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醫聖記

正文 第192章 買賣 文 / 董南鄉

    第192章買賣

    陳璟製藥的時候,需要安靜,沒事不要輕易打擾,這是鋪子裡的規矩,大家都知道,朱鶴更知道。%

    朱鶴做過多年掌櫃,大事、小事他都很有主見。

    需要請示陳璟的,不太多。

    陳璟在心裡過了下,到底什麼事。

    「東家。」朱鶴跟著清筠來了,就站在門外。

    「什麼事,你就這樣說吧,我聽著。」陳璟在裡面忙碌,沒有出來。

    外面停頓了一下。

    接著,朱鶴說道:「東家,來了兩位客人,說是越州延益堂的兩位先生,來買藥丸。他們要六味地黃丸、健兒丸、清肺丸、小兒清心散」

    朱鶴照著方子,念了十幾種藥丸,都是上次陳璟送給唐老先生的。

    「還有安宮牛黃丸。」朱鶴最後道。

    這算是大宗進藥了。

    應該是唐老先生誇獎了陳璟,把陳璟的成藥舉薦給越州的藥鋪。

    「清筠,開門吧。」陳璟終於停止了手裡的活。

    總算有了件好事。

    清筠從外面把鎖打開。

    陳璟走出來。他製藥的時候,外面穿件陳舊的直裰,腰上束起來,怪模怪樣的。這樣,不至於弄髒裡面的衣裳。

    清筠忙上前,幫他解開外頭的腰束。

    陳璟和朱鶴從後面出來。

    玉和堂的大堂裡,站著兩位先生。

    天氣轉暖。雖有餘寒,兩位先生仍是換上來簡潔乾淨的玄色直裰,用料講究。裁剪合度,體面斯。

    有時候,模樣體面的人,未必就斯,像凌海開、史炎然

    陳璟心裡過了下,然後笑著上前,和兩位先生見禮。自報家門:「敝人陳央及,是玉和堂的東家。」

    兩位先生也連忙自報家門。

    一位姓張、一位姓唐。

    陳璟就看了眼那位姓唐的先生。

    「唐乾老先生,是在下的族兄。」唐先生知道陳璟的疑惑。立馬解答。

    陳璟笑笑。

    見禮之後,陳璟把他們請到了樓上的廂房,仔細和他們談談買藥的事宜。

    張先生和唐先生說了來意。

    「這是唐老先生寫給我們東家的單子,上面的成藥經老先生驗證。效果奇佳。東家這才遣了我們往望縣。採購成藥。」張先生對陳璟道。

    說罷,張先生把單子遞給陳璟。

    陳璟看罷,笑了笑道:「這些藥都有的。」

    第一次做生意,大家都是客客氣氣的。

    兩位先生面露喜色。

    「不過,暫時不能賣給你們這麼多。」陳璟繼續道,「每種藥丸、藥膏、散,各拿五份吧。」

    張先生和唐先生面面相覷。

    「這是為何?」唐先生問陳璟。

    陳璟笑了笑:「先給你們用用看。假如藥效好,往後的生意。就不是這麼做了。到時候,我要親自見到你們東家。」

    兩位先生更是不解。

    陳璟也沒有解釋。只是問:「五份夠不夠?若是不夠,我著實無法了」

    如果嫌五份少,就不賣了。

    這話說得很清楚了。

    張先生和唐先生相視一眼,都有點拿不定主意。

    而後,張先生對陳璟道:「陳東家,我們只是鋪子裡的人。東家交代的事,若是做不好,東家是要責罰的。故而,我定然要問清楚,為何只買五份?」

    讓他們來買藥,自然有預算的。

    他們卻只買五份回去,東家要說他們辦事不力的。

    「我的藥呢,不能這麼零賣。」陳璟設身處境想了下,不太好為難底下做事的,於是說道,「如果你們東家覺得藥好,下次親自來和我談,商定幾年內的供藥。」

    商定幾年內的供藥?

    跟普通生意一樣?

