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逸」史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六十二章汽車工業 文 / 而山

    六枝煤礦礦難引出如此錯綜複雜的案情來,而且現在浮出水面的好像還僅是冰山一角,林逸對各個審訊小組匯總後呈上的報告感到震驚,意識到對六枝煤礦礦難的追查應轉移方向,也應轉移地點了。

    在他臨離開六枝煤礦的前一天,他在礦會議室召集全體礦難指揮中心成員開了最後一次會議,他宣佈六枝煤礦搶救工作、恢復生產工作結束,但又鄭重警告說追查礦難事故原因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還須繼續深挖嚴查下去,指示相關人員不把事故原因搞個水落石出絕不准收兵罷手。

    林逸要回南寧,工業部部長沈明亮要回昆明,而人民軍後勤部部長周炳坤也要回南寧。雖然周炳坤擔任著六枝煤礦恢復生產小組組長之職,全面負責著六枝煤礦的具體工作,但他作為人民軍的總管家婆,又豈能把大把的時間耗費在一個煤礦上呢?人民軍後勤方面的問題成堆,如能源短缺問題、原材料匱乏問題、軍工企業的生產效率問題、前線作戰部隊的後勤供應問題等等都需他去解決。林逸也不會傻到讓自己的得力助手之一的後勤部部長連降數級去當一個煤礦的礦長的,他指示周炳坤對六枝煤礦全面軍管後,馬上進行改組。

    周炳坤多次徵詢各方意見,任命徐然之為六枝煤礦的代理礦長;楊明樺為代理生產副礦長,兩人代理礦長之職的時間延續到六枝煤礦新的董事會選出新的礦長為止。六枝煤礦被軍管後,駐軍一百二十五人,為一個連的兵力,由安順市預備役團派出。

    對於六枝煤礦礦難事故原因的追查,林逸深思熟慮後,合併了檢察院檢控小組與警察總局和安全部的聯合偵破小組,成立一個專案組——六枝煤礦礦難調查小組,任命方矢球擔任組長,羅威與劉夫義擔任副組長,原兩個小組的成員自動成為礦難調查小組成員。他指示礦難調查小組移師南寧市全力追查振興公司,搜捕振興公司的兩個合夥人劉民興與陳清振。但在六枝煤礦方面,調查小組的羅威副組長及十二名成員另被留了下來,他們需處理六枝煤礦遺留下的問題。

    公元1855年9月5日清晨,天空中瀰漫著一層薄薄的迷霧,在六枝煤礦下山之路兩側各個山頭,站滿了送行的六枝煤礦礦工及附近鄉親,林逸一行數百人三步一停,五步一站地不斷向歡送的人群揮手告別。走出一公里路後,他才令部隊加快前進步伐,而就是這短短的一公里之路,他們卻花費了半個時辰才走完。

    到了山腳,早有許多的蒸汽車在等候,這是林逸特意吩咐政務秘書何方安排的。當初從南寧出發來貴州的六枝煤礦時,為了趕時間,他們沒有坐這種蒸汽車,但這一路而來,從南寧至昆明的大路上,卻不時地有這種蒸汽車在跑動,不過,大多是物貨車。進入貴州安順市郎岱縣境內的煤能源基地後,這種蒸汽車更是尋常了,它們從郎岱境內各個煤礦拖著滿車的煤炭運往根據地各個工業基地。

    雖然人民根據地早在公元1852年10月就生產出這種蒸汽樣車了,後又幾經改進,特別是在公元1854年「南方重工」建立橡膠廠、輪胎廠,解決汽車的輪胎問題後,蒸汽車更是得到很大的發展。但由於發動機發展的滯後,這種蒸汽車的外形還是極其醜陋,其內乘坐的舒適性更是無法談起,而且還可以說乘坐這種蒸汽車是一種受罪,這也就難怪滿路跑的蒸汽車為何只拉貨不拉人了。

