相互不認識還要兵戎相見?並且實力相差甚遠。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羽翼仙是《西遊記》最後,燃燈派去扯包袱、讓經書散落在地,以便於取經小組發現無字真經的那個白雄尊者,不過遺憾的是,書裡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白雄尊者是一個鷹、雕之類的動物,雖然你覺得是,我也覺得是,大家都覺得像……不過,反過來,也可以說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白雄尊者不是羽翼仙。

    所以,我們現在可以回答關於如來的大部分問題了:釋迦牟尼是多寶道人投胎後的名字,也就是後來的多寶如來。他是太上老君點化的,並且和天宮裡的很多星宿都曾經是師兄弟或者是他們的師伯,所以關係親密。玉皇大帝也正是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下意識地在天宮遇到危機的時候首先想到如來佛祖。

    其實如來的法力和太上老君之間有一個明顯的衡量,就是青牛精。當時普天神將都難以收服青牛精,孫悟空直上西天,告到了如來那裡,如來法眼聽察三界,自然什麼都知道,但就是不告訴孫悟空,說:「那怪物我雖知之,但不可與你說。你這猴兒口敞,一傳道是我說他,他就不與你鬥,定要嚷上靈山,反遺禍於我也。」如來佛祖在通篇《西遊記》裡,除了這個瞬間,都是法力無邊的形象,一個手指頭就能收服大鵬的人物,怎會怕了青牛精?顯然是因為青牛精乃太上道祖的坐騎,投鼠忌器罷了。不過我也懷疑如來是不是能搞定金剛鐲,老君說那是他的化胡之寶,想必對如來正好相剋?

    怎麼做的呢?如來派了十八羅漢,帶金剛砂降妖,同樣被那個金剛鐲套了進去。後來降龍伏虎二羅漢小聲告訴孫悟空,如來安排說,如果金剛砂不奏效,就去三十三天外找太上李老君,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如來並不是和三清道祖平級的人物,應該低上一輩,和斗姆元君(也就是《封神演義》裡的金靈聖母)、青華帝君(也就是太乙真人)和觀世音菩薩(《封神演義》裡的慈航道人)、殊菩薩(《封神演義》裡的殊廣法天尊)、普賢菩薩(《封神演義》裡的普賢真人)的輩分是一樣的。觀世音本來就是萬佛之祖阿彌陀佛(就是《封神演義》裡的接引道人,後來的接引佛祖)的侍從,不受如來佛祖的管轄——在《西遊記》裡我們可以看到,觀音和如來之間有一種中央特派專員和當地行政首腦之間的相互尊重相互客氣,他們不存在直接誰管轄誰,誰命令誰的關係。

    6、孫悟空的武力

    孫悟空在取經路上表現一般的最主要原因是他要保護人,這個和鬧天宮是有本質區別的。鬧天宮的時候,他可以憑借觔斗雲來去自如,指東打西的游擊,誰都拿他沒有辦法。但是保護一個肉眼凡胎的唐僧,難度就大多了,除非能夠擁有壓倒性的攻擊優勢,比如對花皮豹子精那樣,可以硬打死妖怪。只要妖怪能和孫悟空對打不落敗的——即便是在下風,比如紅孩兒;或者雖然實力比較弱但是在水下的,比如通天河的金魚精,孫悟空都沒有什麼好辦法,最後還是要去請人或者要寶貝來收服。因為「救人」和「大鬧」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取經路上主要經歷的大妖怪也不多,按照實力排序大致如下:

    大鵬怪(獅駝國)

    九頭獅子(玉華國)

    六耳獼猴(花果山)

    青牛精(金兜洞)

    牛魔王(火焰山)

    九頭蟲(祭賽國)

    這些妖怪,即便是大鬧天宮時期的孫悟空碰到,也是佔不到什麼便宜的。尤其是第一個雲程萬里鵬,孫悟空在獅駝嶺打探消息的時候,小鑽風是這麼形容的:我三大王不是凡間之怪物,名號雲程萬里鵬,行動時,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這是整部《西遊記》中,唯一一個在法力、速度、武功等各方面均能夠硬吃孫悟空的妖精。大鵬展翅九萬里,展兩下翅膀顯然比翻一個跟頭用的速度快很多,所以就連孫屢試不爽的逃命法寶——觔斗雲也沒有奏效,被它捉住放到陰陽二氣瓶中,如果不是觀音菩薩賜給他的三根救命毫毛,幾乎就斷送了性命。其實在獅駝嶺一戰中,孫悟空有好幾個絕無僅有:在陰陽二氣瓶中絕無僅有地因為怕死淒惶而哭,後來又絕無僅有地因為打不過妖怪而在如來佛祖面前委屈地痛哭……

