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醫聖記

正文 第077章 禮物 文 / 董南鄉

    天氣晴好,金色光線鋪滿庭院。陳璟走進來,臉容逆著光,看不清他的神色,卻似異常高大。

    而他身後,跟著楊之舟。

    念過書的人,大部分都知曉戰國策裡的「狐假虎威」。可此刻,無人把眼前的事和典故聯繫起來,也不會懷疑陳璟和楊之舟在演戲。

    因為楊之舟畢恭畢敬跟在陳璟身後,賓客們看陳璟的眼神,就充滿了驚疑和恭敬,竟然不約而同都站了起來。

    陳璟恍然不見,對這種場面似慣常的,腳步穩健走到了首席。

    他的目光,既不驚訝,也不忐忑,淡然看了眼眾人,沒有說話。

    楊之舟走到他身邊,低聲說了句什麼。

    陳璟衝他點頭,先入座。

    等他入座,楊之舟才坐下。

    在場的,全部是兩浙路官場上的人。混官場的人,不乏心思縝密。一件小事,他們會想很多,多方揣摩。而楊之舟的身份擺在那裡,他對陳璟的恭敬,實實在在。

    於是,官員們全部多想了。

    一多想,陳璟的身份就變得神秘莫測。

    這一步棋,沒什麼技術含量。假如不是楊之舟,而是換個人,根本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所以,這步棋最關鍵的,是楊之舟曾經那高高在上的身份。

    陳璟坐了首位、楊之舟次之。

    「都坐吧。」楊之舟慈祥溫和,沖眾人道。

    大家紛紛落坐。

    家僕端了美酒美食,戲台上絲竹縈繞,宴席就開始了。

    楊之舟端起酒盞,先敬了陳璟一杯。

    陳璟接了,道了謝,一飲而下。

    底下的人,假裝說話,或者看戲台,眼睛卻不時往首席那邊瞟。看到楊之舟先敬陳璟,他們就越發在心裡肯定了陳璟的身份。

    是京裡來的吧?

    哪位王公貴胄家的公子?

    聽說京裡的端王,是皇帝的同胞兄弟,今年也才十六歲,最喜歡玩樂。那會不會是

    有些人在心裡越猜越離譜。

    「只當不知道那位貴客的身份,大著膽子上前敬杯酒,同他說句話,聽聽他的口音,心裡就更加有底了。」有人這樣想。

    「問問楊昀吧,平日裡沒少孝順楊家父子,問句話,他應該會暗示的。」有人盤算。

    於是,真的有人起身,上前給楊昀敬酒,然後問楊昀:「那位年輕公子,是哪裡來的貴客?」

    楊昀這個人,腦子可能轉得沒有陳璟和楊之舟那麼快,但是不傻。他看楊之舟的行為,再想到楊之舟的安排和叮囑,如今瞧見楊之舟處處抬舉陳璟,就知道楊之舟的意思,於是楊昀道:「是我叔父的貴客,我們哪有資格去過問?」

    他一句「沒資格」,其實就暗示得很清楚了。

    那官員得到此音,心裡已經明白,退了下去。

    真沒想到,他們居然有這等機遇,遇到如此貴人!

    這位官員回位之後,又有人上前敬楊昀的酒。

    楊昀故意引導他們往偏處想。

    官員們相互之間,都算是有了個明確的答案。

    有位官員,和楊之舟年紀相仿,官階最高。他端了酒盞,上前敬陳璟的酒。

    陳璟遵循楊之舟的吩咐,只是看了眼楊之舟,並沒有接過酒盞,面上也沒什麼表情。那副神情,顯得孤傲,似乎在說:你還不配同我喝酒。

    他越是傲慢,越證實他地位不低。

    「費心了,他不善飲酒。」楊之舟說,然後道,「老夫代他喝吧。」

    那位官員連忙道:「不敢不敢!理應是老朽喝的。」

    於是,他將酒喝了,慢慢退回去。

    其他人看得一清二楚,再也不敢貿然上前敬酒。

    倒是楊之舟,和他們喝了幾杯。

    陳璟一直在自娛自樂。他只喝楊之舟敬的酒,只和楊之舟說話。他除了方纔那位官員敬酒時微露不悅,其他時候,一直都是神色溫和。

    他這般溫和,足見他的教養。

    底下的人看他,越發覺得他天生貴氣!

