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醫聖記

正文 第039章 端午 文 / 董南鄉

    端午節那日,天氣很好,晴朗溫暖。

    陳璟早起,提了兩趟水,就去早市買東西。

    端午節,除了祭祀屈原,也是因為「重午」。重午是個犯忌諱的日子,是惡日,五毒皆出。於是,家家戶戶都要準備祛毒辟邪的東西。

    像五毒圖、艾草等。

    陳璟去早集買了半簍菖蒲、艾草,用來簪門;又買了幾張五毒圖和天師圖,貼在門上和屋子裡;買了幾把石榴花。石榴花也叫午時花,灑在帳子頂,辟邪之用,他嫂子特意叮囑他多買些。

    東西很快買好,陳璟也快步趕回了家。

    侄兒侄女幫著簪菖蒲、艾草;大嫂和清筠將石榴花灑在各人的賬頂;陳璟就幫著調了漿糊,將五毒圖貼在裡屋,將天師圖貼在門口。

    「央及,你來。」忙好之後,他嫂子喊他。

    陳璟就到東次間。

    東次間的茶几上,擺了好些顏色艷麗的絡子。這些絡子,都是用五彩線編製而成,叫「長命縷」,有蝙蝠、蝴蝶、花卉等形狀,掛在身上,辟邪之用,保佑長命百歲。

    這是戰爭動亂年代,人們飽受戰火之苦,寄托心願的。流傳到了今日,就成了個習俗,每年都要帶上。

    大嫂拿了個蝙蝠長命縷,親自替陳璟掛在腰封上,笑道:「這是我和清筠昨晚趕出來的,粗糙了些,你帶著玩」

    針黹女紅是這個年代女人的基本功。她們從七八歲就開始學繡花、縫衣、打絡子、扎花、扎穗子等,活計嫻熟。而大嫂和清筠,在女紅方面都是非常刻苦的。她們做出來的東西,精緻華美,粗糙不過是謙虛之詞。

    陳璟看著栩栩如生的蝙蝠絡子,笑道:「多謝大嫂。」

    蝙蝠通「福」,多用在裝飾上。

    「娘,我要二叔那樣的。」侄兒陳恭把幾個長命縷拿在手裡翻來覆去的看,都拿不定主意要哪種的。後來見陳璟掛著蝙蝠的,他就也挑了個蝙蝠形狀的,交到大嫂手裡,讓大嫂幫他繫在腰封上。