    大鵬和孔雀是鳳凰所生,所以大鵬的實力和孔雀、也就是《封神榜》中的孔宣實力應該處在一個水平。孔宣只有准提來了才皈依,而大鵬是成佛之後的多寶道人才能收服,都不是二郎神和孫悟空這個量級所能對付的,所以大鵬這個參照系水平太高,不能反映孫悟空到底如何。這一段說實話,在電視劇裡我感到很失望,即便是新版,裡面的大鵬鳥幾乎就是一個黑麻老鷹的頭,一點都沒有先天地而生的大靈獸的氣魄。看他哥哥孔宣在《封神演義》裡說的話,大鵬也該演出這樣的氣勢才對:「混沌初開吾出世,兩儀太極任搜求;如今了卻生生理,不向三乘妙裡游。」

    九頭獅子號稱九靈元聖,它可能是太乙真人在封神時代萬仙陣中收服的,因為兩書中均未講明,所以只能存疑。它的成名之戰便是一回合把孫悟空銜了過去生擒住了。不過這場戰役我一直認為很有水分,因為獅駝鈴的大白象也能把孫悟空捲起來——似乎孫悟空從來不在乎被人生擒,因為他自己是金剛不壞外加七十二變,要逃出來很容易。所以這一戰似有放水的嫌疑,並且後來九靈元聖也無法奈何孫悟空,這次戰鬥不能代表孫的真實水平。

    六耳獼猴幾乎就是孫悟空的影子,按照如來的說法,四種猴子不在十類生靈之中:靈明石猴、赤尻馬猴、通臂猿猴和六耳獼猴。其中靈明石猴基本上是指的孫悟空,「通變化,識天時,知地利,移星換斗」。第二、第三是孫悟空在花果山的時候手下的馬流二元帥和崩芭二將軍,這個也沒有啥好說。關鍵是如來說的下面這段話:「我觀『假悟空』乃六耳獼猴也。此猴若立一處,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說話,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後,萬物皆明。與真悟空同像同音者,六耳獼猴也。」

    這段話提供的線索不僅是假悟空的來歷,其實還包含了六耳獼猴的超強實力是怎麼來的。善聆音,知前後,說明菩提老祖在教真悟空的時候,六耳獼猴統統都知道並且有樣學樣,故此才能神通和真孫悟空一模一樣。六耳獼猴也是很有機緣的人,在和孫悟空賭鬥的時候,書中有這樣的描述:「一個是如意金箍棒,一個是隨心鐵桿兵。」可見六耳的武器也非同尋常,就算不如金箍棒好,也不是凡間兵器——否則就簡單了,稱稱棒子的重量不就知道真假了?既然六耳獼猴同樣是聽的菩提老祖講道,那麼法術能力應該和鬧天宮時候的孫悟空沒有區別,也就是保存了一個副本,這個副本和原本打個平手,表明孫悟空的武力在前後並沒有變化。

    青牛精,是我在《西遊記》這部書中第二喜歡的妖怪,它是太上老君的坐騎下凡,法寶金剛鐲,可收天下萬物。孫悟空為了他可謂是上天入地,幾乎把金兜洞當做了當年的花果山,請來了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雷公點母外加水火二星君,直到西天把如來的金剛砂撒下去,統統無效。最終是太上老君才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我對青牛精下凡的動機很表示懷疑,它跟隨老君多年,早已經是不死不滅的軀殼,唐僧肉對他來說沒有任何用處,並且孫悟空每次出來叫陣,他也從來沒有不耐煩;孫悟空沒有了鐵棒要打拳,他也不用槍陪他打拳……就這麼把人磨得沒有脾氣,真想不出如果沒有太上老君,孫悟空會不會在金兜洞徹底抓狂一把。