    面對這一隊外形稀奇古怪、樣式各異的蒸汽車,林逸無奈地搖搖頭,他怎麼也不能把這又笨又重,難看得要死的東西與汽車的概念聯繫起來。

    在何方的引領下,他坐上一輛用木頭製成的上面蓋著篷布的像箱子一樣車身的汽車,裡面很寬敞,可以坐二十二個人。這種車型是當時歐美最流行最成熟的車型,發動機裝在後部,後軸驅動,前軸轉向,採用了巧妙的專用轉向軸設計,最前面兩個輪並不承擔車重,可由駕駛者利用方向舵柄輕便地轉動,然後通過一個車轅,引導前軸轉動,使轉向可以輕鬆自如。這比他前兩年看到的蒸汽車樣式進步許多,不再是頭大尾輕了。

    林逸一行有數百人之多,僅僅二十多輛汽車,根本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坐上去,因此有許多人還得騎著馬。林逸命令所有政府官員與軍隊文職官員都坐上汽車,感受一下坐這種汽車的滋味。聽到林逸這不知深淺的命令,所有受命要坐車的官員臉色大變,他們痛苦的表情表明他們以前定都嘗過坐這種蒸汽車的滋味。

    車箱裡又熱又髒,林逸皺皺眉不知輕重地坐在汽車前頭,與司機挨在一起。後面何方、周炳坤、沈明亮、楊道華及部分貼身警衛緊跟著上來,他們分坐兩排。林逸向何方點點頭,何方站起來,把頭伸出車箱外,向一位傳令兵示意可以出發了。

    隨著傳令兵一聲大吼:「出發!」汽車轟鳴聲、馬蹄聲、馬叫聲混在一起,拉著長長一條龍似的馬隊、車隊緩緩開動了。

    這時的蒸汽車啟動速度慢,行駛速度也慢。前兩年「南方重工」開發出來的蒸汽車發動機在前,後輪驅動,並有寬敞的車槽,這個樣式的蒸汽車體形笨重,比現在築路用的壓道機還重,經常壓壞路面,方向又難以操縱,導致各種事故頻頻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蒸汽車出來實用那麼久了,人民根據地各大中城市內卻一直未見蒸汽車影跑動的主要原因。不僅如此,那時的蒸汽車還有許多其它不可容忍的缺陷,如制動困難,車輪窄,慣性大,轉向不靈敏。有時候明知要減速轉彎就是慢不下來,轉不過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車撞上障礙物,要麼就是制動太狠,輪軸斷裂。更可怕的是,爐壓過高,一時難以控制,還經常發生鍋爐爆炸事件。

    那時的車速也很慢,平路上時速為10公里/小時,坡道上時速為7公里/小時,比馬匹跑得慢多了。為了改進行駛速度,「南方重工」的汽車研究所想了許多的辦法,要增加行駛速度就得增加輸出功率,要增加輸出功率就要有個盡可能大的鍋爐;而為了達到一定的行程,又要備有充足的水和煤;車身重了,就要求有一副結實的底架和堅固的車輪。就這樣,惡性循環,車越來越笨重,操縱越來越困難,越來越不實用,最後還是什麼問題都未能解決。直至「南方重工」汽車研究所採納林逸的建議使用橡膠輪胎後,情況才有所好轉,時速提高到了40公里/小時。

    蒸汽車在慢慢加速,機器的嘈雜聲越來越大,裡面其它一些坐過這種蒸汽車的人早有經驗地掩上雙耳。隨著速度的越來越快,車子的振動也越來越大,車箱裡的人又得用手掩雙耳,又得用手去抓車沿以平衡左右劇烈搖擺的身子,他們臉上都現出十分痛苦的表情。林逸為了在眾人面前保持其領導者的風度,不能像其它人一樣老是搖擺著身子,只得用雙手死死抓住一處車沿,死命保持著身子的端正,這樣他就只好犧牲自己的雙耳了。現在他才明白為什麼開始命令那些官員上車時,眾人露出那死魚似的表情,而那些不用上車的人則大大地深舒出一口氣的原因了,他現在也好懷念騎馬的滋味啊!