    這些官員們,原本都是來巴結楊之舟的。最後卻意外收穫,發現楊家有位貴人。

    「聽他們家下人說,並不知貴客身份,只知道住在東城客棧,是楊大人的貴賓。」

    「東城客棧清場,聽說好些帶刀的侍衛守著。」有人說。其實沒有帶刀侍衛,只是他們也進不去,東城客棧外頭有幾個楊家的小廝守著,就胡亂猜測,以訛傳訛。

    散席之後,陳璟的身份就被傳得神乎其神。

    「叔祖父要做什麼啊,為何這樣抬舉陳神醫?」楊少澤問父親。

    楊昀道:「陳神醫救活了你祖父,救了命,就是咱們家的恩人。你叔祖父怎麼吩咐,怎麼照辦就是,不許再多議。」

    楊岱舟這一脈,全部靠楊之舟。

    他們是萬萬不敢得罪楊之舟的。

    今天的宴席,楊岱舟沒有參加。他還在靜養。

    那些官員們散席之後,越想越不對勁。

    明州的知府,是個聰明機靈,又膽大的人。他聽說東城客棧清場,楊家的人守著,不准進去,心裡已經有了主意,對下人道:「準備一份厚禮,送到東城客棧去,就說送陳公子。」

    下人道是,連忙去準備。

    明州的知府,把拜帖寫得清清楚楚,把自己的名字和官職都寫上。

    禮物送過去,楊家的小廝接了進去。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

    其他官員一聽,心裡都有了底。明州的知府嘛,離楊之舟最近,他和楊家的關係最好,也許是楊家的人私下裡透露信息給他。

    那位京裡的貴客,地位比楊之舟高,巴結上他,前途更有利。

    畢竟楊之舟已經告老還鄉,而那位貴客還年輕。

    「也許,陳公子就是端王吧?」

    這麼一想,那些官員們效仿明州知府,紛紛送禮。

    明州的知府都送了,他們為何送不得?

    東城客棧就堆滿了禮物。

    沒過三天,已經收到了四十份禮物,都是兩浙路的官員送的。

    「什麼陳公子啊?」沒有參加楊家宴席的官員,甚至一些富商,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見那麼多官員下禮,都覺得蹊蹺。

    「不知道啊,大家都送了。」

    於是,不知情的,也跟著送禮。官場的人最擅長見風使舵,人家都往一個方向吹風,那自己也跟著吹了,但求無錯。

    楊昀的兒子們都不明白,只見這些人瘋了一樣往東城客棧送禮,問楊昀:「爹,那些做官的都瘋了嗎?他們幹什麼送陳神醫禮啊?」

    楊昀慢慢就明白過來了。

    「叔父的意思啊。」楊昀感歎。

    「叔祖父的意思?」楊少澤疑問,「他為何要叫人送禮?收了禮,京裡知道了,不要怪罪嗎?」

    「你叔祖父又沒收,禮都沒進楊家的門!」楊昀笑道。

    「可這還不是一樣?」楊少澤不解。送陳璟禮物,難道不是看著叔祖父的面子?否則,那些當官的幹嘛平白無故送陳璟東西?

    「是一樣,又不一樣。」楊昀笑道,「這是出好戲。開頭呢,唱得是『狐假虎威』。等事情敗露,唱得就是『願者上鉤』。」

    楊少澤兄弟幾個還是不明白。

    楊昀也懶得多說,讓孩子們去東城客棧看看,把禮物都情理出來。

    他們父子這邊說話,楊之舟派了明風叫他們。

    「去把東城客棧的禮物整理整理。怎麼處理,你們看著辦。央及回明州,帶不了那些東西,你們都折成銀子給他,方便他攜帶。」楊之舟道。

    楊昀道是。

    這件事,楊之舟沒有叫明風去辦,而是交給楊昀父子,這是擺明了讓他們得些好處。看到合心的東西,他們父子可以昧下,剩下的處理掉,換成銀子。

    給他們一些好處,免得他們背後說陳璟的不是。

    「是。」楊少澤大喜。

    那些當官的,逢年過節給他們家下禮,都是好東西。

    這次給陳璟的,只怕也不差。

    兩天的功夫,他們就把禮物整理妥當了。

    全部換成銀票,交給了楊之舟。

    拿給楊之舟的時候,楊昀和楊少澤兄弟們都有點忐忑。

    楊昀有好幾個兒子,每個人分一點,幾乎把那些禮物的三分之一分掉了。小孩子就是喜歡新奇又貴重的東西,楊昀也不好硬攔著他們。

    東西都還在手裡。

    若是楊之舟看出來了,怪罪他們的話,再拿出來就是了。

    楊之舟看了看禮單,又看了看銀票,笑道:「東西不多。沒想到,現如今的兩浙路做官的,這麼沒眼色。」

    楊少澤等孫子輩都低垂了腦袋。

    楊昀想解釋,楊之舟卻揮揮手,笑道:「我知道,吩咐你們辦事,少不得你們要拿點甜頭。這次拿得有點多,也就算了。只是,說話要小心,這件事原本就算糊里糊塗的,大家都糊塗才好。」

    楊昀已經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他的兒子們解釋清楚了。

    楊少澤兄弟們也只是是叔祖父故弄玄虛,替陳璟賺了官員們一筆錢。

    等到事情捅破了,楊家就說:楊之舟之所以那麼敬重陳璟,是因為陳璟救了楊岱舟的命,是你們自己亂猜!

    那些官員們只能怪自己走眼,不能怪楊之舟設局。

    那個時候,就需要楊昀父子多替陳璟說話,不要拆台。

    禮物被他們昧下,楊之舟也懶得多問。反正,楊之舟要的,已經達到了。

    「是!」楊昀和楊少澤等兄弟都回答。拿了那麼多東西,這場局裡,他們等於有份了,自然不會拆台亂說話。

    楊之舟揮手,讓他們退出去。

    &

    nbsp;

    他叫人把陳璟請來。

    「這是銀票和禮物清單,你看看。」楊之舟道。

    陳璟隨意掃了幾眼清單,最後把目光落在總數目上:白銀十二萬兩!

    「好多錢啊!」陳璟感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