    牛魔王是孫悟空500年前的大哥,在火焰山一戰中確實顯示出了大哥應有的水平,除了有一件事情很丟面子——每次都是被豬八戒仗著孫悟空在旁邊,一頓亂耙給打敗的。作者這麼寫很有用意,因為取經四人組是有屬性的,孫悟空是金公,豬八戒則是木母,而老牛屬土,木正克土,所以豬八戒每次總能佔到老牛的便宜。如果說老牛和孫悟空有差距,那麼頂多也就是相當於孫悟空和二郎神的差距,因為他們這兩對連賭鬥的方式都一樣,老牛也會七十二變,孫悟空就和它變來變去地互相吃。如同二郎神在圍剿孫悟空時做的那樣。後來哪吒下凡,用火硬生生把老牛燒服了,這說明一個道理,沒有金剛不壞之身的妖怪,無論怎麼貌似強大,總是容易被抓住命門的。如果老牛換成孫悟空,別說是三昧真火,就是老君爐中的兜率火,輕易也不能怎麼著猴子。按照孫悟空的說法。500年前大家水平差不多,現在500年後,水平依然相當,隨著修煉時間的增長,牛魔王顯然是只可能進步的,那麼孫悟空應該也一樣,至少水平是不變的,沒有和鬧天宮時表現出顯著性的差異。

    九頭蟲的參考價值在於,它是二郎神和孫悟空攜手擒拿的。二郎神用什麼搞定九頭蟲?是哮天犬,也是當年擒拿孫悟空時那打破平衡的一著。孫悟空和二郎神是平手,二郎神加上哮天犬險勝孫悟空;孫悟空和九頭蟲也打了三十回合不分勝負……綜合上述關係,九頭蟲的武功水平和當年的孫悟空也差不多,只不過同樣鬱悶的是,它也沒有金剛不壞之體,所以被哮天犬一咬就咬下來一隻頭顱……

    再說說花果山之戰的含金量,其實孫悟空一力阻擋十萬天兵的花果山之戰很值得懷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獅駝嶺的老大——獅子精也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當年王母娘娘蟠桃大會,沒有請獅子精,獅子精不滿意,要爭天,玉皇大帝就派十萬天兵來降服,被它現出原身,唬得天兵不敢交戰,關閉了南天門了事。獅子精的水平,公認是略低於孫悟空的,連它都能在十萬天兵面前這麼威風,孫悟空做到同樣的事情,又有什麼異常的呢?

    7、巨人的角逐

    有一個最根本的疑團,之前一直沒有觸及,那就是:為什麼會有西遊取經?難道真的是如來佛祖說的那麼簡單,不願意把經輕易地給予世人,所以一定要取經僧歷經磨難來取嗎?在小乘佛教的教義中,釋迦牟尼是唯一的佛,是最圓滿的覺悟者,地位最為崇高。但是在唐僧取經取來的大乘佛教教義中,釋迦佛祖則僅僅是「恆河沙數諸佛」中的一員,地位大大降低,他怎麼可能自願地傳播大乘教義呢?

    根源還要從封神榜說起,商周之交的封神之戰,是闡教和西方教剿滅截教的戰鬥,從此定下來天宮、地府和西方極樂世界三大領域。這一戰中,靈寶天尊——也就是通天教主在人間的派系被消滅殆盡,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妖仙躲在世界各地修煉,其中佼佼者有牛魔王等。也正是從這時開始,闡教——也就是後來人間的道教,和西方教——也就是後來的佛教正值蜜月期,經過和西方兩位教主的協商,老君下凡投胎成李耳,西出函谷關,把多寶道人點化成如來佛祖,開創了佛教在人間的道統,現在稱為南傳佛教,也就是小乘宗。

    老君為什麼不把闡教的弟子點化成佛,而點化通天教主的大弟子成佛呢?這正是老君的高明之處。如果點化一個道教的天尊,比如太乙真人成佛,那麼西方兩位教主必然不同意,因為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嫡系,而這樣佛教在人間必然成為道教的附庸。而由老君這麼一個相對中立平和的人出頭,點化多寶這麼一個和道教的總教主元始天尊多少有點芥蒂的人成佛,是老君、元始天尊和西方兩位教主都可以接受的折中:對於老君而言,他地位超然,雖然略微偏向道教一些,但是總體來說不會像他的師弟元始天尊那樣明顯的護短。對元始天尊而言,雖然多寶和他不和睦,有欺師滅祖之仇,但是首先有老君鎮著,多寶也不敢放肆,其次畢竟闡教和截教都是鴻鈞老祖傳下來的道統,多少也有些香火之情。西方兩教主在封神之戰中收了很多徒弟,面子上不好直接和元始天尊撕破面皮地搶信徒,所以由多寶來代替他們傳教,也是一個不錯的結果。就這樣,釋迦牟尼在三大勢力的妥協下,誕生在了印度。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經歷了東漢乃至魏晉的佛道合流蜜月期後,曾經的戰友終於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裂痕。佛教此時已經今非昔比,天庭的大元帥托塔李天王已經接受了佛教招安,被封為毗沙門天王護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佛教的勢力在江南的傳播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阿彌陀佛更是點化一隻鱔魚精做了南梁的皇帝,是為梁武帝蕭衍。此時的道教卻已經人心渙散,七零八落,於是太上老君再次下凡,繼張道陵張天師之後,又授予北朝寇謙之天師之位,讓他整肅北方道教來平衡南方興旺的佛教勢力。