    馬與車混行的隊伍前行三十公里,走到前頭的蒸汽車突然停了下來,後面的無論是馬車還是蒸汽車也都跟著停了下來。馬車只要勒勒馬頭大喊一聲「吁——」即可停止,而蒸汽車則不然了,它的停止要艱難許多,由於隊伍相間而行,而相間的距離並不遠,有好幾輛蒸汽車驟然剎車收止不住,笨重的車身一直往前衝,要麼撞壞了前面已停止下來的蒸汽車,要麼撞向了山路左側的山腳根,還有一輛蒸汽車更過分,居然往山路右側的深淵溝澗衝去,嚇得所有的人大驚失色,大喊大叫。幸好,車速不快,車上的人都及時跳了下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怎麼停了下?」林逸倍受煎熬,疑惑問道。

    「林主席!車子要加煤加水了!」坐在他旁邊的司機恭敬回答道。司機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好司機,以前趕馬車是一把好手,後來學習駕駛這種蒸汽車,現在已有兩年的車齡了。平常他開車倒也輕鬆自如,不過,他開的都是貨車,很少拉人,那倒不是他不想拉人,而是沒有人願意坐這種蒸汽車。今天不得了,他不僅拉人了,而且拉的還是人民根據地的高官,他一直緊張得全身都在顫抖。

    「哦!要加油了啊!」林逸恍然道,但他馬上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忙又打斷別人的思緒道:「大家都下車休息一下吧!」

    「加油?不是加水加煤嗎?」司機聽到林逸的話,好生疑惑暗想。車上的人聽說可以下車活動一下,興奮得想哭,早亂哄哄的了,哪還能計較林逸說漏了什麼?

    車子加滿水添好煤後,車下的人卻沒有一個人想上來,他們故意裝作沒看見林逸一樣,在車子的四周活動著筋骨。林逸苦笑,他也不想做得太過分,準備讓他們多休息一下,自己則爬上車,重坐回座位上。

    「長官好!」加滿水添好煤在等候的司機見林逸上來,緊張而拘謹地招呼道。

    「師父,你好!」林逸面帶微笑禮貌地回應,「師父辛苦了!」

    司機受寵若驚,忙應道:「不辛苦,不辛苦!長官辛苦了!」

    林逸移挪身子安坐好後,閒著無事拉家常道:「師父貴姓?貴庚幾何啊?」

    「小人免貴姓楊,今年四十有二了!」司機態度依然恭敬道。

    「哦!原來是楊師父啊!楊師父開了幾年車了?」林逸隨意問道。

    「有兩年了!」楊司機簡單回答道,他心裡多少有點驕傲自得。

    林逸認真看了一眼楊司機道:「開車辛苦嗎?」

    「辛苦啊!」飽受個中酸甜苦辣的楊司機,感歎萬千道,「不僅辛苦,而且還要遭受別人的嘲笑!」

    「此話怎講?」林逸不解問道。

    「開這種蒸汽車不僅要日曬雨淋,熱天坐在鍋爐邊沒人能忍受,颳風天車尾的濃煙還會把人熏得喘不過氣來。而且當汽車與馬車並行時,我們常常還會遭受到馬車伕抽打過來的皮鞭,受盡他們的污辱與嘲笑,他們認為我們搶了他們許多的生意。」楊司機情緒低落道。

    這蒸汽車坐得難受是肯定的,但林逸未想到駕駛這蒸汽車的司機居然還要遭受精神折磨,人格污辱。他同情道:「這車好使嗎?」

    「唉!」楊司機一聲長歎道,「別提了!這蒸汽車體形笨重,操作不便,不僅自身需背負許多的煤與水,而且沿途還需設置許多的加煤加水站。不僅如此,這車還特別容易壞,我們汽車司機必須還得是一個優秀的機械修理工,不然,沒人敢開這種車出遠門。在許多場合下我們不得不『從汽車內爬出或爬到汽車下』或者到鄉下鐵匠那兒去修車!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其它的困難呢!如下雨天車上遮蓋不嚴,道路泥濘不安全;嚴寒天燒水難,易熄滅,行駛速度慢等等。」