    張先生和唐先生只負責藥材,不負責生意上的事,況且他們藥鋪的藥,都是零賣,從來不涉及大宗買賣,他們一開始的確不懂陳璟的意思。

    但是陳璟解釋了,他們也就明白了。

    其他行業,都有這樣的。

    「我們回去,定然把這話帶給東家。」張先生和唐先生比較理解,愉快的答應了。

    於是,陳璟親自下樓,拿了藥給他們。

    除了安宮牛黃丸沒有,其他的每樣五份,交到了兩位先生手裡。

    兩位先生出門在外,不好多花東家的錢,所以不在望縣歇腳。拿了成藥,他們起身告辭。

    陳璟和朱鶴、倪先生在門口送他們。

    藥鋪的幾個人,都很高興。

    「專門從越州過來,買

    買咱們鋪子裡的藥。」朱鶴站在門口,低聲對陳璟道,「東家,再過幾十年,玉和堂也許比宗德堂更有名氣呢」

    他說得已經有點誇張了。

    宗德堂成名百年,在江南甚至整個中國名聲很響,地位牢靠。陳璟這藥鋪才開張,如果想要媲美宗德堂,沒個幾十年是難以成事的。

    也許,幾十年後,藥鋪就落寞了。

    「沒準再過幾年,咱們就比宗德堂更加有名氣。」陳璟笑著對朱鶴道。

    朱鶴笑笑,只當陳璟說笑。

    延益堂的人來了這趟,打亂了陳璟的步驟,陳璟原本打算製藥的,也懶得再繼續了。他想到自己答應李八郎,今天要去聘請先生的。

    把後廂房的東西收拾好,陳璟告訴倪先生和朱鶴:「我要出去一趟,半點私事,今天估計都不會到鋪子裡來。」

    倪先生和朱鶴道是,讓他去忙。

    陳璟從鋪子裡出去。去了趟書局。

    書局裡,總會花錢雇些學子來選書。那些學子吃住都在書局,直到選完一本書。陳璟有幾次去書局。遇到了他們。

    望縣的學子,應該知曉哪裡有名望稍微好點的教書先生。

    西街前頭,有家「亭霄書局」,生意比較大,可能有選書的學子。

    陳璟信步,到了書局。

    有個小夥計照應。

    「你們最近有人選書麼?」陳璟問小夥計。

    小夥計認識陳璟,笑著問:「陳東家。您又不是讀書人,還來掙選書這份錢麼?」

    「我有其他事。」陳璟笑著。

    小夥計指了指二樓,對陳璟道:「我們東家要一個月內選完一本。所以請了五位才子,都在二樓呢。您等等,小人去喊東家。」

    陳璟點點頭。

    這書局沒有掌櫃,都是東家自己站櫃檯。

    很快。小夥計就把東家找來。

    陳璟說了自己的來意:「就是想請位先生。但是不知道誰比較有名望。書局選書的才子,消息靈通,想來請教。」

    書局東家聽聞過陳璟,對陳璟既佩服又敬畏,同時本著和氣生財的理念,沒有拒絕陳璟,笑著把他請上了二樓。

    二樓果然有五個人,正在伏案選書。地上好幾桶紙,裁得滿地都是。

    書局東家。幫陳璟把意思說了。

    然後,又叫小夥計端了壺熱茶和點心,讓幾個學子都歇歇,和陳璟說說話。

    「您就是咱們望縣的少年神醫陳央及?」等書局東家介紹了陳璟,幾個讀書人都有點驚訝。

    「你哥哥還是舉人。」有個羨慕道。

    陳璟笑笑。

    「我家裡只有侄兒和侄女,也是以進學為己任,所以聘個先生,想要學問好,又嚴格幾分的。」陳璟不接他們的話,只是把自己的來意,再重複敘說了一邊。

    幾個人都想了想。

    然後,他們說了好幾個人名。

    「史家莊的史蹊先生」

    「劉家莊的劉泰先生」

    但是這些先生,他們五個人意見不一,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徒有虛名。

    「望陀山的王檀王塑鴻先生,學問最好了。」有個高個子的書生突然道,「只是,他已經隱居好些年,不知可願意出世。」

    「對啊,王老先生是中過進士的」

    「王老先生年輕時詩畫一絕,可是中了進士就回鄉隱居,也是蹊蹺。前幾年他還待客,如今已經好多年沒有聽過他。」

    「不知可還活著。」

    陳璟聽了,心頭微動。

    望陀山在城南三十里,崇山峻嶺。山裡有兩個村子,住了十來戶,都是打獵為生。光上山就要兩個時辰。

    山路難行。

    陳璟打聽到了之後,回家找到了李八郎。

    他把自己打聽到的消息,告訴了李八郎:「王先生是中過進士的。他沒有留下任官,反而回鄉隱居,但是學問極好。」

    王老先生已經快六十歲了。

    他少年成名,有了功名卻沒有做官,回鄉隱居,都是話題。但畢竟年代久了,壇新秀濟濟,到了陳璟他們這一輩,就聽得比較少,除非是真正要求學的人。

    李八郎也不知道。

    「恭不過是要唸書識字,用得著請那麼博學的鴻儒嗎?」李八郎被陳璟的話鎮住了。

    他覺得,像王老先生那種人,絕不是你有錢就能請得動的。望縣附近比陳璟有錢的人多了去,要是王先生願意出山,早就被人請走了。

    陳璟去請,也是白跑一趟。

    況且,陳恭不是什麼天才少年,普普通通的孩子。哪怕陳璟真的請來了,以王先生的心氣眼界,只怕覺得陳恭太過於平庸。

    到時候,王先生感覺屈才,陳恭也要承受很大的壓力,彼此難受。

    「既然唸書,就應該走科考

    這條路。」陳璟笑道,「咱們家又不是簪纓之族,讀書是陶冶情操而已。」

    李八郎見陳璟躍躍欲試的樣子,心想他去趟山裡,哪怕請不動王老先生,也見過了望陀山的景致,不至於一無所獲。

    所以,李八郎不再說什麼。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