    但是,歷史在這裡被小人物改變了。寇謙之誤解了老君的平衡之道,認為老君的本意是興道滅僧,於是在他推動下,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開始了殘酷的滅佛運動,佛道之間的鬥爭,從暗戰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無數的和尚尼姑被坑殺,無數佛經被焚燒,整個北魏成為佛教徒的大墳場。「三武一宗」的滅佛運動,終於拉開了戰幕。在這場慘烈的人間道統爭奪戰中,老君、元始和阿彌陀佛三方較勁,不斷點化自己的屬下乃至於山精樹怪下凡到帝王家。於是我們在南北朝時期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爸爸是滅佛敬道的幹將;兒子卻是滅道興僧的先鋒;這一朝是敬佛的,下一代就是滅僧的……不一而足。城頭變幻大王旗,可歎人間的這些信徒們,都成了神壇上的祭品。

    這場戰鬥的暫時終結,以老君的再次下凡告終。唐朝是李姓,是老君在人間的同宗,天庭在李唐王朝建立的時期出了大力,像秦瓊,就是天蓬元帥下凡,具體請參看《說唐演義》。阿彌陀佛還是要賣給老君一點面子的,但是作為交換,老君和元始也同意阿彌陀佛從此可以直接下凡傳教。而要讓阿彌陀佛直接下凡,需要先有理論鋪墊,要告訴世人阿彌陀佛才是萬佛之主,如來不過是一個小角色而已,而這些理論,就是大乘經典,也是唐僧需要去取的經書。可想而知,多寶道人是多麼不情願宣傳所謂大乘經典,這簡直等於自己打自己耳光,但是沒有辦法,在阿彌陀佛和老君雙重的壓力下,他不得不允許阿彌陀佛特派專員——觀音去東土大唐來尋找取經人。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來說說佛教內部的權力鬥爭。話說阿彌陀佛排擠了准提道人,自己做了萬佛之主,准提鬱悶地跑到斜月山三星洞開了一個小小的山門,正巧又碰到了孫悟空。《西遊記》記載,當菩提老祖知道孫悟空是天產石猴的時候心中暗喜,他究竟在暗喜什麼呢?因為他知道,這是一個能讓他重掌佛教大權,和阿彌陀佛分庭抗禮的契機。於是他耐心地教授孫悟空,並且嚴格警告他不准說出自己的師傅是誰(因為怕傳出去,計劃就失敗了)。後來的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多寶出手鎮壓,然後又被觀音菩薩選為取經人的大徒弟,只要等孫悟空到了西天成了佛,准提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面干涉佛教的事務,從而漸漸把人間的佛教教主的權力奪回來。這一切雖然瞞不過阿彌陀佛,但是阿彌陀佛並沒有在意,因為一個失意的人開個山門散心也很正常,最好不要把他逼急了撕破臉皮反而不美。

    對於這件事情,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自然也是瞭解的,不過老君執掌天人大道,以平衡為第一要務,自然希望佛教不要過於做大,所以不但沒有阻止孫悟空,反而在八卦爐裡幫助孫悟空練成了火眼金睛,否則以老君的修為一千個孫悟空也是死了。並且,老君這麼做還有一個用意,就是用外患來促進內部團結:玉皇大帝手下的天宮是一盤散沙,這都因為是長期閒出來的,現在有了鬧天宮的事件,可能會促進玉皇大帝適當強硬一些,對天宮實行某種程度的改革。於是取經小組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成立了,這個小組的成員非常複雜,有代表准提的孫悟空,代表阿彌陀佛的唐僧,代表天宮的豬八戒和沙僧。其實這個小組也是三十三天外的那些教主們政治角力的結果,否則以觀音菩薩怎麼可能選這麼巧,就選中了這麼四位。當然還有白龍馬,這個代表地方割據勢力——龍王系。

    但是隨著取經活動的開始,孫悟空的一系列舉動引起了阿彌陀佛和多寶如來的注意,孫悟空動不動就到天宮地府去求救兵,人際圈子廣,面子又大,如果真讓他取經成了佛,那麼多寶的位置還能不能穩固就很是問題了。於是在對付孫悟空這個角度上,多寶如來和阿彌陀佛結成了統一戰線。但是孫悟空是准提的人,不能直接動,怎麼辦呢?