    林逸越聽越沉默,心裡暗自感歎:「這汽車的發展何其艱難?後世汽車風風雨雨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才有了後面美觀、大方、快捷的汽車。後世歷史上,1765年,英國人瓦特發明蒸汽機,許多發明家紛紛開始把瓦特的發明應用到『自走式車輛』的設計中;法國人居尼奧於1769年製成世界第一輛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汽車;艾提力-雷諾在1800年製造出內部燃燒的發動機,稱之為內燃機;1825年英國公爵嘉內製成了第一輛蒸汽公共汽車。這之前的汽車歷史都是蒸汽車時代,直到1876年康特-尼古扎-奧托發明對進入汽缸的空氣和汽油混合物進行進氣、壓縮、作功、排氣四個行程循環的原理和1886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苯茨製造出第一輛汽油發動機驅動的四輪汽車止,這之後汽車才進入真正意義的汽車時代。現在根據地的汽車發展才三年的時間,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達到這種真正意義的汽車時代啊?」

    「我早已給出『南方重工』汽車研究所內燃發動機的圖樣,這比後世歷史提早了三十多年。聽說研究所的人做出了樣機,就不知為什麼他們遲遲未能投入實用中?可能還是基礎工業太薄弱吧!還得加大科研與生產的資金的投入啊!」林逸陷入沉思中。

    楊司機見林逸好長一段時間未出聲,他也停下話音,不敢打斷他的思緒。

    一會兒後,林逸恍過神,安慰並憧憬道:「這種望車莫及,談車變色的時代不久將結束,將來的汽車必將成為人類第一交通工具,它不僅會安全舒適,外形美觀漂亮,速度快捷方便,而且坐在裡面冬暖夏涼,還可以聽歌睡覺。」

    「冬暖夏涼?還可以聽歌?」楊司機不可思議狀,驚問。

    「是啊!這種可能不久後就會實現!」林逸肯定道。

    楊司機陷入迷茫中,容不得他多想,隨著一聲吆喝,所有的人又都上馬上車,隊伍重新開拔。

    林逸一行一路顛簸,下午2點多到達郎岱縣城,林逸決定在此歇息一晚。郎岱縣城北靠古郎山,南依北盤江,依山傍水,風光宜人,它是貴州腹地的交通要道,離其一箭之遙的西林古渡,是千年古道的要津,清初鄂爾泰率兵平定桂滇苗族起義時路過此渡口,深憾於古渡險奇,命其為西林古渡。

    林逸住在縣政府大院內,這裡以前是清廷郎岱廳治所,其前面是升堂大廳,後面是縣老爺的居室。後院裡有一個小水池,有山有水,還有幾尾魚在游弋,林逸的臨時居室就在水池左邊的廂房內。

    車旅勞累,林逸洗漱一番後,好好地休息了幾個小時,直到夜幕降臨時分方醒來。吃過晚飯,他吩咐何方把工業部部長沈明亮叫過來。今天沈明亮一行是同他們一道而行的,但明天,他們兩拔人員將在郎岱縣城分道揚鑣,一路向西南而行去雲南昆明市,一路向東南而行去廣西省南寧市。

    在這分別的前一個晚上,他想找沈明亮好好談談,瞭解一下工業方面的情況,也是想對雲南方面的工作作些交待,好讓他轉告在昆明的劉汝明與陳雲山等人。

    沈明亮容貌古樸,神色平靜,一對眼閃閃有神,身上無任何配飾,年紀在四十許間,臉目予人精明的感覺。他原是做商業貿易的,主要做工業用品方面的東西。人民軍打下南寧後,曾向外招聘了許多的人才,吳命陵與沈明亮是其中的佼佼者。沈明亮在廣州經營失敗後,飽受外國商人的污辱,國內同行的擠壓,還受盡親朋好友的白眼輕視,走投無路之下,遠走西南,準備從此與世無爭,平靜地度過餘生。

    不想,這西南正處於農民起義風潮的中心,革命活動如火如荼,豈能容他偷安?每日耳聞目睹人民軍政工幹部到處宣傳人民黨的政策,他本已心灰意冷的心又被激活,遂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投身到人民根據地的建設之中。他對西洋工業品方面的瞭解幫了他的大忙,他被南寧市政府錄用後,被送到新建的南寧理工大學學習一年,後被調到雲南昆明市參加人民根據地政府院南方重型工業集團的籌建工作。不久,他被任命為「南方重工」的董事長。後來,在公元1852年人民黨第一屆二次全會上,林逸改組政務院各機構,設立工業部,沈明亮被林逸點明擔任工業部的第一任部長。