    男孩子,總喜歡跟年長些的男人學。

    大嫂笑著:「好。」然後半蹲了身子,替侄兒掛好。

    「娘,我也要」侄女陳蓉細聲說。

    清筠笑著,也挑了個蝙蝠形狀的,給侄女掛上:「婢子給您掛上,往後長命百歲。」

    侄女揚起臉笑,小眼睛瞇成了一條縫。

    清筠就輕輕摸了摸蓉的小臉,眼睛裡儘是寵溺。雖然清筠總是自稱「婢子」,這個家裡卻沒人當她是下人。

    她將來會是恭和蓉的庶母,這點大嫂早就告訴過孩子們,孩子們也敬重清筠。

    家裡裝點好了之後,大嫂雇的馬車已經到了門口。

    他們要去姚江縣大嫂的娘家過端午。這也是習俗,出了嫁的姑娘需要回娘家過端午,叫「躲午」,也是辟邪的一種風俗。

    一共三輛馬車。

    陳璟把大嫂準備的禮物都搬上車。

    侄兒也幫著搬。

    搬好之後,大嫂和清筠仔細把家裡的門窗都關緊實,將所有帶鎖的櫃子門窗全部鎖上,又委託鄰居幫忙照看一二,這才動身。

    雇來的馬車,都是平頂黑漆小車,比較擁擠。

    大嫂帶著清筠和小侄女坐一輛馬車,陳璟和侄兒一輛,禮物和行禮單獨佔了一輛。

    馬車緩緩從七彎巷駛出,有點顛簸。

    陳璟一受顛簸,就容易犯困。他闔眼打盹,身邊的侄兒卻唧唧咋咋的,說個不停。

    「大舅母家的五毒餅,做得最好吃了;三表哥房裡,有很多好玩的,還有會動的小木雞,一下一下的啄米;跟著八舅舅去騎馬」侄兒在陳璟耳邊嘮叨。

    去外祖家,他很興奮。

    李家也是挺和睦的,侄兒的舅舅們都很疼他,故而每次去了,大家都寵著他,好吃好玩的,先緊著他。所以,他很喜歡去。

    陳璟聽了,不由也笑,睜開了眼。

    「你們學裡休沐幾天?」陳璟問他。

    聽侄兒的口氣,好似要在姚江長住一樣。

    逢年過節,族學裡休沐不過兩三天。

    「兩天。」侄兒道,「不過,娘替我和妹妹告了半個月的假。先生讓我們填詞,我都不會,其他人也不會。幸而我告假了,否則又要挨打。」

    陳璟穿越來之後,就沒有去過族學。

    不過,他多次吃早膳和晚膳的時候,聽侄兒抱怨族學裡的先生嚴厲,動不動就要打人的,所以孩子們都不敢托懶。

    「半個月假啊?」陳璟問,「咱們要在姚江住半個月嗎?」

    「是啊。」侄兒興奮起來,在車廂逼仄的空間裡手足舞蹈的,「咱們可以去看打馬球、打圍、賽龍舟;還能去田里玩。我還可以跟著下人去放牛,我娘都不管的。」

    陳氏族學裡,每個月只休沐三次,一次一天;大嫂又管得嚴格,下了學也要練字看書,不准出去玩。而侄兒**歲,正是男孩子貪玩好動的年紀,這樣整日受拘束是很辛苦的。

    但是出來走親戚,怎麼玩都可以,只要

    不惹事,大嫂就不會多管。侄兒跟剛出籠的馬兒一樣,興奮不已。

    陳璟失笑。

    他想到自己小時候,從七歲開始接受教育,一直都在祖父身邊,沒有同齡人,那時候的心境也很浮躁,和侄兒差不多。

    只是,他沒想到要在姚江住這麼久。

    之前他大嫂也常回姚江,每次住兩日就算不錯的。

    這次,要住半個月,是有什麼事嗎?

    陳璟心裡胡亂想著,侄兒在耳邊興奮說著,馬車在官道上緩緩而行。

    中途,陳璟還睡了一覺。

    侄兒一直趴在車窗看景色。

    兩個半時辰後,他們終於到了姚江縣城門口。

    「到了到了,二叔,咱們到了!」侄兒推陳璟。

    陳璟就醒了。

    花五個小時坐這種顛簸的馬車走親戚,陳璟覺得很疲憊。但是在這個年代,五個小時的車程,算是短途了。明州所轄有七八個縣城,望縣和姚江離得最近。

    「終於到了」陳璟笑道,然後問侄兒,「身上酸嗎?」

    「不啊。」侄兒疑惑看了眼陳璟。

    陳璟搖頭笑了笑。

    馬車在縣城裡轉個一刻鐘,才到了李府門口。

    李府的門樓,和旌忠巷的門樓差不多,都是漢白玉做的門匾,高大氣派。

    馬車在大門口停下,清筠先下車,去通稟說:「二姑奶奶回府了。」

    大嫂在家裡姊妹中行二。

    看門的小廝連忙把大門打開,讓馬車直接駛入,一直到垂花門口才停下來。

    進了垂花門,就進了內院。

    按說,成年男子是不好進人家內院的。

    可陳璟尚未及弱冠,又是親戚家的孩子,進內院是可以的,只是別亂走,衝撞了家裡的姑娘們;而且,大嫂的母親健在,陳璟也要進去請安。

    垂花門口,環珮搖曳,倩影攢動,已經擠了好些女眷,都是等了信,在等著迎大嫂。

    「二娘」

    「二姐。」

    「二姑姑。」

    各種聲音摻雜,歡聲笑語。

    大嫂一一和她們見禮。

    李氏和嫂子、侄女們感情都不錯。

    然後,她讓陳恭和陳蓉兄妹倆上前,給舅母們和表姐們行禮。

    陳恭和陳蓉年紀雖小,在外卻從來不靦腆,客氣大方知禮,給眾人行禮。

    李氏眾人紛紛贊孩子懂事。

    陳璟站在最後面。

    「央及,你也來見禮。」大嫂喊陳璟。

    陳璟從小沒了父母,每年大哥大嫂回姚江,都要帶著他。去年過年的時候,陳璟也來過,所以李家的親戚,陳璟也算見過了。

    只是過了半年,忘得差不多了

    陳璟笑笑,上前總共作了一揖,算作行禮。

    大家笑著,擁簇陳家眾人進了內院。

    陳璟給李家老太太請安。

    大嫂的母親其實並不老。五十六七歲的人,因為養尊處優,面容白淨雍容,看上去要年輕幾歲,和善親切。

    坐了片刻,李家老太太說:「讓璟兒和恭兒去外頭玩吧,別拘著他。」

    然後讓丫鬟去喊了大嫂的八弟,讓他帶著陳璟和陳恭。

    李八是大嫂最小的弟弟,今年十九歲,為人好爽開朗,最是好客。陳璟上次見過他,對他印象很好;而陳恭,更是喜歡八舅舅了。

    丫鬟應聲而去。

    很快,一個穿著殷紅底團花玉稠直裰的中等身量男子,快步走了進來。

    他就是李八,名永容。

    「二姐,你們到了?」李永容進來,就笑著對李氏道,「我還準備去城門口接你們,不成想你們已經進門了。」

    然後又和陳璟見禮。

    「外頭開席了,我先帶著央及和恭出去,等晚上再進來閒話吧。」說了幾句話,李永容就要走,有點迫不及待。

    今天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活動是很多的,其中馬球為盛。

    馬球是如今最廣泛的運動,和蹴鞠一樣,甚至職業化,有專門的「馬球供奉」,就相當於後世的職業運動員。

    姚江壇不鼎,但是娛樂運動比較風行。其中馬球最盛,遠超過蹴鞠。

    打馬球、看球、**等,日益成風。

    端午節有賽龍舟和打馬球的習俗。

    姚江有很多大型的馬球場,端午節簡直是馬球的盛舉。

    李家也養了一支馬球隊,不成氣候,僅僅是孩子們自娛自樂。李永容也打馬球,外院那邊都準備好了,要出去對決,就等李永容。

    要不是二姐家的人來了,李永容也不會抽空進來。

    現在,他迫不及待要走,李氏和李老太太都心知肚明,笑著道:「你們去吧。別貪玩惹事,早點回來。」

    李永容道是,給陳璟和陳恭使眼色,帶著他們叔侄倆從內院出來。

    ***

    過渡章節,有點水啊~~大家見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