    六耳獼猴的出現解決了這一問題,六耳獼猴和如來一拍即合,定下了一個李代桃僵的妙計。大家想想「真假美猴王」的章節,兩個孫悟空上天入地,沒有人能夠辨認,後來找到了如來佛祖,然後其中一個就變成蒼蠅,被如來用缽盂蓋住,被「孫悟空」一棍子打殺。誰是真的悟空?誰是假的悟空?唯一有辨認能力的就是如來佛祖和阿彌陀佛的特派專員觀世音,觀世音自然是裝糊塗不說,如來就說真的是假的,假的是真的,然後暗地裡用法力把孫悟空變成蒼蠅……然後一切都順理成章了。所以最後取經,成為鬥戰勝佛的,六耳獼猴是也,孫悟空早已經成為棒下亡魂了。

    在這裡提供兩個最明顯的證據:

    1.在如來法駕面前,「孫悟空」一棍子打殺了「六耳獼猴」,如來連聲叫善哉,表示不忍。難道如來真的想阻止孫悟空,還阻止不了嗎?顯然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為什麼不為?因為如來想要那個「六耳獼猴」死。

    2.後來「孫悟空」在獅駝嶺被大鵬雕抓到陰陽二氣瓶裡,居然腳後跟都被燒軟了,幾乎傷命,這對於真正的孫悟空來說可能嗎?真孫悟空是在老君的八卦爐裡面煉過的,也和紅孩兒的三昧真火交過手,所以別的可以傷,火是傷不到孫悟空的,能夠被燒軟的,恰恰說明這個已經不再是真正的孫悟空的,而是六耳獼猴。

    准提這時候吃了一個大大的啞巴虧,心中的惱火可想而知,而老君和元始天尊繼續選擇不作為,因為基本上這屬於佛教內部的事務,而阿彌陀佛和多寶道人則消除了心腹大患。但是,事情會這麼平靜下去嗎?老君借助孫悟空達到整頓天庭的目的有了一些成效,鳳仙郡求雨就是例子,玉帝也知道發狠了;而多寶道人所在的大雷音寺這個巴爾幹的火藥味卻更加濃烈了。菩提老祖當年在封神之戰中,兩次做出關鍵性一擊,大敗通天教主,實力斷然不可小看;現在唯一教出來的高徒卻不明不白死在了六耳獼猴手裡,豈能善罷甘休?於是菩提老祖徹底撕破了面皮,親自出世,化身為準提佛母,傳《准提咒》,至今尤有傳承。至此各大教主,除了元始和老子的關係依然不錯外,別的互相之間都已經視同仇寇,老子再也彈壓不住眾人,而唯一能夠懾服眾人的鴻鈞老祖卻始終不見蹤影,所以人間道統的爭鬥漸漸不可調和:准提佛母出山後,立刻顛覆了幾千年的男性傳承,也顛覆了李唐王朝,建立了以女性武則天為首的周朝,開始興佛。但是不久之後,經歷了唐中宗、唐睿宗後,孔升真人轉世的唐玄宗再次把李唐王朝和道教推向了**,這應該說是玉帝為首的天庭和准提鬥法的結果。但是隨後的安祿山之亂再次讓這短暫的興盛跌到了谷底……

    人間的道統爭奪終於變得不可收拾,長眉大仙下凡的宋徽宗,在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將的保護下依然沒有避免亡國的命運,並且被折磨至死。天庭震怒,而此時如來派出大鵬雕下凡化為岳飛,這就是我們熟知的《說岳全傳》。

    而到了元朝末年,阿彌陀佛指派地藏王菩薩投胎,是為朱元璋,龍興於鳳陽,具體事跡請參看我有可能在將來繼續寫的《封神後傳》……

    佛道在激烈的鬥爭中終於漸漸式微,到了清朝,有一個叫做弘歷的皇帝,繼承了先祖的事業,自己也做了幾件不錯的功績,頗有一些自得,當有人建議他乾脆廢除佛教和道教的時候,他如此回答:

    頹波日下豈能回,二氏於今亦可哀。

    何必辟邪猶泥古,留資畫景與詩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