    「沈部長!根據地汽車方面的情況怎麼樣?今天我們乘坐的蒸汽車與前兩年相比,並沒有明顯的進步啊!」林逸待沈明亮坐定後,開門見山問道。

    沈明亮早知林逸想知道什麼,今天他目睹林逸在車上的一切表情,知道其對這種蒸汽車很不滿意,可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不是他沈明亮一個人的能力所能改變了的。「林主席!汽車工業的發展對根據地工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蒸汽車的出現對根據地能源的運輸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恭敬回答道。

    林逸雙眼凌厲,就是在昏暗的燈光下,也能感受到他眼神的利光,他狠瞪沈明亮一眼,很不滿意他這種模稜兩可,泛泛而談的回答。「說具體的吧!先說汽車工業方面的!」他不煩惱道。

    沈明亮這還是第一次單獨面對林逸,他習慣了過去他那種在商場摸爬滾打時的交流方式,這次向林逸匯報工作,他又自然地用上了過去的那一套。接觸到林逸凌厲的目光,他心中一陣顫抖,哆嗦道:「根據地只有『南方重工』下屬的攀枝花汽車廠能製造蒸汽車,其年產量僅為3000輛!」

    林逸又皺眉看了一眼沈明亮,問道:「製造汽車的附屬企業有哪些?」

    「有攀枝花橡膠廠、攀枝花輪胎廠,攀枝花汽車研究所、攀枝花蒸汽機廠,這些都是比較大的獨立經營的企業,其它一些汽車部件,有的通過對外集中採購,有的由攀枝花汽車製造廠直接生產。」沈明亮瞟一眼林逸,又迅速移離目光,如數家珍道。

    林逸沉吟片刻道:「攀枝花汽車製造廠經營情況如何?是贏利還是虧損?」

    沈明亮表情尷尬道:「攀枝花汽車製造廠目前屬虧損企業,不過,虧損並不嚴重,由於有『南方重工』下屬的拖拉機廠的贏利彌補其虧損,它還能維持下去。」汽車工業是林逸重點關注的工業,儘管有許多人要求攀枝花汽車製造廠下馬,但沒有他的同意,不管攀枝花汽車製造廠怎樣虧損,還沒有人真敢把它拉下馬。

    林逸木無表情,轉移話題道:「汽車研究所的情況怎麼樣?內燃發動機還沒有到實用階段嗎?還有根據地的油料儲備情況怎麼樣?」

    沈明亮偷看林逸一眼,咽咽喉嚨道:「根據地油料的儲備情況很順利,根據地發出收購那種易燃的黑黑的油的信息後,國外許多的商船運送了很多過來,只是最近根據地與五國聯軍交戰,海域被封鎖後,這種運輸才停止下來。而汽車研究所關於內燃發動機在實用上的研究進展還是不大,問題主要還是出在製造發動機的鋼材上。他們前一段時間的精力並沒有放在這內燃機的研究上,而是放在了汽車輪胎實用的研究上,因此才出現這種長時間毫無進展的現象的。」

    林逸站起來踱著步子,一會兒後,他吩咐道:「讓『南方重工』合併攀枝花橡膠廠、攀枝花輪胎廠,攀枝花汽車研究所、攀枝花蒸汽機廠於攀枝花汽車製造廠名下,形成新的攀枝花汽車製造廠,讓他們改進汽車生產流程,可以參照其它企業生產產品的流水線作業,提高汽車生產的效率,降低成本;讓汽車研究所加緊內燃機的實用研究,務必在一年之內投入實用。」

    林逸又詢問了根據地其它工業方面的一些情況,並作了一些新的指示,沈明亮對於他的詢問一一回答,並詳細記錄下他對工業方面的指示。林逸在其它工作方面的一些建議與命令,他也讓沈明亮記錄下來,要他代為向人民黨常委會和政務院傳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